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畅销济世良方:评丹·布朗的小说《地狱》
畅销济世良方:评丹·布朗的小说《地狱》
廖康
畅销书与优秀文学作品在现代英语文学中泾渭分明,很少有两者兼顾的情形。其实,畅销书作家未必不知道自己的局限:他们在文字上仅限于流畅,却没有创新,没有惊人之处;他们塑造的人物比较单一,性格没有发展变化;他们描述的主要仍是外部世界,未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他们的作品还是以情节取胜,靠故事吸引人,没有深邃的思想、博大的关爱,没有直触人心的激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他们不能用文字直接反映内心的直觉、事物的本原、真实的本体和真理的启示。但他们的故事有趣、情节吸引人、人物性格鲜明、矛盾突出复杂,既有悬念,又满足人们的期待,无须费力就能够满足普通读者的需要——轻轻松松地跟着作者在文学泳池里嬉嬉水,身心舒畅了,再与同好们聊聊,犹如仰身在躺椅上晒太阳;不一会儿,身上的水干了,穿上衣服,回到日常生活中,再也不记得这次游泳与上次有什么不同。而这类书的作者因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畅销数千万册。如此巨大的成功是难以让人抗拒的;多数畅销书作者都会依照自己成功的模式如法炮制,再创销路的新高,或极力保持记录。很少有人会摒弃这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另辟蹊径,写出传世佳作。现世的利益和永世的名声似乎就是这样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然而,惊悚小说家丹·布朗与其他畅销书作者有一点不同,他努力畅销的不仅是小说,还有他的理念。如果在《达芬奇密码》中他还仅仅是推销一种颠覆性的思想,那在新作《地狱》中,他就是畅销一种济世良方了。
其实,丹·布朗的第一部小说《数字城堡》就表明了他不仅对密码和破译有无穷的兴趣,而且对现世,对国家安全与民权和个人自由的矛盾关系有极大的关注。如果在此书出版的1998年人们对政府利用高科技监视普通百姓的隐私还不够重视,有些人还以为是天方夜谭,那斯诺登2013年出逃并暴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关于棱镜计划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就令广大民众警醒并意识到布朗所讲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提出的问题并非杞人忧天。他的成名作——第四部小说《达芬奇密码》——虽然和第二部小说《天使与魔鬼》有许多共同点:主角同是哈佛大学的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手法是类似的暗杀、解谜、寻找、破译,用来吊读者的胃口欲知后事,但《达芬奇密码》远非一个有关个人野心的故事,而是一部颠覆天主教本身的作品。关于《圣经》的成书,康斯坦丁大帝在第一次尼西亚公会上接受基督的神性并钦定《圣经》的正典,耶稣与玛丽亚传闻中的婚姻与政治联盟,对女性的崇拜和对女巫的迫害,寻找圣杯的目的和意义,圣殿骑士和共济会的作用,对名画《蒙娜·丽莎》的解读等这些颇具争议的话题在《达芬奇密码》中都通过人物的讲述和作者的叙述得到非正统的阐释。各家书评褒贬不一,无论丹·布朗讲得是否正确,他的目的达到了——这部畅销书使这些问题不再仅仅是学者和神学家关注的议题,而且引起了大众的广泛注意,相关书籍和文章得以重印、出版和发表,天主教会的权威进一步受到质疑。
丹·布朗的第三部小说《骗局》和第五部小说《失落的密符》在我看来仅仅是有趣的故事而已。类似的揭露政治黑暗,描写争权夺利的故事不少。这两部虽然让我对新式间谍武器和古老神秘符号大开眼界,但对于西方世界的思想和现实没有在实质上增添新的内容。他的第六部小说《地狱》则不同,虽然写作手法还是老套子——暗杀、绑架、解谜、寻找、破译——这些小男孩永远玩不腻的游戏,内容还是充满文学、艺术、语言、宗教和历史的通俗有趣的议题,主角还是一成不变的、睿智机敏的罗伯特·兰登,但结果不同。当然,我不会透露关键情节,但要指出,这部小说涉及一个全人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如同《数字城堡》所涉及的问题绝非杞人忧天一样,畅销书《地狱》让广大读者充分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同时也展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能性。
这个问题就是人口过剩。根据2011年联合国的报告,人类从文明之初经历了一万年左右,全世界的人口于1804年才发展到10亿。随后尽管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人类的人口仅仅用了123年就于1927年翻了一翻,增长到20亿。之后仅用了47年就于1974年再加倍到40亿。之后不久,由于中国严格地控制了人口出生,全球人口的增长速度基本稳定在每12年增加10亿左右。到了2011年,全世界人口已经达到70亿。根据一些科学家计算,人类在地球上开发出来的资源仅够持续维持40亿人的理想生活。即使这个计算太保守,加上一倍也不过就是80亿人。这个数字哪怕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也很可能在2024年达到。照此速度增长下去,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至少会达到120亿,但我们的资源几乎没有可能突然剧增,满足需要。
后果是什么?马尔萨斯早就警告过人类:饥馑、瘟疫、战争。如老子所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芻狗”,自然必将用霹雳手段无情地大规模减少它无法承担的人口。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人类自身也可能会采用极端的手段互相竞争,残酷杀戮。和平时期所恪守的道德很可能会被抛弃。战乱和饥馑的历史记录告诉我们,为了生存,最温和、最善良的人也可能不择手段,六亲不认。但丁描绘的可怕的地狱就可能出现在人间。
在毛泽东时代,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被当作政治错误批判过,捎带着批判了马寅初。结果,20年后中国多出两亿人。当中国痛切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后,不得不采取严格的,似乎是不近人情的手段来控制人口。这种小残忍实际上是大慈悲。然而,并非每一个国家都能够这样做,印度的人口直追中国,非洲许多国家也无法实施严格的人口政策。尤其具有反讽意味的是,迄今为止,人类的医学发展、保健进步和营养改良都在延长人类的寿命,都在加重地球上人口过剩的问题,都在促使人口过剩问题飞速接近其爆发的临界点。
和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三个方法:减少人口出生,找到新的生活资源,迁居其它星球。显然,第一个方法最容易实现,而且中国已经做出了成功的榜样。丹·布朗在小说《地狱》中设想了一个更有效、更仁慈的减少人口的方法。且不说那方法能否在生物学上实现还是个问题,而且那方法的实施还涉及伦理道德,连他自己在书中都不能坚定表态,还在医生西恩娜·布鲁克斯的结局里表现了修订的意图。但至少丹·布朗通过这本趣味十足的畅销小说引起了上千万普通人对这一重大问题的广泛注意,并将他的济世良方畅销全球。以我自己有限的知识来看,也实在想象不到还可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遗传学家们、生物工程学家们,努力吧!避免地狱之灾,全靠你们了。
2014年11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