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照镜子的时候,看到的是我自己;一只企鹅照镜子,看到的是另外一只企鹅——这就是意识的进化。人有灵,有自我的概念,而动物没有;人能劳动、会制作工具,而动物缺乏这种创造性。生而为人,值得庆幸。
宇宙的存在似乎是一个超长远的制造生命的计划,一切都像在为了今天做预备。从宇宙的开初,一团无形的能量变成了质子、电子,产生了氢和氦,这些元素聚集形成巨大的原子反应堆——原始恒星,它们制造了生命所需要的碳、氧等元素,并在剧烈的爆发之后把这些元素洒遍宇宙各个角落。这些物质的再次聚集就形成了行星,接着发生了各种化学反应,产生了越来越复杂的有机物直到生命物质的创生,进而形成细胞。最后,单细胞逐渐变成多细胞生物,最终进化成人类。
上世纪科学、神学家德日进(Pierre Teilhard de Chardin)曾经把这个过程总结为能量单元、物质单元、生命单元到思想单元的演化历程,而人类下一步的进化将是灵性的单元,也就是人的灵将成为生命与意义的主导。在他的观念里,宇宙就是神本身、万物之源,而跟神在灵性的合一也是一切的归宿——人类历史进程是宇宙生命成长历程的缩影,个人生命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进程的缩影。谈起宇宙的目的与意义,跟神圣几何一样,是为了了解人本身。
bbcodeurl('http://bahai-library.com/visuals/chart.reduced.gif', '
')
自从亚里士多德以后,人们就一直用矿物、植物、动物再到人类这个序列把世界分成四个层次。主张宗教协同的大同教(巴哈依教)也认为,经过这个序列之后人类已经达到创世的极致、同时也离开神最远,后面一半的宇宙演化将是从人性的内核开始的灵性成长过程,以回归神为目的。在整个过程中,神都一直在鉴察,把信息、希望、毅力、慈悲等等素质赐予不同阶段的人类。
回归神性听来有点像人人成佛的翻版。不过,佛家的六道轮回,把人在各种意识状态之间抛来抛去,一世转生为牛马,一世投胎成人形,一世一世地轮转。所谓“轮回”其实是取决于业力的“浮沉”、是上下运动,好像井壁上的蜗牛,做了善事就往上爬了一步、做了恶事就向下滑了一步,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到达井口而解脱。这里似乎假定了生命的“灵性”精髓是不变的,所有的业力依附于这个灵性上,像蜗牛背上的壳。然而如果你去看冰雕展览就会看到,一件作品与另一件作品,虽然都是同样的水、一切消融之后没有差别,但附加在上面的艺术价值根本不同。作为生命的艺术品,动物和人类的艺术价值——灵性当然也不同。
与此同时,推动生死轮转的“业”成了善恶的积累,这是把善恶道德至于生命价值之上。圣经说伊甸园里只有两颗树:善恶树和生命树,而人类选择了前者,这就不对。在没有认识生命之前,善恶的道德评判是人类最高的行为标准,人性的准则。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说人性本恶,双方各有论据,争执了几千年,最后还是以不善不恶妥协。
然而善恶并不是问题的根本,如果从人性的更深层核心去认识,就不必拘泥于讨论善恶了。人性中心的神性、灵性是什么?就是生命。生命是应当置于一切之上的——生命不必以别的东西作为参照,生命的意义不需要以别的东西来定义,反而应当是别的一切都需以生命为参照。
整个时空的生命演进,像一棵不断萌发枝条的树,有的枝条中断了,别的枝条仍然繁盛;万物同源,尽管形态千差万别、意识水平不在一个档次,但在生命里是一体的,都是这树上的一枚枚枝叶。
也许佛家所说的永恒普遍的“法身”就是这一体的生命,只是用“佛”这个称号拟人化了而已。佛家还有“报身”、“化身”的说法——用汉字来比喻的话,比如“我”这个字是一个汉字,报身就是这个字形、写法,化身就是字在不同方言里千差万别的发音,而法身则是这个字的含意、字的生命。那么对于“我”这个人而言也有这样三个层次:这个身体、这段人生的存在是化身,我的意识、魂魄是报身,内在的生命、灵性是法身。
说得再通俗一点,我同时扮演着儿子、父亲、朋友、兄长、下级、上级、顾客、客服等等各种身份,并且经历各样琐碎的事情,这是“存在”;在经过很多事后,我悟出这些全部是暂时的,而我是长久的,这是“意识”;在这种意识下我终于明白生命是这样不断建造的,我体味并且主动使得自己生命不断丰富,这是“喜乐”。
生命演进的历程跟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相得益彰:“存在”对应于生理和物质层次的满足,“意识”对应于精神享受、人际关系方面的满足,“喜乐”相当于自我实现这个层次的满足,换句话说这是幸福感的最高境界。在这个境界,认同了人乃是灵性的生命,而如果凡事出于生命成长的原则,那么一般就不会错。
bbcodeurl('http://estadosdeespirito.files.wordpress.com/2007/12/maslow.jpg', '
')
印度教认为,存在、意识与生命的三位一体是神性(梵、道)的固有属性,称为“存在·意识·喜乐(Sat-Cit-Ananda,或Saccidananda )”,这神性位于人性的内核,是人可以得道、成佛、开悟、解脱的原因,瑜伽功法修炼对此时有提及。印度精神哲学家、“圣哲”阿罗频多(Sri Aurobindo)认为,物质的进化已达巅峰,而精神的进化正在进行,人生的进化是内在灵性的目的、也是自然历史进程的下一环节。他通过著作集《神圣人生论(The Life Divine)》告诫说,透彻人生与宇宙的奥秘,要通过参悟和行动,提升到超心思(Supermind)的层次,就是这种喜乐至福、与道合一的状态。这个词貌似尼采的“超人”,但超心思相当于真正懂得欣赏这世界、这人生内在的艺术价值,而尼采是崩溃一切、在废墟里重建的态度,却以他自己的崩溃告终。
于人生存在的每一时刻,为什么就不能以存在·意识·喜乐合一的方式度过呢?阿罗频多肯定地说,这就是他倡导的瑜伽,生活的一切就是瑜伽;生命跟存在与意识的一切都是分不开的,所谓善恶相因的业报观念,不应当成为精神的寄托方式。唤醒了内在精神本性的人,能够让自己的人生体验进入一个和谐、整体、不断完善的健康状态,并能够积极地带领他人,这就是灵性人生的境界。居里夫人说,人生中没有什么是值得恐惧的,需要的只是理解。
既然生存、生活、生命是三位一体的,那么,单单强调某一个层次都不对;固然以口腹之欲为最高追求不足取,而那种向往不食人间烟火的“解脱”也不应该是凡人的作为。不借着经历,就实现无法生命的丰富,甚至可能偏差。总之,不管对于宇宙整体还是对于个人的一生,存在的演进就是意识的演进,意识的演化就是生命的演进。灵性、神性其实就是生命,但是是生命的高级形式,这精髓是生命的核心,也正因如此,自然哲学的核心乃是生命哲学。
然而,如果生命中的每个经历都有灵性成长的痕迹、都有某种意义,难道一切都是合理的吗?那倒也不是。心灵成长的意象,就像生命演进之树向着各种可能伸展,有的枝条中断了、别的枝条仍然繁盛——我相信过去一定有许多失败的尝试,但剩下的都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我现在所拥有的就是对我生命而言最好的存在,而这个意识是幸福的诀窍。
bbcodeurl('http://www.josephinewall.co.uk/surreal/nautilus.jpg', '
')
人活着都想要喜乐幸福,于是追逐。许多人生都存在着类似的一种模式:不断地寻求某种满足,物质、名望、情感、征服,但得到之后就有了新的期望,于是开始新的追求,此山望见那山高。有的人说这是人天性里的贪婪,但更本质地说是人性内在不断扩展的特性,贪婪只是其在低层次的外在表现。
人生存的首要追求是生理上的满足,个体的口腹之欲;接下来,他在人际关系中获得认可和安全感;而后,他开始追寻权利与荣誉,直到厌倦了尔虞我诈的争夺,渴望内心的安宁。在每个阶段他有不同的追求,但得到之后又发现不能带给自己真正的满足;他寻找生命存在的目的与意义,但每一次的答案都被新出现的问题所否定,从而把他带到下一阶段的探索。
这是一种逐级推进的追求模式,虽然每一个步骤都达到了追求的目的,但同时也是下一阶段的起步开始新的征程。美国心理学教授格列夫(Clare Graves)几十年前用这种发展观念解释人类演进及个人生命成长的历程,确切地说是价值体系的推进过程,他的学生贝克(Don Beck)以“螺旋动力论”的名字公诸于世。螺旋动力论研究的是人类整体的成长历程,但一个人的成长跟这个过程是相似的,同样的几何可以跨越不同的尺度。宇宙创造生命的历程是一个逐渐凝聚、细化到个体的过程,相反的方向就是个人生命扩展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都是圆满的,但下一个阶段会变得更加圆满。按着几何映射的原理,人活着的这段过程也是一样地逐级放大,这个过程没有终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人生是由边界定义的,边界给人安全感:个人的边界,家庭的边界,社交圈子的边界,权力义务的边界,诸如此类。而人的追求是无限的,会不断地翻越这些围墙向更大的领域进发,相当于人生的疆域不断拓展。
如果你认同你自己的边界就是你自己的身体,那你就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只要满足一己之私即可高枕无忧。多数人则把家庭单元认同为边界,在边界之内资源共享,边界之外锱铢必较。更无私一点的人,会把关爱扩展到邻里乡亲,做些积德的善举,以此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心怀天下者,以国土的疆域为边界,以国民的福祉为追求,方才觉得一展才志。
就像前面那个例子,在社会地位稳定之后,下一轮的追求开始了:首先是家庭财富的积聚,对物质享受的爱好,但这些东西的新鲜感和满足感不能持久,于是他开始从新的感情关系得到极大的乐趣;再后来,沉寂下来之后,他发现最应该思索的是个人价值,在反思中,他找到了某种哲学的、宗教的精神寄托,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领悟。人就是这样长大的,在每一步,新的环境、新的体察、新的思想,带来提高的契机。
在这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他的人生的边界一直在改变之中,而边界的扩展常常是境界的提高;螺旋的每一次上升,都意味着一次内在觉醒与重新阐释。马斯洛在了解了这个思路之后说,他自己的金字塔理论错了,螺旋理论是对的:生命的成长不存在顶点,而是螺旋般地越成长越丰富。
bbcodeurl('http://graphicfacilitation.blogs.com/photos/uncategorized/spiraldynamics.jpg', '
')
上面的成长过程,听来耳熟吗?环顾你身边的人,每个人都是处在各自生命成长的不同层次阶段,都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螺旋。你以这样的理解看别人,也许会对他们多一份宽容。
只是有些人生缺乏看得见的成长;成长的速度如此之慢,一生的时间都不够用来拓展。他们理解的人生就是上上下下的浮沉,说命运女神喝醉了酒在随意地搅动转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原来大家都坐在船上随波逐流。有怎样的认识,就会得到怎样的结果;预期寻求什么,拿到手的也就是什么,于是人生就真的成了团团转,周而复始却缺少纵向的提高。爱一个人就要告诉他关于世界的真相,这不需要通过逻辑的推理,不需要善恶有报那种狭隘的警戒,只需让他打开心思看见自己的生命、内在的光亮,相当于用一盏烛光点燃另一盏烛光。这就是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