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赏析苏童2004年获奖短篇小说<<堂兄弟>>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xll

#1  赏析苏童2004年获奖短篇小说<<堂兄弟>>

苏童的短篇小说<<堂兄弟>>2004年为什么会得奖?请发言。请问谁能贴上<<堂兄弟>>?谢谢!


2006-8-20 21:0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2  

Thank you for your info.  Could you find <<堂兄弟>>  and post it here?


2006-8-20 23:4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3  

我的全套的苏童文集在国内,哎。。。终於看到有人提到他了,泪汪汪。。。


2006-8-20 23:49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4  

It's too bad.  Thank you anyway.


2006-8-20 23:5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1 04:42 AM:
苏童,原名童忠贵,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由苏州某单位调入钟山杂志社工作,在这里写出了《妻妾成群》等。曾与小苏两人出差华中华南组稿,在长沙见残雪时被小偷从容下手,几乎掏去全部随身携带钱财,差点要..

在一套作家孤篇自荐的系列丛书里,苏童贴了一张片片叫“刚睡醒时不宜拍照”,甚是可爱。。。



思无邪.
2006-8-20 23:52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rong

#6  

见下文。


2006-8-20 23:5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7  

见下下文。


2006-8-20 23:53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8  

faint, rong, 跟我同时贴啦,哈哈。。。


2006-8-20 23:54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9  

Thank you so so so much.  Where did you find it?


2006-8-20 23:5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10  



2006-8-20 23:56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rong

#11  

晕,连这都碰一块儿,,,哈哈


2006-8-20 23:5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12  

堂兄弟 /苏童

德臣和道林,他们是堂兄弟,这堂兄弟的关系在枫杨树乡间是最常见的,可近可远,
清明上一个祖坟烧纸,然后都去乔家祠堂祭祀祖宗,祠堂里聚集的男人中有多少堂
兄弟呀,一出祠堂他们就各奔东西了,可是德臣和道林回家,走的永远是一条道......

从枫杨树乡通往马桥镇的公路下来,穿过一片棉花地,可以看见池塘那边的乔村。
绕过池塘向村里走,看得见白墙黑瓦的乔家祠堂,祠堂一度改为乔村小学的校舍,
更早的时候是卫生所,现在小学迁了,卫生所关闭了,除了墙上留下一些孩子们的
涂鸦,还有当年用红漆写在横梁上的计画生育的标语,祠堂总体上恢复了祠堂的尊
严,阴森也恢复了,这些年乌鸦又飞了回来。

德臣和道林两家近距离地接受著祖先的庇荫,他们的房子就坐落在祠堂西侧的小土
坡上。两户人家的房子靠在一起已经很多年了,从他们的祖上开始,就那么头傍头
背贴背地靠著了,按照家谱记载的乔姓各家造房的年份推算,他们两家的房子这么
靠著也有两百年了。当然这是粗略的算法,其间德臣家房子失火一次,殃及道林家,
还有一年秋天接连下了十一天大雨,把道林家的房顶下塌了,德臣家的堂屋也就看
得见天,祖宗的画像也让雨淋烂了,自然少不了要修顶筑漏,两家修房盖房是多长
时间,又是什么样的情景,在此就忽略不计了。我老家枫杨树乡间历史上也出过些
状元秀才什么的人,革命时期也出过人,到外面做了三品官做了大干部,住花园别
墅的都有。不过德臣和道林家都是普通的农户,住的自然是农家的房子,之所以谈
论他们的房子也是事出有因。早年间枫杨树乡下的房子都是泥墙草顶,再怎么盖也
盖不出花样来,只图避个风雨,偏偏房子不通人性,不肯体贴主人的家境,风雨一
多,稍微受了点苦,就抗不住了,撂挑子不干。花那么多钱那么多力气,辛辛苦苦
盖起来的房子,却不如一把锄头一把镰刀那么耐用,住个几年就要修,等到修也修
不起来了,主人就咬牙跺脚的,决心盖新瓦房了。德臣家原先的瓦房是这么咬牙盖
起来的,道林家的不一样,但也轻松不到哪儿去。村里的老人都知道德臣的祖父当
年在外面游乡弹棉花,把两根手指都弹坏了,才盖起了瓦房。德臣家的瓦房一好,
旁边道林家的草房子就显出可怜劲来了,远远看着那草房,好像死死地抱著瓦房的
腰,不放手,也好比一个穿戴体面的人被一个泼皮拦腰抱住,甩也甩不掉,总要给
个什么说法。果然,隔了三五年,就有了说法,道林家的瓦房也在旁边站起来了。这
事说起来好懂,德臣和道林两个的祖父是亲兄弟俩,哥哥后来在马桥镇上开了棉花铺
子弹棉花,雇了弟弟做伙计,肥水不流外人田,弟弟就在哥哥的帮衬下把新房子盖
起来了。据乡间老人的闲话,说弟弟盖房的时候缺几根椽子,就偷了祠堂里顶门的
一根大门栓,拖回家做了椽子,这话不知道可信不可信。祠堂后面的一片竹林,当
年让小学生们糟蹋了,不见了,坡上德臣和道林家的两座瓦房,现在你从祠堂的窗
户里一眼就看得到,一座大一些,一座稍微小一些(也不过少了北面那两间耳房),
靠在一起,大小正好合适,正像是兄弟俩靠在一起仰望着日落日出,在贫穷的枫杨
树乡间做著丰衣足食的梦。

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是好多年以后了,弹棉花的亲兄弟都早已经在柏树林下的祖坟里
彻底歇下,他们留下的房子里住著自己的子孙,却不是亲兄弟了,是堂兄弟。德臣
和道林,他们是堂兄弟,这堂兄弟的关系在枫杨树乡间是最常见的,可近可远,清
明上一个祖坟烧纸,然后都去乔家祠堂祭祀祖宗,祠堂里聚集的男人中有多少堂兄
弟呀,一出祠堂他们就各奔东西了,可是德臣和道林回家,走的永远是一条道。

那个走路挺著胸的穿西装的矮个子,是德臣。另一个弯著腰的嘴里永远叼著香烟的
瘦高个子是道林,他们的外貌特征很明显,何况他们两家住在坡上,进进出出,村
里人远远地就喊起他们的名字来了。

德臣!

道林!

德臣家的新楼房春天开的工,到了夏天就威风凛凛地站了起来,还在坡上,离两家
的老屋也只有十几步路远。村里给道林盖新房的地皮也在那里,划了红线的,德臣
先下手也没什么,他占不了道林的地皮,也不敢有这种心思,道林的心胸比不上海
洋,但比水沟宽得多,他本来是准备忍受一些来自德臣的压力的。春天德臣家开工
的时候还去帮了两天忙,第三天帮不下去了,就藉口去走亲戚,离开了村子。眼不
见为净。他在城里一个建筑工地上干了几天,干几天人家工程就完工了,没有新的
地盘可去,又回来了。他从公路上看见了德臣家的新房子,三层楼已经盖好了第一
层,红砖墙面,大窗洞,和德臣嘴里描述的一样,没有什么意外,也没有什么惊喜。
怎么会惊喜?那是德臣家的房子,不是他的。道林记得他一路穿过棉花地的时候还
没什么特别的想法,但棉花地里打农药的几个妇女偏偏拦著他说话,狗子他妈说,
道林,德臣家开工你怎么躲出去了?你们还是兄弟呢,也不去帮帮人家忙。道林说,
你知道个屁,我怎么没帮忙,是帮不上,你以为现在盖房子还是以前,要图纸的,
按照图纸来,不会帮帮的是倒忙。狗子他妈说,那你家房子到底什么时候开工呀?
他不愿意和妇女多费口舌,回了一句,该开工就开工,我家房子你操什么心,你又
不肯嫁过来做小的。狗子他妈追著他要打他,道林往地里一跳,跳到乔来秀旁边,
那乔来秀正眯着眼睛向坡上看,撇一眼道林,忽然无端地笑起来,笑得道林心慌,
说,你个疯婆子吃了笑药了,好好的浪笑什么?乔来秀还是笑,指著坡上的房子说,
你自己来看嘛,看你们两家的房子,很有意思的。道林说,房子有什么意思?乔来
秀说,原先看你们两家房子,还没看出名堂,现在德臣家的房子好了,怎么觉得他
家是站著,你家那房子是跪著的--别跟我瞪眼睛呀,你自己来看,像不像三个人?一
个跪,一个蹲,一个站,你家那房子最可怜,是跪在那儿的!

道林盖房的计画是被种种的意外打乱了。不可否认,女人的闲言碎语也会惹是非,
比如乔来秀的话,怎么听着就像针一样刺人呢,刺痛的是道林的自尊心。但更大的
意外来自道林媳妇那里,道林怎么也想不到媳妇那样敦厚那么死心眼的一个女人,
会让德臣家的房子弄得乱了方寸。他回到家里,看见门关著,正纳闷大白天为什么
关门,儿子在里面叫起来,快开门,爹回家啦。女儿跑过来下了门栓,给他开了门。
道林说,村里闹贼了,好好的怎么拴著门。女儿指著儿子说,他不听话,不让他跑
去看盖房,他偏要去。道林说,盖房怎么不能看?让他看去。儿子这时候大声叫起
来,是妈不让我去看,她自己也不看,她把眼睛都蒙起来了!道林进了里屋,果然
看见他媳妇脸上蒙著块布坐在床上,手里还在纳鞋底。道林说,你这是闹的什么鬼?
眼红别人盖新房,也不能装瞎子。媳妇说,我就得把眼睛蒙上,不蒙上眼睛忍不住
地要到窗口去看,一看心里就堵得慌,什么事也干不了。道林上去揭下她脸上的布,
说,你的心眼怎么比针尖尖还小呢?传出去不让人笑掉大牙。媳妇说,还怕人笑话
呢,腰杆子都挺不直了,还要那个面子有什么屁用。

赶路赶回家,道林不觉得累,只觉得心烦。他把媳妇往床上按,按了几次媳妇都坚
强地挺了起来,道林就放弃了。夫妻俩都呆坐在床上,仰头看着自己的房子,房梁
和椽子都已经发黑了,挂在梁上的一只箩筐里结了一张蜘蛛网,一只老鼠哧溜一声
从梁上跑过去,不见了踪影。媳妇说,他们家一开工,老鼠都往我家跑,欺负人呢。
道林说,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呢,德臣上哪儿弄来这么多钱,他种那么多地,我也
种那么多地,他种果树,我也种果树,他养猪我也养了,闲著时他去地盘上干活,
我也没歇著,我比他干得还苦,怎么就攒不下盖房子的钱呢?媳妇莫名地气起来,
说,偷的!道林说,不兴这么说人家,我估计他是借的钱。我听天武说他去他家借
过钱的。媳妇说,当然是借的,不借去偷呀?媳妇说着在门缝里找了个竹竿去挑房
梁上的蜘蛛网,被道林拦住了,别挑,让它在那儿,道林说,我一路上一直在想呢,
盖房子的苦早吃晚吃都得吃,咬咬牙了,我明天开始出去借,够了钱我们家也开工!


媳妇却一下瘫坐在床上了,她的眼睛眨巴著看着丈夫,要说什么,却一句也说不出
口,只是把一只手塞给道林,说,你摸摸我手上的脉,还在不在跳?我怎么透不出
气来了呢?道林说,你是让吓的,你要是怕,我们就再攒两年再说。媳妇瞪大眼睛
望着房梁,突然哭起来,说,我听你的,你要是能忍,我们就再攒两年钱再说。道
林突然火了,摔掉媳妇的手,说,听我的你还哭什么,反正一辈子就盖一回楼房,
上刀山得上,下火海也得下,我们不忍这口气,我们也开工。

出去借了钱,道林才知道德臣什么都抢先走了一步。他的估计不错,德臣盖房子的
钱也是借的。枫杨树的富裕人家不算少,凡是乔姓,都沾亲带故,但借钱的事比血
缘复杂。人人皆知借钱容易讨债难的道理。是有几家亲戚,房子早盖了,儿女大事
也办了,手里有余钱,等到道林上门的时候,亲戚都面有难色,说道林你从小就不
如德臣机灵,这回又让德臣抢了先,家里富裕的钱都让德臣借走啦。还拿德臣的借
条给他看。道林这才想起来他和德臣的亲缘关系,他的亲戚好多也是德臣的亲戚。
道林心里埋怨为什么偏偏和德臣做了堂兄弟,沾光的事情记不起来,吃亏却吃了不
少,这怨恨绵绵密密,却说不出口。道林说,我道林是什么人你们都知道的,嘴皮
子不灵,做人是堂堂正正的,人家会赖债我不会赖债的,就是不吃不喝也要把债还
清了。亲戚说,德臣也是这么说的,其实你们兄弟做人什么样我们都清楚,不是不
借,是没的可借了。也有亲戚说,你们两家为什么非要挤在一起盖房呢?房基地反
正归你了,也不会长翅膀飞了,你怎么偏要跟他挤在一起盖房呢?道林一时也想不
出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把责任都推到媳妇头上,说,我是不急,祖宗留下的房
子,好好的,不过就漏雨,漏雨就用盆接嘛,我不急著盖房,是小勇他妈天天跟我
闹呢,她怕让德臣家抢了风水。

道林是个爱面子的人,借不到钱从不对人说半句难听话,回家就不一样了,拿媳妇
撒气。他说,不盖了不盖了,不去丢那个脸了,就住这老房子,我不信能把人住死,
你不是不敢看人家盖房子吗,明天把窗户堵上,把门也掉个方向,你不扭头,什么
也看不见!媳妇给他弄哭了,说,你就会说这种屁话,没出息的东西。道林说,我
没出息,你怎么不出去借,你不是说你三舅家买了两台拖拉机了吗,他家那么富,
你怎么不找他借去?媳妇呜呜地哭了一会儿,说,不盖就不盖,你是男人,丢脸丢
你的脸,不丢我的脸。道林跳起来,我丢什么脸了,我乔道林不偷不抢不嫖不赌的,
借不到钱就丢脸了?道林要去打媳妇,媳妇向外面逃了几步,突然站住了,咬著牙
说,我就不信活人能让尿憋死,我回娘家,找我三舅借,我三舅不给我面子,我就
让我妈出面,不信就借不到钱!

两个女人关系好的时候是亲自过来通报,关系不睦了,就差孩子来,也有冷眼相向
连孩子也不准串门的时刻,这边的女人就在厨房里对著窗户,扯著嗓子叫,煮干饭
了煮干饭了!叫得不情愿,又补上一句,小心吃噎著了!

乔村人都知道道林家盖房的钱是他媳妇从娘家借来的,也许就因为这事,后来道林
家盖房的时候都是女的作主,道林好像矮了一截。工匠也都是女的从娘家那儿请来
的,说是江西来的工匠,人多,工钱还便宜。村里人都说道林媳妇平时显不出有多
能干,关键时候就显山露水了。

道林家的房子后来一直在追德臣家的房子,村里人在棉花地里干活或者从公路上路
过时,都能看见坡上的两座新房子比赛一样地窜高。道林家的工匠搭了棚子在公路
边住,开工早收工晚,隔了不多久,后动工的追上了先开工的,两座房子一般高了,
看上去又像兄弟了。村里人路过工匠住的棚子里,看见道林媳妇穿着道林的肥大的
旧军装,正在灶边忙著为工匠做饭,他们带著惊讶之色恭喜她说,哎呀,快追上了
嘛。道林媳妇还装糊涂,说,什么快追上了?人家说,房子呀!道林媳妇便从工棚
里探出头,看看坡上的两座房子,说,我们家道林办不成事呀,要不是等砖头,我
们家的房子就封顶了。

房子封顶的时候两家差点闹出了纠纷,说白了是枫杨树乡下常见的房顶谁高谁低的
纠纷。是德臣的媳妇容不下道林媳妇的能干,又迷信,就让工匠等著道林家封顶,
说,让他们像狗撵骨头一样撵著我们,我们家开工在先,风水倒让他们抢了?我们
家房顶偏要高过他们家。工匠们听主人的,便歇下来了,道林媳妇是明白人,却比
德臣媳妇有手腕,她说,好呀,他不停我们不停,他停我们也不停,你们照著料往
上盖,盖到哪儿是哪儿,我看她有多少能耐压我一头。这一闹工匠不会干活了,两
家男人出面了,德臣和道林从小到大光屁股一起长大,什么话都可以摊开来说,堂
兄弟俩蹲在工地上商量了半天,决定谁也不占那个风水,两家房子用尺子量,一定
要一般高,还要请村长来做证人。

毕竟是堂兄弟,堂兄弟头挨头地商量事情,祠堂里祖宗的在天之灵严厉地挡住女眷
的脚步,不让她们多嘴多舌,她们不参与,德臣和道林很容易地解决了一个棘手的
问题。

他们挑了一个好日子一起搬的新房子。按照枫杨树乡间多少年来的习俗,盖新房的
再怎么穷,乔迁之宴一定要摆。全村人都可以带著一张嘴来吃。也是为了省下点钱
来,德臣和道林商量一起把筵席办了,也顾不上别人的风凉话,两家摊分这场筵席,
谁也不吃亏,这是好事,女人当然也不会反对。两个女人去马桥镇上割猪肉的时候
还各走各的,回来时候虽然不说话,但她们是抬著一麻袋猪肉一起走回来的。到了
起灶办筵席的那天早晨,一种共同的负担和另一种相通的利益使德臣媳妇和道林媳
妇不计前嫌,彻底走到了一起,他们从早上就开始商量猪肉里应该混土豆还是萝卜,
米饭该煮成几分烂,酒瓶让谁来掌管,一切就是为了让贪嘴的村里人少吃一点。

两家的旧屋谁也没拆,正好用来摆筵席。中午十一点钟,所有的乔村人都在往坡上
赶。乔村不是大村,但由于地形的关系,那支弯腰爬坡去赴宴的队伍看上去是浩浩
荡荡的。房子里里外外都坐满了人,远远听着是一种节日式的热闹和嘈杂。德臣媳
妇道林媳妇带著几个女的在树下临时搭砌的灶前忙,德臣家的儿子嘴馋,在母亲身
边钻来钻去抓东西吃,德臣媳妇打了他一下,抢下孩子嘴里的一块肉,正要往碗里
扔,突然像遭了谁的鞭子抽,人突然打了个冷战,回过身拉过孩子,把肉又塞到儿
子嘴里了。道林媳妇有点不满地看着她,没想到德臣媳妇一句话,把道林媳妇也说
得心如乱麻,到处找自己的一双儿女去了。

德臣媳妇对儿子说,今天就敞肚子吃吧,欠下这一屁股债,怎么还?只能从牙缝里
省钱,从今往后,你别想有这么大块的肉吃了。

枫杨树乡下的人习惯了从牙缝里省钱的生活,这对于德臣和道林两家的大人来说早
有思想准备,孩子们却不接受餐桌上从天而降的灾难。孩子不接受了就闹,闹了就
挨大人打,打得狠了孩子长了记性,知道不该为吃跟大人闹,就想别的歪点子了。
德臣的儿子在学校里抢同学的饼干吃,被人家家长闹上门,德臣便大发雷霆,拿著
根扁担追著儿子打,从新房子追到旧房子里,儿子一转眼不知道躲哪儿去了,德臣
看见道林家的两个孩子钻在猪圈旁边,生了一堆火,用一只搪瓷杯子煮鸡蛋吃。看
见德臣,女孩子惊恐地叫起来,说,叔,求你别告诉我爸。小勇则说,也别告诉我
妈,我妈打起来更疼。德臣看得心酸,过去帮他们拨了拨火,德臣说,这是什么鸡
巴日子,勒著裤腰带过日子,从孩子嘴里省钱,能省下多少钱来?

德臣后来就不准媳妇天天煮稀饭,他规定每隔一天要煮一顿干饭。德臣在家是说一
不二的,媳妇不敢违抗,德臣媳妇没想到自己煮点干饭,又把隔壁道林家得罪了。
这要怪两家新房子的厨房都顶在房前,这家厨房里的味道,隔壁那家是闻得到的,
孩子的鼻子比小狗还灵,德臣媳妇一煮干饭,道林家的孩子马上就知道了,知道了
就有了抗争的理由,尤其是男孩,他居然自作主张舀了米要往锅里添,说,他家也
要还债,他家煮干饭,我也要煮干饭。煮粥的姐姐就大叫父母来。道林媳妇下了楼,
打了孩子几巴掌,手不疼,孩子也不见得疼,倒把自己的心打疼了,就坐在楼梯上
哭了起来。道林也下楼,看见媳妇哭得那么伤心,知道她是心疼孩子,就说,粥也
是细粮呢,现在的小孩子有细粮吃,不错了,我们小时候吃红薯南瓜饭的!媳妇哭
过了,冷静下来,说,人家德臣家做的也对,孩子长身体,不能天天喝粥,也得吃
点乾的。道林说,我早这么说了,是你要从饭碗里省钱的。媳妇走到外面去,向隔
壁张望了一下,回来说,他们家也是,煮干饭也不关著点门,看把孩子馋的。道林
说,总不能让人家煮干饭就把门窗都关了,是我们家孩子不好,他就不能不过去闻
吗?他是人呀,又不是狗。道林媳妇站在门口思忖了一会儿,瞬间作出了一个重要
的非同寻常的决定,她对丈夫说,你等会儿过去跟德臣说一下,以后煮干饭打个招
呼,我们两家反正是一辈子拴在一起了,煮干饭也得一起煮,别让孩子们嘴犯贱!


后来德臣和道林家就有了这个约定,煮干饭两家一起煮,事先要互相通报。由于德
臣媳妇和道林媳妇的关系时好时坏,所以他们互相通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两
个女人关系好的时候是亲自过来通报,关系不睦了,就差孩子来,也有冷眼相向连
孩子也不准串门的时刻,这边的女人就在厨房里对著窗户,扯著嗓子叫,煮干饭了
煮干饭了!叫得不情愿,又补上一句,小心吃噎著了!

大概是顺带著指桑骂槐吧。

他们两家就在新房子里过著统一的节食缩衣的日子。乡下地方,鱼米之乡,不用花
钱也总能填饱肚子,乔村人也看不出那两家人有什么营养不良的迹象。德臣后来一
直在马桥镇的榨油厂干活,他做过拖拉机手的,在外面结交的人多,多了就有用,
多了条赚钱的门道。道林老实,不如德臣会交际,就一直在村里忙田里的事,果树
的事,还有十几头猪的事。傍晚时分村里人经常看见道林拿著鱼具在池塘旁边转悠,
转了一会儿提著几条小鱼回家了。村里人说,这池塘里的小鱼也能吃呀?道林说,
怎么不能吃,用油炸了,又香又鲜,我们家小勇最爱吃!

其实道林的孩子不爱吃鱼,嫌小鱼刺多。道林说,把你们娇惯坏了,鱼的营养比猪
肉好,鱼的价钱卖得也比猪肉高,你们还不吃,不吃就别吃,城里的孩子还没有这
么活蹦乱跳的鱼吃呢。道林怎么说孩子们也不动心,关于桌上的饭菜,无论大人怎
么说,在孩子们看来不是谎言就是圈套,他们要吃肉,说不出口,男孩问他的姐姐,
我们家的猪要是从它身上割一块肉下来,还会不会长好?姐姐就把这话密报了母亲,
道林媳妇一听就紧张起来,打了他一巴掌,她知道儿子心里在想什么,命令他以后
不准进猪圈。

这之后就发生了德臣家吃肉的事。说起来又是个意外,那天德臣回家带来了两个客
人,看样子是马桥镇上的什么干部,德臣对他们的态度有点类似太监对皇帝的态度。
黄昏时从德臣家厨房里飘出了浓郁的炖猪肉的香气,德臣媳妇在厨房的窗子上拉了
一块布挡著,但布幔挡得住她忙碌的身影,却挡不住猪肉特有的香气。德臣家的男
孩在门里门外跳出来蹦进去的,看见小勇坐在他家门口台阶上发呆,就露出傲慢的
神色来,对小勇说,我爹说了,我们家今天有客人,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吃什么用
不着向你们家报告!他看见小勇跳起来跑进了家门,后来就没再出来,后来就只听
见小勇的哭闹声了。

道林从地里回来,远远就听见家里闹得厉害,他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冲进门却看见
儿子躺在灶前的草堆上撒泼打滚,满身满脸都是碎草。他媳妇和女儿都围著小勇,
哄他上桌子吃饭。道林不知究竟,说,爱吃不吃,怎么还低三下四请他?他到底为
什么闹?女孩子跺著脚埋怨隔壁,都是他家不好,烧猪肉烧那么香,不事先打个招
呼!媳妇这次却很理智,说,也怪不了人家,约定说煮干饭打招呼的,谁想到他们
家还有钱请客吃饭呢,人家请客当然是要猪肉上桌的,打不打招呼都一样,我们家
没钱割猪肉。

男孩还在哭闹,一边闹一边嘟囔,杀猪杀猪,我要杀猪。道林威胁儿子道,杀猪?
你知道一头猪卖多少钱?我把你杀了也不杀猪。说着上去把儿子强行抱起来,扔在
饭桌前的凳子上。然后一家人坐在桌前吃饭。儿子不吃,道林踹他一下,说,不吃
你滚下去,饿死你。儿子也不下去,只是张著嘴哭。道林媳妇看着丈夫的脸色,突
然说,要不然拿两个鸡蛋炒了,压压他的馋劲?道林的脸色不对,他端著碗,看着
碗里的粥汤,只看不喝,对媳妇的探询没有反应。道林媳妇对儿子说,孩子你懂点
事吧,两个鸡蛋拿到镇上能卖一块多钱,你吃了就没了。道林不说话,他的脸色不
对,眼睛有点发红,端碗的手颤抖著。道林媳妇发现丈夫脸色不对,人就站起来了,
她对孩子说,我给你在酱豆里淋一点香油,保证好吃。孩子仍然哭,他好像是决心
把抗争进行到底了。然后道林媳妇就听见丈夫怒吼了一声,他手一挥,把桌上的锅
碗都扫到地上去了,道林媳妇看见丈夫从凳子上跳到饭桌上,躺下来,用双手捶著
自己的肚子,她是突然间听懂丈夫震耳的吼声的:来,吃,吃,把我吃了吧!

道林躺在饭桌上吼叫著,来,你们都来,把我吃了吧!

道林躺在饭桌上捶自己的胸,说,来,割这里的肉,把我吃了吧!

道林躺在饭桌上捶自己的腿,说,来,割这里的肉,把我全吃了吧!

德臣媳妇过来送那碗肉的时候,敲门敲了很长时间。道林媳妇来开的门,她只把门
打开了半扇,就站在门缝里和邻居说话。道林媳妇似乎是刚刚哭过洗了脸的,脸上
的水和泪痕混在一起,散发出一种灰白色的冷光,她低眼看了看德臣媳妇手里的碗,
说了一句话,让德臣媳妇后来又记了她半年仇。

道林媳妇说,你来迟了,我们已经吃过了。


2006-8-20 23:5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1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rong at 2006-8-21 04:56 AM:
晕,连这都碰一块儿,,,哈哈

注意没,连秒都是一样滴~ 太好玩啦。。。。



思无邪.
2006-8-20 23:59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14  

苏童的短篇小说<<堂兄弟>>2004年为什么会得奖?请发言。


2006-8-21 00:0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1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xll at 2006-8-21 05:02 AM:
苏童的短篇小说<<堂兄弟>>2004年为什么会得奖?请发言。

俺是管杀不管埋的主,觉觉去喽~~



思无邪.
2006-8-21 00:05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16  

你俩是不是一个人?要不就是多年不见的双胞胎,有身体感应?


2006-8-21 00:0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rong

#17  

哦,天知道。


2006-8-21 00: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rong

#18  

不过,和兰JJ真的心有灵犀,不是第一次了。自从三年前在顾城之城网站遇见。。。


2006-8-21 00:1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19  

各位这里说的我有些陌生了。当年的他非常安静,甚至有些羞涩,不象其他年轻人那么活跃。后来看到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才想到苏童走红了,但是觉得那部作品与苏童对不上号。读了你们贴上来的这篇得奖小说,觉得是真实的苏童,宽肩膀,娃娃脸,体格与印象中的吴侬软语挂不上,情感非常细腻。记得陆文夫去世之前,谁跟我提过他们去看陆,苏童将陆从楼上背了下来。

我读他的东西不多,苏童乡情很重,人比较大气沉稳,批评他的不多,恐怕也是与他的为人有关。江苏另一个作家叶兆言东西也写得不错,人品也好,有祖父叶圣陶遗风。


2006-8-21 09:0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20  

我想知道伊甸人对这部小说的看法。


2006-8-21 09:4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尚能饭

#2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xll at 2006-8-21 02:47 PM:
我想知道伊甸人对这部小说的看法。

我不怕得罪人,想写小说的人,先把苏童的这一篇小说,学习三年五载的,再开始去构思自己的!--为力,你除外哈。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2006-8-21 12:3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searain

#22  

我可是没有什么理论基础,瞎说。

年轻时,喜欢的几个中短篇,如前一段时伊甸文苑贴过的余易木的“初恋的回声”,还有“这是一篇神奇的土地”,“无雪的冬天”,“黑骏马”,“北方的河”。想想看,这些小说都和“老人与海”“荒野的呼唤”那样,说故事是为了塑造个人物,而塑造人物是为了表达一个理念一个精神一种反抗。精神第一,人物第二,故事最后。那时,喜欢这些小说,其实首先是小说中透露出的对当时社会的反抗精神,其次,欣赏那些具备这样精神的小说中的人物。再次,年轻时,也在“自我塑造”,小说中塑造出来的拔高于生活的人物也是个“榜样”。这些小说,即便说的是平常人的故事,都是放在个大的社会背景,说故事是其次,把有关大背景的话说出来才是其主旨。

现在,更喜欢苏童这样的小说,就像茶馆里的乡间老人,悠悠道来的故事。不需要跳行跳页躲过枯燥的情节,去看个寡淡的结尾。这个故事每个情节都是有趣味的小故事,整个故事也不一定有什么大思想大意义要说明。即使有大意义,我没有读懂也没关系,故事本身很有趣,风趣也行乡趣也行,只要我觉得有趣就可以。听这样的故事,就像在乡间茶馆里喝壶粗茶,有味提神助谈兴就行。不需要费神去品出这茶是那个品种,是那里的水泡的,该如何烹煮。


2006-8-21 16: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23  

谢谢各位发言。我也来一点拙见:小说提及从祖父辈开始亲兄弟一对关系,到
现在的堂兄弟一对, 媳妇俩一对,而且两
家的房子也背靠成双,连两家煮干饭也同步同时。
当存在这种平衡对应时,堂兄弟家之间的矛盾激烈不到哪儿去。但小说的下半部分
在第三代中间出现了失调,即德臣家只有一个孩子,道林家有两个孩子,于是矛盾
就发生在孩子的身上,导致结尾的高潮。

请大家继续贡献看法。


2006-8-21 18:1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尚能饭 at 2006-8-21 01:34 PM:


我不怕得罪人,想写小说的人,先把苏童的这一篇小说,学习三年五载的,再开始去构思自己的!--为力,你除外哈。

你什么意思?今天才来拍我的马屁,已经晚了。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8-21 19: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arain

#25  

也学先磨,分析一下,故事里的政治寓言。

旧屋,2屋相靠,彼此略有差别,但是很细微。比喻,中国旧的社会中那种平均,一损俱损,且互相间紧密依存的固有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如今已经衰败但是还是相对稳定。

过去的草房在爷爷辈改瓦房。比喻,过去中国也是到了非改革不可时才改革。而且,改革也是和旧的结构没有分离。那次改革,也打破了当时的平衡和稳定,但是很快,弟弟也改草房为瓦房,哥哥帮助弟弟,也比喻过去的改革时,优势对弱势还有帮助,最后还是恢复了平衡稳定的结构,对优势个体也有好处。社会总体也进步了。

到了今天,又必须改了。这次改革,比上次彻底些,和旧屋相邻,不能摆脱旧影响,但是房屋不相靠了,个体间的依存度被打破。同时,也打破了旧平衡,失去了旧稳定。外界提供的条件,本身具备的条件都是一样的,这也是一种平衡和稳定,而且个体间也试图协商以保持新的平衡稳定,都盖新屋,盖得一样高。个体间互相帮助不如从前,倒是开始要各自走各自的发展的路了。

现在这样的平衡稳定主要不是旧时那种房屋相依靠时的“物质”上的平衡稳定,而是“行为”约定上的平衡稳定。这样的平衡稳定既是习惯也是需要(可以有利于保持各自内部的平衡稳定)。但这样的平衡稳定是可笑的,没有基础的,也是更加脆弱的。而且,不同的个体的独自发展,终究要打破这个平衡和稳定。

盖了房子,孩子们吃不好了,大人觉得的亏欠,又好像是当今改革中,受到伤害弱势团体,他们的委屈,自我救助,抗争,以及社会对他们的愧疚,帮助,和当弱势团体的反抗超过容许的限度时社会对他们的压制。

最后,送了那碗肉,也有比喻。优势团体对弱势团体的帮助并不及时,而弱势团体对这样的帮助不感激,反而怪罪对方造成了自己的困扰。


2006-8-21 19:4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6  

不喜欢。

1) 反正看这种东西,就把人的心往下沉。大家都写,没完没了。攀比是最世俗的东西,又被写得活灵活先的,是不是中国人都有啊。

2) 怎么这个苏童也歧视妇女啊。


2006-8-21 19:4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27  

喜欢这个。

----旧屋,2屋相靠,彼此略有差别,但是很细微。比喻,中国旧的社会中那种平均,一损俱损,且互相间紧密依存的固有的结构。这样的结构,如今已经衰败但是还是相对稳定。


2006-8-21 19:5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28  

苏童在他的<堂兄弟>中,我们可以看得出,他是在刻意制造一环一环的矛盾冲突"意眼",但是,这种矛盾意眼在我看来并不是我想像的那样惊心动魄,波澜壮阔,而且有点波澜不惊的意味,这也许是他的叙述方式造成的.
另外,<堂兄弟>当然不能算是苏童最好的小说,而且我认为作为著名作家的苏童,是不应该拿出这个短篇小说参赛的.这种获奖对他而言有点失重.再另外,作为获奖作品(尤其是篇幅不长的短篇),我以为不应该有以下几个疵点:
"儿子这时候大声叫起来,是妈不让我去看,她自己也不看,她把眼睛都蒙起来了!道林进了里屋,果然看见他媳妇脸上蒙著块布坐在床上,手里还在纳鞋底。道林说,你这是闹的什么鬼?
眼红别人盖新房,也不能装瞎子。媳妇说,我就得把眼睛蒙上,不蒙上眼睛忍不住地要到窗口去看,一看心里就堵得慌,什么事也干不了。道林上去揭下她脸上的布,说,你的心眼怎么比针尖尖还小呢?传出去不让人笑掉大牙。媳妇说,还怕人笑话呢,腰杆子都挺不直了,还要那个面子有什么屁用。

赶路赶回家,道林不觉得累,只觉得心烦。他把媳妇往床上按(这几句话交待得相当粗糙),按了几次媳妇都坚强地挺了起来,道林就放弃了。(他为什么将妻子往床上按?是为了过性生活吗?是调情吗?那么他们就当着自己孩子的面调情或过性生活?我之所以这样质疑,是因为在前面作者并没有交待道林他们的孩子是否走出了房间,或者说他们的孩子干什么去了.很好交待的一件事,作者并没作任何交待,接下来就全是他们夫妻之间的戏,这样的安排是很不妥当)夫妻俩都呆坐在床上,仰头看着自己的房子,房梁和椽子都已经发黑了,挂在梁上的一只箩筐里结了一张蜘蛛网,一只老鼠哧溜一声从梁上跑过去,不见了踪影。媳妇说,他们家一开工,老鼠都往我家跑,欺负人呢……我


道林媳妇似乎是刚刚哭过洗了脸的,脸上的水和泪痕(道林的媳妇肯定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悲伤才去洗的脸,她还会让水和泪仍留在脸上吗?若是如此,何须要去洗脸)混在一起,散发出一种灰白色的冷光,她低眼看了看德臣媳妇手里的碗,
说了一句话,让德臣媳妇后来又记了她半年仇。
道林媳妇说,你来迟了,我们已经吃过了。(这句话并没有多强的杀伤力或攻击性。)

苏童是国内数得上的作家,可是这篇获奖的短篇,我不太敢违心恭维。


2006-8-21 20:3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29  

我很欣赏苏童的叙事风格和能力,读者看不到张狂和浮躁。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冬雪儿 at 2006-8-21 09:39 PM:
苏童在他的<堂兄弟>中,我们可以看得出,他是在刻意制造一环一环的矛盾冲突"意眼",但是,这种矛盾意眼在我看来并不是我想像的那样惊心动魄,波澜壮阔,而且有点波澜不惊的意味,这也许是他的叙述方式造..



2006-8-21 20:4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30  

疵点是太长?:
"儿子这时候大声叫起来,是妈不让我去看,她自己也不看,她把眼睛都蒙起来了!道林进了里屋,果然看见他媳妇脸上蒙著块布坐在床上,手里还在纳鞋底。道林说,你这是闹的什么鬼?
眼红别人盖新房,也不能装瞎子。媳妇说,我就得把眼睛蒙上,不蒙上眼睛忍不住地要到窗口去看,一看心里就堵得慌,什么事也干不了。道林上去揭下她脸上的布,说,你的心眼怎么比针尖尖还小呢?传出去不让人笑掉大牙。媳妇说,还怕人笑话呢,腰杆子都挺不直了,还要那个面子有什么屁用。


2006-8-21 21: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31  

这正是苏童的叙事方式。

----道林媳妇说,你来迟了,我们已经吃过了。(这句话并没有多强的杀伤力或攻击性。)


2006-8-21 21:0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3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xll at 2006-8-22 01:47 AM:
我很欣赏苏童的叙事风格和能力,读者看不到张狂和浮躁。

是的,他的叙述方式很平实,感觉得到他在写作的过程中的警惕:不要让思维张扬浮躁起.


2006-8-21 21:1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33  

我觉得我们在
这方面要向他学习。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冬雪儿 at 2006-8-21 10:18 PM:

是的,他的叙述方式很平实,感觉得到他在写作的过程中的警惕:不要让思维张扬浮躁起.



2006-8-21 21:3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3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xll at 2006-8-22 02:09 AM:
这正是苏童的叙事方式。

----道林媳妇说,你来迟了,我们已经吃过了。(这句话并没有多强的杀伤力或攻击性。)

但是我认为(我认为),他是可以用更加精彩的话作为本故事的结局语的.因他前面已有了铺垫:"----道林媳妇说了一句话,让德臣媳妇后来又记了她半年仇。"结果读者读到的是一句没有多大份量的一句话,我以为这句话并没有回照或照亮他前面的铺垫.当然,也许作者的本意就是要给读者造成一种阅读期望上的落差,嗯,这样一想,就能接受这样平淡如水的结束语了.


2006-8-21 21:3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尚能饭

#3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冬雪儿 at 2006-8-22 02:34 AM:

但是我认为(我认为),他是可以用更加精彩的话作为本故事的结局语的.因他前面已有了铺垫:"----道林媳妇说了一句话,让德臣媳妇后来又记了她半年仇。"结果读者读到的是一句没有多大份量的一句话,我以为这..

我倒觉得这句话的“杀伤力”是核武器级别的--等于是说:“谢谢你的雨后送伞!”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2006-8-21 21:4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36  

最后一句话看似平淡、不经意,其实很伤人、恶意。


2006-8-21 21:4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7  

兄弟俩要是真互相了解,就会商量着一起盖房子。既然一定要攀比,就不用假惺惺的。什么事啊,偏得往累里活,把精力都浪费了,干这种鬼事,还有意义?


2006-8-21 21:4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arain

#38  

苏童和韩少功的文章中,都用到一个地名,马桥。他们两人小故事的文章,风格也相似,说的是同一个马桥吗?


2006-8-21 21:4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3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xll at 2006-8-22 02:07 AM:
疵点是太长?:
"儿子这时候大声叫起来,是妈不让我去看,她自己也不看,她把眼睛都蒙起来了!道林进了里屋,果然看见他媳妇脸上蒙著块布坐在床上,手里还在纳鞋底。道林说,你这是闹的什么鬼?
眼红别人盖..

疵点不是太长,而是作者在这个地方的情节没有处理好,道林的儿子女儿都在家,他为何一进屋没说上几句话就按他老婆上床呢?他是要打他妻子(没有打妻子的起因啊)?还是想同妻子过夫妻生活?或是调情?作者都没作交待,那怕是暗示一下哩.更为不该的是,道林对妻子的这种行为都是当着自己孩子们面进行的.


2006-8-21 21:4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searain

#4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冬雪儿 at 2006-8-21 06:49 PM:

疵点不是太长,而是作者在这个地方的情节没有处理好,道林的儿子女儿都在家,他为何一进屋没说上几句话就按他老婆上床呢?他是要打他妻子(没有打妻子的起因啊)?还是想同妻子过夫妻生活?或是调情?作者都没作交待,那怕..

儿子这时候大声叫起
来,是妈不让我去看,她自己也不看,她把眼睛都蒙起来了!道林进了里屋,果然
看见他媳妇脸上蒙著块布坐在床上,手里还在纳鞋底。


2006-8-21 21:5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41  

请看小说开头:祠堂里聚集的男人中有多少堂
兄弟呀,一出祠堂他们就各奔东西了,可是德臣和道林回家,走的永远是一条道......


再是结尾:她低眼看了看德臣媳妇手里的碗,
说了一句话,让德臣媳妇后来又记了她半年仇。
道林媳妇说,你来迟了,我们已经吃过了。

结尾暗合了开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定是永无休止、不能分离而又相互痛苦的关系。苏童传达了这样一种人的生存状态,得奖受之无愧。


2006-8-21 21:5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4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earain at 2006-8-22 02:51 AM:

儿子这时候大声叫起
来,是妈不让我去看,她自己也不看,她把眼睛都蒙起来了!道林进了里屋,果然
看见他媳妇脸上蒙著块布坐在床上,手里还在纳鞋底。

是啊,是儿子开的门呀,道林顺手关了里屋的门吗?没有交待.


2006-8-21 21:5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43  

非要作交待才好吗?在乡下,又没什么文化,可能是不忌讳孩子。

----疵点不是太长,而是作者在这个地方的情节没有处理好,道林的儿子女儿都在家,他为何一进屋没说上几句话就按他老婆上床呢?他是要打他妻子(没有打妻子的起因啊)?还是想同妻子过夫妻生活?或是调情?作者都没作交待,那怕是暗示一下哩.更为不该的是,道林对妻子的这种行为都是当着自己孩子们面进行的.


2006-8-21 22: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4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xll at 2006-8-22 03:04 AM:
非要作交待才好吗?在乡下,又没什么文化,可能是不忌讳孩子。

----疵点不是太长,而是作者在这个地方的情节没有处理好,道林的儿子女儿都在家,他为何一进屋没说上几句话就按他老婆上床呢?他是要打他妻子(没有打..

不是非要作者交待,这不是让大家讨论赏析吗?我只是说出我的疑惑罢了,说出我对此作品的认识罢了,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有他不完美的地方.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何况是这篇短篇小说呢.还一点我不明白的是,对我们自己的作品大家都力主批评而对……好了我再也不说了,又到了我该下线的时候,这几天同大家讨论,收获太多,也感知了从前没有感知到的一些东西,对有些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都是大家给予的,在此非常感谢各位!谢谢!冬雪儿


2006-8-21 22:2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45  

出国后读的国内作品里, 苏童的东西最觉有文学意味. 他成名后的一些作品, 有两点印象深刻: 语言运用的奇特敏感; 对南方城市文化那种蘼烂性的欲呕恶心. 对比之下, 莫言的文字太过秾稠了, 有人为做作感. 然而"红高梁"是好的. 叶兆言写匪, 语言不讲究, 和他爷爷无法比.

苏童的这篇, 内容分析起来太累. 语言则风格大变. 成熟老到, 几乎随心所欲了. 甚至有山药蛋一派的那种去华存真.

先磨兄是大好人, 大家都爱你!


2006-8-21 22:2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46  

谢谢你的参与和见解,我也从大家的评论中学到不少东西。希望你常来赐教。

不是非要作者交待,这不是让大家讨论赏析吗?我只是说出我的疑惑罢了,说出我对此作品的认识罢了,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有他不完美的地方.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何况是这篇短篇小说呢.还一点我不明白的是,对我们自己的作品大家都力主批评而对……好了我再也不说了,又到了我该下线的时候,这几天同大家讨论,收获太多,也感知了从前没有感知到的一些东西,对有些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都是大家给予的,在此非常感谢各位!谢谢!冬雪儿


2006-8-21 22:2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rong

#47  

读先磨的分析,才似乎明白了些。

这是一个对称的结构,家庭,环境,心理,事件。。。
用盖房子这同一事件,表现了两种相反的东西,一方面,他们是亲人(堂兄弟),另一方面,又相互敌视。这样,远和近的关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辗转腾挪,就显得张力十足。但这时还是在对称结构的平衡里。

这个结构的破坏源于德臣家吃肉的事,因为一家能吃肉,一家不能吃,于是矛盾发展到高潮。而最后又回到一个虚拟的平衡,道林媳妇(对送肉过来的德臣媳妇)说:你来迟了,我们已经吃过了。

松弛自如的语言,使紧张的一系列矛盾有着无风无浪的海面之下波澜汹涌的感觉。


2006-8-21 22: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48  

余兄过奖。苏童厉害。


2006-8-21 22: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49  

rong更厉害。


2006-8-21 22:4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5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冬雪儿 at 2006-8-21 11:23 PM:

不是非要作者交待,这不是让大家讨论赏析吗?我只是说出我的疑惑罢了,说出我对此作品的认识罢了,任何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有他不完美的地方.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何况是这篇短篇小说呢.还一点我不明白的是,对我们自己..

冬雪儿,

我也该睡了,你保重。

我在这里也瞎争,可没有人能影响我的情绪,你也一样啊。

我早就说了,中国作品,现在只有“俗”的才能获奖,大众的鉴赏就是这个,不喜“升”,宁愿“降”。

你们扔我砖头也没用了,嘻嘻,我也下了。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8-21 22:4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小说界 下一主题 »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