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的忏悔 — 外邦荆轲刺秦王
以下是西方史书中记载的一段两位著名人物的著名对话:
苏丹:“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处置你?”
皇帝:“你要是残忍,就会夺取我的性命;你要是骄傲而又自负,就会把我拖在你战车的后面;你要是考虑到利益,就会接受赎金并且放我回国。”
苏丹:“如果你的军队受到了命运的眷顾(而赢得了这场战役),你会表现出哪种行为?”
皇帝:“也许我会杀了你,或让你在君士坦丁堡游街示众。”
苏丹:“看来我的惩罚远远重于你的,我不仅原谅你,更赐予你自由。”
——爱德华·吉朋, 《罗马帝国衰亡史》
这里的皇帝是东罗马帝国的罗曼努斯四世(Rōmanos IV Diogenēs,约1030年—1072年),苏丹是塞尔柱帝国的阿尔普·阿尔斯兰(Alp Arslan,1029年1月20日—1072年12月15日)。东罗马帝国即名闻天下,国祚持续上千年的拜占庭,与之相比塞尔柱的名气稍逊。简而言之,如今的二三流强国土耳其,其前身是超级大国奥斯曼,奥斯曼的前身是一流强国塞尔柱。实际上比之土耳其,今日的土库曼斯坦更可称为塞尔柱的直系子孙。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粗略对照,塞尔柱和北宋的存在年代大致相当。
时至11世纪,塞尔柱于中亚崛起,西邻拜占庭陷入衰落,两强相撞不可避免。阿尔普和罗曼努斯年齿相当,同时期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二人既是死对头,又可谓难兄难弟。前者靠迎娶皇太后加冕为所谓共治皇帝,其人勇猛有余而心智不足,不论内政还是外交都缺乏明君手段。后者被族人誉为“英勇之狮”,乃塞尔柱版的李世民,一代枭雄重武轻文,大位也来自家族内骨肉相残。罗皇即位后率先发难御驾亲征,全然不懂攘外必先安内的治国之道;阿苏则委曲求全一再求和,一直求到了决战前夕。公元1071年曼齐刻尔特之战(Battle of Manzikert,现今土耳其境内),罗皇用人不当应对失策,阿苏妙招迭出运气爆棚,结果突厥人以少胜多大败希腊人,英勇的皇帝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最终受伤为苏丹所擒,于是有了以上对话。
如何对待皇帝俘虏?有说苏丹前倨后恭,曾将皇帝踩在脚下耀武扬威,也有说他始终如一待之以礼,吉朋所著《罗马帝国衰亡史》采用后说,精彩描述了基督教伊斯兰教两大巨头的相遇场景,对苏丹的所作所为赞不绝口。与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塞尔柱突厥相比,拜占庭的进化程度高出了几个数量级,可在这里,两位领军人物的角色似乎倒置了过来,文明人更野蛮,野蛮人更文明。最后双方签署和平协议,也不完全是城下之盟,败军之将答应支付一笔赎金,战胜国出兵护送其归国。不论阿尔普出于何种政治或利益考量,给予昨日死对头尊严乃至自由,颇有高贵的骑士风度,堪称政治文明的典范,尤其在黑暗遍地的中世纪,值得大书特书一笔(后有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埃及女王珍珠小枝释放俘虏法王路易九世亦然)。几百年后远东也有故事大同小异,蛮人也先善待并释放明英宗。可怜罗曼努斯没有朱祁镇的好运气,归国后于恶名昭著的拜占庭内斗中败北,被背信弃义的卑劣对手刺瞎双眼后惨烈死去。
曼齐刻尔特之战后,阿尔普气冲牛斗,壮志凌云。逊尼派的他本不以东正教的拜占庭为主要敌手(罗曼努斯缺乏大局观在此),鹰样的目光射向他的什叶派兄弟,南有埃及法蒂玛王朝,东有喀喇汗国(回鹘,维吾尔族之祖),他要一统穆斯林。先是马不停蹄南下,攻陷并洗劫圣城耶路撒冷,整个欧洲为之震动,间接引发20年后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翌年即挥师北上,目标喀喇汗,麾下是所向披靡的二十万突厥铁骑,但在阿姆河附近(今土库曼斯坦的梅尔夫)的伯泽姆要塞(Berzem Fortress)受阻,用尽武力加欺骗方才拿下,俘获要塞总督尤素福·阿尔·花剌子米(Yousef al-Khwarezmi)。
这个花剌子米或尤素福是位百年一遇的狠人,或猛士。要塞陷落前夕,他举办了一个小型家庭晚会,与会者只有夫妻二人与其三个儿子,一家人围着火炉欢聚一堂,吃喝谈笑,打鼓唱歌,其乐融融,末了,尤素福手刃发妻亲子,为的是不让他们落入苏丹之手,与其让苏丹杀,莫如让自己杀;与其让苏丹把他们发配为奴,莫如让自己给他们个长痛不如短痛,不自由毋宁死。狠人的思维果然与众不同,却也不是全无道理。可叹如此人间惨剧,古今中外并不鲜见。自灭家门后,尤素福自己为何没自裁?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次日清晨,携带着血海深仇和刺骨绝望,尤素福去见阿尔普,去上演一出惊天动地的悲喜剧。
塞尔柱军营御帐,阿尔普端坐宝座上。一声令下,两突厥武士将尤素福押解上来。稍候,正剧开幕前,一关键细节需要探讨一下:阿尔普与尤素福面对面了,此时此刻,二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大约多少?10米?20米?30米?我个人估计在10米到20米之间。距离过短,似乎不具帝国苏丹应有的排场规模,虽然也不绝对;距离过长,两人说话对方难以听清,除非有传令官协助交流,可能性不大。好了,大剧拉开帷幕: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开始对话,详情已不可靠,只有众说纷纭,阿尔普或是斥责对方竟敢阻挡天朝大军,或只是简单询问当地的风土民情,而尤素福无意摇尾乞怜以求活命,相反出言顶撞咒骂,死鸭子嘴硬,这让征服者很快失去了耐心,无意像对待异教徒皇帝那样对待他同宗不同门的兄弟,旋即下令:“塞尔柱武士们,给朕在地上钉四根木桩,把这位总督的手脚绑上去,做成活箭靶!”
尤素福闻言怒吼:“嗨,你这混账,像我这样的人应该这样被杀吗?”嘿,这话是什么意思?他觉得怎样死去才符合其尊贵身份?像圣塞巴斯蒂安那样牺牲难道还不够壮烈?作为旁观者我们不懂他的意思,但作为他的生死掌控者阿尔普懂,并且成功被激怒:“松绑!放开这个人!”苏丹大喝一声,武士们遵命照办,转眼间,尤素福的四肢及全身获得了笼子里的自由,估计他本人一时也懵了,不知所措。再看端坐于宝座上的阿尔普,左手抓过一张铁弓,右手紧跟着搭上一支利箭,向前对准尤素福,众人顿时明白了:敢情皇上要亲自扑杀此獠,他是名闻天下的神射手,箭无虚发。
箭去似流星,星去杳无踪,哦天,没中!居然没射中!英勇之狮生平首次射偏,皮毛都没擦着,在这个生死攸关时刻,这么大个目标,区区一二十米,岂非天意。机会来了,千年一遇,刻不容缓,失不再来,忽地,尤素福飞身跃起,如离弦之箭射向苏丹,手里挥舞着一把短刀,那把昨夜他用于手刃发妻亲子,随之藏在靴子里的刀。亦有史学家设想刀为现场夺取,甚至有可能夺自苏丹,那就更不可思议。不管怎样,眼下猛士手里有了刀,十步杀一人,千军任我行。
电光石火之间,情势突变,攻守易位,在场众人全惊呆了,没呆也反应不过来,时间克服不了距离,一众武士鞭长莫及。一箭不中,身经百战的阿尔普立即感觉不妙,眼见对手直直窜上来,他噌地站起身来,一种下意识反应。接下来他该怎么做?他想怎么做?是继续放箭?——大概率来不及了,张弓搭箭较费时间,手忙脚乱难以完成;还是抽刀御敌?——最佳方案!阿拉伯弯刀威力强大,一寸长一寸强,对方不过就是一把匕首——当年荆轲就吃亏在兵器,当然身手也差点火候,就此与千古伟业失之交臂,令人扼腕——问题是身旁有没有一把伸手可及的刀;或是转身逃跑?——走为上计,像秦王那样,大庭广众之下虽然丢面子,却有可能逃过一劫。很不幸,戎马大半生的苏丹这一二三全都做不了,因为再次铸下大错,他一而再再而三犯错,头次是放人,二次是射偏,三次是摔跤,事不过三在劫难逃。或是因为恐慌,或是出于愤怒,阿尔普刚刚站起身来,向前迈步竟踩了个空,随之一头栽倒在地,来了个嘴啃泥。失态事小,失去了抵抗力事大,名副其实的一失足成千古恨。
刹那间,尤素福杀到,举起匕首就往目标身上招呼,一刀、两刀、三刀,干掉不可一世的苏丹不要太容易,刚想最后发力来个终极了断,后背猛地遭到一击,人摇晃了两下硬是没倒,直过身来,原来是一个宫廷宦官,紧急关头出手救主,尤素福抬手就是一刀,将其刺伤击退,正待回身补刀苏丹,背后又是一闷棍——这次来自一名亚美尼亚清洁工,顿时扑倒在地,即刻,众武士一拥而上,刀斧齐下......
尤素福先行一步,阿尔普却没死,准确说,没当场死,他又挺了四天。可这四天却是生不如死,度日如年。剧烈的肉体伤痛,巨大的精神悔恨,无时不刻撕咬着他的身心,让他身处炼狱,备受煎熬。对其个人来说,真不如当场就痛快死去,速死快解脱,可对于后人而言,他没死于现场倒不是一件坏事情,因为挣扎在生死线上的阿尔普给历史留下了些许积极的东西,那就是他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忏悔:
“在我年轻的时候,一位智者曾劝我要谦卑地面对真主,不要过于相信个体的力量,永远不要轻视任何微不足道的敌人。我忽视了这些教诲,因而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昨天,我居高俯瞰我的大军,巡视着其数量、军纪和士气,感觉整个大地在我的脚下颤抖。我的内心对自己说:汝已成为万王之王,举世无敌的伟大武士。可今天,这支大军已再也不属于我。在对个体力量的盲信中,我栽在了一个刺客的手里。”——爱德华·吉朋《罗马帝国衰亡史》
在苏丹的遗言里,他提到了智者和真主即上帝,反省了自我迷信,总结了血的教训,婉转而无奈地发出了个体纵然强大如万王之王,也无力对抗命运之神的哀叹。说实话,苏丹的忏悔算不上深刻,不过是若干做人的基本道理,但出自其口却很不容易,因为反省忏悔不是他这类人的通常作为。人若肯忏悔,不论早晚都还有救,反之则不然。古往今来,世上最蔑视命运,视神明如无物的人群就是专制帝王。身处人类权力金字塔的顶尖,他们信奉的是丛林法则,依仗的是铁血手腕,以暴力加谎言建立起集权统治,无限的权力让他们丧失了起码的人性,释放出魔鬼本能。一个苏丹临死前有所觉悟,而更多大大小小的苏丹依然故我,欲壑难填野心膨胀,对所有天地法则和人间道义嗤之以鼻,自命不世伟人乃至神祇化身,自己的天赋命运就是掌控千万人的命运,对其任意生杀予夺为所欲为,为此不择手段,哪怕恶贯满盈,人莫予毒以百姓为刍狗,在戕害同胞人类的不归路上横行狂奔,至死方休!
注1:另有一种说法:阿尔普下令松开尤素福后,同时命令在场众武士不得行动,好让自己亲自动手。吉朋采用此说。
注2:另一“外邦荆轲刺秦王”事件发生在1389年科索沃戰役中,塞尔维亚骑士米洛斯·奥比利奇(Milos Obilic)成功刺杀奥斯曼雄主穆拉德一世(Murad I)。
参考文献:
https://www.99csw.com/book/10157/365768.htm
https://qcurtius.com/2016/09/20/the-greatness-of-alp-arslan/
https://www.dailysabah.com/history/2015/04/05/seljuk-sultan-alp-arslans-tomb-about-to-be-found-in-merv-say-experts
https://dergipark.org.tr/tr/download/article-file/173144#:~:text=The%20results%20show%20that%20Sultan,organized%20against%20the%20Western%20Karakhan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