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作家是要餓肚子的
就讀於成都三本獨立學院中文專業的大四學生來信說:“現在本科學生遍地都是,三本的學生很沒有競爭力。不過,我們學院的社會關係很廣,所以,我經過了一個簡單的面試就成為了某縣銀行的實習生,因為工作出色,不出意外的話,可能順利留下來就業。
“讓我糾結的事情來了。如果順利工作,拿一份不錯的穩定的薪水,工作環境好,當衆人眼中的小白領,過不算拮据的生活;但我很喜歡我的專業,也有點想繼續往社會學方面深造。傾向於從事中文類的工作。但是,下決心要考研的話,不一定能考上,反而把找工作的時間耽誤了,就算讀了出來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如果輕易地放棄了銀行的機會,去尋找自己想做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夠再找到這麼好的企業了……我害怕我放棄了一個好機會,去尋找所謂的美好,到頭來發現所謂的美好也爬滿了虱子……
韓寒在博客上曾經感嘆作家寫作收入的微薄。有機會出書的作家,在有志於當作家的群體中,已經算是佼佼者,一本書首印兩萬,更是相當了不起,假如書定價20元,版稅為相當不錯的10%,稅後所得,不到4萬元。就算一年能出版一本書(大多數作家是做不到的),光靠這年入四萬生活,如果在城市裡是相當拮据的,應該比某縣銀行的職員還要窮吧。
作為寫作者中的一員,正因為深知文字這一行謀生的困難,每當媒體上一位名作家侃侃而談自己的作品有多深刻時,我總是會盡可能多地了解他在作家身份之外,是靠什麼謀生的。因為“名作家”都不是一蹴而就,大部分是辛辛苦苦寫了十多年,然後一夜成名。你看到的是現在他寫一部書能掙多少多少萬,你沒看到的是之前十多年他是怎麼捱窮的。拜網絡和我媒體職業的便利所賜,我知道了很多作家的另一個身份:有的是公務員,某市某區的街道辦事處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有的掛靠在八桿子打不着的事業單位,可以不去上班,但能拿到基本工資和四金;有的在學校任職;有的是工廠的宣傳幹事;還有的先在洗衣房當藍領,後在學校任教……
而作家和作家碰到一起時,通常不會聊你在創作什麼,或者我在創作什麼,因為寫作是個極端個人化的私事,除非作品已出版,否則很難拿出來溝通。作家們聊的和普通上班族一樣,大多是些熟人的八卦,比如:張作家上課教的是馬列,寫的作品卻都是無政府主義,因為實在太擰巴,最近精神狀況不太穩定;李作家最近投資被騙,經濟上出了問題,到處借錢還貸;趙作家開始練書法了,你知道嗎,他一幅字值5萬;陳作家墮落到去做編劇了,不過聽說每集能掙好幾萬,來錢很容易……
活得舒服不容易,活得舒服的同時還想製造點精神滿足就更不容易,其實大家都在想辦法走平衡木。從別人的八卦裡,你可以讀到每個人是怎麼玩“生存+生活”這根平衡木的。沒有最好的,但總有最適合你的。
生活是美好,還是爬滿虱子,取決於你是用美好的心態去看,還是用爬滿虱子的心態去看。在我看來,銀行與“中文類”工作並沒有衝突。作家缺的是素材和生活經驗,銀行經驗對有些作家來說也許相當寶貴;此外,就算你放棄了眼前的機會,又沒有找到你想要的“美好”,生活也沒有因此爬滿了虱子,至少你收穫了勇氣吧。除非你覺得收入好的“中文類”工作就是美好,而收入差的“中文類”工作就是爬滿了虱子。
(作者電子郵箱:
from9to5@liv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