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分
方壶斋
最近越来越希望早点下班,好出去逛逛街。快到下班的时候,脑子里恍恍惚惚, 好像“梦里不知身是客了”,还以为自己是在北京的某个单位。毕竟天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都是咱老中。门一关,央视节目一开, 谁说是在亚美利加合众国呢?
于是看着钟点,想着回头下了班,坐班车到东单路口下车,到北边把口那家小饭馆要碗粥,再来一个菜团子。吃完了,往北走然后拐到王府井夜市去。
正这么想着,有同事惊呼:“今天有59分!” 心里纳闷:“没听说过,什么59分?” 刚纳闷完,便意识到,这是单位开恩提前让我们下班。按照规定,单位可以随意批准雇员不到一个小时的早走时间而不算雇员请事假。由于规定是不到一个小时,所以叫做59分钟。
这种做法,国内是没有的,所以听到这59分,才认识到自己真正的所在。
于是大失所望:什么喝粥,什么菜团子,什么夜市都不可能了。
同事们,特别是有家室的,都纷纷高兴地走了。我呆坐在电脑前,不知道这59分钟,应该怎么好好地利用。当然如果要用59分的自由时间,还是有不少地方的。比如赴医生的约见,比如去接孩子,比如去修汽车,比如去银行质问账面上的问题。平常这可都是要请事假扣工资的。
问题是这59分不属于天气预报的内容,不可能在每天上班以前就知道今天有59分。59分的到来,往往是出其不意的,而且是“ 润物细无声”,在接近离下班还有一个来小时的时候,当人们倦于再看单位的很多与己无关的电子信的时候,像秋天的一片落叶悄然飞进信箱。 只有少数幸运者或者信箱的辛勤耕耘者有机会在59分生效以前能够发现。有几次,当我知道有59分的时候,已经是差一刻下班了。
所以,提前规划59分的活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我不太在乎失去使用59分的机会。59分钟,虽然做起事情来可以非常有用,如果不做事情,那就过得飞快了。比如要想好这59分做什么用,对我来说,起码要用20分钟的时间。这是因为59分来之不易,需要好好规划才是。可是如果规划需要20分钟,我还剩下39分钟来实施规划,有点不合算。所以,我干脆就不拿59分当一回事儿了。
说不合算也是因为在我们这个地界,再怎么规划,出了门以后也没啥好做的。除非有什么特殊的活动,否则除了逛街逛商店,还有什么好做呢?而这里的街,这些年都让我逛烂了。我曾经读过一篇东西,说是有这么个组织,组织人们在城市中散步而且提出来一个路线,大体的意思是,前行一个街区,往左拐,前行两个街区,往右拐, 前行一个街区,往右拐等等。那文章说这种走法,会给你意外的惊喜,让你发现近在身边的不曾注意到的东西。我骑车试了一下。 虽然这样走会让你摆脱每天糊口所走的路线,但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也没发现。
有一次我沿着马路进山, 看见路旁一条人踩过的小径通入山林。心想换个走法吧,没想到一进去就看见一头正在发臭的死鹿,还是没角的。
商店呢?百货商店里门可罗雀,一点人气都没有。有个地方,叫做戴尔蒙特购物中心,倒是有点热闹的时候,可是那里的商店,基本上都是冷冰冰的精品店,我在国内也不去这些地方的。热气腾腾的美食街,这里是没有的。
“哎,”那天上班的时候,我叹了口气说,“你说我们在美国,少了多少口福啊!” 同事表示赞同。
什么豆皮啦,什么驴打滚啦,什么米线啦,什么冰糖葫芦啦,什么切糕啦,在美国哪找去?除非是大城市的唐人街。即便是这些地方,也是老广口味为主,对我这个北方人来说,多多少少有点欠缺。
我曾经想,文革的时候,很多人闲着没事干,学木工,学烹饪,学了点手艺。现在我是不是也应该学学烹饪,自己好好款待一下自己?
可是转念又一想,就算我能学出来,每天屋里弄一桌美味佳肴,一个人吃又有什么意思?我们享受美食,大都是饭桶之意不在饭, 而在谈笑之间也的。我还是免了自己那个麻烦吧。
最近常常有“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心境。虽然我在哪里都没有田园可芜,却还自作多情地在心里头藏着一块地方,以为将来是要回去那里的。 也许这是身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所致。以前曾经潇洒地想过哪儿的黄土不埋人, 可是发现这个情结还是很难除掉。
既然想着回去,就有一个回到哪里的问题。 我是北京出来的,回北京是顺理成章,可是看着北京这些年的狂涨尽头,恐怕到时候是回不去了。这应该是个遗憾吧。可是现在不觉得。过去在国内的时候,由于首都情结作怪,是断然不肯落户别的地方的。现在到美国住过了, 竟觉得回国落户到中小城市,也是要得的。
因为咱住的这个地方真是阿乡,
59分,再多给我俩,也是没事干。
我拍的本地录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Z9d6z9UwD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bmgDbQKtu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mbwghbiTP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_oVEU8Lcv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8uonuBTH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