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三叹
廖康
欧洲历史上最令小男孩敬佩的统帅非亚历山大莫属。无数黄毛小子都像他那样感叹过:父辈呀,别把国土都征服完了,留下些仗让孩儿来打吧!但只有他才做到了;年仅26岁,便横扫千军,所向披靡;平趟欧亚非三大洲,战无不胜。但我早已过了崇拜英雄的阶段,让我感叹的,是有关亚历山大的两哭一笑。
亚历山大的主要敌手,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临死前曾痛哭。但他并不是为自己的命运不济,败在军队少于他四倍的年轻统帅手下而悲伤,而是为部下背叛自己而悲伤,为敌手善待自己而感伤。亚历山大在伊苏斯战役打败大流士后,追击了两年。他知道,不抓住或击毙大流士,就不能算全胜,大流士就可能东山再起。大流士在高加米拉战役再次被打败后,他的部下拜苏等人发动政变,把他囚禁起来,拜苏当了有名无实的摄政王。当亚历山大追到波斯帝国东北高原一个叫塔拉的地方,那些叛臣刺伤了大流士,撇下他逃跑。
在大流士弥留之际,他最感激的竟然是他的敌手亚历山大。他因亚历山大未能在他去世之前来到而遗憾不已,但庆幸自己能够把最后几句话说给一个先行赶到的通晓波斯语的马其顿士兵波利斯特拉,并请他向亚历山大转达临终之言。他先向亚历山大表达敬佩和未能谋面的遗憾;又感谢他善待自己的母子和后宫,并希望他将仁慈依旧;最后还倒了倒苦水,请他为自己报仇,惩罚叛逆。亚历山大赶到时,大流士刚刚咽气。
凡做过翻译者都知道漏译难免,我不敢肯定这些就是大流士的全部遗言。但无论如何,亚历山大闻罢大恸。他把自己的战袍盖在对手的尸体上,命令立即涂油处理,保护尸身,并用最好的石棺成殓。大流士的尸体运到波斯首都后,亚历山大为自己的敌手举行了盛大国葬。一年后,背叛大流士的拜苏又被部下出卖,献给亚历山大。拜苏受到极其残酷的肉体惩罚并被处以四树分尸的死刑。亚历山大给所有心怀叛逆的臣子留下一句名言:“只有国王才配诛杀国王;这就是乱臣贼子的下场。”
我认为大流士的临终留言并非伪善,也不仅仅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是由衷的肺腑之言。对于那些古代君王,争强好胜是本性,弱肉强食乃天理。波斯帝国以前也攻打过马其顿和希腊;侵略是强大者的必然作为。所以他虽然被亚历山大打败,却不痛恨这个侵略者。不仅不恨,他对亚历山大感激涕零,也是发自内心的。亚历山大占领波斯王宫后,对王室人员以礼相待。而受尽大流士恩惠的贵族们,在危难之时却背叛了他,刺伤了他,让他一个人流血至死。相比之下,同宗并不是同志,敌人反而是亲人。设身处地替大流士想想,这位曾经一呼百应的一国之君,临死之时,众叛亲离,唯有敌国士兵可以代为向对手转达万念俱灰后的一点感激和遗愿,怎不令人感叹!
其实,这位波斯王并非等闲之辈。如果说亚历山大是尊战神,大流士则是位武帝。他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亚历山大虽然也很强壮,但当他坐上大流士的王位宝座时,双脚竟然不能达地,随从只好给他拿来个矮桌垫脚。大流士当年也是享誉波斯的著名勇士;在征讨卡都西亚人叛乱时,曾经与对方最优秀的武士单打决斗并且获胜,还因此而受封为亚美尼亚总督。但总的来说,大流士性情敦厚,并非好勇斗狠之人。而且他处事公正,富于怜悯,对支持他的人异常忠诚坦荡。他登基后,在内政外交方面都有建树,而且不久便平定埃及,使得波斯中兴。只可惜亚历山大在地中海对面马其顿崛起,一天不存二日,才使大流士黯淡无光。
亚历山大不负大流士临终嘱托,替他报了仇,还娶了他的女儿为妻,并口口声声称大流士的母亲妈妈。这辈份虽有点乱,但他善待其母确实是非常真诚的。当亚历山大还不到33岁便去世的消息传来时,大流士的母亲竟然哭得晕了过去,而且无心进食,竟至郁郁而终。
初读至此,我不禁感叹:这个妇人,竟然如此不知亡国之恨,与商女堪有一比呀!她怎么会不了解亚历山大是入侵的强盗,是自己儿子的死对头?亚历山大征服了她们的国家,掠夺了她们的财宝,占用了她们的王宫,毁坏了波斯的经济,造成通货膨胀,使人民受苦受难。她身为国王之母,怎么就没有一点民族气节?怎么还会为这个强盗头子心碎而死?难道这是传记作者为歌颂亚历山大的仁义,因偏听偏信而收敛的故事?
我所读到的亚历山大传记作者对他的评价还是比较公道的。他们不至于如此丧失理智吧?设身处地为大流士的母亲想想:她出于有产阶级的朴素感情,对亚历山大的确没有什么好抱怨的。毕竟这个入侵者没有杀她全家,反而对她们礼遇有加。杀她心爱儿子的凶手又不是亚历山大,反而是亚历山大为自己报了杀子之仇。她失去了一个当国王的儿子,又得到一个拥有更加广袤国土的儿子。这个儿子穿波斯衣服,学波斯文化,看上去也没有什么两样。这个儿子尊敬她、关心她,保证她们锦衣玉食、威仪如旧。而且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近十年如一日。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波斯肉,还是希腊肉,长此以往,她自然会心存感激,产生真情,以至视亚历山大如同己出,甚至胜过己出。因此,她悲痛气绝并不足为怪。
希腊对亚历山大之死的反应是什么呢?我曾以为希腊人肯定会为这样一位举世无双的统帅英年早逝而感到震惊、感到悲痛、感到惋惜。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南部诸城邦一听到这消息,便欢欣雀跃、庆幸不已。希腊有民主的传统,他们不喜欢大一统、大政府,不喜欢专制独裁。亚历山大本是希腊半岛东北部马其顿的国王。这个王国的崛起给希腊人的传统政治体制带来了威胁,他们的民主自由减少了。十几年来,虽然亚历山大捷报频传,给整个希腊源源不断地运来无数战利品,让希腊文化在异国他乡广为传播,使希腊成为欧亚非三大洲的霸主,为希腊赢得空前绝后的盛世英名。然而,希腊人并不喜爱他,也不尊敬他,甚至还反抗他。许多希腊人竟然在大流士节节败退时,跑去加入波斯的军队与亚历山大作战。他们说:“亚历山大的统治让我们窒息。自由的空气比什么财富都更加宝贵。我们不希罕征服者的虚名,把民主还给我们吧!”
有关亚历山大的这两哭一笑让我感叹:曾几何时,我在不知不觉中被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扭曲了。所以我才会一度认为大流士、他母亲和希腊人自私、狭隘,只考虑他们的切身利益,却不为民族和国家的大局着想。其实,一个人爱自己、爱家人,本是最自然、最合理的感情。曾几何时,我们被灌输了某种思想意识形态,以为那种爱是自私的、狭隘的,而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只有为集体牺牲个人,为全球牺牲自己才是高尚的。多少人为了一种观念、一个主义而奋斗,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生命,结果只是被政客利用而已。政客们并不相信那些理想,或许他们也曾相信过,但他们早就明白那实际上是怎么一回事了。他们之所以还继续打着那些理想的大旗,就是为了让年轻人来献血。
就像波斯的政客不想让本国的年轻人知道大流士和他母亲曾感激亚历山大一样,希腊的政客也不想让本国的年轻人知道希腊人当年曾为亚历山大早逝而庆祝。政客们想要灌输的是英雄主义和民族主义。他们希望会持续不断地有年轻人来步亚历山大的后尘,去征服其他民族,填满本国的宝库和他们的钱袋。亚历山大之所以成功,部分原因就是他崇拜荷马史诗里的大英雄阿基琉斯,并以那传奇人物为榜样。现在有了真正的、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政客们当然要把他塑造得完美,才会有更多的年轻人受骗上当。
亚历山大算什么英雄?他无非就是会打仗。不错,他是很勇敢,经常身先士卒,也很会用兵,屡屡以少胜多,从未打过败仗。但他发动战争只是为了打败别人,征服他国,抢夺别人的财宝。敢于反抗他的城市,沦陷后,男人被处死,女人被奴役。他打下一个诺大的帝国,却没有任何建树,远远比不上俄国的彼得大帝。亚历山大的帝国到处动荡不安,部下争权夺利,物价飞涨,人民贫困不堪。一旦他去世,他的帝国就分崩离析了。相比之下,亚历山大还不如成吉思汗。虽然他征服的版图比成吉思汗的铁蹄践踏的国土小多了,但是由于欧美强势文化的影响,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亚历山大的英名远在成吉思汗之上。其实他们两人不过是善于打仗的侵略者而已,前者的王朝比后者短多了。他们并没有什么豪杰与匪徒的差别。历史上本来没有王,强盗夺得天下后,把位子坐稳了,就成了王。但这个王如果没有为其国民带来幸福,他难道不仍是强盗吗?
亚历山大就是个强盗,一个非常成功的强盗。他善待波斯王室的仁慈远远比不上他残杀波斯人民的残酷。感念他的人无非是大流士和他母亲,以及身边的几个人而已。亚历山大和其他暴君没什么两样;得到天下后,也开始杀害功臣,甚至还亲手杀死了曾在战场上救过他性命的将军。只是因为亚历山大早逝,才没有让更多当年和他一同浴血奋战的同伴罹难。他越来越酗酒、奢侈、暴躁、多疑。甚至他同时代的希腊人都不待见他,他有什么值得后人崇拜?
有些教授连篇累牍地吹嘘亚历山大给亚洲和非洲送去了希腊文化;还有学者造出个新词——希腊化Hellenization,专指亚历山大远征的文化成果。我不赞成这类欧洲中心论的评价,但不是出于民族主义,而是出于一个最简单的道理:我们不会把因强奸而生的孩子归功于施暴者,为什么要把因战争而产生的文化交流成果归功于侵略者呢?
可叹历史书中充满了这种强盗。可叹这种强盗往往充当英雄传记的主角。好像他们的故事就是各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似乎他们的纪念碑就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这种书籍激发了一代又一代小男孩的野心,滋养了他们的征服欲,鼓励他们征战、杀戮并早早地走入自己的坟墓。如果我们能够读到不同的历史书,上不同的历史课,从中学到是什么人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政体、习俗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对人类文明做出了什么贡献,让人类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同时把那些强盗、暴君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许我们才会知道今后的路应该怎么走,少男少女们才会有真正值得效仿的榜样。
2010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