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地震引爆全民诗歌热潮 “草根诗人”盖过名家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转载]地震引爆全民诗歌热潮 “草根诗人”盖过名家

作者:蒲荔子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核心提示:地震之后,无数的网友,无数人在这最悲痛的时刻,选择用直抒胸臆的诗歌来表达。网站、报纸、电视、手机短信,无处无诗。诗歌的热潮再一次席卷并感染这个国度。它记录了这场灾难,温暖或打动了人心,也呈现了诗歌的力量。

废墟中的作业本,染血的青春诗歌。

5月13日上午,一只废墟中垂下的孩子的手触动了24岁的山东青年苏善生,他用10 分钟,把三年前写给患绝症女友的诗《亲爱的请抓紧我的手》改成了《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随后发在百度“地震吧”里。让苏善生没有想到的是,这首诗被全国近百家报纸刊登,被各大电视台主持人哭泣着朗诵,被热心的网友们改编成动人的MV,被众多音乐人多次谱曲进行演唱,连法国的一份报纸也用了整版刊登这首诗。

说出来,写出来,贴上网———网上有多少个“苏善生”,难以计数。这场灾难在震撼人心的同时,让无数网友、作家和诗人无法不写下悲痛与勇气,团结或祝福。

诗歌再一次体现出她直击人心的力量;网上流传最广的作品,正是那些真切感人而又朗朗上口的诗。作者有的是专业的诗人,但更多的是名不见经传的网友。

网站、报纸、电视、手机短信,无处无诗。诗歌的热潮再一次席卷并感染这个国度。它记录了这场灾难,温暖或打动了人心,也呈现了诗歌的力量。有人说,诗歌因此“复活”;也有人说,伤痛平静过后,一切又会恢复常态。可以肯定的是,灾难改变了人心,也终将改变文学。

网友朴素真挚最动人

“9·11”以后,美国人曾说首先想到抚慰心灵的,不是《圣经》,而是诗歌。

5月29日,记者在百度搜索“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结果是104万项。据报道,盛大总裁陈天桥在读到《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之后,潸然泪下,随即作出了再捐600万元的决定。这首诗也因此被很多网友称为“最昂贵的文字”。

在这里,“昂贵”不是因为这笔捐款,而在于它带来的情感上的震撼。“看得心都碎了”、“现在的眼泪都是痛心的泪水”这些混合着泪水、让人想大哭一场的话,都是网友们的读后感。

无数的网友,无数人在这最悲痛的时刻,选择用直抒胸臆的诗歌来表达。在原本已有的百度“诗歌吧”、天涯社区的“诗词比兴”和“天涯诗会”中,与地震有关的诗歌新作层出不穷。平日流量并不高的“天涯诗会”论坛上,《天涯诗会:心系地震灾区专帖》下的跟帖达到 190条,几乎所有的帖子都是与地震有关的诗歌新作。天涯的另一个诗歌论坛“诗词比兴”上,每天也有上百首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旧体诗。

孩子和母亲,是这些诗歌写得最多的主题,除了流传最广的《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还有《宝贝啊,不要沉睡》、《妈妈的呼唤》、《孩子,天堂路上别走太急》、《妈妈!对不起我来不及了》等等。也有不少作品是写给赈灾英雄的,《妹妹快跑》《宝贝不哭》《让我轻轻擦你的手———献给谭千秋和他的妻子》等。还有很大的一类则是针对这场灾难本身的,如《最近我常常含着泪水》《灾难中的感动》《深切哀悼汶川地震遇难同胞》《挺住吧兄弟挺住吧汶川》等语言朴素,但同样催人泪下。

这些诗被广泛转载,原因不是它们有着多么高的诗艺,而是因为他们有最朴素、真挚的感情,作者的感受与读者的感受完整地契合。这时候没有“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问题,人们的感觉只有一种,就是悲伤。正像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赵丽宏评价这些诗歌时说的:“有些网友的诗作虽然语言很朴素,但感情却非常强烈、真挚,所以能激起读者的共鸣,而诗歌最能打动人的正是情感!”

诗人

与大众找到共鸣

有人还会记得,有一阵网上曾经讨论这样一个话题:“现代诗没有存在的必要”,理由是诗人们大多在圈子里鼓捣,诗与大众的距离比任何时候都要遥远。

但这次,诗人们回来了。地震是他们这一阵的创作唯一的主题。

地震中死去的孩子让作家何立伟写下这样的诗句:“亲爱的小孩/汶川的小孩/大地上躺着的小孩/睡吧/请永远睡在/我撕裂的心口上”

在著名的“诗江湖”和“诗生活”网站上,著名诗人徐敬亚、王小妮、王家新、伊沙、徐江、沈浩波等人都创作了与地震有关的诗歌。

黄礼孩主编的中国最大的诗歌民刊《诗歌与人》迅速推出“汶川地震诗歌专号”,收录了诗人们有关地震的最优秀的诗作。打头的是东荡子的《来不及向你们告别》。诗中写道:“这不是诗歌,我只是如此呼喊/愿以一个死难者的声音/此刻醒来,就要永远醒来/因为我们还在经受更为严重的灾难/它来自我们自身,来自阴谋和战争/来自掠夺、杀戮、膨胀的私欲和勾心斗角/你甚至还来不及发现/灵魂已离去好多年”……

和这首诗一样,第二首朵渔的《今夜,写诗是轻浮的》同样在诗歌圈中受到赞扬。在诗中,朵渔结合了暴风骤雨般的节奏(当我写下/悲伤、眼泪、尸体、血,却写不出/巨石、大地、团结和暴怒!/当我写下语言,却写不出深深的沉默。)和细腻柔转的悲伤(请将他的断臂还给他,将他的父母/还给他,请将她的孩子还给她,还有/她的羞涩……请掏空她耳中的雨水/让她安静地离去……),被认为是可以存世流传的好诗。

更多的与这场灾难有关的诗歌、诗集正陆续呈现在我们面前。由中宣部出版局组织策划、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的诗集《有爱相伴———致2008汶川》已经面市。这本诗集从近二百首诗作品中遴选而成,分为“哀痛:生死不离”、“挺住:有爱相伴”和“感动: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三部分,共近60首诗歌。由群众出版社出版的《汶川诗抄》也在近日出版,该书汇集了抗震原创诗歌近100首,有中文和英文两个版本,首批 2000本已捐献给灾区。江苏省作协只用了三天时间,就编印出《江苏作家———2008·抗震救灾诗歌专刊》,其中组稿只用去一天多。赵丽宏说,他也正负责编辑一本诗集,将收入大约100首与抗震救灾有关的诗作。

思考

寻找诗歌广阔深厚的力量

“愤怒出诗人”,悲伤也出诗人。而且,诗人们的作品往往和活动联系在一起,诗人们再一次在第一时间参与到公共事件中。《天涯》杂志主编、诗人李少君讲述道:“地震刚发生时,我先是急切地在各类媒体上了解更多信息。然而,随着信息增多,一方面为那么多逝去的生命感到悲伤,另一方面,觉得在大自然面前人很脆弱。这种感觉折磨着我,让我一段时间以来什么话也不想说,有气无力,接近衰竭。一直到 5月19日晚,突然有了写诗的冲动,从5月20日零点多开始写,1点就写完了,写完就直接挂在了网上。写完以后,突然有了一种轻松感,好像把压抑在心头的东西卸下来,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事情。”于是,5月20日,他发动一些诗人在海口搞了一个“心系四川”的烛光诗歌朗诵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支援。

诗人欧亚写了一首《如果你有一个孩子》,被多家媒体刊登。诗中有这样的句子:“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会不会允许巨石压住他的身体/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会不会允许他一边饥饿一边流血/如果你有一个孩子/会不会允许他哭干眼泪然后死去”……他同时也参加了广东诗人组织的救灾朗诵活动。他对记者表示:作为对既往大一统的、成为政治宣传工具的文学的反拨,相当长时间以来,许多诗人作家都在提倡“个人化写作”。但这又造成了艺术家们普遍丧失对公众发言的能力。在这一次的大灾难中,艺术家试图寻回对生活现场的疼痛感,寻回对芸芸众生的使命感,这种疼痛感和使命感,与灾难中的人们,与更广阔的人群共鸣,由此获得某种广阔深切的力量。

一边是“全民皆诗”,一边是诗人集体“走上前线”,很多人由此发出了“诗歌复活”的感慨。不过,记者注意到一个现象,与来自诗歌界的赞扬相比,网友对诗人的作品却很少有转载,只意外地在一家“好孩子育儿网”里的“亲子阅读”里看到一位网友转载了多位诗人的作品,包括何立伟、朵渔、桑克等诗人的诗。

文学评论家谢有顺分析这一现象时说,在个人的领地,诗歌可以是语言的结晶体,诗人可以在那里对一个词反复打磨,但面对一个紧迫的公共语境说话时,诗歌毫无疑问承担着另一种使命。



是非是我非我
2008-6-2 09:1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2  

国家不幸,诗人有幸?我在咖啡转过一首诗经的地震诗,

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汙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题解]

  讽刺周幽王宠褒姒,任小人,招致天灾人祸。特别谴责执政皇父的倒行逆施。

  [注释]

  1、十月之交:《郑笺》:“周之十月,夏之八月也。八月朔日,日月交会而日食。”

  2、日有食之:阮元《十月之交四篇属幽王说》:“梁虞□,隋张胄元、唐傅仁均、一行,元郭守敬并推定此日食在周幽王六年,十月建酉,辛卯朔日入食限,载在史志。今以雍正癸卯上推之,幽王六年十月辛卯朔(公元前776年9月6日),正入食限。”

  3、微:晦暗不明。《郑笺》:“微,谓不明也。”林兆丰《隶经剩义》:“匪特幽王六年十月朔,食入交限,即前一月望,食亦入交限。此日而食,指十月朔食言。彼月面食,又即指前一月望食言。”

  4、亦孔之哀:《郑笺》:“君臣失道,灾害将起,故下民亦甚可哀。”

  5、告凶:《郑笺》:“告凶,告天下以凶亡之征也。”

  6、于何不臧:俞樾《群经平议》:“于即吁字……于何不臧,犹曰:于嗟乎何其不臧!”

  7、烨烨(夜yè):《毛传》:“烨烨,震电貌。震,雷也。”《郑笺》:“雷电过常,天下不安,政教不善之征。”

  8、冢(肿zhǒng):《毛传》:“山顶曰冢。” 山冢崒崩: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冢当读为猝。猝,急也,暴也。言山顶猝然崩坏也。猝崩与沸腾相对。”

  9、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国语o周语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泾、渭、洛)竭,岐山崩。”

  10、憯(惨cǎn):同“惨”。

  11、皇父(甫fǔ)、棸(邹zōu)子、蹶(贵guì)、楀(举jǔ,又读雨yǔ):皆为姓氏。《郑笺》:“皇父、家伯、仲允,皆字。番、棸、蹶、楀,皆氏。……司徒之职,掌天下土地之图,人民之数。冢宰,掌建邦之大殿,皆卿也。膳夫,上士也,掌王之饮食膳羞。内史,中大夫也,掌爵禄废置生杀予夺之法。趣马,中士也,掌王马之政。师氏,亦中大夫也,掌司朝得失之事。”

  12、艳妻:《毛传》:“艳妻,褒姒(似sì)也。美色曰艳。” 煽:炽盛。

  13、抑:《郑笺》:“抑之言噫。”

  14、岂曰:《郑笺》:“女岂曰我所为不是乎?言其不自知恶也。”

  15、不即我谋:《郑笺》:“女何为役作我,不先就与我谋?”

  16、彻:通“撤”。

  17、汙(污wū):同“污”,水池阻塞。莱(来lái):田地荒芜。《集传》:“卒,尽也。汙,停水也。莱,草秽(会huì)也。”

  18、戕(脏zāng)、礼:《郑笺》:“戕,残也。……礼,下供上役,其道当然。”

  19、向:地名,在今河南尉氏县。

  20、有事:有司,官名。《毛传》:“有司,国之三卿,信维贪淫多藏之人也。”

  21、慭(印yìn):愿。《郑笺》:“慭者,心不欲而自强之辞也。”

  22、有车马:《集传》:“有车马者,亦富家也。”

  23、居:《通释》:“居者,语词。” 徂(殂cú):往,到。

  24、黾(敏mǐn)勉:努力,勉力。

  25、嚣嚣:《郑笺》:“嚣嚣,众多貌。”

  26、噂(撙zǔn)沓:喻两面派。《通释》:“言小人之情,聚则相合,背即相憎。”

  27、里:痛。《正义》:“悠悠乎可忧也。”《通释》:“朱彬曰:‘悠悠我里,犹云悠悠我思’是也。”

  28、痗(昧mèi):病。

  29、羡:宽裕。《通释》:“《文选》李注引《韩诗o薛君章句》曰:‘羡,愿也。’……愿羡有欣喜之义。”

  30、彻:规律。《毛传》:“彻,道也。”黄焯《诗疏平议》:“经言天命不彻,犹言天命难知。”

====

这是诗经中记载上古一次地震。那时人还“迷信”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还有黄庭坚的一首:

流民叹

http://www.mayacafe.com/forum/topic1sp.php3?tkey=1210582104

也担心余震和洪水。


2008-6-2 12: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诗苑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