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沉醉在春天的巴黎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金凤

#1  沉醉在春天的巴黎

沉醉在春天的巴黎



金凤




十八年前的春天,我第一次走进了魂牵梦绕的巴黎。

当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传奇,塞纳河的多情旖丽,就这样穿过我多少年灿烂遥远的梦想,如此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我的眼前的时候,我心潮起伏,激动不已。

站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上,我眼前浮动的是天真貌美的爱斯梅拉达翩翩起舞的倩影:她的舞步时而欢快时而悲伤,那里包含着对爱情的渴望,对未来的向往;也流露出爱情幻灭后的无奈与凄凉。道貌岸然的副主教阴沉而诡秘,队长弗比斯无情而虚伪,美丽的少女啊因为不屈服于伪君子的淫威,竟被送上了绞刑架!敲钟人卡西莫多谦卑而热烈的爱情啊,在生的世界里是那么无望,于是他便无怨无悔地选择了死亡!因为只有死亡才能让他跨越丑陋和美丽的鸿沟;只有死亡才允许他永远守候在心爱的姑娘的身旁……

圣母院钟声依旧,人世间风雨沧桑。虽然雨果讲述的是一个几百多年前美丽而残酷的故事,可是中间所演绎的忠贞与背叛,真情与虚伪,美丽与丑陋难道不正是古今中外、世世代代爱情故事中的永恒不变的主题吗?

沿着塞纳河漫步,就想起这岸边曾留下多少文人墨客的足迹。中国的艾青、徐悲鸿,俄国的屠格涅夫,德国的海涅,英国的司各特,波兰的肖邦,他们都为法兰西灿烂的文化所吸引,来到巴黎学习旅居。即使后来回到各自的祖国,他们仍心系巴黎,象恒古不变的恋人,用诗用画讴歌赞美着这座梦一般的城市。年轻的肖邦甚至把巴黎当作自己生命的最后安息之地。

那天下午,我来到了拉雪兹公墓寻找巴黎公社社员墙。走进墓园,仿佛走进了一座袖珍的城市,号码醒目,路牌清晰。墓园内绿树参天,芳草萋萋,鲜花满地。转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巴黎公社社员墙,我有点失望,可是无意中却看到了肖邦的墓园!鲜花环绕的墓碑上,一个怀抱小提琴,神情忧伤的少女雕像默默地陪伴着年轻的音乐家。我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感伤:三十九岁,这么年轻就走过了一生一世;这么天才的音乐家,也经不住岁月的风吹雨打,早早凋零……那里还安息着许许多多名人的灵魂:巴尔扎克、莫奈、普鲁斯特……在那里我也第一次感到连接死亡的墓园也可以如此诗情画意,如此芬芳美丽!

我曾在路边的露天咖啡馆享受巴黎的阳光,注视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芸芸众生,我默默遐想:当年普鲁斯特是否也在这样的一间咖啡馆里,一边品着香浓的咖啡,一边追忆着似水流年?哲学家萨特是否平静地抽着大烟斗,在《存在与虚无》中努力探索人在荒诞世界里的出路与归宿?我仿佛看到气宇轩昂的雨果和长发蓬乱的巴尔扎克双双从远方走来,用他们那灵感十足的笔,写着《悲惨世界》,《人间喜剧》的宏伟续篇。

有一次在十一区一座破落的大楼前,我忽发奇想:这也许就是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所居住的伏盖公寓?高老头象被挤干了汁水的柠檬一样被两个女儿榨干了钱袋之后,应该就是死在这样的公寓里吧。

埃及方尖碑巍然耸立的协和广场是法国历史默默无语的见证。多少惊心动魄的事件在这里发生,多少风云人物在这广场上演出人生的最后一幕:十六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国王路易十六和他的情妇就是在这里被送上了断头台。引导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英雄也是在这里人头落地。而我在那个春天的晚上,也见证了历史:那是法国总统大选的前夜,协和广场上人潮似海,喊声如雷。矗立在广场边上巨大的电视屏幕上,希拉克为了击败执政七年之久的密特朗,正向他的支持者和选民们进行着最后的拉票。他挥动手臂,大声疾呼:回家去,仔细思考,明天是决定法兰西命运的,请投我一票!人们唱着歌,挥着旗。我拿着相机,拍下这历史的瞬间。第二天,希拉克还是败给了密特朗,法国便有了密特朗连续十四年的执政统治。风云变换,峰回路转,七年之后,希拉克终于如愿登上总统宝座,至今驰骋在法兰西政坛。

卢浮宫里的艺术品美妙绝伦,浩瀚如海。一个下午的时光只能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于是我瞄准了人们常说的卢浮宫不可不看的三大珍宝,几个小时之内将它们一网打尽:《蒙娜丽莎的微笑》的油画比我想象中要小得多,一个防盗的玻璃镜框将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那神秘的微笑更加严密地封锁起来;《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的大理石雕像巍然耸立,女神的雕像没有头和手,然而艺术家以完美的技艺、流畅的线条赋予这块冰冷坚硬的大理石栩栩如生、飘飘欲飞的动感:那飞扬的衣角,展开的双翅,薄如蝉翼的衣服下面隐现出丰满而富有弹性的美妙的身体。凝视着雕像,我的耳边隐约听到那大海的波声,女神面向浩瀚的大海挺立如飞,她在为征服者的凯旋在吹响胜利的号角!

断臂的维纳斯亭亭玉立,端庄典雅,用她那千古不变的眼神欢迎着世界各地的游人。她那残缺的断臂给了世人多少想象的空间。不是有人说过吗:维纳斯的美是一种想象之后的美,是一种暗示的美。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胳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而我则想起了维纳斯在中国大地上引起的风波,人们那时讨论的重点不是残缺的断臂,而是裸露的侗体,有多少人视裸体的维纳斯为洪水猛兽,要为她穿上衣服啊!

塞纳河上那一座座风格各异的桥总让我流连忘返。金碧辉煌的亚力山大桥在所有的桥中最为抢眼,而我却对夕阳下的蜜拉波桥情有独钟,我来到桥上寻诗又寻景,因为它的美丽它的缠绵早已由我熟读的一首诗而铭刻心底,这便是著名诗人阿波黎奈尔的《蜜拉波桥》:


塞纳河在蜜拉波桥下扬波
我们的爱情
应当追忆吗
在痛苦的后面往往来了欢乐

让黑夜降临让钟声吟诵
时光流逝了我没有移动

我们就这样手拉着手脸对着脸
在我们胳臂的桥梁
底下永恒的视线
追随着困倦的波澜
……
爱情消逝了象一江流逝的春水
感情消逝了
生命多么迂回
希望又是多么雄伟
……
让黑夜降临让钟声吟诵
时光流逝了我没有移动

这首诗曾被千千万万的人用各种各样的语言所咏诵。蜜拉波桥也因为这首诗而频添千般灵性、万种温情。漫步桥上,年轻人憧憬浪漫的爱情,中年人忆起尘封的旧梦,老人怀恋一去不复返的青春……记不清什么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才情洋溢的文人们就有如此神奇的魅力:他们的一首诗、一段文、一幅画,便把天涯海角一个陌生而遥远的地方变成人人心灵的故乡。我知道蜜拉波桥就是这样一个故乡,世人将源源不断地从地球的四面八方涌向这里,在桥上流连,在诗中陶醉,直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

巴黎啊,巴黎!艺术的巴黎,文化的巴黎。画家诗人的孕育之地,千千万万游人的梦想之旅。我的心沉醉在春天的巴黎!


2006-5-26 11:0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2  

看老八贴的巴黎照片,想起这篇旧作。

贴重了,麻烦斑竹把另一个贴子删去。谢了。如何自己删主题贴子?


2006-5-26 11:0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可见光


#3  

谢谢金凤.
也是刚看了老八的图, 感叹不已, 就看到了你的好文

(到编辑状态-->有一个删贴的选择, 自己就删掉了)


2006-5-26 11:33
博客   编辑  引用

wxll

#4  

波兰诗人阿波黎奈尔?


2006-5-26 11:3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5  

阿波黎奈尔的母亲是波兰人,他好像一直保留波兰国籍。我再查查。谢谢先磨。

可见光:没有删贴的选择啊。你是斑竹,肯定和我看到的版面不一样。你帮我删了吧!

----(到编辑状态-->有一个删贴的选择, 自己就删掉了)


2006-5-26 11:5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6  

Guillaume Apollinaire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Guillaume Apollinaire (August 26, 1880 – November 9, 1918) was a poet, writer, and art critic. The foremost French poet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he is credited with coining the word surrealism and writing one of the earliest works described as surrealist, the play Les Mamelles de Tirésias (1917). Two years after being wounded in World War I, he died at 38 of the Spanish flu during a pandemic.

Born Wilhelm Albert Vladimir Apollinaris Kostrowitzky / Wąż-Kostrowicki in Rome, Italy, and raised speaking French, among other languages, he immigrated to France and adopted the name Guillaume Apollinaire. His mother, born Angelica Kostrowicka, (Waz Coat of Arms) was a Pole of the Szlachta nobility born near Nowogródek (now in Belarus). His father is unknown but may have been Francesco Flugi d'Aspermont, a Swiss-Italian aristocrat who disappeared early from Apollinaire's life.

He w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members of the artistic community of Montparnasse in Paris. His friends and collaborators during that period were Pablo Picasso, Max Jacob, André Salmon, Marie Laurencin, André Breton, André Derain, Blaise Cendrars, Pierre Reverdy, Jean Cocteau, Erik Satie, Ossip Zadkine, Marc Chagall and Marcel Duchamp. In 1911, he joined the Puteaux Group, a branch of the cubist movement. On September 7 of the same year, police arrested and jailed him on suspicion of stealing the Mona Lisa, but released him a week later.

Apollinaire's first collection of poetry was L'enchanteur pourrissant (1909), but Alcools (1913) established his reputation. The poems, influenced in part by the Symbolists, juxtapose the old and the new, combining traditional poetic forms with modern imagery. In 1913, Apollinaire published the essay Les Peintres cubistes on the cubist painters, a movement which he helped to define. He also coined the term orphism to describe a tendency towards absolute abstraction in the paintings of Robert Delaunay and others.


2006-5-26 15:4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八十一子

#7  

给金凤插两张图。

胜利女神和维纳斯

第 1 幅
胜利女神

第 2 幅
维纳斯



签名散见于信用卡帐单
2006-5-27 21:47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八十一子

#8  

蒙娜利沙太普通,就不插图了。:-)


2006-5-27 21:49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9  

我的心沉醉在春天的巴黎!--> 我的心沉醉在春天巴黎的风铃中!

这篇散文写得好。我和金凤小姐是朋友了,我读她的东西还是感到参差不齐。她有些思考经过了过虑,有着她自己,明显地感觉好。


2006-5-28 08:0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10  

金凤不愧是法国文学出身, 说起巴黎满含热情如数家珍!
八兄贴的两图. 是我的梦中情人! 那种无以言语的美. 此生我一定要站到她们的座下.


2006-5-29 18:5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1  

八兄弟,请接大号砖:
这卢浮宫里能让拍照吗?你用的是什么牌子的 pinhole camera 呀?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八十一子 at 2006-5-27 10:47 PM:
给金凤插两张图。

胜利女神和维纳斯



2006-5-30 11: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12  

谢谢冷然和立蒙的评论,谢谢老八的图!

先磨我把“波兰诗人”改成了“著名诗人”。不知为什么印象中一直记得阿波黎奈尔是保留了波兰籍的。

回爱阳:里面可以拍照。蒙娜丽莎不可以用闪光灯拍,但是游客还是照拍不误。


2006-5-30 11:2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13  

初次去的第一印象真重要,以后大概就没有这能够感染他人的热情了。

有国人曾考证说拉雪兹公墓巴黎公社社员墙实际上是纪念被公社社员处死的贵族的纪念碑。巴黎公社在法国官方历史上上是怎么写的?


2006-5-30 12:1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4  

是吗?那俺老土了,以为八兄弟未经允许拍照,SORRY!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金凤 at 2006-5-30 12:21 PM:
回爱阳:里面可以拍照。蒙娜丽莎不可以用闪光灯拍,但是游客还是照..



2006-5-30 12: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独善斋主

#15  

金凤笔下的巴黎太美了,有生之年一定要去。


2006-5-30 15:24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candle


#16  

法国文学绕不过阿波黎奈尔,说他是法国著名诗人更妥。


2006-6-7 15:12
博客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