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偏见,歧视,和中国人
2cents / creaders
偏见 (prejudice) 有很多类型,种族偏见仅是其中之一。当人们对其他人或事物持有某种陈旧观点、或不平衡的心态时,偏见就会出现。促使人们产生偏见的对象有很多,包括种族、宗教、语言、肤色、长相、口音、身高、体型、性别、性倾向、年龄、智商、学校、成绩、教育、财富、工作类型、社会地位、居住地区、婚姻状况、出生国家、政治信仰、残疾等,但持有偏见并不违法,每个人都有权利对某些事物持有偏见。虽然偏见会导致歧视 (discrimination) 行为,偏见本身却不是歧视,只有当把偏见化为行动时才有歧视。在北美许多歧视形式是违法的,当你把对他人怀有的敌意或憎恨的思想发展为具体伤害他人,包括损害他人的社会地位、友谊、工作、权利或教育机会的行为时,那个时刻法律可以介入。
讨论偏见和歧视不简单。因为偏见和歧视来自意识和感受,用道理是难说得通的,人家要是有遭受了偏见和歧视的感觉,即使这种感觉来自“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也只有他们说了算,我们总不能说“瞧你那活跃的想象力!”,而且偏见是无可否认的现实,偏见显示思想的束缚,和一直捆绑、隐藏的仇恨情绪,是无知和傲慢的体现,因此人人都会有偏见。因为偏见和歧视是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的一种情绪,偏见和歧视是双面的,所以很通常所谓“受害者”自己也持有内在偏见和歧视,当然很多这些受害者时常会自我否定他们自己有偏见和歧视心态。
可以料想,移民对种族偏见和歧视都很有敏感,这是很正常的。我曾长期居住不同西方国家和英殖民地,我可以保证,我对种族偏见和种族歧视有很强的意识、经验和了解,在加拿大几十年来我有幸结识不同肤色、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性倾向的居民,我经常阅读主流报刊和浏览不同族裔的媒体网站,根据我的观察,相比其他加拿大历史上最受歧视的群体,如土生黑人、加勒比移民、和非洲移民,华裔移民是最常在报章上抱怨歧视的群体。
很多在中国受过教育的移民谈偏见和歧视时常把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洲相提并论,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事实胜于雄辩,加拿大社会的宽容有目共睹,少数民族在加拿大社会各阶层已经扮演很重要的不同角色,从跨国企业总裁,大学校长,市长,省议员,省长,国会议员,内阁部长,省总督,到联邦总督,这已经是家常便饭,在极度宽容、自由和人权得到法律保障的加拿大,这种对歧视的过敏心态实在很贻笑大方。说实话,对这些少数中国移民的不断怨声,大多数移民和土生加拿大人不仅很费解,也很听不下去。(今天蒙特利尔一张报刊报道指出,最近民调显示魁北克人对移民的评价比三年前显明低了很多,虽然文章提出的原因是最近几起穆斯林罩袍事件,对所有移民这个趋势是让人担忧的发展。请看 《茶杯里的风波?法律,社会风俗 vs. 个人自由?》。)
加拿大有明确的反歧视法律,有效的歧视处理程序,和很强的人权机构,但要从这些程序获得利益我们必须懂英语。不少中国移民虽已移居北美多年,由于种种原因英语还不能过关,对西方文化、语言、风俗缺乏认识因而时常产生误解,或者自己已有过敏心态,于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被歧视的感觉随之而来。让我们举最近的麦克林事件为例。麦克林杂志那篇文章的问题是作者把几个事实和错觉混合一起,酿造出一个有种族偏见“味道” 嫌疑的杂烩文章。读者们会同意该文章虽然有欠客观,并有种族偏见之嫌,但不构成种族歧视。大多数加拿大人不会否认加国有种族歧视(即使种族歧视是违法的),但他们会认为把这文章看作加拿大种族歧视的例证是个错误,虽然他们对这篇文章很有反感,他们同时也认为有些华人的过度反应是不适度的。
无可置疑,这种文章在一个没有言论自由的体制下(比如中国)不会被容忍。假设一下,如果中国的一个杂志刊登文章指责北京大学压倒性录取太多回族中国籍学生,导致汉族学生回避北大,该杂志肯定会早已被关闭,编辑被处罚、解雇,或监禁。但这不是中国,我们不能以中国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居住国。加拿大是一个开放、民主、人人有言论和思想自由的西方国家。对有种族偏见的文章我们可以致信编辑部表示抗议,但我们不可以煽动游行示威,也无权怒骂对麦克林事件持有不同意见的其他华人。文化沙文主义者常爱把自己的内在偏差强加给整个社会,这是一种思想狭隘的象征。正如麦克林反映了该杂志的偏见,对那篇文章反应过度的人也同样地反映了自己的内置偏差,且别说这些人本身根本不是文章的直接受害者。
由于加拿大的反歧视法律,我们这里通常看到的是个人性的歧视。可是在中国,民族主义让中国人有很强的种族意识,因此中国社会的歧视往往是机构性和体制性的歧视,虽然来到了人人平等的加拿大,种族意识让这些中国人对歧视有过敏的嗅觉,动不动就拉“狼来了!”的警报。
自古以来,民族主义是让君主便于控制人民的工具,但在当今多元、复杂的社会里,狭隘的民族主义是过时的概念。加拿大曾有不光明的历史,对华人曾有严重的种族歧视,但作为一个国家,加拿大国会对此已有道歉并对受害人和家属给予赔偿,这种面对历史和自我反省在我们的祖国从没看到。
当今最严重、最可恶的偏见和歧视不是麦克林这种根本不值得发脾气的“小芝麻” 事儿,而是在世界最大的、同时最不平等的国家里:中国。中国社会是偏见、歧视和仇恨泛滥成灾和缺乏司法透明度的社会,中国的户口政策是一种体制性歧视,国内和海外中国人对同胞的不文明待遇有目共睹,看不起别人是很 “中国人”的特征,是一种偏见和歧视的表现。女性物化是一个中国特产,中国社会的女性定型也是偏见和歧视。在中国社会里性别偏见、性别歧视、族裔歧视、上层对下层的歧视、官对民的歧视、富人歧视穷人、城市人歧视农民、健康人歧视艾滋病感染者、“正常”人歧视残疾人,等等,比比皆是。这些社会弊病都是数千年封建、君主时代和儒家思想的遗产,从最近的新闻报道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社会弊病至今不但没被消除,反而变本加厉。
我们应该问一问,为什么这些有正义感的中国人不去为那些被歧视的祖国同胞打抱不平呢?他们是否害怕会遭遇刘晓波一样的命运?是否他们已经是加拿大人了,对中国的事情已无太大兴趣?不是!很显然,在他们狭隘的民族主义脑子里,“中国人”歧视甚至侮辱同胞没问题,而“外国人”哪怕半只斜眼瞧中国人已被定灭三族之罪。
这种态度说明中国移民声讨歧视时,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立场,时常,我们是从“中国人” 的立场 ,而不是从“加拿大人” (或“美国人” )的立场来指责歧视我们的那些人。 这等于告诉别人,即使我们已经是加国、美国人了,我们并不把自己看作本国人,也就是说,人家可以不必把我们当作加拿大和美国的利益相关者。仅仅这一点已经足够说明偏见和歧视来自我们本身。只要我们总是坚持我们的“中国人性质” (Chinese-ness) 比我们的 “加拿大人性质”或
“美国人性质”(Canadian-ness and American-ness) 更重要,我们没有权利要求我们的加拿大和美国同胞 (这里“同胞” 有 fellow citizens 之意) 对我们持有同情心。
偏见,是人在生命轨道上成功与失败的决定性因素。对于移民,偏见与歧视过敏是有破坏性的负力,也是生活和职业上的绊脚石,因为我们不能改变别人的偏见,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偏见(所谓“受害者心态” ),但偏见的常见形式并不难处理,只需要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扩大的胸襟,和对外面世界沟通的能力。消除偏见需要从自己开始,如果我们能成功以积极的处世态度消除自己的偏见,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有润滑剂的、日益充实的良性循环。
(再次声明:这文章虽然语气直率,但这些话不是针对任何一个中国移民点名而说,也不是对着所有中国移民一杆子打的,读者无需对号入座。作者承认自己也有偏见,比如作者认为前殖民国英国 -- 一个和中国一样曾有君主专制和封建制度的国家 -- 仍旧是很不平等的国家,英国社会和中国一样仍旧充满偏见和歧视,作者在英国和英属领地居住时曾亲眼看到英国社会的种种偏见和歧视,虽然英国社会现在已逐渐开放,在英国一个人的成功依旧不仅取决于个人能力,也需要“适当”的“世家” (pedigree) 和特权群体的会籍。唉,扯远了,这不是本文范围内的话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