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秋日重来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风信子

#1  秋日重来

  对于秋天,我一直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在一年中其余的季节里,我将这份情感仔细地放在心中的一个角落里酝酿着。冬日的冰封雪飘,春日的鲜花烂漫,夏日的浓荫绿地,都在将这份情感酿造得更加醇美。当秋天的第一阵风吹过山峦,将满山的绿一点点染成红色与黄色的时候,当天空在红色和黄色的间隙里呈现出透明一样的蓝色时,我便放纵地让自己沉浸在这份包容了所有季节精髓的浓情里,不顾一切地用自己的整个身心去拥抱秋天,体验秋天。

  恋上秋天,最初也许只是因为某一个秋日里的随意一瞥:那天空深远的蓝色,满山坡眩目的红色,跳动的黄色交相辉映,大自然的画笔在天地间肆意挥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沉醉进去便再难以自拔。待到冬雪掩去一切的色彩,大地重归白色的时候,我也随之冷静下来,开始了对下一个秋季的期盼。一年年过去,一个个秋日重来又离去,我对秋天的情感也从朦胧盲目的喜爱,演化成了深切钟情的热爱。

  喜爱秋天,还因为在某个年纪里曾经有过的某种心情。那是属于秋天的一种心情,从心绪萌动的春天,到火热奔放的夏天,最终,变成了含蓄的热情,理智的冷静,平静的欢乐。虽然,那不过是每个人曾经年轻时都经历过的一段迷梦年华,和那迷梦年华里必然有过的惆怅和缠绵。然而许多年后再回想起来,不自觉地轻轻一笑,摇一摇头,却难以将当年的那种淡淡忧伤的情怀,轻易挥之而去。

  热爱秋天,当然也离不开音乐。八十年代在大学校园里度过一段青春岁月的人们,不知道“秋日思语”这首曲子的恐怕很少。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我听来总是联想起秋天:“水边的阿蒂丽娜”,那一定是秋天的海边,一个身影伫立在崖边,思念远方一位美丽的女子……;“星空”,那准是仲秋夜的星空,星星们在月亮升起以前疏疏朗朗地散在各处,略带调皮地眨眨眼睛,窃窃私语。月亮从山后爬上来了,星星们悄然退向天边,远远地望着月的光辉,轻轻地叹出一口气……;“午后的旅行”,是初秋午后暖洋洋的倦怠里在车海里徜徉;而”秋日思语”,无论是什么时候在耳边响起,我眼前浮现的,便是秋风里一地金黄的落叶。

  真正明了自己挚爱秋天的心境,是在读了一首词和两篇文章之后。古今中外,感慨秋天的文字数不胜数,而其中让人联想到悲凉,忧伤的恐怕要占绝大多数。泰戈尔的“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被引用的次数何其多,然而细看泰戈尔的原句: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他也不过只是从秋叶联想到了死。

  还是让我们来读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吧: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样的文字里的秋天,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秋天:冷静,豁达,睿智,愉悦。

  后来买到了一本林语堂先生的散文集,集名是“人生的归宿”。开始一篇篇读来还不太觉得什么,直到看见最后的两篇文章。倒数第二篇题为 “秋天的况味”,叙述作者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思绪。不长的一篇文章,读完了以后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仿佛自己长久以来模糊杂乱的心情被文中的语句细细地梳理过了,心里种种隐隐约约关于秋天的思绪,都在读完的那一刻明朗了起来。是的,我喜欢的秋天,就是文中所说的那种初秋的况味: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秋林古气磅礴。

  这部散文集的最后一篇,就是“人生的归宿”。林语堂先生写此文,当然不只是单单说秋。他用简单而充满哲理的文字,将人生的归宿与民族,社会的发展联系了起来。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从几千年古老文化中走来的中华民族的生命,正是进入了新秋时节:“秋的景色已弥漫笼罩了吾们的生命,青绿混合了金黄的颜色,忧郁混合了愉快的情绪,而希望混和着回想。”而人生的归宿,也便是要在心灵上和精神上,充分体会享受一种新秋的精神。

  “我爱好春,但是春太柔嫩;我爱好夏,但是夏太荣夸。因是我最爱好秋,因为她的叶子带一些黄色,调子格外柔和,色彩格外浓郁,它又染上一些忧郁的神采,和死的预示。它的金黄的浓郁,不是表现春的烂漫,不是表现夏的盛力,而是表现逼近老迈的圆熟与慈和的智慧。它知道人生的有限故知足而乐天。从此“人生有限”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出现一种色彩的交响曲,比一切都丰富,它的青表现生命与力,它的橘黄表现金玉的内容,紫表现消极与死亡。明月辉耀于它的上面,它的颜色好象为了悲愁的回忆而苍白了,但是当落日余晖接触的时候,它仍能欣然而笑。一阵新秋的金风掠过,木叶愉快地飞舞而摇落,你真不知落叶的歌声是欢笑的歌声还是黯然销魂的歌声。”

  又是一个秋日重来,秋风在一点点地将浓密的枝杈吹透。在落日的余晖点燃了树梢的瞬间,在秋风扶着落叶漫舞的黄昏,我读着“人生的归宿”这最后一段的文字,不禁欣然而笑……


2006-5-21 01:2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