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我的敦煌情结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洛陀

#1  我的敦煌情结

我的敦煌情结

洛陀

敦煌市政府委托中科院生态所张同志搞了一个方案,邀请我及兰州大学的老师、中科院兰州分院冰川沙漠所的研究员前去评议。于是,我先搭乘北京到兰州的飞机,在兰州与他们集合后,乘坐政府专门租用的白色面包车沿著著名的丝绸之路前去敦煌。

当时我对敦煌的了解不多,但对丝绸之路却早就怀有一种神秘、向往的心情。秦汉初期,北方匈奴时常侵扰我国边疆,虽建成了万里长城,仍不能最终克敌制胜。汉武帝派遣心爱的大将霍去病去对付匈奴,他年青豪迈,胸有大志,人们劝他结婚,他却说:“匈奴不灭,何以为家?!”他采取了千里铁骑偷袭战略,包抄敌后,攻其不备,一举而基本全歼敌人。从此匈奴余部逃窜北荒,实力损耗巨大,难以恢复,匈奴终于在我国消失了。当霍去病大捷之际,汉武帝派人馈赠美酒若干,霍不专以自奉,而倾倒御赐美酒于泉中,与全军一道痛饮含酒之泉,此地乃被人名为酒泉。

我带著对霍去病的崇敬,随著面包车奔驰在丝绸之路。这条路上过去主要以骆驼为交通工具,一队队骆驼随著驼铃声声,缓慢而坚定地前进著,到敦煌可能要几十天。如今,在国道上奔驰著国产或进口的汽车,其中以日本产丰田车最多。当天一路经过金武威、银张掖,都是历史著名城镇,我们都停车下来休息或就餐。路南是连绵不断的祁连山,越过此山即是青海省。

第一天晚上宿酒泉,次日继续上路,抵嘉峪关。下车登关凭吊了一番,这是万里长城的终点。我们看到了过去报警的烽火台,联想起历史上金戈铁马奋战屠杀的种种壮烈情景,深感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各族人民在不断的斗争和劳动中融合、发展,终于成为世界上最伟大、人口最多、凝聚力也最强的民族。

出了嘉峪关如向西行去,茫茫苍苍就能到达玉门关。连绵的沙丘上长著所谓的“左公柳”,这是当年左宗棠平新疆阿古柏之乱时种于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遗迹。(注:阿古柏为中亚吉尔吉斯军官,趁中国新疆内乱时将魔爪伸入新疆,为非作歹,干尽了坏事,最终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惩罚)。

关于玉门关以及昔日所谓阳关,我很难考察其确切之地。但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可见唐时一出阳关,是人迹稀少,大漠直烟,沙丘连连,一片荒凉的景象。

我们的车往西偏南行走,过了定西,这也是我国通向西域的重镇。一路上,我们看到了养马场,这里的马是历史上有名的,历来都在这里豢养大批劲骑。古代国力的强弱与军马的优劣多寡关系很大。如匈奴、西夏、辽金、蒙古、女真、满清等都出生于马背,所谓马背上的民族,都是彪悍勇猛,常常掠地为王,形成了一段段兴衰交替的历史(详见另文)。

迨至翌日暮色苍茫之中,才远远看见了绿色的树林,知道敦煌快到了。

从兰州到敦煌,一千余公里,如紧著赶路,一天即可到达。也可以乘飞机,但那时航班少、飞机小,而且只有旅游季节才有航班。我们那次就没买到飞机票,因此才有幸乘汽车走河西走廊沿丝绸之路而去敦煌,真实机会难得。否则,在飞机上往下看,只是一片茫茫的云雾,那就兴致索然了。

到了敦煌,我感染到一种特殊的气氛,那就是佛的魅力。我们除了开会,还去看了党河,那是条半枯的河,河面甚宽,平时断断续续地有些涓涓细流,只有雨季才有上游来水。因此敦煌人口增长带来的对水资源的压力很大,但市政府还想发展纺织工业,引进用水大户,真是匪夷所思。我婉转地向当地领导表达了我的意见。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们去了千佛洞、鸣沙山、月牙潭等几处必到的地方。千佛洞每天只开放一部分,除非是专业考察,否则难以窥见全貌。在洞里,为了保护壁画及佛塑,都新装置了玻璃壁障。想过去,阿狗阿猫来了,都可以挖壁画,搬佛塑,进行公开的掠夺,有的外国人名为探险家,带著凿子、刷子,见到可拓印的,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贴上纸,用笔硬刷,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有的壁画是双层的,有人摹绘了上层的画,就将其削去,再摹绘下层的画,因为他的破坏,他所描绘的画就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珍贵品了。我听说有人拓古碑,故意毁坏其中的几个字,使后人拓的都是有残缺的,于是他的拓品就是最名贵的了。长此以往,古碑的残缺越来越厉害,最后终于被彻底毁坏了。

敦煌藏经洞(17窟)的发现、被盗,真可谓中国人的一部伤心史。英国人、瑞典人、法国人、俄国人----,都可以恣意地成箱成捆地往外拉走那些无价珍宝,中国人□胸顿足,把他们骂个狗血喷头,又能奈他们如何。好的是这种现象是一去不复返了。

印度的佛教通过帕米尔高原传进了西域,到疏勒、于阗、龟兹(库车)----,以后就到了敦煌,进而传播到中原。佛教为何能在很长时间里风靡整个西域,在广大人民心眼里深深扎根?自认为高明的人常说这是迷信,说他们崇尚泥塑木雕。是的,这些壁画、塑像是用泥土、纸绢作的,但匠人们赋予了它们一种精神。就像达.芬奇把蒙娜丽莎画活了一样。这就是精神的力量,来自物质却又胜于物质。佛教以他深奥的经典哲学,庄严辉煌的塑像、绘画,感人肺腑、生动的佛教故事,沁人心灵的佛曲佛乐所产生的无比的魅力攫取了人们的心灵和精神。

到了敦煌,我同样被佛教的力量所慑服。我不一定信佛,但我喜爱佛教艺术。我买了好多画册欣赏,也买了好些介绍西域文化的书来研究。我认为从文化层次上的研究是绝对不能按照唯心、唯物来划清界限的。


2006-10-25 10:0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2  

Thank you for the article.


2006-10-25 10:1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  

写的很朴实。谢谢!


2006-10-25 13:4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4  

洛陀敦煌去得早,我是九零年去的,上回余立蒙君写了一篇,好象是
八零中去的吧。

洛陀在此多日,也一直没打过招呼,一首小诗作见面礼。可惜我行途
匆匆,情节都未有形成。共一刻敦煌梦吧。

====

敦煌之眠

三危山外﹐黃沙漫飛
你默無聲息
仿佛沉睡于地底的一礦苗黃金
守住往昔的光景

戰火燒盡最後一座山林
泉源隱退﹐馱鈴疏稀
走馬﹑世間﹐蒼海桑田變幻
都收入你的眼底

那些交換的鹽﹑馬與布匹
最終都化成融金﹐鑲嵌你不朽身軀
一窟窟永恆世界的夢啊
讓廢棄家園的人有家可歸

通往西方極樂世界的路上
黃沙隱退﹐化城涌起﹕
琉璃金磚﹐蓮池噴泉﹐香果稻米
天空飄逸着神界的梵音

有福的人喲﹐容顏生輝
環壁增輝﹐熏香面壁
面壁是洞窟中一軸軸經佛畫
面壁是無聲的嘆息

2004/03/10


2006-10-25 16: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lucy

#5  

在月牙泉附近, 见过沙枣树吗? 花真香, 我还用这花喂过骆驼


2006-10-25 22:5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lantian

#6  

bbcodeurl('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35bk3b/1-12.jpg', '
')


2006-10-25 23:3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lantian

#7  

敦煌壁画欣赏
bbcodeurl('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35bk3b/01-1.jpg', '
')
bbcodeurl('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35bk3b/02.jpg', '
')
bbcodeurl('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35bk3b/03.jpg', '
')


2006-10-25 23: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8  

小芹他爹这兮写得够气韵,够古风,适合那种地域风情。

蓝田这敦煌两字是谁提的?郭沫若,原谅我不懂书法。

Lucy真在敦煌喂过骆驼?

这沙枣树是见到的,当时不辨植物,以为是河柳了。敦煌我记忆最深
的植物是党河滨沿的马兰,又称马莲、马蔺的:

第 1 幅
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 Koidz.


2006-10-26 09: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9  

象罔,

请你上个真正的马兰花照片。我是很小时在秦岭把玩她。但不知是否确切为马兰花。


2006-10-26 09:3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0  

你上的真是马兰花吗?

那就对了。我们用她的叶片编过各种东西。韧性很大。

可我现在花园里的各种Iris,叶片没有这么细的,看来是特殊。


2006-10-26 09:4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11  

中国植物学界公认的马兰是菊科的,更应称马兰头,而西北俗称的马
兰花是鸢尾科的,更应叫马莲,或更古,叫马蔺。

这是我在咖啡里的一篇“考证”。

http://www.mayacafe.com/forum/topic1.php3?tkey=1061476143

当时回一位叫马兰的女诗人的。


2006-10-26 10:0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2  

谢谢象罔。

我一直怀疑我的马兰花和别人的不一样。你解释的非常清楚。

哪个儿歌(风吹雨打都不怕)? 指的是马兰头吧?


2006-10-26 14:0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洛陀

#13  

多谢各位捧场!感谢xw君问候和你的好诗!
我从国内上网,每周时间有限,回复迟了还请原谅。

伊甸文苑春风和煦,让人倍感温馨。我仍然在学习熟悉当中,争取多多参与。


2006-10-27 09:5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14  

“到了敦煌,我感染到一种特殊的气氛,那就是佛的魅力。”——拜谒敦煌,行走丝绸之路,一直是我心向往之的一个梦。洛陀的一篇《我的敦煌情结》又使我心绪难平!


2006-10-28 03:2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15  

洛陀的文字更让我对敦煌充满了向往。

好久不见,向洛陀问候,并祝贺春节快乐!


2008-2-7 21:1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6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南部,穿过河西走廊的古代丝绸之路,到这里,就走到了进入西域的最后一个边关重镇。

敦煌最重要的价值,是那黄沙淹没不住的敦煌石窟群,莫高窟是敦煌石窟群体的代表窟群,它凿建于今天敦煌市东南25的公里鸣沙山的断崖上。

自公元366年开始,在其后的一千年中,这里连续开窟造像,鳞次栉比的佛窟分布于高15至30多米的断崖上,形成南北长1680米的石窟群,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早期的彩塑主体造像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情,但是只要当地的人动手去模仿、去制作,就必然会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本土文化参与进去。

到了隋代,彩塑已经完全离开了墙壁,充分发挥了彩塑的主体性、独立性的特长,隋代后期的大部分彩塑,已经接近标准的中国人的身体比例了。

唐代,敦煌彩塑的体积、规模和数量空前增多,体裁广度和艺术成就都超越前代,后世也无法超越,盛唐之风深深的体现在敦煌彩塑艺术中。

北大佛像是莫高窟最大的塑像,高34.5米,它的气定神娴,是唐朝鼎盛国力的体现。

隋、唐两代是敦煌飞天艺术的极盛时期,完成了中国化、女性化、世俗化、歌舞化历程。飞天的演变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在艺术手法上,中国的线条勾勒表现后,又用西方的「晕染法」填充颜色,所以人物表情才这样生动,这样富于质感。

敦煌壁画中的乐舞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精品,就是这个「反弹琵琶」的舞姿引发了舞剧「丝路花雨」的创作灵感,取得名扬海内外的巨大成功。

在壁画中,有音乐体裁的洞窟200多个,不同类型的乐队有500多组,各类乐器40多种,共4500多件。

「胡旋舞」以表演旋转为主,而且节奏很快。这种大型乐舞表演的场面,只有凭借敦煌壁画所记录的内容「一窥豹斑」。

1900年5月,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打进了中国的国都北京。就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的第二个月,道士王圆箓请一位姓杨的先生抄写莫高窟壁画上的题记,杨先生拿准备用来照明用的芨芨草捅开了藏经洞的秘密。

王圆箓将几卷经卷送到敦煌县令汪宗翰手里,汪宗翰又把经卷送给了甘肃学台叶昌炽。金石学家叶昌炽,立刻建议把所有经卷送省城兰州保管。不料,省政府竟然舍不得出运费,仅在公元1904年3月下令,由敦煌县衙清点。

1906年2月,一个为英国服务的匈牙利犹太人斯坦因来到中国。他从土耳其商人那里听说敦煌王道士手里有古书,于是,不顾一切地赶到了敦煌。

斯坦因用七昼夜的时间,肆意挑选着文物,选中了3000多卷保存完好的经卷,500幅以上的绘画,装在29个大木箱里,悄悄地离开了敦煌。

16个月后,这些珍宝到达伦敦大英博物馆,震动了整个欧洲,斯坦因的发现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法、日、俄和美国迅速组织探险队,从不同的方向赶往中国。

法国人伯希和用预先制好的化学胶布,粘走了26方最精美的壁画,还盗走了几尊彩塑,包括高1.2米的半跪观音。俄国人勃奥鲁切夫,早在1905年,就从王圆箓手中骗去一批文书经卷。1914年,另一个俄国人鄂登堡也来到敦煌,剥去一批壁画,盗走一些彩塑。1911年,日本大谷探险队赶到敦煌,从王圆箓手里买到300多卷写本经卷和两尊精美的唐代塑像,连同盗掘到的大量吐鲁番文书。

大英博物馆内的敦煌文物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从文字方面说,有汉文、突厥文、西夏文、吐蕃文、吐火罗文、回鹘文、梵文等多种,对于研究这些古老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敦煌藏经洞的文献,几乎涉猎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医学穴位图,有军事文书,有诗稿小说,有舞谱,有乘法口诀,还有字帖,地契,卖身契,林林总总,举不胜举。

唐代的绘画作品流传至今的极为罕见,而藏经洞出土了大量的唐朝绘画。大英博物馆内的敦煌绘画最为精彩。

敦煌藏经洞文献的流失,导致了国际性敦煌学的产生,然而,敦煌文献流失到世界许多国家,又打乱了敦煌文献的系统性,给敦煌学的研究发展带来了困难。

1909年金石学家罗振玉在苏州胡同一家字画装裱店发现了伯希和送来的古代文书,他找到了自己的同学一起要求伯希和在六国饭店当众展示他手里的古董,伯希和说出这些古书来自风沙弥漫的敦煌莫高窟。这以后罗振玉等人每天都要到八宝胡同伯希和住所来观看、抄录伯希和手里的敦煌文献。中国的敦煌学就这样在匆忙中开始了。

罗振玉将敦煌劫难的情况报告给了学部左丞乔书南,由他下令给陕甘总督,就地封存莫高窟藏经洞,并且拨款库银6000两,让敦煌县令收集失散的文物。

王圆箓在押运车辆到来之前,悄悄地把许多珍贵写本藏在了两个大转经桶里,这些珍贵文献最终被1914年第二次来到敦煌的斯坦因,和日本大谷探险队运到了国外。而运往北京的敦煌文献,沿途受到各地官吏燕过拔毛似的掠夺。

当时许多知名学者,投入到了这场文化抢救运动,语言文学家刘半农率先到达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自发地抄录了104件敦煌文书。

然而,学者们所关心的敦煌莫高窟正走向绝境。石窟因为严重的自然风化,而千疮百孔,时刻都有坍塌的危险,村民们仍然按照惯例到莫高窟前去养马、去生火、做饭。

1920年,一批在十月革命中流亡出来的白俄官兵窜入中国境内,被中国地方政府扣留,敦煌的官员把残破的莫高窟作为监狱,竟把他们全部关了进去,于是这里留下了斯拉夫语的下流话和他们部队的番号,还有烟熏火燎的痕迹。

1941年,艺术大师张大千来到敦煌。7个月后,他到了兰州,把他在敦煌临摹的部分作品托人带到成都,办了一个「西行记油画展」。第二年,他带着妻儿全部住进了莫高窟。张大千把五层洞窟全编上号码,临摹作品达276件,张大千三年画壁,感动了许多人,教育部西北考察团从兰州奔赴敦煌。

考察团到了敦煌榆林窟,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也来到了敦煌,张大千要求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莫高窟进行保护。

于右任向国民政府提议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曾在法国巴黎留学的中国青年常书鸿被提名主持这项工作。敦煌的生活艰苦而单调,不能忍受困境的妻子不辞而别。然而,常书鸿不肯放弃责任,更不肯放弃理想。

紧随常书鸿的脚步,段文杰,樊锦诗等一批又一批学者,在敦煌研究院,坚持推进常书鸿开创的事业,敦煌艺术瑰宝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发展。


2008-2-17 21:2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7  

敦煌壁畫 

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有歷代壁畫五萬多平方米,是我國也是世界壁畫最多的石窟群,內容非常豐富。 敦煌壁畫是敦煌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規模巨大,內容豐富,技藝精湛。五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大體可分為下列幾類: 

一、佛像畫。作為宗教藝術來說,它是壁畫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各種佛像------三世佛、七世佛、釋迦、多寶佛、賢劫千佛等;各種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等;天龍八部------天王、龍王、夜叉、飛天、阿修羅、迦樓羅(金翅鳥王)、緊那羅(樂天)、大蟒神等等。這些佛像大都畫在說法圖中。僅莫高窟壁畫中的說法圖就有933幅,各種神態各異的佛像12208身。  

二、經變畫 利用繪畫、文學等藝術形式,通俗易懂地表現深奧的佛教經典稱之為"經變"。用繪畫的手法表現經典內容者叫"變相",即經變畫;用文字、講唱手法表現者叫"變文"。 

三、民族傳統神話題材。在北魏晚期的洞窟裏,出現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249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面畫阿修羅與摩尼珠,南北兩面畫東王公、西王母駕龍車、鳳車出行。車上重蓋高懸,車後旌旗飄揚,前有持節揚幡的方士開路,後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佈各壁。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轉連鼓,霹電以鐵鑽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 

四、供養人畫像  供養人,就是信仰佛教出資建造石窟的人。他們為了表示虔誠信佛,留名後世,在開窟造像時,在窟內畫上自己和家族、親眷和奴婢等人的肖像,這些肖像,稱之為供養人畫像。


2008-2-17 22:1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洛陀

#18  

十分地谢谢金凤的问侯,我也给你拜个晚年!

近来伊甸解封,我们身在国内,又能前来拜读海外众作家诗人的文章佳作,实乃幸
事一桩。可叹我年事渐高,计算机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及时以网会友、
切磋交流,真可谓美中不足。还敬请各位朋友理解并原谅!


2008-2-19 18:2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