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界
诗苑
散文天地
纪实录
文史哲
艺术之声
综合类
侃山闲聊
图库
书市文摘
伊甸窗
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风花雪月] 给未来的自己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周宇
#1
[风花雪月] 给未来的自己
(一)
古人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实人自己就是一条河流,归宿都一样,百川归海、彼此融会,但路上千差万别的风景就是河流的意义和乐趣所在。当你站在瀑布之前的时候,看着飞流直下三千尺,虽然是动态,却往往感到宁静、感到一种强烈的内省的愿望,我觉得那是因为河流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在离开地面展翅飞翔的时候,回想着自己的一生。
我经常梦到自己在飞。在梦的世界里,我不是一只鸟,但是双臂一抬我就能飞。有时候沿着旋转楼梯的扶手盘旋上去,有时候是从一个房间飞到另一个房间,不过更多时候是在外面,飞过屋顶,飞过山野。我看这下面都是我的创造,包括我身处的空间,包括我自己的幻影,包括前面斜射来的明亮美丽的夕阳。当然也有恐怖的画面和焦躁的画面,毕竟,即便在梦里,自在的神驰也是一种奢侈。
那都是我的一部分。
生命中,遇到这样的奢侈并不算多,那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但万一遇到这样的内在飞翔,就一定要好好地欣赏风景。我的父母把我养大,交给我自己继续看护;我的历史把我交给我自己,把这本书好好写下去。
这本书已经写了三十多章,前面的字迹有的清晰有的模糊,不再读读怕是将来想补的时候会忘了当初写的是什么。页边的插画还是当初的颜色,时而还找得到夹在书页之间的一枚秋叶之类,一直是敝帚自珍。还有许许多多的书签,红色的,蓝色的,上面还画着象形文字。写书是一页一页不间断地下去,读书就不是按章节来读的了,前后随手翻来,不必按时间顺序查找。
因此,读书就是在飞翔的天空俯瞰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有时在池塘边玩耍,有时在路上孤独地走着,有时是长发青年,有时是天真的孩子。当我是他的时候,我不知道有一天我会从天上俯瞰自己在探索周围的树林,或者躲在街角看着自己推着自行车走过。我依然感到他的喜悦和悲伤,依然和他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和烦恼,爱怜地看着他。他一路上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我想伸手把他揽在怀里,可我只能看着他悄悄地流泪、悄悄地伤感。偏偏我的眼睛看到了这一切,在他和我之间有一个跨越时空的纽带。如果他知道这样,内心的孤独寂寞也许会少一些吧。
我一直在读同一本书,从没有离开这个梦幻般的世界。 那个在天空中飞翔的我,那个在树后看着自己的我,也是梦的一部分。我不能跟历史画面中的自己对话,但可以留一点儿东西给明天的自己;也许你会悄悄在身后看着我打字,也许在我开车的时候看着天边的云渐渐带来了阵雨,我不知道你会在哪里看着我,但我知道你在。我把这本书写好,把插图画好,就是给明天的你的礼物。
2008-10-29 17:04
博客
编辑
引用
周宇
#2
(二)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还远远没到老的时候,所以追本溯源,先看看五岁之前应该是合理的。三岁之前的事情,自己是不记得了,那是一片混沌,纯粹得靠大人的讲述。这就好像宇宙混沌初开的样子无从得知,只有靠创造宇宙的神来讲述一样。大人讲述孩子的故事,是以孩子为中心的,言谈之间少不了怜爱与骄傲,而西方那个神讲起自己的创始故事来则是以自己为中心,人倒是不值得他自豪的创造物,所以他这个版本的混沌进化史我是不信。
因为孩子是爱的结晶嘛,没有爱也就没有了孩子,估计连人类也不曾有——这不是说世界上只有猴子的时候动物们就懂得了爱情,而是说,生命本身就是爱的奇迹。人类的爱比动物的爱高级,这说明爱也是在不断进化的;爱没有止境,因此宇宙也没有止境,这个生命的奇迹在成长,本身就又是奇迹。
我出生时,世界只有巴掌大;随着我的成长,世界也越来越大,它的边界就是我活动的边界,以及我思想的边界。科学家们为宇宙是永远膨胀还是将要收缩而争论不休,我看应该是一直膨胀,它的边界将各种各样的方式无限增大下去,直到每一个点相邻的空间都将变成离散成深渊。不过在那之前,也就是活着的一生里,这个世界要长大,人要寻求某种东西进而得到成长。一个人觉得欠缺什么,就会努力寻找什么,而他自己反而成为这样东西的化身。比如说两个人:一个是传说中的耶稣,一个是小说里的唐三藏。耶稣按说是肉身的神,他行走人间最关注的就是,你们都爱神吧,就是说,你们都爱我吧!神是谁?神难道不就是爱本身吗?他并不缺乏什么,却总是坚持认为自己不被人爱。唐僧取经为的是获得大解脱的智慧,可他自己一身本来就是能让人长生不老的好肉,也就是大解脱的智慧,为什么骑马找马呢?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人都成了吃尽苦头的人,说到底找的却都是自己。
另有一个有名的人物,徐霞客,游历世界,却是很享受人生的活法。其中区别,是因为他不是在寻找自己,而只是在探索外面的世界。耶稣是“主”,而徐霞是“客”,个人和世界的关系截然不同,人生的尺度和意义也就不同了。
我想我只能活在光谱的两端之间,一边参照圣人的启示寻找自己,一边参照俗人的道理享受生活。我小时候经常觉得自己缺乏关爱,其实长大后发现自己很善于关爱,这两方面其实是一回事的不同表现方式而已,不赖别人什么。电影《木兰花》里,一个失魂落魄的人说:我有太多的爱要给与,只是不知道给谁。他是充满爱心的人,但得不到爱的回报,那是上述同一个矛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前者是不认识自己,后者大概是不认识别人吧。所以,圣人和俗人的智慧,哪个都丢不得。
2008-10-29 17:05
博客
编辑
引用
周宇
#3
(三)
银河千千万万的星光,是瞩望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眼睛。黎明就要到来,东面的天空就要透出红霞,群星正在转身,回去那永远神秘的地方。我多次梦到过那个黎明:星座里挤满了金色的星星,占据了很大的一片深蓝色的天,时而排成整齐的队列,时而又一连串地动起来。其实整个天空都是一组组的群星,其他的逐渐隐去了,我觉得这一个瑰丽的星座是熟悉的,离我又那样近,好像伸手就可以够着,但是不行,只可以在亲切与安宁中欣赏着这样的奇景,直到天色渐渐发白,恋恋不舍地看着它们消失,而我则醒了。
他们目送我来到这个世界,展开一生的探索和成长,而后再回到那里。尘世的一生,在那里只是一天罢。
啊,选择。是谁选择了我此时此地出生?不是一个忙着造星造月的万能上帝,不是一个按着轮回法典判案的阎王,不是一个在三千大千世界之外的佛祖。我曾经接受这样的说法:我来这里是为了一个使命,整个人生是一堂课。这个说法满足了对灵魂不朽、对人生意义和对永恒归宿的肯定。那么,那是我自己的选择了。
那必定是我出生时的黎明,从黑夜来到白天,从潜意识来到意识,从前世来到今生。星光点点是我的曾经的玩伴,在我长大之后随着银河一起被城市的灯光和空气污染遮蔽了,如同人世的经历遮掩了每一颗纯纯的心。童年在农村,也是很早天不亮就上学校,在操场跑操时看着太阳从地平线下一点点冒出来。那种清新爽朗的早晨,把自然的灵气醍醐灌顶地充满心扉。
除了星星,还梦到过月亮,梦到过太阳,它们时常不在应该所处的位置,比如一弯月亮浮在东北的地平线上,或者一轮明日照耀着午夜,因此不是这个世界的太阳和月亮。童年的故事里,银河是一条真的河,星星是波浪的水光或者河滩的宝石,月亮是一条渡船,也许是我来时搭乘过的。我梦到过明亮的日光,比如有一次是在纯白的雪野,阳光被枝头的雪折射出七彩的晕轮;很多次梦到的是夕阳,非常壮丽,每次总是希望能拍下照片,后来逐渐明白那照片是不能带走的,能够带给梦醒之后的只有感觉、情绪、记忆这些非物质的东西。
太阳是圆满的,任何的索取都不能减少他的光辉。当太阳开心时,整个世界是明亮欢快的;当太阳离开天空没有了踪影,整个世界都黑暗了。但太阳是遥远的,像开天辟地的盘古那样遥远,缺乏月亮般的亲近;曾经梦到爬上屋顶触摸月亮,但从未触摸太阳。月亮很少有圆的时候,总是有一个缺口,所以我可以把自己放在那里。
也许那就是父亲和母亲对于孩子的最典型的原型了。我出生的时候,太阳和月亮遥遥相对,是两个极端。在我幼年的心目中父母是两个不同的类型,母亲天天在一起,父亲很少见面,但他是家里一切生活的支柱。我能够记起来的最早的记忆,是早起的时候,母亲要上工,我坐在她的怀里迷迷糊糊地起床穿衣服,她帮我扣扣子;迎接黎明的到来,那一刻是温馨而恋恋不舍的。
母亲帮我洗脸,我穿上鞋子,下床,开始自己的一天。
2008-10-29 17:06
博客
编辑
引用
晨思
#4
JL is a dreamer
2008-10-29 18:1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如梦
#5
先只看了(一)。很有同感。有时也是很想把心里的东西写下来,不是为什么,就是要留着以后自己可以看。有些感受,当时不写下来的话,过后就写不出来了,若干年以后,就忘记了。而这些感受,是自己的历史的一部分啊。
“我不能跟历史画面中的自己对话,但可以留一点儿东西给明天的自己;也许你会悄悄在身后看着我打字,也许在我开车的时候看着天边的云渐渐带来了阵雨,我不知道你会在哪里看着我,但我知道你在。我把这本书写好,把插图画好,就是给明天的你的礼物。”
2008-10-29 22:2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6
与JL共鸣。
于是又想到了那三个最基本的问题:一、我们从哪里来?二、我们为什么活着?三、我们死后去哪里?
2008-10-31 21:4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周宇
#7
(四)
人们总是希望,从身边不起眼的某个角落可以通向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跟这个世界相似,但是更完美。《Being John Malcovich》是在办公室的墙脚发现通往另一个人心智的隧道,可以切身体验那人的人生;即将上映电影《Coraline》是在自家发现镜像般的世界,自己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久映不衰的《Doraemon》系列,每次的主题无一例外都是另一个平行的宇宙,镜子、书本、湖面、抽屉等等,全都能用来跨越时空。人们一般不希望这个平行的世界跟现实毫无关系;如果太陌生了,反而会让人觉得恐怖,觉得进入了精灵鬼怪的世界,就像艾丽丝掉进去的地方,逃之唯恐不及。
潜意识里谁都想体验过另一种生活。但是佛法说,往生西天极乐世界,一点儿没有人世的悲苦,或者行善积德下辈子托生个好人家;耶稣教化说,死后复活升天,新国度里在羔羊的宝座下一同作王而后永生;吕洞宾说,隐居深山炼丹服药,成了纯阳的元神,跳脱形体自由来去,不亦快哉?各路神仙说的全是死后的事情,太遥远了;又都是世外的事情,仿佛这世间根本就是扑克女王的地洞,而我们的灵魂才是那慌慌张张的艾丽丝。
前者是传说,后者是信仰。相对于百年之后如何喜乐,我更愿意现世更加完美,而不是推倒重来或者逃之夭夭,故此不愿意接受信仰。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都是如何成为某种形式的非我,雷锋赖宁张海迪,整天号召向某某某学习,而这都是传说而不是信仰。传说肯定今生而否定自己,信仰肯定自己而否定今生,实在不能两全。
在求智的路上走了许久之后,人们纷纷转而求真。过去灌输的各种三纲五常、马列主义之类,都纷纷抛弃了,人们急不可待地投向另一个平行的思想世界,接受另一套说法,却经常是理想主义了。所投入的那个思想体系,跟所抛弃的这个思想体系一样,其实都是有局限性的。凯洛琳透过篱笆的孔眼往那一边瞧的时候,对面是同样一只望过来的眼睛——人人都在望着别人,把别人的人生完美化了,因此都是传说。克里希纳穆提说,真理啊,没有那辆车子可以载你去,你必须自己走;鲁迅说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错,人再多,也是各走各的路,走别人的路非但不会让别人无路可走,反而让自己邯郸学步,直到干脆不会走路。因此,肯定自己,这一条原则不可以丢弃。
还要肯定今生,在今生体验喜乐完美。那些天堂地狱、西方乐土、世外桃源,又岂在时空之外呢?其实全都是现实世界的不同意象。同样一个地方,对某人是天堂,对某人则是地狱;有时候即便同一件事,当时是天堂,过后却成了地狱,一切在乎心的选择。一个人每天经历无数个选择,每个选择都产生一种可能的未来,这些里面有的是乐土、有的是苦境,无数多个这样的平行宇宙潜在地发生在现实,因此每一秒我都在跨越不同的世界。落雨的时候,屋檐下垂下一串串雨做的珠帘,于是你转身走过去就是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比帘内的那个一秒钟前的旧世界更加完美。一秒钟已经过去,旧的世界你已不再回去,这就是一个选择;你其实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是选择了更美好的世界,而你必须对此深信不疑。
2008-10-31 23:49
博客
编辑
引用
周宇
#8
(五)
砖瓦房在我的记忆里从地基开始盖起来,做了窗、上了梁,梁上写着我的名字,然后,进进出出开门关门,刮风下雨开灯熄灯,灶台相对于我变得越来越矮,地板逐渐变得凹凸不平,窗棂逐渐退色皲裂,玻璃逐渐模糊,石灰逐渐脱落,房顶的瓦逐渐被青苔覆盖,逐渐开始漏雨,屋里逐渐变得潮湿,里面的人逐渐长大了,变老了,来了,走了,房子最后没有人住了,满院子里都是一人高的草。
这房子的生老病死,串起来存放在记忆的世界,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房子的一生是同时发生的,我可以随意看着它的一生展开。“百感交集”是一个合适的词,当我站在房门前,带有不同时间标签的画面和感觉,纷纷从时间的土壤里冒出来,像蝴蝶破土而出,重重叠叠地附着于眼前的实相。
纷纷蝴蝶扇动的双翅,都是我童年拍下的相片。眼睛是我的镜头,心底是我的相册。有时在梦中会翻阅这本相册,不过层层堆积的物品太多,只有非常偶然的时候才会翻到埋藏那么深的东西。
如果房子有生命,那么在我看它的时候它也在看我,一样百感交集。它还没有坍塌,也比我年岁小,但它已经老了。纷纷的蝴蝶从它记忆的土壤里冒出来,落满了我的一身,并且落满了身旁的那几棵树,以及业已颓败的围墙,它记得我比我记得它应该更多呢。核桃,照壁,枣树,矮墙,都看得到尔时我自己爬上爬下的样子,看在它的眼里是喜乐、满足的。房子的快乐是看着孩子的出生长大,看着一家人平凡但是和睦的普通生活。对于“家室”,“安宁”,“宝”贝般的孩子和共同生活的财“富”,它都是那一直陪伴着的宀。
嗯,它的名字跟我一样。我们那里的风俗,长子的名字要写在房梁上,按理将来是我继承。这房子要住人的话多半是要拆掉重建的,现在的样子已经很苍老,况且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无数的记忆,一不小心会时空混淆的,难免会有感伤。拆掉房子、整修院子,重建的一切对我将是一个陌生人了。蝴蝶成群结队飞向云霄,在春风里不见。
总有一天,我的生老病死也这样在记忆里同时发生,我看着自己展开,而后纷纷的蝴蝶消失于天地之间。
2008-10-31 23:50
博客
编辑
引用
周宇
#9
(六)
如果宇宙是无穷大的,那么朝一个方向望去,最终会遇到一颗恒星;因此,夜空应该是明亮的,密密麻麻布满了星光,虽然年代和距离各不相同。但夜空是漆黑的,所以宇宙是有限的。就像对蚂蚁来说,很难理解大地没有边界但同时又是有限的。
有人曾经说,欲望是人们不尽的目光,挫折是欲望的宿命;任何一个欲望一直延伸下去,最终会碰到一堵墙。他说,心灵的求索也是一种欲望,比属世的欲望更强烈、更迷惑。于是他说,什么都不要想,碌碌无为最好。此人即是奥修。照此说,任何一个方向的极致都是挫折的边界,但正如夜空仍旧是漆黑那样,有的求索是没有边界的;人生和世界虽然是有限的、但也是没有边界的,因而有的求索就是在兜了一大圈子之后回到自身。
大地有限的证据是,蚂蚁跟着麦哲伦航海,历经数年之后从另一边回到了原来的出发地。如果我可以开着宇宙飞船朝一个方向一直飞下去,最终应该从背后飞回来。然而我活不了那么久,爱因斯坦又不许我超光速飞行,只好把目光往回收了——我沿着我的人生轨迹一直活下去,最终会从另一个方向回到原地,完成一个轮回。
在一个轮回之后我还是我,但这一次我看到的是自己的背影,只是我已不同——Joey是我,而我不只是Joey。轮回遇见的不是别人,三生三世的爱情故事不过是花季年龄的遐想。佛家说的轮回太狭隘了,因果功德谁来评判呢?众生芸芸不是在佛祖的天空中来去变换的流萤。生命在这一次次的遇见自己中,越来越丰富,便是在绣花,一针一线逐渐变成壮锦。
不必死去而后活来,活着的每一天,也是在遇见自己,只是大多数人都目不转睛地走了过去,走过自己的身边。忙碌的人不知所终,而驻足的人若有所悟。
2008-10-31 23:50
博客
编辑
引用
笑雨
#10
喜欢读。
2008-11-1 07:4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晨思
#11
欣赏JL的灵性文学。
“在一个轮回之后我还是我,但这一次我看到的是自己的背影,只是我已不同——Joey是我,而我不只是Joey。”
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中东神秘故事,有关时间的,一个年轻人横穿在沙漠遇到风暴,在巨大的旋风中迷失了方向,自己的水已剩得不多,漩涡中碰到一个老人已经奄奄一息,躺在地上,挣扎着向他要点水喝,他想了一想,把自己仅有的水给了老人,并在风暴过后扶着老人上骆驼走出了沙漠,后来这个年轻人从商,到了老年,由于商务急事第二次冒险穿过沙漠,结果又遇到了风暴,进入旋风迷失了方向,骆驼跑丢了,他的水洒到地上,看到一个年轻人远远地走过来,他倒在地上向年轻人要水喝,那个年轻人犹豫了一下,最后分给他水喝,并帮助他走出沙漠。他突然悟到碰到的年轻人正是他自己,他成了一个智者。
2008-11-3 00:2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KQX
#12
这房子的生老病死,串起来存放在记忆的世界,在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房子的一生是同时发生的,我可以随意看着它的一生展开。“百感交集”是一个合适的词,当我站在房门前,带有不同时间标签的画面和感觉,纷纷从时间的土壤里冒出来,像蝴蝶破土而出,重重叠叠地附着于眼前的实相。
纷纷蝴蝶扇动的双翅,都是我童年拍下的相片。眼睛是我的镜头,心底是我的相册。有时在梦中会翻阅这本相册,不过层层堆积的物品太多,只有非常偶然的时候才会翻到埋藏那么深的东西。
如此细腻的文笔!
2008-11-10 07:2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KQX
#13
流泪ing
2008-11-10 07:3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周宇
#14
(七)
幽远至极的回忆跟梦境是分不清的,不知道哪段记忆是来自梦中,哪段是真正在现实中发生过。人类的历史也都是从梦幻开始,神话就是人类的梦,那些神话故事里的人物是人类集体潜意识的原型力量。最典型的是希腊神话体系,奥林匹亚山上每一位神祗,以及他们之间的恩怨轶事,全都可以当作意味深长的符号来解读,就是原型力量及其彼此之间的原型关系。他们化身为行星和星座,整个星空就是讲述这本神话的画卷。
从小就很迷恋星空,后来喜欢过天文学,阅读恒星的历史以及宇宙的演化。宇宙太大了,我们所在的不过是微尘般的银河系;在这个星系里,我们住在一个微尘般的地球上;在这个地球上,生活着微尘般的我。人一生能够做的事、能走的路实在太少;在这短短的一生里,哪些是最应该做的事?
小时候都有很多的梦想,有时希望成为一个博物学家,有时希望成为一个画家,有时只是希望拥有一把玩具手枪。这些梦想,有些取决于自己,有些取决于别人;取决于自己的是理想,取决于别人的是做梦。理想是好的,是梦境成为现实;做梦则往往是现实把梦境击碎。那些在天空中游走的神祗给我画了一个无形的笼子,把理想关在里面、现实关在外面。所以,我经常在做的是不切实际的梦。反过来,无论现实是如何锋利的刀或者沉重的锤,理想总是鲜活地埋在心里,不愿被击打到破碎。
我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界面,在两者的互相冲撞下扭曲,承受着理想在内心煮沸的煎熬和现实冰冷的捆绑——那笼子,原来也就是我自己。
哲人说,自己是自己最大的障碍。我出生在这个环境里,无形无象、柔软可塑,于是被塑造成了笼子的外形,但不管形式如何,质料是没有变的。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我是什么形式,而是:我是什么质料?有些梦是可追的,有些不可追。在我还没有能力辨别理想和做梦时,质料还没有突破形式。
2009-1-23 17:51
博客
编辑
引用
周宇
#15
(八)
梦中去过一些奇异的地方,旷野、山麓、庭园、悬崖,有时抬头望见天色,云霞壮丽,往往那是夕阳的光亮,明亮而短暂。我于是楼上楼下地跑,相机在哪儿呢?我要把这美景留下来。开始往往是失望的,要么是怎么都找不到那相机,要么是等我拿到时景色已经不见了。经过多次的练习,终于能够如愿以偿,能够拍下来我要的照片,甚至还拿在手里,仔仔细细地看过,的确是真的,心想这回终于没有问题了吧!
结果还是不行;醒来就又没了,落得个遗憾。终于放弃这种做法,看到美景的时候,就狠狠地看,看得饱饱的。其实整个美景仍然在我的记忆里,活生生地在心灵深处的相册里,那还要把一些相片拿来拿去地做什么呢?
记忆的世界也许是梦境和现实的交集,在这里存放着我的一些收藏。现实生活中我也喜欢收藏,特别是从前。很小的时候,喜欢各色的石头子儿,幻想在内蒙的某个山洞里发现五彩缤纷的水晶;后来喜欢钱币和邮票,以及毛主席像章,基本上是随意为之,跟癖好、投资、鉴赏等名词都沾不上边;再到后来喜欢收集孩子的作品,从漫画人物到手绘的贺年卡。更多的收藏是来自历史的各种信件、笔记、照片、实物等等,我是我自己的博物馆长。
可是又有什么必要呢,很多东西慢慢地也就丢掉了。留下的、一直陪伴的,其实是因为记忆的世界里有一些对应的东西;现实里存放着只是它的物质,记忆里存放着才是它的精神。它的价值在于自己曾经的认真投入,而它的生命在于持续不断的投入,任何停滞在时间线上的东西终究会逐渐瓦解消散,所以收藏也没有什么意思,一切美好都是留不住带不走,只有不断地把美好持续下去,让自己活在美好里面,把心灵的内外都浸透。
许多年以前,我告别星光,赤手空拳地来到这个世界;许多年以后,我在心灵的世界展开类似的旅程,除了我自己,我什么都无法带去。仍然是一个早晨,我踏上寻真的路。人生中所经历的种种、所积累的种种,我能够带走的只是一些点点的亮光,我把它们安放在那个世界的天空。
2009-1-23 17:54
博客
编辑
引用
weili
#16
“许多年以前,我告别星光,赤手空拳地来到这个世界;许多年以后,我在心灵的世界展开类似的旅程,除了我自己,我什么都无法带去。仍然是一个早晨,我踏上寻真的路。人生中所经历的种种、所积累的种种,我能够带走的只是一些点点的亮光,我把它们安放在那个世界的天空。”
这个谁都明白。请你告诉我:为什么有人宽容大度?但大多数人却寸土必争?
2009-1-23 22:3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周宇
#1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9-1-24 03:37 AM:
这个谁都明白。请你告诉我:为什么有人宽容大度?但大多数人却寸土必争?
明白和相信是两码事,人是凭着信念活着的,不是凭着知识。知识可以转化成信念,也可以只停留在知识的阶段。因此大度还是小气跟一个人学识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看这人自己的信念。也就是说,他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认同自己所拥有的知识。
2009-1-23 23:18
博客
编辑
引用
weili
#18
哈,你是说,有的人是深刻地明白,有的人是肤浅地明白。:))
2009-1-23 23: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周宇
#1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9-1-24 04:35 AM:
哈,你是说,有的人是深刻地明白,有的人是肤浅地明白。:))
深刻和肤浅的说法,带了褒贬,我不认可。
补充一下,小气大气,是在乎什么与不在乎什么的区别。有的人在乎这个,有的人在乎那个。在一个方面小气,同时在另一方面大气。人是多面的,这些都很正常。
2009-1-24 00:00
博客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20
“我经常梦到自己在飞。在梦的世界里,我不是一只鸟,但是双臂一抬我就能飞。有时候沿着旋转楼梯的扶手盘旋上去,有时候是从一个房间飞到另一个房间,不过更多时候是在外面,飞过屋顶,飞过山野。我看这下面都是我的创造,包括我身处的空间,包括我自己的幻影,包括前面斜射来的明亮美丽的夕阳。当然也有恐怖的画面和焦躁的画面,毕竟,即便在梦里,自在的神驰也是一种奢侈。”——我问个傻问题,你做梦总是在飞,是真的吗?是真的总是在梦中飞吗?这实在是让我羡慕的梦啊,我做梦从来没飞过。总是在很艰难地攀登(爬)。
2009-1-24 10:1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2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JL
at 2009-1-24 05:00 AM:
深刻和肤浅的说法,带了褒贬,我不认可。
补充一下,小气大气,是在乎什么与不在乎什么的区别。有的人在乎这个,有的人在乎那个。在一个方面小气,同时在另一方面大气。人是多面的,这些都很正常。
‘小气大气,是在乎什么与不在乎什么的区别。有的人在乎这个,有的人在乎那个。在一个方面小气,同时在另一方面大气。人是多面的,这些都很正常。”——很同意很同意JL的论说。人怎么可能是完人,人人都有自己无法抵抗、逾越的软肋。
2009-1-24 10:1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2
作者的思索是明亮的,文字也是。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9-1-24 21:0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
可打印版本
|
推荐给朋友
|
订阅主题
|
收藏主题
|
首页
小说界
诗苑
散文天地
纪实录
文史哲
艺术之声
综合类
侃山闲聊
图库
书市文摘
伊甸窗
©
Copyright 2006~2010 www.yidian.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