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画论一瞥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余立蒙

#1  [原创]画论一瞥



2006-4-24 15:0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2  

不愧为中文系(哲学系?)毕业的,中文一流。我把该文转贴到雷亮画家那条线上,让他快快阅读。


2006-4-24 15:4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可见光


#3  

谢谢好文, 存到我的收藏夹里去了.


2006-4-24 21:13
博客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4  

wxll是先磨还是象罔, 不管是谁, 反正认识了. 你倆的文字我都很熟.
谢谢鼓励. 我看小蚕贴了论荆浩的文字, 也来凑凑热闹. 我的这种古董多数人没兴趣. 让它自生自灭吧.


2006-4-25 14:2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杜欣欣

#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余立蒙 at 2006-4-25 07:29 PM:
wxll是先磨还是象罔, 不管是谁, 反正认识了. 你倆的文字我都很熟.
谢谢鼓励. 我看小蚕贴了论荆浩的文字, 也来凑凑热闹. 我的这种古董多数人没兴趣. 让它自生自灭吧.

我有兴趣,你的,爱阳那些历史的文章,我都是打印下来细读。对于我这样没读过多少书的人,读来是得花点力气,不过,花了力气,除了精神受益之外,还有物质上的,可以犒劳自己一大块巧克力。


2006-4-25 16:3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6  

前不久读了这一本书,徐复观的,庄子论得很好。向余先生一推荐。

既然余先生提到牟宗三的话。

=====

读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

作者: 张志伟 (国学网2005-9-16发布)


  《中国艺术精神》的第一页,徐复观在其《自叙》的一开始就写着:“当我写完《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后,有的朋友知道我要着手写一部有关中国艺术的书,非常为我担心。觉得因为我的兴趣太广,精力分散,恐怕不能有计划地完成我所能做的学术上的工作。”(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2月版,第1页。以下出自此书的引文均只标页码)是的,作为年过六十、学术生涯紧迫的大思想家,他有许多工作要做。《两汉思想史》和《中国经学史的基础》的学术计划还在等着他,他为什么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写作这部《中国艺术精神》呢?

  如同《自叙》中所说,徐复观写作《中国艺术精神》的缘起,原来只是因为买了一部《美术丛书》,偶然在床上翻阅。这里完全是无所为而为,随着思想的自由游走而碰到兴趣,随后的兴趣延伸使追问成为思想的内在需要,这种内在需要才是做学问的真正动力。学问是要用心去做的。

  人生体验对于思想大家至关重要。思想不可能只是知识材料之间的转换。尤其对于治思想史的人来说,把死知识变为活知识的点金术只能来自于心灵。因此徐复观才批评《中国画学全史》的作者郑昶:“抄了不少的材料,但因其缺乏理解力,所以他自己的议论,皆是麻木不仁的一些话。”(第7页)

  每一种人生体验都有着个人独特的深度和广度。这个从陆军少将退役为学者的人,很像当年的心学大师王阳明。他们有着共同的学者和将军的人生经历,都能够从知行合一的深切体验中去把握精神的体用关系。王阳明从“心”出发,做学问以致良知;徐复观也是从“心”出发,做学问以彰显天下之公器。正如他所自述:“我拿起笔开始写文章以来,虽为学识所限制,成就无多;要皆出于对政治、文化上的责任心。政治是天下的公器,学术也是天下的公器。”(第6页)他要通过学术这个天下的公器帮助国人找回在艺术精神方面的自信,让世界能够完整地把握中国古代艺术中所蕴涵的伟大艺术精神。这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一个迫切的任务。正如徐复观当时所描述的:“现在的知识分子,偶尔着手到自己的文化时,常不敢堂堂正正地面对自己所处理的对象,深入进自己所处理的对象;而总是想先在西方文化的屋檐下,找一容身之地。”(第3页)这种妄自菲薄的中国文人,眼下还比比皆是。“亡国族者常先自亡其文化”(熊十力言),这也许是徐复观始终未敢忘记的师言。

  徐复观把艺术分为两类,一类如西方艺术,是“对现实犹如火上加油”;另一类如中国艺术,“则犹如在炎暑中喝下一杯清凉的饮料。”“但由机械、社团组织、工业合理化等而来的精神自由的丧失,及生活的枯燥、单调,乃至竞争、变化的剧烈,人类是需要火上加油性质的艺术呢,还是需要炎暑中的清凉饮料性质的艺术呢?我想,假使现代人能欣赏到中国山水画,对于由过度紧张而来的精神病患,或者会发生更大的意义。”(第5页)正是看到了这种意义,徐复观才放下手中其他学术计划,撰写《中国艺术精神》。

  古今大家都是做学问如做人,徐复观如是说:“在我的生命史中,虽一无成就,但在政治与学术上,尚不曾有过阿谀的言行。而过去所写的政论文章,从某一方面说,乃是为今日普天下的人伸冤。十年来所写的学术文章,则是为三千年中的圣贤、文学家、艺术家,伸冤雪耻。”因为,“说到‘中国传统’的时候,便要受到中国画史事实的限制。今日有些人太不受到这种历史事实的限制了,甚至连起码的字句也看不懂,便放言高论,谈起中国的绘画,是如何如何;还有许多人,只靠人事关系,便被敕封为鉴赏专家。这便更促成我动笔的决心。”

  《中国艺术精神》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在附录中还有相当长的篇幅谈论书法和绘画的鉴定问题。书中颇多真知灼见,义理明晰,风骨超然。虽然四十多年过去了,书中的许多观念依然是学术界所未能厘清的,例如:

中国艺术的自觉起于鉴识之风

  两汉以前的画家都是无名之辈,这并不是说两汉以前没有好画,当然也不是那时的画家喜欢隐姓埋名。但为什么直到魏晋时期的画家才在绘画史上留下名字,而此前却没有呢?绘画以艺术的名义出现,是一种艺术的自觉。为什么中国绘画到魏晋时代始自觉?

  徐复观认为,这是由于“东汉末年,人伦鉴识之风大盛”所引起的。就是说,以前判断一个人的德性,主要看其言谈举止是否符合儒家精神的“礼”,彬彬有礼的才是君子。到了魏晋时期,“中朝名士出而生命情调之欣赏特隆”(第91页),人们开始按照庄学和玄学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德性,一个人的音容举止能够符合庄子虚静简远的精神,就是有德性者的风姿神貌。

  这样,德性就变成了诗性。按照这样的鉴识标准,一个人如果不仅有艺术性的风姿神貌,而且还能诗善画,那他就更有德性了。“人伦鉴识”转向诗书画的鉴识,此一风气使当时的门第贵族都以能诗书、善绘画为荣,诗书画在贵族之中成为普及之事。

  艺术一旦成为有闲阶级的审美嗜好,就不会再默默无闻了。优秀画家的经验和对绘画的品评进入了文化系统,绘画史就从这里开始了艺术的自觉。

  庄学精神开启中国山水画

  中国的艺术精神一旦自觉,绘画很快就进入了山水画阶段。原因是东汉末期,老庄思想已经抬头,魏晋时期,庄学则以玄学的面貌流行于世。庄子所追求的是一个能够安放自己心灵,并使之在其中得以逍遥游的精神世界。然而,正如徐复观指出的:“没有人会在活生生的人的对象中,真能发现一个可以安放自己生命中的世界。”(第135页)所以,深受魏晋玄学熏染的南北朝名士,自然会把品藻的眼光从人物画移向山水画,遂有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出。徐复观说:“由庄学精神而来的绘画,可说到了山水画而始落了实,其内蕴,由宗炳、王微而已完全显露了出来。”(第153页)

  徐复观援引了大量《世说新语》中的话来说明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看法与玄学的关系。其中对于有“孙绰《庾亮碑文》曰,公雅好所托,常在尘垢之外……方寸湛然,固以玄对山水。”徐复观评论道:“‘固以玄对山水’一语,道破了其中最紧要的关键。以玄对山水,即是以超越于世俗之上的虚静之心对山水;此时的山水,乃能以其纯净之姿,进入于虚静之心的里面,而与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因而人与自然,由相化而相忘;这便在第一自然中呈现出第二自然,而成为美的对象。”“因此,不妨作这样的结论,中国以山水画为中心的自然画,乃是玄学中的庄学的产物。不能了解到这一点,便不能把握到中国以绘画为中心的艺术的基本性格。”(第139、140、141页)

禅与庄,谁代表中国艺术精神?

  佛家与道家有相通之处,它们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正在这相通之处上。但究竟应归于佛家还是道家,往往取决于个人的理解。徐复观是持中国山水画以庄学为根的学者,他极力主张中国艺术精神就是庄学精神。

  《宋书》本传中讲宗炳曾与高僧慧远切磋佛理,“考寻文义”。但徐复观认为:“他所信的佛教,偏于精神不灭,轮回报应这一方面;亦即是注重在死后的问题。未死以前的洗心养身,他依然是归之道家及神仙之说。……而他的《画山水序》里面的思想,全是庄学的思想。”因此,宗炳的“澄怀观道”和“澄怀味象”的“澄怀”,即是庄子的虚静之心。徐复观强调;“但庄子的逍遥游,只能寄托之于可望不可即的‘藐姑射之山’;而宗炳则当下寄托于现世的名山胜水,并把它消纳于自己绘画之中,所以我再说一次,山水画的出现,乃庄学在人生中、在艺术上的落实。”(第141、145页)

  在论黄山谷一节中,对于黄山谷说:“余未尝识画。然参禅而知无功之功;学道而知至道不烦;于是观图画悉知其巧拙功楛,造微入妙。然此岂可为单见寡闻者道哉”,徐复观论道:“山谷自谓因参禅而识画,此或为以禅论画之始。山谷于禅,有深造自得之乐。但他实际是在参禅之过程中,达到了庄学的境界,以庄学而知画,并非真以禅而识画。庄子由去知去欲而呈现出以虚、静、明为体之心,与禅相同;而‘无功之功’,即庄子无用之用。‘至道不烦’,即老庄之所谓纯,所谓朴;这也是禅与庄相同的。”但庄与禅的相同,只是全部工夫历程中的一段,而在缘起和归结处却大不相同。庄学的虚静之心是一种精神的解放,而佛教的涅槃是要从生命中解脱,“此一印度(佛教)的原始倾向,虽在中国禅宗中已得到若干缓和,但并未能根本加以改变。”(第228页)

  对生命都要求寂灭,怎么还能“胸有丘壑”?所以,徐复观认定:“此处安放不下艺术,安放不下山水画。”对于禅,“山水、绘画,皆成为障蔽。”“禅境虚空,既不能画,又何从由此而识画。(在虚无的方向上)由禅落下一关,便是庄学,此处正是艺术的根源,尤其是山水画的根源……一般人多把庄与禅的界线混淆了,大家都是禅其名而庄其实,本是由庄学流向艺术,流向山水画;却以为是由禅流向艺术,流向山水画。加以中国禅宗的‘开山’精神,名刹常即是名山,更在山林生活上,夺了庄学之席。但在思想根源的性格上,是不应混淆的。我特在这里表而出之,以解千载之惑。”(第229页)

  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对先秦思想史有着深入而独特的研究。他说:“后世受老子影响较深的,多为操阴柔之术的巧宦。受庄子影响较深的,多为甘于放逸之行的隐士。”(第27页)隐士当然比巧宦更符合于道家的本真。

  道家不像儒家那样以道德价值成就现实人生,“他们所成就的是虚静的人生。”徐复观说是中国的绘画令他“恍然大悟,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一思想系统所导出。”“当庄子从观念上去描述他之所谓道,而我们也只从观念上去加以把握时,这道便是思辨的形而上的性格。但当庄子把它当作人生的体验而加以陈述,我们应对于这种人生体验而得到了悟时,这便是彻头彻尾的艺术精神。”(第28、30页)

  其实,魏晋时的竹林名士就是把庄学变成性情的玄学,过着任性率真的艺术生活。“但顺着此一生活方式发展下去,不仅难为社会所容,且生活的自身,也因无凝止归宿之地,而精神将愈趋于浮乱,愈得不到安顿。”(第144页)所以,庄子的艺术人生只能落实在远离社会现实的山林之中,艺术家必须以庄子所谓“虚静之心”把自己的艺术生活与现实的社会生活区分开来。

  文人画与文人

  谈文人画,很少有人论及它的文学背景,而徐复观则专辟一节来谈欧阳修的古文运动与文人画的关系。他认为,“以欧阳修为中心的古文运动,与当时的山水画,亦有其冥符默契,因而更易引起文人对画的爱好;而文人无形中将其文学观点转用到论画上面,也规定了尔后绘画发展的方向。”(第217页)事实上,苏轼正是文人画兴起的关键人物。黄山谷评苏轼的画时说他“尽用文章之斧斤。”

  由欧阳修复兴的古文运动提倡平实而意境深远,反对华丽辞藻和险怪情境。而从山水画来看,唐时大、小李将军的金碧山水正通于华丽的一路,王洽的泼墨则正通于险怪的一路,只有那些清远淡泊、符合庄学意境的山水画才与欧阳修们相默契,古文运动自然成为文人画兴起的文学背景。

  徐复观还以“三远”观念比较了文学与绘画,他说:“由欧阳修收其成效的古文,正通于山水画中的三远。欧本人是平远型的。曾巩则平远中略增深远。王安石则高远中带有深远。苏洵走的是深远一路。而苏轼、苏辙,则都是在平远中加入了深远与高远。黄山谷的诗,则由深远而归于平远。后来董其昌们由平远而提倡‘古淡天真’,以此为山水画的极谊,这实际也是古文家的极谊,而他也正是提倡八大家古文的人。”(第218页)

  在论文人画部分,徐复观重新清理了苏东坡“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所引起的公案。要公正地对待苏轼的画论,应该首先“要了解他对画的基本看法”。提醒读者注意苏轼在《净因院画记》中的一段话:“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第220页)这分明是说,“常形”与“常理”不同,只有通过常理而把握到的形,才不与儿童邻。这个道理对于今天经过美院“常理”训练的画家来说,实在是非常浅显的。但若不经徐复观这样的知识考古学比较,世人还会无休止的彷徨于这桩公案。

  《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还辨析、校正了许多前人的考据错误,澄清了许多前人的绘事公案。如对荆浩和董其昌著作的辨析,使我们对众多所谓荆浩、董其昌著作的真伪有了明确的概念;对于环绕南北宗诸问题的许多混乱做了澄清,尤其指出了董其昌重南轻北“是借口一超直入及墨戏之说,以苟简自便,使中国的绘画日趋浅薄”(第282页);在附录中,徐复观还对郭沫若关于《兰亭序》真伪的立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等等。这些都表明了徐复观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负责任的批判精神。

  尽管徐复观本人自叙是“一笔也不能画的人”,但他却比我们之中很多能画几笔的人,更好地理解中国艺术精神。如果说,中国画家觉得我们已经完全把握了中国艺术精神,没有什么可以再发展的了,就把水墨转向西方艺术精神,以图出新,那么,是不是也该静下心来想一想:西方画家在自己的道路上是否也已走到了极限?用水墨去重复人家油彩所表达过了的东西,就一定比保守着在自己的艺术精神园地里耕耘更好吗?自以为用水墨在向西方艺术园地里殖民,但谁知道这是不是西方艺术精神在向我们的水墨艺术园地里殖民?往好里想,文化的大融合,是双赢的局面,但天知道会不会落得个无魂僵尸的结局呢?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31.00元)


2006-4-25 17: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7  

谢象罔兄推荐. 所谈徐著我有一本. 我不甚喜欢徐的东西. 他谈庄子, 常落第二义. 谈艺也多滞板. 他的学问主要在中国思想史.从大陆随蒋去台的几位先生中, 我最服牟宗三. 他是哲学天才.人不可及. 唐君毅大而空, 最无深度; 方东美才气淋漓, 纵横中西.缺点是缺乏牟的涵泳工夫; 徐最认真, 但做学术拘谨板刻; 钱穆有味道, 但我读得不多.


2006-4-25 17:5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hotel

#8  

牟宗三在哲学方面有天分,大家都承认。他的文笔不错,写的书销路也不俗。但是他后来搞的以教主自居,引起很多人反感。李泽厚去台湾访问时,故意不见他。


2006-4-25 20:3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9  

>>>我有兴趣,你的,爱阳那些历史的文章,我都是打印下来细读。对于我这样没读过多少书的人,读来是得花点力气,不过,花了力气,除了精神受益之外,还有物质上的,可以犒劳自己一大块巧克力。

欣欣好, 你这样说, 让我吃惊. 你写的东西好得让我眼馋. 真羡慕你那周游列国的经历!


2006-4-25 22:4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gbgsd

#10  

古代的画家是把外在客观放在第一位,自己的笔墨都是作为一种客体的摹写。或者,看了山水,在宣纸上反复皴擦,自造山水、云岚,而并不是很关心自己的个性表露其中。
现代人更加关心个人自己的感受、情绪,尤其是印象派之后,个人表达更加直白。凡高达到顶点(当然是他那个时候)。
当代艺术就在这条自我表达的线上持续发展。


2006-4-26 01:34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11  

这样成立吗?
中国古代绘画,功在外界自然;
西方现代绘画,意在内心自我。


2006-4-26 02:1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12  

Hotel 兄, 所说牟为”教主”一事, 我不知情, 未置可否. 想来台湾和大陆一样, 学界也多无聊. 我只读其书, 认为: 熊十力的几位学生中, 牟氏成就最大. 他把康德和儒家比较, 得出自己的结论. 他一生重视康德, 咬定青山不松, 为我敬佩! 牟与殷海光学术上对立, 对殷有无压迫, 我不知情. 但牟殷学术有道器之分. 殷注重政治哲学与逻辑分析, 与牟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我个人的学术兴趣与牟接近(境界功力则有很大距离). 也算惺惺相惜吧. 至于李, 是我们那一代的精神导师! 他的”批判哲学批判”, 在当时是一道光, 一团火, 一闪门! 我虽未得其亲炙, 当想往久矣. 但随着年龄学力增长, 对他的一些著作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但无论如何, 他对七八年以来的中国学术的贡献, 无人可比.


2006-4-26 11:2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杜欣欣

#13  

立蒙兄,别那么说,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我写不了评论,也写不了小说。写的题材也很狭窄,该读书的时候没办法读书,错过了,现在只能更加努力。真羡慕年轻时能够读到这么多好书的人呀。


2006-4-26 11:3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14  

立蒙先生的画论屏息地读,好文字!怎么能自生自灭呢?很多是闻所未闻的,立蒙先生多写,谈画时能否贴上一些来,wxll,hotel,也希望你们多联系文学作品。受教!


2006-4-26 11:3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15  

冷热兄这一夸, 非同小可. 对我是一大鼓励. 以前和尚兄聊过, 我的这些不合时宜, 不能与时俱进的东东, 如有两三知己臭味相投, 彼此一笑, 也就甚感满足了.

贴画不会. 我连贴文都出错.


2006-4-26 14:1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16  人物三六九品

余先生来了个人物三六九品,六朝遗风?

望余先生能具体点化一两处徐庄子的第二义。另外,能否举荐一两本
牟宗三的大作,先谢了。

台湾学者应该不止上面那些,还有傅斯年胡适之辈。


2006-4-26 14:2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17  

象罔别动怒. 我对徐说了几句看法, 你生气了? 这可是未想到.

你的两点要求, 可是要我命了.

关于庄子, 我不知道其第一义为何(我也怀疑有谁知道).可是我知道何为第二第三义. 我一直短续着读王船山的"庄子解". 常自浩叹功力不及. 我真奇怪有些人谈庄子那么轻松容易.

牟著很多. 一般以"心体性体"为其代表.

我可能在这里憋得慌了, 无人可谈, 一不注意把平素对自己的胡言乱语不小心抖露出来. 这次自己掌嘴. 品评人物, 下不为例.

我无心惹起战火, 在这大家伙儿玩开心最重要.
再次感谢象罔的关心推荐!


2006-4-26 15:1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18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不动怒的,开卷有益嘛!

就这么几个能谈得来的朋友,一动怒,不就没有啦。再说,开诚布公
地谈,很启发人的。当私下交流,也行。

王夫之的《庄子解》一直在手头,黄皮一册,偶尔一读,觉得没有读
进去。

《庄子》我用诵经的方式读,也不在意何为二义,何为不及。

谢谢你牟书的举荐。

《庄子》应该是可以谈的。还是那句: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
出,和以天倪。

余先生对刘文典怎么看?


2006-4-26 15:4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hotel

#19  

立蒙兄,欣喜看到你与牟宗三惺惺相惜,俺对牟先生的学问也是很景仰的。熊十力老先生对他赞赏有加,说他是北大自有哲学系以来唯一可造之人(大意)。他在沟通中国传统文化与康德哲学之间用力甚勤。八十多岁时说过一段掏心窝子的话,"如吾对中华民族甚至对人类稍有贡献,即在吾能依中国智慧传统会通康德并消化康德。"

牟宗三著述甚丰,许多都是传世之作。他自己比较看重的有: 《才性与玄理》,《佛性与般若》,《心体与性体》,《现象与物自身》,《圆善论》等等。

立蒙兄此文本是谈画,不经意间嬗变为聊哲学,太有趣了! 不由得使人想起现代征婚广告中的句子,"专业哲学,党史者,免谈"。哈哈哈哈,。。。。。


2006-4-26 16:1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gbgsd

#20  

关于郑昶《中国画学全史》:楼上xw兄提到“因此徐复观才批评《中国画学全史》的作者郑昶:“抄了不少的材料,但因其缺乏理解力,所以他自己的议论,皆是麻木不仁的一些话。”(第7页)”
我的认为,徐复观只是从评论的角度谈《中国画学全史》,其实,在美术界,大家是非常需要这本书的,因为里面史实很多,郑午昌主要是提供美术材料,供大家参考,是一部非常详细的资料。但从论的方面说,他并没有去作美术史的阐发,不是他的方向。


2006-4-26 22:40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小蚕

#21  

哇,抛一小砖,引出一座玉山。我这把是赚狠了!
向线上各位专家致敬了!

我这木头脑子,刚明白象罔=Xw. 先磨=Wxll,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正纳闷怎么不见真人呢,方知有眼不识泰山, 抱拳了。其他几位,一时还没踩出来,能不能提个醒儿?

余兄好大一块玉,搬回去慢慢欣赏。


2006-4-26 22:5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gbgsd

#22  

刚才在小蚕《再读《笔法记》》上简略谈了一下古代画和现代画的区别,也把它在这个帖子发一下,可能有助于缕清思路。如下:
看了小蚕的话,我感到这个话题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楚的了。我本来是想静下心来好好画画的,可以理论上的问题有时也希望澄清。我以后会写文章专门谈古代画和现代画的区别。
这里,我想概括一下:古代的人只是想临摹外界客体,并没有把自己的情感放到绘画里面,例如达芬奇、顾恺之(中国)。中国从宋代苏轼开始提倡文人加入绘画(取名“文人画”),逸笔草草,抒发胸襟,而不重象不象外界客体,也就是“诗在诗外”、“画在画外”的意思。他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西方从德拉克洛瓦开始与学院派的大卫、安格尔对抗,表达情感,但是到了印象派就全面开始追求内心而放弃外在现实了。这里面的代表就是凡高,根本不顾外在客体的色彩和形状,表达成为第一。
中国的写意画,也是到了明、清之后才开始兴盛的。宋以前都是写实。


2006-4-27 02:35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23  

小蚕及立蒙兄,读过一套写刘海粟的传记文学,<<沧海>><<彼岸>>还有一个名字想不起来。作者是刘在南京艺术学院的研究生简繁,写他老师的艺术观点和才气,也写刘的纨裤。刚才看了小杜说文人,这个简繁也把刘写活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文人相轻,刘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忘不了自我吹嘘,跟在他常州口头禅“老实不客气地讲”后面就是吹嘘自己。作者笔下,画界的人物除了江苏的亚明,没有一个不虚伪的,当然他们也是可爱的,包括刘在内。咱们的老廖可没有他们那种酸腐。

那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笔相当不错。我的一点点对绘画的知识主要从那里来的。


2006-4-27 08:1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24  

>>>
小蚕及立蒙兄,读过一套写刘海粟的传记文学,<<沧海>><<彼岸>>还有一个名字想不起来。作者是刘在南京艺术学院的研究生简繁,写他老师的艺术观点和才气,也写刘的纨裤。刚才看了小杜说文人,这个简繁也把刘写活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文人相轻,刘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忘不了自我吹嘘,跟在他常州口头禅“老实不客气地讲”后面就是吹嘘自己。作者笔下,画界的人物除了江苏的亚明,没有一个不虚伪的,当然他们也是可爱的,包括刘在内。咱们的老廖可没有他们那种酸腐。

那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笔相当不错。我的一点点对绘画的知识主要从那里来的。
>>>

冷兄所说一书没读过. 刘长期在上海,何时去的南京? 关于刘, 只知他年轻时慢待过徐悲鸿(廖静文在”悲鸿传”里很是梗梗于心), 喜欢画黄山(一生曾十登(?)黄山). 他用色热烈大胆, 好看, 但在我已离开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山水画精神了. 坏了, 我又在品评人物了. 昨儿个才向象罔兄作保证. 文人相轻, 古来常有. 但有另一面, 文人一旦气味相投, 那友谊之深感情之浓也非我辈草民能有的.  文人敏感, 最易误会, 常有一些不必要的相互闹气. 文人话多嘴臭, 有的人(是否我也是?)话不臭不说.

雷明兄是行里人, 我们期待他论中西古今绘画的大作. 我从小喜欢涂鸦, 但无才无师, 一无成就, 最向往的生活是与美术搅在一起. 研究生毕业, 心里最想去中央美院教书, 终因不能免俗而违愿留校. 人称文章得江山助, 我说文也得画助. 盖因画者华也, 是画家对江山的含英咀华的结果


2006-4-27 11:2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25  

刘在南京时间不短。简繁的书,从许家屯到华君武,一个都不能少。刘和徐的矛盾篇幅很多,好像徐器量狭小一些。对刘一向自诩的泼墨,简繁也有中肯的评论,也抨击了一批流落纽约洛杉矶的中国画家,包括创造云南画的袁先生。我看得十分过瘾,推荐给几个朋友,反映也不错。


2006-4-27 11:3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26  傅雷

好象傅雷对刘颇有微词的,虽然是好友。

虽说文人感性重,但艺术作品诗性把握的尺度不可无。


2006-4-27 11:5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27  

简繁书里对刘褒少贬多,大量直接引刘的原话,倒是对师母夏伊乔充满尊敬。


2006-4-27 12:0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8  

今天才有机会读余兄这篇。

我现在正在补中国美学、古文、老庄......反正是一大堆东西。我只是不明白,余兄为什么要把这篇写的这么文言,我读起来很吃力呢。

余兄还要写下集吗?我现在想要问的,是写实的‘清明上河图’应该没有什么哲学意义吧?

象罔在吗?你这么喜欢庄子,能否写一篇言简意赅、易读好懂的解庄文章?庄子玄里雾里的,大家都把他当蝴蝶了。:)


2006-5-1 21:3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29  

回为力.
我喜欢画论诗论. 但画论从先磨提供的目录看, 面上朱良志似已论全, 惜绝大部分我未读过, 不知还有无可补充处. 荆浩石涛长期在心中盘旋, 也有一些浅得, 但恐别人已经说过或说得更好, 犹豫不敢动笔. 诗论也有心得, 但我已说过, 肖(现恢复其父名, 为萧)弛是一座大山, 横跨不得. 但若憋不住了, 画论诗论都会写一点.

象罔久不露面, 是否因我无意得罪? 如是, 我抱歉! 所问刘文典, 我惭愧孤陋, 对他一无所知. 最近古狗一下, 知其治红楼梦, 研庄子. 还敢骂老蒋. 仅此就让我敬其为一真文人, 真汉子. 象先生多给介绍一下好吗?

去年有好事者将陋文贴在MAYA, 为一小人狂吠乱咬, 得象先生温暖支持, 至今不忘!


2006-5-2 14:2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0  

象罔自29日过完生日(我刚写e向他祝贺)就一直没有出现(咖啡也没有)。和你肯定没有关系,他心胸没有问题(病句)。

我因为要写些书画的事情。最近也在补课。谢谢你对伊甸园的贡献。


2006-5-2 14:3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1  

爱阳,这个栏目还是不可以直接编。要不要我再去麻烦兰晖?


2006-5-2 15:1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32  

>>>
写实的‘清明上河图’应该没有什么哲学意义吧?
>>>

回为力,

海德格尔从凡高画的一双脏破旧靴里看出很多哲学道道. ‘清明上河图' 应该也有此潜力. 船山论诗云: "随所以而皆可也". 诗或画, 传世杰作都具此特点.

为何用古文写? 我并不自知是在写古文(好象黄杨先生的才象). 完全是笔随心走.


2006-5-4 02:0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adagio

#33  刚细看了这条线

收益匪浅~

我早年在美读东亚研究时曾修过一门课宋代山水,写过一篇洋洋洒洒的学期论文,现在很奇怪以我那时的浅薄功力,能写出什么来?想找出来读读,可惜十几年前学生时用的那些floppy disk都找不见了。

庄子我大学时读过一些,着迷却不得甚解,李泽厚先生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和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对中国艺术思想的解读倒是让我获益丰厚,至今难忘。

回余先生,把你谈中国古诗和毛诗的文章放到咖啡上的好事者是我,因为觉得不俗,但也有不能苟同之处。如有得罪,望海涵。

又,各位有所不知,xw这段时间度假在外,可能下周回来。


2006-5-4 09:3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34  

谢谢. 好,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对毛诗你我有异议. 没关系. 不知那过客为何物, 不象读书人嘛. 出言污秽的人在任何场合都不会被尊敬, 只会遭鄙视.


2006-5-4 14:2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5  

余兄,我好像也被CND砍了(能陪着你我还挺欣慰)。现在也没功夫去了,咱们这里的东西都看不过来。

台湾的孩子不仅不喜欢繁体字,连简体字的‘的’都用日文。以后我们(还有xw)要讨论一下古文今用的问题,你先想想。


2006-5-4 14:3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36  

回为力,

这CND 不是在自杀吗? 我原以为杀我这样无名之辈, 是为给这里的精英们一下马威.
不让更多的大虾来此. 怎么, 又开杀了. 这不是搞白色恐怖么.

我原来想, 大家在各网站之间相互介绍走动, 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哪会想到犯了它们的天条! CND这样大砍大杀, 只会让更多的人寒心. 谁会是下一个遭砍呢? 不过我劝告它们, 收起屠刀吧.

那是一个毫不念旧, 非常阴怪的地方. 被杀而不见屠夫, 没有判词, 是我最心恨的地方!


2006-5-4 16:0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