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孤荷的雨声与风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金凤

#1  [转载]孤荷的雨声与风骨

枯荷雨声:祝贺你出版散文集!

看到这篇,帮你转贴过来了,让我们替你高兴庆祝一番。继续努力!

金凤

**************************************************************

孤荷的雨声与风骨
<评青年女作家枯荷雨声的散文集>  





作者:石松茂



                                             开篇

  昨天朋友聚会喝高了酒,然后洗了一个澡,睡到下午三点多,醒来精神尚好。坐在案前打开电脑,就收到枯荷雨声的电子邮件,打开一看是部《散文集》:大作分四辑,20多万字。应该是她的呕心沥血之作吧。所以一气看完已是深夜时分,兴奋的不觉饿,连夜促成了这篇简单的文字,权作评论:《孤荷的雨声与风骨》。

  “枯荷,落拓吗?我不以为,留得枯荷听雨声,分明是对美好事物的最纯粹的追求啊!能于残花败叶中寻求美的享受该是多高的境界。我不能说已经求的,但一直这样去追求着。枯荷尽后是丰满的果实,人生的成熟不就在于此吗?历经了人生的艰难枯涩,终换得丰盈。枯荷,因为其枯,才感念盛荷时的娇美,才更珍惜人生的不容易,也才更期待来年的花满心湖更娇艳,只有枯荷才富足了你对她的想象和期待,所以枯为不枯也。”

  更何况名字符号而已,改她作甚?朋友知道的是我的人,而不是我的名字。--《关于名字》。



                                         一枯荷雨声



  是的,我认识枯荷雨声应该感谢“红袖添香”网站。那是2004年的秋天,红袖8月20日五周年生日庆典之后,我们和《十月》的副总编辑顾建平一起参加宁肯作品研讨会。期间,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对我的评价说我色。(当然其后还有两个女子这样评价我。我并不反感)

  对她的平静很感兴趣,进而断断续续在红袖网站读了她的文章,觉得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子,两眼有神,富有学识,性格坦率,人亦本真。

  这次能够静下心来读她的大作,一是腰椎颈椎治疗的很见效,心情宽敞了许多;二是我早有心评论,恐她拒绝;三是担心写的不到位。其实,我是多虑了,朋友吗应该有一说一,尽我的理解。正如她的语言,虽华美却不浮躁,虽激情却有节律,虽旁征博引却是恰到好处。从行文到叙述,从文本解构到涉及的内容,能够感觉到她对唐诗宋词的偏爱,甚至有着良好的古文修养。叙述文本貌似小资情调,但是,比小资写作的人有思想,不是单纯地倾诉个人情绪,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思考与理解去观察生活、观察人、观察社会乃至世界。跟随她明丽的文字一起走进她给你提供的一个境界,往往会猜想作者是个什么样人?因为是朋友,虽然不神秘但她仍给我欣赏与赞叹的激动。

  “有情之人方能作有情之文,深情之人方能作深情之文。虽然所谓平淡是真,但是没有涟漪的静湖永远是一滩死水。即便是平静着,却是情思暗涌,在不经意间,真情的流露,无疑更是那久旱逢甘露般甜美甘畅。

  诗词就是那比眼中的风景更美的那幅流动的画卷,任你想象,任你涂抹色彩,全凭心定。她不仅仅是画,更是那无声的音乐,你可以为她谱上任何的曲调。诗词的魅力就在于你可以在读的时候为她添上你的生命,不同的境遇,相同的诗句。灵魂流浪的歌者,自觉的选择了寂寞和孤独,行走在历史的长河里,撞击着,艰难的行进着,在痛苦中快乐着,谓痴谓狂,酒罢歌四起,与天地共苍穹,赞也罢,骂也罢,都由他人,我只走自己的路。”摘自《最后的华彩》。

  我欣赏这样的女子:形象很是自然、写作很有才气、处世心态温存、为人心地善良。富有个性却不张扬,持有学识却不傲慢。虽有锐气却不凶蛮,虽目光睿智却不咄咄逼人。整个一个人站在你面前给人很温暖的感觉,犹如清晨的林荫下掩映着的带露的一枝玫瑰。

  枯荷雨声的文学修养与个人素质应该刮目相看,她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与写作才华支撑着她独立于这个熙来攘往的尘世。

  枯荷是一种境界,雨声是一种情境,在她的华章里体现她的寄托与展望,把激情融入饱蘸心血的笔墨,甚至敲击键盘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展示她的思想流程。

  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与童年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人孤傲,有的人孤独寂寞。这在她的《永恒的情人》一文里有所见证:“我的生命或许真的永远注定就是这样无根的漂泊,孤独与寂寞是我永恒的情人。无论你如何的想逃避,她们却总是这样如影随形,无法争脱,那么就只有去爱。于是我爱上了我的孤独,我无法舍去我的寂寞。

  生命是否能如花般绚烂,没有经历,所以从不苛求。我只是想如此平静的走过余生的岁月,在每一个日初的清晨里,能抬头享受片刻的金辉缕缕,在每一个日落的街头,我能享受那晚霞的余彩。
  听雨的日子,恐怕是一种奢求。那些缠缠绵绵如丝多情的雨,是不会这样缱绻的垂青于枯死人的心。望着,却不求着,尽管它坠落大地的声音是多么美妙动人清脆悦耳,我却只是这样的望着。雨用它所有的柔情去亲吻着每一寸土地,去抚慰着每一颗落寂的心。当它来临的时候,我就这样痴痴的被它拥抱着,直到所有的雨水都融入土地再无踪迹。”

  《你可曾听过雨》?她多多少少流露了童年场景的片段:“每每下雨的时候,我会搬个小凳子,坐在屋檐下,静静的盯着雨慢慢垂落。

  春雨总是柔情的时候多一些,她细腻,滑润,总是舒展着她无尽的柔媚。如烟如丝,万条垂下,给大地织起纱;又如薄雾,被风轻轻一吹,就散去了,揉入了大地,飘进了树里。就是这样轻轻柔柔的,积聚在树上的,慢慢顺着叶子落下,奏起了一曲轻歌。院落里是静的,屋内,外婆踩踏木屐织布的声音,与这雨落相交配合,居然是如此绝妙。喀嚓喀嚓,滴答滴答,古老的织布机的纺梭有节奏的穿来穿去,我醉了,醉在这美妙的音乐里。”

  有的人脾气怪戾,有的人自卑。我不知道她自卑不自卑?但是她的童年是孤寂落莫的。问题的关键正如历经磨难的人,随时向人们倾诉自己的不幸,好像天下唯有他不幸。其实,没有必要的。那是乞求理解与同情。当你回首往事之时,你对文学的热爱,甚至做好文学准备,那么,你应该把自己的性格有意识的变成一种文学现象,注入笔端,在纸上宣泄。我想,每一位作家都在写自己: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意识,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主观臆想。一切文字流程皆是情绪的蔓延,意识的流露,情感的升华。

  枯荷雨声是位美丽聪明的女子,她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出色,字里行间不是绝对的唯美却很美丽,生活着是美丽的,那么创作着更是美丽的。她发表在哪儿的文字都很干净,既然是贴在网的小品都能体现她的个人主张,思想观点,可谓始终如一,为了文学的神圣事业,体现了一个怀抱理想追求者的殉道主义精神。



                                     二美的使者



  一枝青荷,独自临风,行走尘世,阅读沧桑。这是她文章里的语言,其实,也是她个人的心声。
  感情细腻,语言准确,叙述有张力,甚至给人不尽的回味,“花不知道会在哪个掩藏的夜骤然开放第一朵新蕊,散发第一缕的芬芳,心中虔诚的期盼总会在不经意的刹那,让你泪流满面。——《亲情篇》。

  我想没有经历情感大起大落失,是没有如此独特的语感能力的,她把爱情形象地比喻活了,那是“一把钥匙本已经丢失了很久,却不知道何时又握在了手心,该怎样去把那阁楼上记忆的箱子开启,总怕从那里涌出的不是带着露水的鲜花,而是将我吞噬湮没的潮汐。”——《爱情篇》。

  曾以为,我所有背诵的唐诗宋词只与你一个人听,如今诗肥了相思,词瘦了形容,那听我浅唱的人又去了哪里?——《友谊篇》。

  爱情成为信仰,人就变得愚钝。明知是枉然的期盼,却还是忍不住次次站在思念的悬崖,即便前行是万丈深渊,却也愿意在深渊中潜行到你的岸。——《心有千千劫》。

  我渴望,在春天来临的时候,能破茧而出,可是谁愿意做那春风中的剪刀,为我裁出一个获取自由的缝隙,张扬我美丽的翅膀,在春天的柳绿花红中翩然起舞。

  春天里,书写失恋的文字,那么文字就沾满了忧伤,书写恋爱的文字,那么文字就洋溢着幸福,亲爱的,你愿意我在刚刚铺平的白纸上,书写哪一种?

  我甘愿以绝望赴死的姿态,去迎来一场爱情,以畅快淋漓的文字书写我内心涌动的所有激情,可是,我的一切,又将会无意中伤害到谁的爱情?——《文字里的爱》。

  我的骨头背向黑暗和流水,发出一声碎心的,惊马般的长鸣,我再不是那个坐在荷花里的少女。——《月光宝盒》。

  那年他终于考上北大的时候,父亲背在墙后哭了,他看见了,也哭了。父子两人虽然没有对话,却把那情感放在了内心最深处。每次跟我讲起的时候,他的眼中常常是含着泪花。——《爱的存折》。

  有些东西,你没有亲身经历,你就永远不能理解。——《我的母亲》。

  真正让人动情的往往是那些语言情境和作家创造的细节,真实的情感经历,说心里话,我读到《爱的存折》和《我的母亲》这两篇是感动的,热泪情不自禁地涌流。我有过乡下人的经历,我理解她男朋友的心态于处世的观点。生活在窘迫中的他求学之路上父亲为他的付出,从乡下到城市他刻苦读书,他的回报,他的言行怀抱古朴的情感,苦难中的亲情从侧面描写的淋漓尽致。

  “两句三年得,一语双泪流。”是的,枯荷雨声的语言很富有诗意性,甚至给人的回味是震荡心灵的,例如:一些疼痛的思念,在恣意的蔓延,成了藤,挂在你的窗前。——《有你的城市》。

  岁月沉淀着美丽,而枯荷雨声的心声借物喻人,描写绒花的语言一如她立在你面前:“她简单着,没有繁花的纷杂,她快乐着,高贵着。那旖旎的风光是合欢独有的,不必七曲八折,不必重重叠叠,她只如丝绦,如垂帘,就那么淡然着。”

  故乡永远是一个情结,是漂泊的游子、是作家永恒的精神家园,她的抒情,她的感觉,她驾驭文字的能力也是那么独特,那么深沉,那么别出心裁!

  多雨的故乡呀,今夜是否还有如丝轻柔的菲雨。多想,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哪怕只是独自的走在那青石板的街道上,湿湿的,潮潮的,却能让我把身体与故乡融合,我就这样浸泡在故乡的泪水里。今夜是否还有一朵为我而盛开的芙蓉,尽管我的生命再不绚烂,但是我只想,在故乡的某一个角落,有那么一朵的芙蓉,在今夜是为我而盛开,她的璀璨,她的美丽,她的淡雅,她的清新,就是我所有思乡的最温暖开始的梦,让我枕着芙蓉的梦入睡。——《芙蓉故里》。

  枯荷雨声的确与众不同,她的发现,她的创造,她出访印度一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读者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在享受异域风情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印度寺庙的建筑与中国有很大区别,中国一般为土木结构,而印度的寺庙几乎都是石头建造,中国以绘画为主,印度以雕刻为主。中国的寺庙建造时间很短暂,而印度的寺庙几乎都要花费十几二十年的时间。——〈Hassan的寺庙〉

  枯荷雨声是付出辛勤劳动的人,也是一个很清纯的女子,更是很有潜力的青年作家。我想说,她是一个美的使者。她擅长散文创作:首先做到了语言的优美与诗性,叙述语言的简洁与生动,还有自身的叙述魅力和创造性的语言张力令人回味。我之所以引用她的文字片断,的确让人爱惜。


  散文不是韵文,也不是诗。但是,是散文,有的地方就蕴含着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天天所说的话都应该统称为散文。不过,会说话的人不一定能就成为一个散文家。散文也有散文的特点,她是真实情感的艺术再现,她是作家的艺术创作,她更是美的语言载体。

  一切的散文都是思想情绪想像凝成的语言文字。古人说,言为心声,其实文也是心声。富于感情的人,写作固然激情荡漾,甚至情致缠绵,甚至思路清晰,甚至说话有条不紊。思考型的人写成散文更能澄清澈底。我所喜欢的散文是没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她应该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写好的,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整个性格在散文里毫无隐饰的体现出来。

  文若其人,文调的美纯粹是作者性格的流露,所以有一种不可形容的妙处;一如奔涛澎湃,能令人惊心动魄;或是委婉流利,有飘逸之致;或是简练素雅,如斩钉断铁……

  总之,散文的妙处可谓气象万千,变化无穷。我作为她的一个读者只有赞叹和惊慕,竟说不出她营造的这个世界其奥妙之所以然。枯荷雨声文笔之妙,妙在从语言到形式,妙在从内容到思想,妙在真实到独特。

  凡是艺术都是人为的创作。散文的文调皆是作者内心的流露,其美妙虽是不可捉摸,而散文的语言美的艺术仍是作家所不可少的。把散文的艺术提高一个境界便是作家自觉的一种选择。

  一个人的经历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经过时间和情感的苦痛骤步酝酿成的,所以才能有纯洁才能有美丽,才有感动人的功效。平常人的语言文字只求其能达,艺术的散文要求其能真实,对于作者心中的意念真实。散文的美妙多端,然后奔向最高的理想高地。

  枯荷的散文情调是活泼的,而不是堆砌的,就像一泓流水那样的活泼流动。而且保持了相当的华美风格。用字用典完美,文本需要装潢,而这种装潢能够成为有生机的整体之一。她的散文能够达到相当的境界,同时也就能显示作家个人的心情、素质、学识。读起来流畅、自然、激动。

  当她用平常简单的辞句的时候,她的文调也是很令人欢喜的。因为她的笔调可以处处显露出光明透亮,好像是最晶莹的泉水一般,让人感觉特别美丽深妙。她只用平常的字辞,务求明白,不作过多的粉饰和装点。她的甚至古典的文字带着一种成熟的斑烂,古香古色的情感充满字里行间,显示着一种欢畅的神情,美而有力;我说她是美的使者,就好像我们行走在夏季的天地间,一阵清风从绿色的田野上吹过来……

  在散文的思维方式上,包括她的立意、她的构思、她的选材、她的表现,突破了三段式的先入为主的理性思维模式,能够将情绪和感觉甚至梦境、幻觉、潜意识等感性的思维方式融入其中,使自己作品内容更丰富更真切更富个性,因此,就更能打动人心,更具有多重审美情趣。

  随着报纸、网络、电视媒介的发达,以反映都市大众,尤其是白领阶层的人生趣味和价值取向的专栏散文、报纸副刊散文,应该说是一种值得认真研究和从总体上肯定的散文现象,其中许多散文所表现的平民化、大众化、休闲化倾向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品味和生活品味,陶冶情躁,提高素质应该说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可以说是时代进步的一大特征。平民化就是自然与真实,大众化就是资源共享那么简单,休闲化就是情调与情趣。当然,也有贵族化的,小资味道的。无论那一种形式化,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就是打破一个旧的模式建立自己的新模式。



                                           三春华秋实



  俗话说:几滴汗水几分收获。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这是枯荷一部真正的有思想的散文集,这也可以说是一部情感随笔集,更准确地说,她是以诗意的芬芳用智慧和聪明才智浸润而成又极富有哲学意味的心血之作。她用平静的心态娓娓道来,她用超凡的心智抒情,甚至直抒胸臆,其特点自然感人。通读这部作品无论叙事和抒情,却皆有诗情画意。诗意的语言再现作家精神气质之外化,是诗意语言铸成于文字叙述之中,甚至华丽却不矫情,细细品味与咀嚼,深含理性,诗意与哲理的整合、融化便构成语言艺术特色。

  通篇之感,没有空泛轻飘之弊。应该说思想熔铸的成熟,所以看不出散乱而无序;叙述语言文字精练,形式为了内涵,简约为了力度;诗意是修养习惯的自然流露。真正美丽的文章,应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

  散文就是美文,而随笔文字也美,这就说明作者自觉的文学选择之路,在一定意义上走通了,把握得很准。说情动人,说理深沉,文字优美,情境独特。

  对于美,我感觉不仅仅只是外在的东西,最关键的是发现美、创造美、利用美给人们谋福祉,所以说作者的心灵世界就是美的。她的情感经历,与母亲的关系,尤其自己希望得到一身旗袍,甚至作为嫁衣,在双亲没有参加婚礼的气氛中,她用了这一细节,起到了滴水见太阳的功效。我为她的才气感动,也为她母亲的伟大与细心感动。与恋人的爱恋过程,每个情节,每个细节读来都是很真切的;虽然叙述简练,却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是典型性场景刻划的典型性人物,让我想到很多很多,我甚至想,如果她创作小说也是出类拔萃的。

  世界上惟有真,才能唤起人们的感动,才能鼓舞人们的情绪,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而对真的再现需要有节有制,有章有度,有情有理。这样的作品,从本质意义上说不再纯然是她自己的,而是唤起读者共同的生活历程感受和心理历程体验以及情感历程的共鸣。我推崇她的《我的母亲》和《爱的存折》,虽然从读到她的第一篇文章所想到的不是很全面,但作者后来的每一篇能够吸引我读下去,无疑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认同她的思想观点。作者能够清醒冷静地对待生活、情感、亲情、友谊、童年、旅游、往事等,涉及的方方面面,这种看似平淡的事件与历程,只要你体味就不可能不感动。这些历程她独出心裁地记录都体现了她对严酷现实从容地面对,以真实的自信蔑视虚荣的伪饰。无疑,这是一种充溢着美的特质与人格独立的品性,也是对人类生活本质的观照与忠实的深思熟虑。事实上,人的一生不可能绝对的灿烂辉煌,有不幸也有惊喜,有运气也有忧伤,甚至悲戚。作为一个有修养有理智有作为的人如何面对,这才是成熟与单纯,理智与愚顽的集中体现。

  美的本质应该是和谐,美丽的奥秘来自于诗,美的享受来自生理和心理到满足精神。看到她的行文文本,我想到了诗,诗并不是外在形式上那种人为的分行的作品,而是既纯净又浓郁的语言情境韵味。其实,无论是什么样式的文学作品,如果它具备真正的艺术品位,那就必然蕴含着诗情。

  我看到《黄土•江南》中对水乡周庄的描写,令我惊奇,“周庄不是故乡,我却枕着她的灵魂沉睡了九百年。逶迤无终的河道,看不见流动的河水,凝固静美着的石桥,河岸上斜斜而开的桃红,姑娘们颔首回眸的浅笑,这就是我的江南,我的周庄。推开一扇花格子的木窗,就能惊觉一场春梦,撑一杆桨,就能摆渡到梦幻的河湾。”如果人为的分行,就是一首情境绝美的诗。

  读作者的作品有一种新鲜感和幸福感,文字给我们带来一些想象,如临其境,那种实与虚的细腻感觉,都充溢着一种诗意。这诗意的资源和共鸣点就在于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独树一帜。

  枯荷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她就像一枝青荷,并非孤芳自赏,她的风骨独秀于一池春色。而且能够把平常的生活现象透射出极其重要的人生真谛。把旅游景点富有人性化的写作,就她的心地,发现了美就善良的对待,就真诚地赞美。把握了就聪明的利用和发挥。“总在光阴走远后,才惊觉一些错过的日子,生命不断的累积,又不断的遗失,一条岁月的河流承载了多少的快乐与忧伤,谁能掬水在手,而不让它从缝隙中流失,那些挽不住的幸福,那些回不来的痛苦,在这些交错中,我们义无返顾的前行,只能前行。”

  最后说一句:你是我的朋友,愿你一路好走。


2006-5-4 01:4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candle


#2  

祝贺!


2006-5-4 04:38
博客   编辑  引用

wxll

#3  

你的散文韵味十足。恭喜!


2006-5-4 05: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4  

不敢苟同,误人子弟。石松茂喝高了。


2006-5-4 08:3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5  

扉页写上“青(少年)不宜多读”?


2006-5-4 10:2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6  

批评要做人诤友。


2006-5-4 10:2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7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中国多阿谀之君子,以己昏昏使人昭昭,所以才有余杰之慨叹。

我懂了,斋主说他的<<背面>>过去没人看中,是因为写得“太下流”?缺少优美的形容词?缺少主旋律?


2006-5-4 11:1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8  

写多了没事,就是写的要真诚,荷雨做到了。现在说的是评的人,下笔一定要慎重。


2006-5-4 11:2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9  

祝贺枯荷!

让人家写,让人家评,唯一不让的就是不让!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5-4 11:23:
写多了没事,就是写的要真诚,荷雨做到了。现在说的是评的人,下笔一定要慎重。



2006-5-4 11:4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beige

#10  

有真诚当然是好事,但仅仅有真诚是大大不够地-----

刚才忘了,祝贺枯荷!
也再真诚地 加上一句,出书是好事,出好书是大好事。希望这里的每个人都能出书,而且要出好书!多出好书!


2006-5-4 11:5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牡丹妹妹

#11  

请问金凤是哪家出版社出版的。


2006-5-4 12:0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2  

有真诚当然好。

出书可以给自己看,可以送朋友读......这年头,想干什么都行。

法律上说了,唯一不能干的就是明知故犯地伤害别人。


2006-5-4 12: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13  

牡丹妹妹:

我不知道。这篇文章我是在文心社看到的。觉得这坛子里谁出书,都应该通报一下。对了,你们哪个人出小说,散文集都要宣传啊,只要是这里的网友,谁的书我都买 :) :) :)

-----请问金凤是哪家出版社出版的。


2006-5-4 12:1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14  

金风何时出书?
别望了告诉这里的朋友!


2006-5-4 14:3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beige

#15  

“法律上说了,唯一不能干的就是明知故犯地伤害别人。”

-----------------------------


网友们里面不知道有谁会“明知故犯地伤害别人”的?此话大概有点过了头了。

为了避免引起误会,我还是把上面的批评性评论删掉了。 但我觉得,真正给作者的创作潜力造成长期伤害的,是不顾事实地瞎吹乱捧一气的人,就像那位书评的作者。一个人被蒙上了眼睛,如何进步?这其实就是冷热说的“贼友”, 而非“诤友”。


2006-5-4 18:2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6  

“法律上说了,唯一不能干的就是明知故犯地伤害别人。”

我承认这句话的确说过火了,向悲歌郑重道歉。我只是不愿意cnd对荷雨的不解,在伊甸园重演。

上次回国,小侄女喜欢死了韩寒的小说。我看了一点也不感冒。可不能因为我不喜欢,就尽力阻止韩寒出书。他有我小侄女们许多粉丝,他是靠了他们经济独立、创作自由的。

当前时代,大家最需要的是三宽:宽大、宽容、宽松。人人都应该有发言说话的机会。


2006-5-4 18:3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7  

昨天凡草,今天悲歌:你们把为力的话这样当回事情做什么?当耳边风听过就完了嘛。


2006-5-4 18:3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beige

#18  

为力:

谢谢,不必介意。你说的对,“大家最需要的是三宽:宽大、宽容、宽松”。

thesunlover :

  “没办法只有劝你们,千万不要把她当棵葱。”

  我其实还很喜欢“那大嘴巴为力”的直爽痛快的方式,这样的人反而容易交朋友,对吧?大概跟北方人天性喜欢“葱蒜”有关---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2006-5-4 18:5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况也

#19  

祝贺枯荷!作为一个不懂文学却爱好阅读的人,我自信自己并不太高的品味是代表了当代很大一部分读者群的,除了政论,枯荷的文字我都喜欢读。看不惯有人动辄批人“伪情”“矫情”,“伪情”“矫情”也是情,一部红楼都是伪情矫情,照样流芳百世。一些大爷们在弱女子情感宣泄的阴柔文字里翻来翻去寻找自己的情感制高点,这才是矫伪,没底气。问问余杰,他是怎样找到他太太的,情,一个大写的人首先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人,即使“矫伪”些也无妨,尤其对女子。没有情的人能唱出真正的燕赵悲歌?


2006-5-4 19: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beige

#20  

况兄,

园丁说得对,就不必争了吧。我把自己的帖子删掉了。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2006-5-4 22:3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况也

#21  

我那“矫伪”可是打引号的,我是说,是情就没有“矫伪”。胸中无情,怎谈燕赵悲歌,我还是这么认为的。


2006-5-4 22:5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伊甸园丁

#22  

悲歌和况也:

你们现在的争执与这条线的主题无关,不利团结,希望不要继续下去。

有什么意见给伊甸园丁发短消息。


2006-5-5 02:5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枯荷

#23  

谢谢金凤姐姐:)

这几天一直在外面玩,偶尔上来瞄两眼,也没有时间好好回复。

大家的意见都看见了,谢谢~

集子,拖了半年了,一直被催着,说实话,没打算出散文集。一是目前的散文基本没有市场,二是我也并不认为自己集子里的文章都是可以摆放在别人家书柜上的。


盛情之下勉力为之。不过,我还没有最后敲定是否出版,因为我想要的是图文并茂,穿插精美手绘,目前并不满意,如果实在不行,有可能取消。

谢谢大家如此关注,如果在市场上能引起这样的争论,那是多少作者期盼的,就怕一本书出来,沉了汪洋大海,连个涟漪都不起呢。

再次谢谢~


2006-5-5 03:0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4  

悲歌呀,你怎么又自己删帖?你知道我们不搞censorship,同时也不希望用户自己搞
censorship,因为你自己删帖一定是受到了某种有形无形的压力,这是我们很不希
望看到的,我们希望你们在这里没有任何压力。

况也的话属于正常争论,没有任何不合适。你后面的跟帖我没有看到,但是相信你
不会说超出范围的话。所以你的删帖很可能属于多此一举。

网友之间激烈但是正常的争论和论战,是任何论坛的正常现象,只要不涉及人身攻
击,我们不应该也无意干涉。我们也没有必要竭力维持一个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安定
团结的局面。这里只有一件事情是被禁止的,那就是人身攻击。


2006-5-5 08:5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beige

#25  

SUNLOVER:

  上面园丁建议不要继续争论,我也觉得不必再争论了。虽然我非常赞成你的话,“网友之间激烈但是正常的争论和论战,是任何论坛的正常现象,只要不涉及人身攻击,我们不应该也无意干涉。”

至于压力,倒也没有。作为网友,我本来只是希望看到更多更好质量更高的文章在这里出现,包括对枯荷也的建议是如此。现在既然引起一些朋友的误会,以为我们这些大男人故意为难一个弱女子,所以还是决定删掉了。

其实,作为一个读者,一个多年靠码字为生的人,我只是养成了一种坏习惯,只要一看到自认为有毛病的文字就忍不住想乱发一通议论。不小心引起别人的不快实非本意,也希望枯荷和各位朋友谅解。


2006-5-5 09:1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况也

#26  

别担心, 园丁,  悲歌对我这个潜水读文的人不会了解, 但我倒是通过文字对他有个不错的印象 - 他不应是我的对立面. 悲歌删帖尽管不必, 我还是谢谢他的美意. 下面这些话不是针对他或任何一个伊甸文友的, 我只是借用这个机会谈一点泛之又泛的想法, 希望大家纠正或者批判.

既然伊甸把招徕国内文友作为一个重要宗旨, 在海外的先入坛者就不能把自己置于高人一等的地位, 松有松的风骨, 荷有荷的风骨, 不能自以为是松就小瞧出污泥的荷, 更不能因为身居清静之地, 得天独厚, 就以为必然是仙风道骨, 说不定放入荷塘只能成为一截漂浮水面的烂木呢.  海外高手批评国内作家如何不济, 我这门外汉读者只有诚惶诚恐听的份, 但比较我还是会的, 怎我觉得海外的华文创作更不如呢, 举几部有影响有深度的海外文学作品让人拜读一下? 作家只不过是社会和文化的一种产物, 批评作家对社会改良没起作用是否有点倒置本末了.

雄性是什么? 是雌性如原上草般婆娑的舞姿衬托出来的那份岩石的傲岸罢了. 把现代男人当角斗士投入兽群, 有几个还能象斯巴达克那样雄性脖发. 就是如此, 女性哀婉缠绵小桥流水的文字让我们感到自己的粗旷刚硬, 我们应该心生感激, 怎好意思再去占这便宜, 讥笑烘托我们特征的那份阴柔, 难道非要女性一个个象母大虫般站起来我们才感到遐意?   

关于枯荷女士的文字, 我大概读过我看到的百份之八十吧, 尽管我没发表过什么评论, 起初确有青少年情感毒药的联想(不过是毒药总比麻药强), 但多读一点后, 我能感到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并且, 即使是一些凄婉的文字, 也能隐约读出一份坚强和豁达, 当然, 得设身处地地读. 说过了, 高手们从文学和文字角度评论枯荷的作品, 我只有洗耳恭听的份, 比如大家很有涵养地指出有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但说到文学和文字以外的东西, 那是每个人都应该有发言的权利的. 文字不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吗, 有时我读文时(包括这里很多大侠的文字)觉得自己就象一个火车大盗, 我劫车是为了劫色和劫财, 而不是火车这个载体, 我劫得所需, 这个载体就给推入深谷不再置之一顾, 不管是辆棚车还是豪华软卧. 看到一位作者, 我这门外汉只能回忆他/她给了我怎样的情感和精神所需, 而不是他/她的文字.


2006-5-5 09:2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枯荷

#27  

悲歌过虑了:)

不必删除,回帖我想我是看见的吧,没有删除的必要。

刚才在为力帖子中也回了,这些日子国内放大假,一直陪着父母亲人在各处玩,北京到处都是人,玩倒没玩到什么,就光开车了,起步停车。

胳膊累酸了,所以上来偶尔看两眼就下去了。大家的意见都看见了,能提出尖锐批评自然是好的,枯荷怎会怪责?有些意见和建议是千金难买的,大家主动奉送,我只有偷着乐的份,何来不快?

希望大家今后能保持文学批评的独立性,对于不同的文章不同的人,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尽管说,藏起来,自己不爽,写作者未必觉得痛快:)

大家开心!


2006-5-5 09:2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牡丹妹妹

#28  

难道伊甸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神来讨论一本根本还不存在的书和一篇吹捧文章吗?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5-5 08:03 AM:
谢谢金凤姐姐:)

这几天一直在外面玩,偶尔上来瞄两眼,也没有时间好好回复。

大家的意见都看见了,谢谢~

集子,拖了半年了,一直被催着,说实话,没打算出散文集。一是目前的散文基本没有市场,二是我..集子,拖了半年了,一直被催着,说实话,没打算出散文集。一是目前的散文基本没有市场,二是我也并不认为自己集子里的文章都是可以摆放在别人家书柜上的。


盛情之下勉力为之。不过,我还没有最后敲定是否出版,因为我想要的是图文并茂,穿插精美手绘,目前并不满意,如果实在不行,有可能取消。



2006-5-5 09:3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枯荷

#2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牡丹妹妹 at 2006-5-5 22:37:
难道伊甸要花那么多时间和精神来讨论一本根本还不存在的书和一篇吹捧文章吗?


呵呵,牡丹妹妹可以不必再加入进来讨论:)一般帖子都是这么掀热的,因为无关紧要的的人关注的多了,原本没有的是非就跟着出来了。

其实讨论问题不是很坏的事情,坏的事情是总想占有话语权,却不晓得话语权的霸占是靠说话的分量和含金量而定的,悲歌也好,冷热也罢,都是一字千金的,所以枯荷很看重,不管他们是否当枯荷为朋友,枯荷 却在心底把他们看作朋友了。


2006-5-5 09:5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jiuge

#30  

春日裏, 百花開
一朵芙蓉入梦來

....... 《芙蓉故里》

枯荷的作品讀得不多,很喜歡,
愿枯荷雨聲成爲文化園裏生氣怏然地一景


2006-5-5 10:0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