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含泪而笑·怀念相声大师马三立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简杨

#1  含泪而笑·怀念相声大师马三立

含泪而笑



--怀念相声大师马三立



-简杨-



  今天去新浪看了一下,没有看到什么吸引人的东西。只是在娱乐那个栏目里,看见一条消息,说著名相声表演大师马三立去世了。我就坐在那里,心里轻轻跟自己说:不会吧,他是在“逗你玩儿”呢!

  马三立先生已经九十岁了,人到那个年龄去世,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里,是被称作仙逝的。但象马三立那样一个给无数人带来快乐和回味的人,在很多人心里,他即使是到了可以称为化石的年龄,还是应该活着的。

  我不是个相声迷,觉得自己性情里平静太多,很少有什么事情能让我开怀大笑。我听过的相声也了了,且都是些传统的段子。过去在国内那个没有电视的遥远年代,家里的那个熊猫牌的半导体是我和世界唯一联系的纽带。马三立的两个相声,《逗你玩儿》和《祖传秘方》倒是听过好几遍。初听时,觉得他真罗唆啊,就像我父母给我讲道理的时候,七绕八拐地,方方面面都要讲到,让人听得心里战战兢兢地,怕他自己都说得走了题,回不来了。但往往就是在人们那么想的时候,他就包袱一抖,让你狂笑不止。原来,前面所有的东东都是铺垫,他一直在涮人。

  《逗你玩儿》那个段子会让人想起没有洗衣机和烘乾机,衣服布料要用票证供应的资源短缺的年代。为母亲看床单的事情,大概很多人在小的时候都干过吧。我记得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听完了那个相声,笑过了,却发愁了:那个孩子怎么跟母亲交代啊。那个年代,没有谁家是能奢侈得起的。人们之所以和它有那么多的共鸣,大概是因为那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情吧。《祖传秘方》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马先生的相声。我第一次听到那个相声时狂笑不止。每个人都有占便宜的本能,而“挠挠”就是对那种心理的惩罚。马三立体现了典型的中国人的智慧和幽默。我曾把这个故事给我的金发碧眼的朋友们讲过。说到挠挠那两个字,我没办法,只好用“Scratch yourself”代替。人们那个狂笑。挠挠那一手,比起西方人专治搔痒过敏的灵丹妙药Benadryl还管用啊。我还给我的“香蕉”女儿讲过一次“挠挠”,讲完了,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捂着肚子就笑爬下了。马先生已经应了那句话了,凡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在有了电视之后,我才知道马三立先生长什么样。他穿着长袍,一走上台,总是和观众谦逊地拱手鞠躬,好像他根本不是大牌,而不过是个给观众跑堂的。今日号称天皇天后的艺人甚多,哪个出来,都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十分威风。其实要说谁是真正的天才,能和马三立相比的人没有几个。但他从不盛气凌人,那种谦逊发自内心深处,拱手鞠躬没有一点造作,观众就是他的衣食父母,能被观众欣赏是他的骄傲。

  人们喜欢马三立,不仅因为他谦逊机智,诚恳幽默,还因为他那种空前绝后别具一格的瘦。他瘦得让人觉得他皮肤底下没有脂肪只有血液,瘦得让人觉得他关节里没有一点润滑的液体,也瘦得让人觉得连他喉咙和眼珠子转动的声音都听见了。但他却从来没有老过。即使到了高龄的时候,走起来都颤颤悠悠地,但他还是站得笔直,拱着手,跟观众用天津普通话说,“谢谢,谢谢。”据说他2001年做告别演出的时候,天津市出现了万人求票的场面。人们为他竟疯狂到了那么一种地步


  我离开国内时,相声正是由兴盛转向式微的时候。后来,说相声的什么都干,吹拉弹唱,男扮女装,演电影出歌带当政客,无所不为,就是说不了相声。对相声失望的人也越来越多。其实对相声演员失望是没有必要的,象侯宝林,马三立这样的大师毕竟是百年不遇的,平庸之辈就是把吃奶的劲儿都用上了,还是不能望其项背。但相声,绝对不会因为多了几个小丑而就此灭亡,没有好段子和大师们浮出水面,并不等于说中国人的智慧和幽默就绝种了。马三立等大师的段子仍然是可以安慰那些相声热爱者的寂寞之心的。

  我从新浪上看到天津人民自发送别马三立的场面,又从海外的网站上看到了华人们对马三立的悼念。马三立-一个瘦不堪言的人,就有那么大的震撼。在他的遗书里,他要求丧事从简,不给政府和人民添麻烦。结尾是他的签名/盖章,但这个签名不是普通的签名,而是“马三立鞠躬(盖章)”。看到那里,我就不知道自己怎么被触动了一下,不由大笑起来。我笑着他的那种马三立式的智慧-他是知道大家对他的爱戴的,但他说:各位免送了,我已经给你们鞠躬了,这总行了吧?我笑着笑着就觉得自己眼睛潮湿了,仿佛看见他在电视屏幕上的样子,穿着灰色的长袍,瘦得一点赘肉都没有,一路谢着幕,一路向观众拱着手,说:“谢谢,谢谢,对不起,我先走一步了。”

 (Feb 11,2003)

[ Last edited by 简杨 on 2006-4-22 at 16:56 ]


2006-4-22 11:5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