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图书馆,社区和读者的故事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searain

#1  图书馆,社区和读者的故事

 图书馆,社区和读者的故事

                ·海 雨·

谈到社区图书馆,有位朋友说:“图书馆里我最喜欢的,是本地社区的历史部分。我以前住的一个小镇图书馆,就记载了百年前华人在当地建城的故事,很多是镇民口述,当地中学生汇总的,有名有姓,看来亲切。”

我服务过的社区图书馆,也有社区历史专柜,有很多图片集。那社区,80年前,衣香鬓影冠盖云集,看看至今仍然金碧辉煌的几座大剧院大教堂就知道当年的豪气了。以后沧海桑田,社区后来潦倒破败。大剧院大门紧锁,拍30-40年代背景的电影时才开启,偌大的都市,唯有此地留有当年的富丽堂皇。大教堂成了无家可归游民夜间的归宿,每晚九点,教堂门前就排起黑压压的队伍。

余晖映照的大教堂大剧院,附近游荡的游民,逐渐繁荣的新的中国城是这个社区的剪影。此社区昔日鼎盛时,有很多富裕的犹太人居住。后来逐渐衰败,此地就被黑人帮派控制。几十年后,越南难民逃难美国,很多人逐渐在此落脚。难民中有很多丛林中枪林弹雨里杀出来的好汉,硬是在与黑人黑帮火并中,杀出一条街的地盘谋生活。以后,亚裔银行商家也逐渐迁入,老墨跟着来了。苏联崩溃后,俄罗斯的犹太移民投亲靠友,也来到此地,有些边缘族群如同性恋者,瘾君子等也在周边聚拢,如今这社区繁杂混合而又各自有序,渐渐恢复了生气。

当然,在社区“正史”中,越南帮开天辟地中兴此地的故事被省略了,这部分野史也就靠社区里的人们口耳相传。政府大力扫黑,鼓励社区商业发展,发放租房补贴鼓励穷人离开帮派控制的那些政府扶贫大楼,融入正常社区,黑帮问题似乎也渐渐淡出此社区了。正史野史,孰可信乎?另外,黑帮似乎也是“盗亦有道”,各自划分有地盘,以墙上的涂鸦标志领地。彼此或有争斗,但是对一般民众和正经的商家似乎并不骚扰。

社区图书馆的读者也主要是这社区历史沿革中的这几个族群。

老犹太居民是“原住民”,几十年变迁后仅仅存有“祖上曾经阔绰过”的寥寥几家,图书馆的邻居有一世居此地的犹太老太太。邻居老太太不是个善主,对白人黑人,给谁也没有好脸色,满嘴的“政治不正确”,唯对亚裔另眼相看。常常说:“若非勤劳的亚裔中兴拯救此地,岂有今日。”每次投票,图书馆总是一个投票点,邻居老太太,却是永远的共和党志工。此社区一场票投下来,共和党得票率连民主党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看那老太太不放弃地忙碌,不得不佩服那份执着。另一80岁老太太,一辈子没有电视,每天借一包书回家,一周中2次到DOWNTOWN的艺术博物馆兼职,闲聊之后,方知道此妪亦非等闲,拥有数学专业学士学位。老犹太读者也就这样几位。

后来,苏联东欧巨变后,很多犹太人得以移民美国,又在此地聚集。有个政府办的英文班,借图书馆的会议室上课,学生是那些五六十岁的俄国犹太移民。可是让我们领教了些俄国人兼犹太民族的那种顽强和执拗,他们可是不管你图书馆的规定,坚持让你超额借给他们书,坚持要无休止地续借那些书,给他们解释?他们给你来个不变应万变,坚定地说:“我不懂英语,我要借这些书!”。

非洲裔在社区中仍然占有很大比例,图书馆也有非洲裔作家图书专柜,很受这些读者欢迎。常来常往的黑人读者大都很热情,比别的族裔少些冷淡的距离感,很容易和图书馆的职员成为好朋友。但有那么2-3位特有斗争欲让人头疼,那几位也没有正常工作,三天两头到图书馆来,不是来找书的,是找茬斗争来的。有点事他就给你下套子往种族歧视上扯,没事的话他就先找点事然后再给你往种族歧视上扯。估计是不斗争不舒服,想斗争又不敢和警察斗,挑个政府机构中最没威权的图书馆当软柿子捏,很有点“有条件就斗争,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斗争”的意思。

到图书馆读书的孩子中,小学低年级的黑人孩子还很多,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黑人孩子就少了好多,远远比不上同年龄的亚裔孩子了。孩子的分化在这时开始,真的是很可惜。但也有特例,有个黑人男孩,一年中,每个星期到图书馆查资料,用图书馆的电脑写信,申请奖学金。这个孩子成绩一般,但是他很有信心地坚持找资料,不放弃地申请,最后他得了一份白给钱不用给教授老板干活的大学4年全额奖学金,让我们惊讶不已。

当地亚裔以越战难民为主,大部分有华人的血统,会说华语。久而久之,此地也就成了本城的新中国城了。有一老者,戴墨镜,腰板笔挺,行如风,坐如钟,每日到图书馆读报,从不与人言语,凛凛军人的威风,全不似电影中那越军军官的委琐形象。越南裔居民成年人忙于生计,又困于语言障碍,使用图书馆的不多。但是越南裔孩子却是图书馆的常客,逢年过节还会在图书馆的大会议室演出些民族歌舞。女孩子们,头戴精美斗笠,身着荷花色的长裙,翩翩起舞,一派似水柔情,总是以柔克刚,压过印第安人的土风舞,和日本的和鼓,是社区活动中最受欢迎的节目。可惜的是,稍稍大些的男孩子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爱读书的渐渐地少了。社区中帮派的影响力,外人可能不太知道。有个孩子写过一篇文章,投稿给我们图书馆自己办的正规的少年杂志,说的是他叔叔的故事。他的叔叔早年参与了越南帮与黑人黑帮争夺此地的火并,数次中弹,最后为亲人复仇时杀了人,坐了大牢。在牢中,殷殷嘱托这孩子,要好好读书,不要参加帮派。

每逢周末,到此地买菜的本城甚至郊区的大陆移民,也会到这个图书馆借书。图书馆几年以前得了一大笔基金,专购中文书。当时没有中文图书馆员,请别的分馆的图书馆员代订。买了一大堆港台的大路货。放了10几架。其中有一小半堆在储藏室没人认识,还是我去了以后给理出来的。当时就心痛那钱不值。总是和读者解释,那堆书可不是我给买来的,等再有笔款,我一定买些好书。可惜我在那做了6-7年,再没有机会得一大笔专款购中文书。

大陆政府,如果每年拨一小笔款,给美加几个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的靠近华埠的分馆捐些好书,是一个双赢的好事,国民党当政时的台湾政府就常常这么做。我当年建议图书馆向中国总领事馆提捐书的要求,但是图书馆也是官僚机构,总馆的头不同意。说是中国政府自己“无条件”捐可以,图书馆“官方”自己要求就不可以。

除了以上这些读者,再有就是那些常年以图书馆为家,冬避风雪夏躲酷暑的无业游民了。那些游民的故事,既辛酸又无奈,全无有些外人看到的自由与不羁,是这逐渐繁荣的社区故事中挥之不去的悲歌。


2006-5-11 17:0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eyourlight


#2  

美国这里有完善的图书馆系统, 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事之一.
什么时候中国也有这样多, 这样好,利用率又这样高的图书馆, 就真是进步了.


2006-5-12 08:03
博客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