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信息红楼论(2)
信息红楼论(2)
作者:水西弱
二.读者接收到什么信息
为了叙述方便,这里简介信息论一些知识。
我们把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称为信息。作者是信息制造者,是信源。作品是信息的载体,是传递信息的媒介。读者(听者、观众)是信息接收者,是信宿。作者和读者明显不同。作者把自己过去获得的信息,概括、提炼、整理、取舍、加工、创造成新的信息,并用文字等代码转换成作品。作品产生了,然后才有读者,才有读后感言,才有批评者。批评者也是读者。作者一般只是一个人,特殊的也是极少数二、三个。信息是可以共享的,读者则可以成千上万。他们和作者生存时间会有差别,甚至是不同时代的人。按信息论的观念,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有很大的差别。文学创作的作者有颇大的空间和自由度,可以想象,可以艺术加工。评论家的身份有两重性。对原作品来说,他是读者。对他所写的评论文章来说,则是作者。文学批评的对象是经已写成文字的已被定格的原作者的作品,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评论家在写批评文章时应当采取实事求是的严谨的治学态度。信息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不具有实体性,它必须依赖于物质载体才能存在。被物质载体载负的信息可以长时期储存,也可以通过其载体的转换和运动向远距离传递,从而跨越时空。
《红楼梦》这部二百多年前的作品就这样一直流传到今天。《红楼梦》写什么?这是一个读者和评论者十分关心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白纸黑字写分明,这问题本该是无可争论的。其实则不然。各人观念不同,见仁见智,人言人殊。归纳起来,有下面多种说法:
1、张侯家事说。
2、清圣祖与董鄂妃故事说。
3、明珠家事说。
4、清康熙朝政治小说。
5、清圣德等五代史说。
6、曹寅家事说。
7、曹雪芹自传说。
8、贾宝玉和林黛玉恋爱故事说。
各种说法迥异,争拗不休,迄无定论。我们从读者,也就是从信息接收者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人们阅读《红楼梦》,脑子里接收到什么信息?
我们设计这么一个方案,从高中二年级或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中随意选出50人。每人发一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让他们自由阅读。30天后,召集他们举行一次开卷考试。允许他们带《红楼梦》进场,但不准带其他书籍和资料,不准交头接耳,可以翻书找答案,但要独立完成答题。试题共两份,要求每人全答,时间两小时。第一份试题,分填空题和问答题两部份。
一、填空题
1、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放春山太虚幻境牌坊两边一幅对联是:(),()。警幻仙姑请宝玉饮的仙茗叫(),灵酒叫()。
2、在黛玉看来,宝玉的容貌:面若(),色如(),鬓若(),眉如(),面如(),目若(),虽怒时(),即瞋视()。
3、在宝玉眼中,黛玉的形容:两弯()笼烟眉,一双()含情目,态生(),娇袭(),眼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行动处(),心较()多一窍,病如()胜三分。
4、贾宝玉的祖父叫(),祖母姓(),父亲叫(),母亲姓(),伯父叫(),伯母姓(),姑姑叫(),姑丈叫(),舅父叫()。宝玉的兄弟叫(、、),姐妹叫(、、、)。表姐叫(),表妹叫()和()。
5、宝玉和众姐妹住在大观园内,其中宝玉住(),黛玉住(),宝钗住(),李纨住(),迎春住(),探春住(),惜春住(),妙玉住()。
6、秦可卿死后,贾珍哭的泪人一般,欲以风光大葬以酬死者。他拍手道:“如何料理,(!)因尤氏犯了旧病,睡在床上。他柱杖央求(),协助宁国府,料理后事。
7、贾元春皇妃归宁省亲是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事。她于正月十五日()点钟起身出宫,十六日()点钟请驾回銮,在家中逗留()个小时。
8、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花”指的是();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玉”指的是()。
9、中秋节林黛玉和史湘云即景联诗。史湘云说道:“寒圹渡鹤影“,林黛玉联曰:“”。
10、宝玉生日,当晚群芳开夜宴,占花名儿饮酒取乐。宝钗掣的是“牡丹”,签上题着:“艳冠群芳”,下面一句唐诗,道是:“”。探春掣的是“杏花”,李纨是“老梅”,湘云是“海棠”,麝月是“茶花”,香菱是“并蒂花”,黛玉是“芙蓉”。袭人是:(),签上题着:“武陵别景”,下面一句旧诗,道是:“”。
11、俏了环晴雯蒙冤受屈含恨死去,宝玉一心凄楚,悲痛不已。他愤然命笔,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哭成(《》)。诛中称赞晴雯,其为质(),其为性(),其为神(),其为貌()。
12、贾母和邢王二夫人及凤姐等商议宝玉亲事。有人认为宝玉和林丫头“他们若尽着搁在一块儿,毕竟不成体统。”“只有宝丫头最妥。”说出这样一锤定音的话是:()。因怕宝玉不肯顺从,中途生变,()提出采用偷梁换柱之计,瞒成此事。
13、黛玉一心一意专情宝玉。宝玉惨遭毒打,她哭得“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听到心上人将要结婚,而新娘子不是她,顿时似五雷轰顶,万念俱灰。她挣扎着焚毁了诗稿,直声叫道:“宝玉,(),()……”一缕芳魂怀着满腔哀怨飘向离恨天宫。
14、宝黛情深,生死不渝。宝玉曾对黛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后来,木石前盟被拆散,黛玉含恨死去,宝玉实践了诺言,出家去了。一日,他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向贾政倒身下拜,(),转身就走,倏然消失在白茫茫一片旷野。
15、贾府这个百年望族,勋业世家,终因子孙不肖,获罪抄家。革去两个世职,两人问罪充军。贾赦发往(),贾珍发往()。两府财产几乎全被抄没入官。从此,贾家彻底没落,一败涂地。
二、问答题
1、试述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及其对女儿的态度。
2、你对林黛玉与薛宝钗的不同性格和各自道德标准,有何评价?
第二份试题
一、填空题
1、曹雪芹于悼红轩,披阅(),增删(),纂成(),分出()。题曰:《》并题一绝云:(,,,?”)
2、曹雪芹的祖父叫(),祖母姓()父亲叫(),母亲姓(),伯父叫()伯母姓(),姑姑叫(),姑丈叫(),舅父叫()。曹雪芹的兄弟叫(),姐妹叫(),表姐妹叫()。
3、曹寅曾任江宁织造和苏州织造,会做诗写词,著作有:《》。
4、周春认为《红楼梦》是写金陵张侯家事。张侯名(),长子名(),幼子名()。
5、纳兰明珠是康熙朝宰相,结党营私,权倾朝野,异常贪酷,日进斗全。后受御史()弹劾,问罪抄家。其子(),颇有文才,著作有(《》)。
6、董鄂妃是内大臣()的女儿,深受顺治帝宠爱,封为皇贵妃。董小苑是秦淮名妓,她与江南才子()相爱九年,不幸小苑早夭,他悲痛万分,写下《》,追念往昔恩爱缠绵的日子。
7、康熙朝末期,众皇子争储激烈。嫡子()曾被封为皇太子,后来又被废了。第四皇子(),第八皇子(),第十四皇子()皆虎视眈眈。康熙驾崩后,终为()承袭了皇位。
8、程伟元,字小泉,工诗善画。嘉庆年间,曾做过盛京将军()的幕僚,同时兼任教()书院,他竭力搜集《红楼梦》文稿,整理印刷发行,立下了汗马功劳。
9、高鄂,字兰墅,乾隆()年,考中顺天乡试举人。乾隆()年中三甲一名进士,曾任内阁中书,翰林院侍读,撰有《》和《》。他悉心整理《红楼梦》后四十回,参与全书完整刊印发行工作,是项泽被世人的善举。
10、诗人张问陶的妹妹()嫁给高鹗。1808年,张问陶写了一首诗:《赠高兰墅鹗同年》。诗的全文是
),其中第四句注云:( ).
二、问答题
1、简述曹雪芹少年时期的生活状况及其对封建科学制度的态度。
2、叙述你所知道的曹家妇女的身世遭遇和具体生活情况。待各人做完两份试题后,将试卷收集起来进行详阅。
结果发现:第一份试题每人都能答上,基本正确。第二份试题情况就不同了。除了填空题中第1小题大家能答对,其他问题或者答错,或者空白答不上。
这就说明,通过阅读《红楼梦》,大家只知道贾宝玉家的故事,而不知晓曹家、张家,明珠家等的事迹。如果调换一批学生,或者扩大到其他年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将会是一样。
把这种测试扩展到其他学校,甚至到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群,只要具备一定程度的阅读能力,结果又该怎样呢?毫无疑问,第一份试题的结果将是一致的。第二份试题答得上或答得对可能会多一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了解第二份试题的答案不是从《红楼梦》中获得的,而是通过阅读其他书籍才晓得的。这种测试也可以通过网络,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结果也会是一致的。其实本文的读者也不妨自我测试一看,看看得出怎么样的结果?
所有的情况都会归结为一点,应用信息反馈控制原理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读者从《红楼梦》中只是接收到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的贾家故事的信息。这是科学的客观的正确的结论,经得起实践反复的检验。深入研究表明,在我国古代,无论是唐宋元明清,历史上都未曾出现过这样一户人家,不管是姓贾的,姓曹的,姓张的,姓纳兰的。《红楼梦》是小说。“小说是什么?小说就是虚构。”(1)太灵幻境是虚构的,大观园也是虚构的。浩瀚太空搜索不到离恨天,灌愁海的踪影,苍茫大地寻觅不到大荒山,青埂峰的形跡,更难寻觅通灵性会说话的巨石。人间世上本没有荣国府和宁国府。“贾妃本无其人,省亲也无其事。”(2)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俱是作者匠心独运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红楼梦》出现以前,人们对这类形象的感觉朦胧隐约,似曾相识,既熟悉又陌生,只得一鳞半爪的零碎影子。《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的精神世界里从此增添了这一大群各具独特个性的栩栩如生的新人。正是凭借这些鲜活形象,《红楼梦》才成为统传千古的不朽名篇。(未完待续)
注释:
1、《俞平伯散文选集》第273页
2、宋广波:《胡适红学研究资料全编》第2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