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创] 工作杂谈
上个星期接受了在职培训。最重要的是要写一份课程计划,必须包含任务教学(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培训中已经交待了任务教学课程计划的必需具备的要件, 其中有一点:必须符合社会真实,因此虚假的情景构思是不被接受的。举例,某老师设计了游客到阿富汗旅游,让学生推荐最佳旅游方案。但是被听课者质疑, 说阿富汗正在打仗,到那里旅游不真实。
按照这个思路,连角色扮演都不能算真正的任务了,因为学生可能永远担任不了某些角色。
我个人是很质疑这个要求的。难道语言的使用不会出现在虚拟场合吗?难道神话科幻不是用语言构成的吗?这个要求对于语言教学的影响很负面,必然大大缩小练习的面,同时也增加老师设计课堂活动的时间成本。
关于任务型教学,理论界实际上是众说纷纭的。它并非外语教学的绝对真理。我们老师的工作量很大,再在设计课堂活动上让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有点不近情理。其次,也许我孤陋寡闻,我还没有听说过哪个班, 通过TBLT达到满意的毕业水平。到底能否用TBLT (或者以TBLT为主的课程设计)达到要求的水平,目前可以说没有定论,在没有定论的情况下,把TBLT作为一种老师必须条件之 一,是否妥当?是否合理?第三,外语教学历史久矣,各种方法也已经出了不少,从来没有一种方法完全否定了先前的方法,就连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也还仍然在 课堂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什么在培训中,偏偏钟情于TBLT?这样做,是否有失偏颇?是否过于教条?
这个周末我得做一个听课前的课程计划练习。我用正在上的课作为内容。在Production这个阶段上,要求用TBLT。我绞尽脑汁去想一个“符合社会真实”的情景。以下是结果:
Production
Title of Lesson: L44 Presentation 1 生病,就医, 过去叙述
You are stationed in X country in a post war nation building project. A local hospital is now accused of malpractice and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an investigation. After investigation, you will prepare a report. After getting necessary documents you hold a case analysis meeting.
Materials: teacher issues information cards describing different cases to students. Students read the cards and then discuss the cases. Students need to reach an agreement as to if the malpractice accusation can be authenticated.
这短短的两段,不是我一气呵成的。我从星期五就开始想,一直想到星期日,累计构思时间不下四五个小时。如果我们每课都要插进这样一个活动的话,吾命休矣。
其实我设计的这个故事,也并不符合社会现实。学生们不是懂医的专家,更不会牵涉到医疗事故调查里。最符合实际的,是让学生都当病人讲自己的故 事,但是,有什么样的真实情景能让学生聚在一起互相交流自己生病的经历呢?交流了以后怎么办?也许可以把学生当成一个心理治疗小组的成员,因为以前生病都得了精神抑郁症,现在需要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疏解心理压力?但是,疏解了又怎么样,他们有 义务互相交流, negotiate meaning 吗?如果各自讲各自的,就没有交流。
本课的目的是学习课文。按照课表,并没有production阶段,因为50分钟之内从input 到output, 太快了。但是TBLT要求技能整合,要求有production,怎么办? 只能硬性塞进去一个。这也说明在操作上,TBLT 并不适合课程的总设计,只能是见缝插针,采用task-supported curriculum 模式,不可能要求每课都必须有TBLT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