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我的父亲,我的姑父(5)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我的父亲,我的姑父(5)

一直很纳闷,为何好端端的庄家会有朝一日一败涂地。到现在,金融风暴不再是单单刮在东南亚,而是刮遍华尔街,总算让我真正地明白了即使是实力雄厚的大庄家照样会“只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看看那些曾经多少人仰慕的职位灰飞烟灭,看看那些捧着纸盒子黯然离开摩天大楼的情景,确实感到实际上是下曼哈顿的九一一再度来临。



于是,我理解了父亲的西药店老板关店下海作股市交易商从受利益诱惑入市到投机失败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有时候回想起来,一个人的命运真不可捉摸。如果这个西药店老板不是突然有这么一个转型,那么我父亲就不可能跟着他下海。那末,就根本不可能认识莉萍,更不可能认识我妈——莉萍的好姐妹。跟据我所知莉萍的点点滴滴来猜想,她是绝对不可能要娶嫁给一个西药店学徒工的。也就根本不可能会忽发奇想要要好姐妹俩共嫁一夫——当然结果她没有成功,实际上是妹代姐嫁。



或许,如果我父亲也因为那位老板的破产因此连得西药店学徒的饭碗也失去的话,假如莉萍她和我父亲结婚的话结局会如何可想而知。但无论如何,我猜想当时的她一定是十分庆幸的。



父亲他现在已经不是当初来上海学徒的小青年了,他已经成家但却没有能够立业。如何担当起一个丈夫的责任父亲的责任都面临极大的问题。分文不名,又不可能再去过学徒生涯。我想一个人穿过红马甲再去给老板倒夜壶是不大可能的,何况他已经不是来上海滩闯荡的小青年——早过了从小学徒做起的年龄。



雪上加霜的情况是——我祖父立刻登报声明和我父亲脱离父子关系。关于这一点,我一点都不持异议。我祖父他经历了从共产党地下党支部组织委员到颇具规模的绸布店老板的转型实在也很不容易,何况我父亲已经成家“立业”老家又有一帮子同胞手足需要我祖父来照顾来抚养。在上海滩混得这样子的“破产”法是很容易让在老家一个有些财产的家庭望之生畏的。



生怕引火烧身,采取这样的割断法子是在无可非议。上海滩上其实如此之脱离关系屡见不鲜。比如我写的《张君秋与吴励箴》所取材于当时的申报就是一例——吴家一家之主银行老板宣布和大女儿脱离父女关系。同样,周信芳夫人裘大小姐也是由她父亲宣布脱离父女关系。区别仅在于他们是为了保名声——认为女儿嫁戏子是辱没家声,我祖父则是为了保财产保一个大家庭以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在上海滩遭遇“破产”的父亲并没有流落街头。所幸运的是他已经有了一个家,并且是娶了一个独生女儿(我舅舅早已去世)。在这个当口,我好婆挺身而出要来挽救这个女婿。其实也是挽救自己的女儿。享福是没有享到,反过来是拿出私囊——相当于“救市”吧,嘿嘿,说句笑话而已。



一只金戒指,救了我父亲出困境。他不愿意就此回老家,就拿这枚金戒指作本钱搞了一个小人书摊。据说他铮铮有词地回报我好婆说:姆妈,我一定会还你的!



掷地有声,居然就此被他从小人书摊开始重起炉灶打开一片天地——哪怕只是一小片天地。



说到小人书摊,那是我儿时的最爱。自然,我父亲摆的小书摊我是不会有印象的。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好好婆天潼路典当门口的老山东摆的小书摊。用绳子串起一连串的小人书封面,地下摆着是一排排小人书。沿上街沿是几条长板凳,让小读者们坐着翻看。也可以租回家看,以天数计时,代价比在当场看的贵一倍并且要付押金。我和老山东混得很熟,当然可以免除押金。



小人书也就是连环画。那时候是非常风行的,不光小孩子阅读,大人也阅读——他们多半是租回家去看。



我父亲就这样从丈母娘一个金戒指起家,从一个小书摊后来发展成一个号称书店的小老板。



是非是我非我
2008-10-2 15:0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能不能放上以前的连接?本来胃口都够高,现在我们都忘了来龙去脉。;)


2008-10-6 09:1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3  



2008-10-6 10:1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纪实录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