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秋风中的诗人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July

#51  

温柔之语


我有一套吴岩译的泰戈尔的小书,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的。每本都是灰色的封面,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图案,比如《情人的礼物》上是泰姬陵,书型也小,类似小册子那种,又窄又短。这是我带到美国的两套书之一,另一套是楚图南译的惠特曼的《草叶集》。

吴岩译的泰戈尔是最美的泰戈尔,比郑正铎,冰心都要好,好许多。

比如,以《飞鸟集》里的一段为例:

夏天的离群漂泊的飞鸟(吴译)
夏天的飞鸟(郑译)

我不记得我是什么时候买的,也许根本不是我买的,而是家里的书。封底上有说明,是1984年的第一版。

我今天又随手拿起《情人的礼物》来翻,泰戈尔就不去说了,我却被吴岩的《译者后记》里的一句话感动了。他说:“这册散文诗集,是我继《流萤集》之后,每天早晨在神清气爽之际,点点滴滴地陆续译成的”。天啊,清晨读译泰戈尔,这是生命如何的福分?

我隐隐记起一件事,大概2002年,我在SBC做contractor, 每天下班要开2个小时的车才能到家。那天下午,我在班上突然听到了一个好朋友的老同学死去的消息。我只是从那里看到一个中国人出了车祸死了,他原是霍普金斯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生,读不下来放弃了,后来以送外卖为生。我马上写信去问杰,因为他也是霍普金斯大学数学系的, 杰说他认识这个人。那天回家的路上,偏偏也出了一起大车祸,我在高速公路上被堵了3个小时,书包里正好带着这本书,借着月光和暗淡的路灯,一边读,一边想那个我不认识的倒霉蛋。

又想起了那一年,在DC第17街的旅馆里,为Andy抄过这样的一段,那是他第一次听到泰戈尔,今生也永远不会懂得我的意思。我却因泰戈尔重生,凤凰喋血一般。

《情人的礼物》----18:

“你的日子必将充满忧愁,如果你一定要把你的心给我。我那十字路口的屋子是门户洞开的,我自己又是心不在焉的,----因为我吟咏歌唱。

你将永远没法使我做出报答,如果你一定要把你的心给我。设若我现在用歌曲山盟海誓,我又过分认真,不会在音乐沉寂时信守誓约。你可必须原谅我,因为五月里定下的法律,最好在十二月就被彻底破坏。

不要老是念念不忘吧,如果你一定要把你的心给我。你的眼睛怀着爱情歌唱,你的嗓音里荡出笑的涟漪,这时候,对于你所提出的问题,我的答复是放恣狂乱的,决不缁珠必较事实的精确,---这答复是应该始终相信又永远忘记的。”

第 1 幅
泰戈尔


2009-9-19 21:4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一元

#52  

在高速公路上读泰戈尔?天,这又是一段七月独有的奇异经历。


2009-9-20 07:4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53  

“一边读,一边想那个我不认识的倒霉蛋。”

七月,给你鸡蛋挑个骨头。我个人认为用“可怜人”比“倒霉蛋”更温和一些。当然,你不必接受。:))


2009-9-20 12:1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54  

《情人的礼物》----18:

“你的日子必将充满忧愁,如果你一定要把你的心给我。我那十字路口的屋子是门户洞开的,我自己又是心不在焉的,----因为我吟咏歌唱。

你将永远没法使我做出报答,如果你一定要把你的心给我。设若我现在用歌曲山盟海誓,我又过分认真,不会在音乐沉寂是信守誓约。你可必须原谅我,因为五月里定下的法律,最好在十二月就被彻底破坏。

不要老是念念不忘吧,如果你一定要把你的心给我。你的眼睛怀着爱情歌唱,你的嗓音里荡出笑的涟漪,这时候,对于你所提出的问题,我的答复是放恣狂乱的,决不缁珠必较事实的精确,---这答复是应该始终相信又永远忘记的。”

--- 我也很喜欢这段“温柔之语”。


2009-9-20 12:1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去晨

#55  

七月,我说过的,心里总感觉离你很近。因为你说出的几乎分毫不差是我想说的。你是我的神!;) 我太懒于写、也太没时间、也词不能达意,所以,神!谢谢你。

"仿佛泰戈尔蓬蓬的白胡须里,有世界上所有的智慧,温柔和怜悯。。。"  A hug to you.

"借着月光和暗淡的路灯,一边读,一边想那个我不认识的倒霉蛋。" 我倒以为“倒霉蛋”和“一边想那个我不认识的”连在一起,还有读书、在车祸引起的停滞里读书、在停滞的月光里读泰戈尔,所有的字在一起,“倒霉蛋”倒是signature用法,含了大怜悯和亲近的sentimental 在里边。不同意为力一次。


2009-9-20 12:4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July

#5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一元 at 2009-9-20 12:42 PM:
在高速公路上读泰戈尔?天,这又是一段七月独有的奇异经历。

一元,有一次我早上被堵在downtown附近,读完了桑德堡的《芝加哥诗抄》, 还是不能动。下午两点,才到办公室。芝加哥诗抄和高速上的愤怒非常吻合


2009-9-24 19:4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July

#5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9-9-20 05:19 PM:
《情人的礼物》----18:

“你的日子必将充满忧愁,如果你一定要把你的心给我。我那十字路口的屋子是门户洞开的,我自己又是心不在焉的,----因为我吟咏歌唱。

你将永远没法使我做出报答,如果你一定要把你的..

嗯,我可以理解


2009-9-24 19:4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July

#5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去晨 at 2009-9-20 05:47 PM:
七月,我说过的,心里总感觉离你很近。因为你说出的几乎分毫不差是我想说的。你是我的神!;) 我太懒于写、也太没时间、也词不能达意,所以,神!谢谢你。

"仿佛泰戈尔蓬蓬的白胡须里,有世界上所有的智..

神说:“要敬畏你的神!”

谢谢去晨。


2009-9-24 19:5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July

#59  

福克纳和马尔克斯 (1)

(1)福克纳的南方

福克纳一生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与近百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时间的跨度是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约克纳帕塔法有6000个白人,9000个黑人。他为这个县画了一幅地图,这里是他创建的王国。

他说:“我发现这块邮票大的故土值得一写,一辈子活得多长也写不完。”如同乔伊斯使他的故乡都别林成为了文学史上的圣地,福克纳的故乡也成了美国南方的代名词,这里的风土人情,流言碎语也成就了美国的历史和史诗。

约克纳帕塔法(Yoknapatawpha County)就是福克纳的故乡密西西比州的拉斐特郡(Lafayette)。威廉·福克纳生于1897年9月25日,当他四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牛津镇(Oxford),牛津镇是他的小说中杰弗逊镇的原型。这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小镇,市中心是个小广场,广场中央有一位本地英雄的雕像,四周是一圈店铺。当时人们希望州立大学能建于此,就用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作为镇名。

福克纳的南方充满了神话和梦魇。南方有光荣显赫的过去和延绵不绝的家族,祖先的剑,传说,玫瑰,还有华美的,有着茂盛的栗子树和高台阶的庄园,生长白棉花的土地。他的曾祖父威廉·克拉克·福克纳在密西西比州北部是个很有名的历史人物,在当年南部邦联军内任上校,还是农场主,作家,律师,政治家。他修的铁路是当地唯一的铁路,还写过几本小说和其他一些作品,附近的一个镇就是以他命名的。福克纳9岁时说:“我要像曾祖爷爷那样当个作家”。果然,《薩托里斯》就是他曾祖爷爷和他的后代故事。

可是南方也在衰败没落,如同一种不醒人事的昏睡。四季,昼夜,时间都如一个气息恹恹垂死的病人,日渐微弱,模糊不清。福克纳的父亲是一个羞怯苦恼的人,总是没完没了的疑虑,恐惧,担忧,无尽的失落感和黑暗感步步逼近,对种种生活问题一筹莫展。他的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却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于是,就有了《喧哗与骚动》:一家之长康普生先生只知道缅怀过去,发表空论,成天借酒浇愁,致使开办的律师事务所一败涂地,最后酒精中毒而死。康普生太太念念不忘自己的南方闺秀身份,她精神抑郁,无病呻吟,自私乖僻。家族渐趋没落,只余下一幢破败的家宅以及一户黑人佣人,连长子上大学,女儿办婚宴也要卖了最后的田地才能应付。

南方还是面目狰狞的,好像一滩瘴气弥漫的沼泽,漂浮着残忍暴戾之气,匍匐在这块大地上的人宿命无能却又狠毒自私。而这一切是他世界中独有的东西,他很乐意将这一切描述得极其真实。《我弥留之际》里的母亲艾迪在弥留之际,要求丈夫和孩子们把她的遗体送回小镇安葬,为的是最后一次羞辱蔑视丈夫。结果扶柩回乡的一路上,天灾人祸,磨难重重,40英里的道路居然颠簸了6天。大儿子被车压断了腿,私生子在一次火灾中被严重烧伤,另一个智力不全的儿子因纵火烧棺而被送进疯人院,女儿为了搞到堕胎药而被药房伙计诱奸,拉车的牲畜也被洪水冲走。已经发臭的尸体终于到达目的地后,这个家庭顿时鸟飞鸡散,只有丈夫安斯如愿以偿地借钱买了一副假牙,带着新欢兴高采烈踏上回家之路。《圣堂》里的波普艾尔出身低微,身材瘦小且性无能,代偿心理使他变得极为凶残,后成为匪徒首领。因无爱而变态的老小姐艾米莉,在粉红色的新房里杀了变心的情人,将他完全占有,再与他朝夕相处,与世隔绝。

密西西比河从明尼苏达的依塔思卡(Itasca) 湖发源,全长大约2500英里。下游的密西西比河宽阔平坦,水流浑浊。沿河的孟菲斯城有灯光昏暗的酒吧,莺莺燕燕的妓院。福克纳经常在傍晚的时候,从奥克斯福开车到孟菲斯,在酒吧里纵情喝酒到天亮。他说作家的家最好安在妓院里,白天寂静无声可以写作,晚上欢声笑语可以生活。那时以加尔文主义为核心的基督教新教势力,主宰着整个南方。福克纳却具有着沉没于自己世界的强大愿望,他说基督教文化是像他这样“一个南方农村小孩的背景……我在其中长大,我不知不觉地将它消化吸收。它存在于我身上,这与我究竟对它相信多少毫无关系”。福克纳心目中的上帝是宽容而仁慈的,他对加尔文主义清教的上帝充满了愤懑之情,所以才有了他作品中那么多发生在基督教重大日子里的罪恶与不幸。

《喧哗与骚动》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有名的台词:“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故事发生于1928年4月6日至8日,这三天恰好是基督受难日到复活节,小说中班吉部分的时间背景是4月7日圣礼拜六,这一天正好是班吉的33岁生日,而耶稣正是33岁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据《圣经·新约》中的《路加福音》载,耶稣复活的那天,彼得去到耶稣的坟墓那里,“只见细麻布在那里”,耶稣的遗体已经不见了。在《喧哗与骚动》里,1928年复活节这一天,康普生家的人发现,小昆丁的卧室里,除了她匆忙逃走时留下的一些杂乱衣物外,也是空无一物。

在《寓言》中,主人公像耶稣一样有着12个追随者,而出卖他的也正好得到30枚银币。同耶稣一样,他也是在星期三被捕,和两个盗贼在星期五一起被处死,死时也正好33岁。福克纳在谈到《寓言》时曾经说过:“如果耶稣在1914年~1915年再度降临的话,他就会再一次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作品在深刻性与精神气质上,有与《圣经·旧约》,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相通之处。

比尔。克林顿是福克纳的大粉丝。他说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经常搭乘卡车从阿肯色州去密西西比州的牛津镇,参观威廉·福克纳的故居。为的是让自己相信,美国的南方除了种族歧视,三K党,私刑处死和焚烧教堂以外,还有别的东西。

而这些别的东西正是来自福克纳对种族歧视的痛恨。《八月之光》取材于他11岁时发生在南方的一桩种族惨案。1908年9月8日,一个名叫勒尔斯·伯顿的黑人因杀死一名白人妇女,而被一群清教徒冲进监狱杀害,并在被割掉耳朵,挖出睾丸后用绳子栓着尸体的脖子游行,然后被一丝不挂地吊在了法院门口的大树上示众。小说中的乔是福克纳笔下命运最为悲惨的人物。他是一个墨西哥流浪艺人和白人小姐的私生子,他的外祖父汉斯怀疑他父亲有黑人的血统而枪杀了他,母亲因难产而生命垂危时,汉斯执行“上帝的旨意”,不准找医生相救,乔一出生就成为孤儿。33岁时,乔流浪到杰斐逊镇当短工,结识了白人女性乔安娜,二人由相爱而同居。但是,当乔告诉乔安娜自己有黑人血统时,乔安娜提出结束关系。愤怒中乔杀了乔安娜,数天后,乔投案自首,主动接受白人对他的私刑处决。《喧哗与骚动》里的黑人迪尔西的原型是福克纳自己家里的黑女佣卡罗琳·巴尔大妈。1940年大妈以百岁高龄病逝,福克纳在她墓前发表演说,并在她墓碑上刻了“为她的白种孩子们所热爱”这样的铭言。

“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1949年,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

过了些年后,一个和福克纳一样身材粗短的外国男人坐着灰狗长途客车来到这里,他在镇上转了一圈,去了福克纳的那座隐藏在高大浓密的树林里三层的白色楼房的故居,然后就去了福克纳的墓地,有人看见他在福克纳的墓碑前坐了很长时间。这人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

第 1 幅
福克纳


2009-9-27 22:3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如梦

#60  

等着看你的印度之旅.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July at 2009-9-9 08:47 PM:
泰戈尔是这样写泰姬陵的:

如果生命在爱火中燃尽,会比默默凋零灿烂百倍。
爱情谢幕的一刻,也将成为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可真正让我向往的印度,却是星星闪烁的天空,河畔的水牛,稻田里脚踵上挂着银铃的少女,山岗上黑黝黝大眼睛的男孩子,恒河岸上生死相遇的苦痛和极乐。。。.



2009-9-28 19:2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61  

谢谢七月介绍福克纳。我错过他了,愣没读过他任何东西。


2009-10-2 20: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July

#62  

博格---现代人的坟墓


今天起来就累,本来想上半天班,下午去印度街修眉毛。那一带有一个美容店,印度人开的,又便宜又好。可是快到中午时,Mark把新功能写出来了,我看看,就到三点了。说了声今天家里有事,早些走,就离开了办公室。

天气特别好,有些凉,太阳却明晃晃的。树叶在风里噼哩叭啦地掉,草还是绿的,黄叶子落在绿草地上,倒是像一朵朵花了。办公室就在辉煌一里路的后面,几步路就走到了市中心。这一段是芝加哥最繁华的地方,商市楼榭,全是高档店。我早已返璞归真了,哈哈,只看橱窗就够了,家里半间屋大的壁橱里的名牌衣服早就赖得穿了。今天只是一件很普通的开司米绒衫,橘红色的,很贴身,有碎花,和一条长长宽宽的印度围巾,可以当披肩,这种天气最好用了。

在water tower胡乱地逛逛,试试几双古怪的鞋子,根本无法走路,人类折磨自己的本事是让人类目瞪口呆的。但是我还是爱漂亮,尤其鞋子从不马虎。今天穿了一双很高,却很软的鹿皮鞋,去年买到的即能走路,又很好看,千载难逢的一双鞋。

很快就累了,回家吧。在汽车上读Mark Strand的诗,他的诗里有一种非常脆弱的感人的东西, 比如这首“花园”,让我想到的是夏戈尔的画,又凄美又动人,我不胜唏嘘。

The Garden
by Mark Strand


It shines in the garden,
in the white foliage of the chestnut tree,
in the brim of my father’s hat
as he walks on the gravel.

In the garden suspended in time
my mother sits in a redwood chair:
light fills the sky,
the folds of her dress,
the roses tangled beside her.

And when my father bends
to whisper in her ear,
when they rise to leave
and the swallows dart
and the moon and stars
have drifted off together, it shines.

Even as you lean over this page,
late and alone, it shines: even now
in the moment before it disappears.

不知为什么就突然想,现代人的一生都在网上,博格里。博格就是人的自传和墓碑。

回到家,却不经意到了舒芜先生的博格“碧空楼”,惊得我话都不会说了,第一篇就是:

舒芜先生8月18日晚辞世(舒芜 发表于 2009-8-21 11:37:00)

人死去三天后在博格上为自己发讣告?一定是家人发的,可是计算机程序只认密码,不识真人。博格---现代人的坟墓,我真不知说什么好了,还要不要接着写?而先生自己写的最后一篇博文恰恰是有关他是怎样死的---暗暗的死与他人的歌,一个读者这样留言:

有时候在想,每一个博客,终将成为一座墓碑。但愿芳草萋萋,歌哭水声,偶有人念想。
郁郁佳城,安此窀穸!

http://www.unicornblog.cn/user1/48/index.html#

第 1 幅
碧空楼


2009-10-7 22:4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一元

#63  

所以不要太把博格当一回事,虚拟空间的一堆电子符号而已,人也是


2009-10-8 04:4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64  

同意七月。博格张扬的是自我,但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


2009-10-8 09: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如梦

#65  

博格也无需张扬什么,只是一个自我表述或者宣泄的地方吧。

我要是有一个博格,那一定是一些心里极想说,却无法在任何地方,也无法向任何人说的话。死了以后,哪怕有人看见,也不知道是谁写的。象汪洋里的一颗细沙,沉在海底,象一片落叶,随风而去。


2009-10-8 19:5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July

#66  

秋风中的诗人


有些书是常读的,特别是诗。而且,只在某个季节读某个诗人。那些美丽的忧伤的诗句带着诗人的气息,体温和颜色,在我平常的日子里悠来晃去,和我一起坐车,逛街,洗衣烧饭,成为风景,天气和心情。比如,冬天读普希金,阿赫瑪托娃,俄罗斯白雪茫茫的大地,圣彼得堡穿皮衣长靴的漂亮女人就在炉火里暖和起来了。夏天读洛尔卡,就会想起西班牙残阳如血的黄昏里奔跑的野牛,热情饱满斜眼睛的卡门。春天读海子,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十个海子全部复活,而秋天呢?我读Mark Strand。

有一年的秋天我去了大西洋里的一个岛上。居民很少,家家院子里有很粗大的栗子树和栎树,白色尖桩的篱笆,矮矮的房子有很大的前廊,一个大摇椅,几个大南瓜,几盆菊花。弯弯曲曲碎石的小路通向大海,船停泊在港口,湿漉漉的甲板,桅杆耸立,海鸟在空中盘旋。靠岸的船总让我伤感,因为这时它在海洋和陆地,到达与出发,孤独与团圆之间,不知命运如何。蓝波临死前不停地问:“告诉我,什么时候才能把我送到码头?”

我却坐在码头上看捕鱼的人收拾他们的猎物,白花花的鱼在网里船底翻来翻去,离开了海水,它们就失去了呼吸。海水的腥气,血的腥气在风里弥漫,天空很低,一团团的雾。。。

我想起了Strand是这样说他捕鲸的父亲:

And my father, hunched over the oars,
brought us in. I watched him,
rapt in his effort, rowing against the tide,
his blond hair glistening with salt.
I saw the slick spillage of moonlight
being blown over his shoulders,
and the sea and spindrift
suddenly silver.

后来,他的父亲死了。他望着父亲的遗体,一遍一遍地重复:

The hands were yours, the arms were yours,
But you were not there.
The eyes were yours, but they were closed and would not open.
The distant sun was there.
The moon poised on the hill's white shoulder was there.
The wind on Bedford Basin was there.
The pale green light of winter was there.
Your month was there,
But you were not there.

那一年,我阿婆去世,家里人没有告诉我,只是后来寄给我一大叠照片,我一遍一遍地看着照片,用手指抚摸着阿婆的脸,眼睛,嘴唇,可她已经不在了。照片上却有她的床,吃饭的桌子,还有我买给她的一条金项链。

喜欢他是因为他的诗总是让我想起了我最爱的犹太画家夏加尔。有时我读着读着,就想起了夏加尔的某幅画。比如:

In the garden suspended in time
my mother sits in a redwood chair:
light fills the sky,
the folds of her dress,
the roses tangled beside her.

And when my father bends
to whisper in her ear,
when they rise to leave
and the swallows dart
and the moon and stars
have drifted off together, it shines.

夏加尔的“安息日”画的却是他爸爸坐在一张木椅子上,妈妈穿着花裙子站在门口,两根蜡烛闪闪发亮。

夏加尔的画里都是他白俄罗斯家乡一般的犹太小人物的生活,早晨去买面包,小孩子去亲戚家串门,小提琴手在屋顶上拉琴。而Strand的诗里也是北美的小人物,失恋的男人在星光下想着他爱的女人,可她却睡在另一个男人的身边,上了年纪的老人和死去的老友谈话,回老家的孩子:

Enter the kingdom of rot,
smell the damp plaster, step over the shattered glass,
the pockets of dust, the rags, the soiled remains of a mattress,
look at the rusted stove and sink, at the rectangular stain
on the wall where Winslow Homer’s Gulf Stream hung.

听过他朗诵自己的“From the Long Sad Party ”:

Someone was saying
something about shadows covering the field, about
how things pass, how one sleeps towards morning
and the morning goes.

Someone was saying
how the wind dies down but comes back,
how shells are the coffins of wind
but the weather continues.

。。。。。

到了最后,我已经泪流满面了,才知道他是在说什么。我们的生命在风里一秒一秒地失去,我们却惟有叹息,束手无策,走向死亡。

今天下班回家时,车上有一个50多岁的男人,头发花白了,穿一件墨绿色的夹克。他低头坐在那里,看上去很疲倦,也很悲哀。突然,他拿出手机打电话,声音非常地温柔。他说:“我现在就去看你,马上就到了,你吃饭了吗?吃的什么?”。然后就下了车,朝一座红砖楼走去。我知道那是一所残疾人的疗养院。天已经黑了,月亮和星星下,那个男人和那座楼都模糊不清了。

My son
my only son,
the one I never had,
would be a man today.

Strand特别喜欢风,到处都是有关风的句子:

“The trees bend in the bleak tropical wind.”

“The wind comes from opposite poles,
traveling slowly. ”

“man in her room writing a poem, the moon drifting into it,
a woman strolling under its trees, thinking of death,
thinking of him thinking of her, and the wind rising
and taking the moon and leaving the paper dark.”

回到家也就7点多,可是,天已经全黑了。看到我的红色的房子在巨大的夜色里闪着一点点黄色的灯光,一只无家可归的野猫卷缩在草地上,觉得秋天才是我的季节。夏天太明亮,太喧哗了。而落叶和冷风,使我想到家乡,诗歌和情人。而Mark Strand, 就是我的秋风中的诗人吧。

第 1 幅
Mark Strand


2009-10-9 20:4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陈河

#67  

七月,按你的介绍我看了郑小琼的诗,觉得她真的是厉害的。好像她天生就会运用象征、意像、隐喻之类写法。李敬泽说她的巨大的诗歌胃口可和惠特曼相比,不知你觉得如何?


2009-10-12 15:5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July

#6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陈河 at 2009-10-12 08:58 PM:
七月,按你的介绍我看了郑小琼的诗,觉得她真的是厉害的。好像她天生就会运用象征、意像、隐喻之类写法。李敬泽说她的巨大的诗歌胃口可和惠特曼相比,不知你觉得如何?

郑晓琼是很厉害,中国还真没有这样的诗人,也是个天才。她更像金斯堡,惠特曼比较阳光。

现在新诗已经这样划分阶段了,北岛---海子---郑晓琼,她当之无愧。


2009-10-12 19:5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一元

#69  

说七月笔头细腻,不如说她眼光细腻,说她眼光细腻,不如说她心底细腻,她上面写车上那个男人,寥寥几笔,却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我想,这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是远离浪漫的,他们为杂务琐事缠身,为谋生终日奔波,更有人为种种自己或亲人的不幸劳神憔悴,他们的庸庸碌碌是远离文学的。但七月逮住的那个瞬间,让读者从这些凡人俗务里品到一味美美的忧伤,那样真实却又那样文学。我倾向于认为,忧伤是人类的一大精神财富,让这个世界从纸醉金迷里,从血泪淋漓里,从尘世喧嚣里后退一步,躲进一层淡淡流动的蓝色薄雾。我想如果我们说生活是美好的,不一定真是说生活到处阳光明媚天蓝海碧,而是我们知道了,有人,尽管不是很多,尽管不是我们,在那么精心那么津津有味地观察这个世界,让我们在劳作或神伤中偶一抬头,一声叹息竟也有清风流转,一个无奈的眼神也有阳光的折射,一个简单的问候也可以显得风情万种。这样的文学笔触,也许并不直面人生,但却教我们品味人性,教我们体验回报,教我们不绝望。


2009-10-13 13:1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July

#7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一元 at 2009-10-13 06:19 PM:
说七月笔头细腻,不如说她眼光细腻,说她眼光细腻,不如说她心底细腻,她上面写车上那个男人,寥寥几笔,却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我想,这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是远离浪漫的,他们为杂务琐事缠身,为谋生终日奔..

谢谢一元的这段话。我对为力说过, 来伊甸主要是因为有一元这些懂我的朋友。


2009-10-14 10:1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