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关于黄新德先生声腔艺术研讨会的设想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关于黄新德先生声腔艺术研讨会的设想

黄新德和吴琼张辉在上海天蟾舞台的演出应该已在掌声中落下帷幕。很可惜,现在对于戏曲来说连演练满的辉煌已经不再。上海滩上目前流行的是小剧场话剧——迎合时尚的那一类剧目。

关于黄新德先生个人演唱会以及专场演出都已先后贴出设想。一不过二二不过三,接着想谈谈关于黄新德先生声腔艺术研讨会的设想。

据著名戏剧评论家季国平先生网文,印象中先前已有过关于黄新德先生表演艺术方面的研讨会。我这里说的是集中在声腔艺术这一方面,不谈及其他舞台表演艺术。也就是局限于唱,不及“白”和“做打”。

黄梅戏是非常年轻的剧种,由此从未听说过她有成熟的流派。即如最先的大师级演员严凤英和王少舫都没有形成过公认的“严”派和“王”派。其他诸如潘景俐也没有“潘”派。后来的五朵金花也至今从未听说过有什么“马”派“吴”派“杨”派等等。生角的领军人物也就是黄新德先生也并未形成“黄”派。

究其原因,和演员自身的重视以及剧种的开掘特别是声腔设计人员的努力不够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为此,设想黄新德先生去年年中刚过六十以照样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六年到六十六岁吃到六十六块红烧肉为止,足足有六年光景。把过去的著名唱段整理一遍,再有那么几个新戏新剧目新唱段足能反映他自己演唱特色问世,不难创立一个完全中轨中矩的流派。

对于流派,以后再细谈。集中到黄梅戏集中到黄新德先生一个人身上来,我以为“黄”派最大的特色是化用并揉合了他的京味。这一点我已先后有几块豆腐干提及。由于我根本不是声腔这个领域里的人士,对黄梅戏的认识也远不如京剧沪剧越剧评弹,所以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识之士能够发掘出来黄新德先生演唱风格的特色。

即使之前没有能够完全成形定型,也不要紧。只要接连有一批(不是一两段)特色唱腔出来,让人一听就是黄新德一品味就是黄新德其他人再学唱也差不多就是个像而并非能百分百地取代,那就是一个“成功”的“成”字!

有人说现在戏曲不景气,哪能设想年年出新戏?年年有黄新德先生一个退休演员唱大戏?我说不要紧。没有年年一部大戏那可以年年有一到几段新唱段,这总应该不太难吧。就像那些实在年轻的选秀歌手出新歌出新曲一样。找资助的代价也会小得多。

我比较熟悉的沪剧传承人之一马莉莉她唱的《赛金花》里的“四季歌”至今因故未见有正式的舞台演出——可能是题材可能因资金不得而知,但是那一段唱段已经成为她的经典——独一无二的唱段。比起她演唱丁是娥的《芦荡火种》“办喜事”来,那才是属于她自己的东西。

要有“黄”派,必须要有黄新德先生和他自己的声腔设计师共同努力。期待乘举办一个“黄新德先生声腔艺术研讨会”的东风打造出一个黄梅戏生角演员的新天地。



是非是我非我
2008-4-7 08:4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