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學英文歷程
國人的最大毛病是死要面子。他們寧可丟失其他一切,也要保持面子。但在求學問中,應該不恥下問,方能彌補自己知識上的缺失,才能使自己知識豐富起來。如果為了面子,不肯求教於人,非智者也。所謂學問,乃學與問兩個方面。"問"是學的一個重要手段。所謂"生而有涯,學而無涯。" 況且每個人學到的知識不一樣,問別人實際上是一種交流,以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板,免得死要面子,不懂裝懂,以致有一天會弄得自己更沒面子。
現在言歸正傳,說說本人的求學歷程。因為本人生於20世紀30年代末,那時上海小學三年級就有英文課,直到49年止。本人五歲上一年級,到49年,已經學了幾年英文。以後高中才有英文課。大學裡有了英文系。那時上海有家外文舊書店。大部份是英文舊書,有格列佛遊記、魯賓遜漂流記、劫後英雄傳、心路歷程、雙城記等等。當然還有莎士比亞的作品。我就買一些來在家閱讀。
本人最得益的是年輕時認識好些英國留學回來的前輩學者。這正像武功得明師指點一樣。其中一位前輩留學英國劍橋大學,對英文詩深有研究。另一位前輩年青時曾參加五四運動,被家裡送去英國留學。他喜歡看莎士比亞戲劇演出。在看前,他把整個台詞都背出來,看戲時,台上演員在對話,他在下面跟着背。旁邊的英國人都轉頭看他。英國人也沒有幾個會去背莎士比亞劇本。所以這位前輩的英文非常扎實。而本人也從他那裡得益最多。就是他脾氣很大。有一次,我問了一個stupid question,他說我這麼笨,同時真的把手指戳到我頭上,說我have nothing in between。沒腦子。我當時正在微笑,不但不能躲避,還得繼續對他保持微笑。求學問真不容易。
當時我不斷寫文章,搞中譯英,請他修改指導,也不知被罵多少次。對他的每次修改,我都要琢磨研究,為什麼要這麼改。搞不懂就再問。他的一詞修改頓使文章生色不少。終於有一天,我遞交的一篇文章,他看了後說沒有地方需要修改了,說我從他那裡"畢業"了。所以我的感恩之情將隨我進墳墓而止。
順便提一下,那個翻譯"傲慢與偏見"的王科一,是上海復旦大學英文系的高材生,也經常去他那裡請教。可能還有幾個別的年輕人。文革一開始他就拒絕見客,把我們都打發掉。最後分別時,他說這些人中,只有我真正從他那裡學到了東西。當然因為我肯鑽研。不把他有價值的意見當耳邊風。不因為自己當時還年輕,知識尚淺薄,而忽視前輩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