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转载]赵丽华新诗再度引爆争议
来源:重庆时报
核心提示:“诗坛芙蓉”赵丽华最近当选河北廊坊市作协的副主席。而且近日她又有新诗面世,短短两行诗句引起无数争议。
被网友恶搞为“诗坛芙蓉”的女诗人赵丽华,近日在河北省廊坊市作家协会召开的一次作协理事会上,被选举为该作协副主席。而沉寂数月之后,赵丽华于近日在博客中国上发表了一首新诗《廊坊下雪了》,短短两行诗句引起无数争议。
这首题为《廊坊下雪了》的诗只有两句:已经是很厚的一层/并且仍然在下。发表后短短几小时,点击率就已上万。网友们褒贬不一,一名自称葛孚学的博友称: “这首诗绝对需要你有安静的心态和略带忧郁的性格,并且要怀有一种慈悲的心怀去欣赏。”而更多网友表示无法理解,称这样的句子几岁小孩也会写,更有网友打趣:“梨花姐姐也有两下子呀,不脱不扭,这么省力也能出名。”(薛姣)
赵丽华:为什么都要欺负一个诗人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谁也没有想到,诗人赵丽华会跑去找算命,还一口气找了三个。
第一个看面相,第二个看骨头,第三个是看手相的。
“他们说,要我尽量穿黄的和花的,不能穿黑色和红色的衣服,要我尽量少出门躲小人……”
事情要从2006年9月说起。赵丽华的旧作在网上广泛流传,其中《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流传最广,全诗就像一句话断成四行:“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
同时,一个以赵丽华名字命名的网站建立,这个网站粘贴了大量赵丽华2002年之前的一些短诗作品,有些是掐头去尾不完整的,还有一些伪诗及各种八卦消息,成立“梨花派”教派,把赵丽华封为教主。这个活动后来与各大网站的制造热点的恶搞风气不谋而合并迅速普及传播开来。已经淡出诗坛近两年的女诗人赵丽华突然被揪出,成了网络上家喻户晓的人物。
各个网站开发出仿制赵丽华诗歌的做诗软件,2006年国庆节间,各种软件诗歌就达到几十万首。80后作家韩寒写了《现代诗歌和现代诗人没有存在必要性》的文章,再次引起波澜,诗人们怒火泼向韩寒,伊沙、沈浩波、东篱、山上石、尹丽川、孙智用几十篇文字围攻韩寒,以球评文字著称的李成鹏、董路等纷纷出来给韩寒助拳。张颐武等文化学者也纷纷出来表态。一个或许仅仅出于对赵丽华个人的仇恨的小事情很快被网络夸大成为一个诗歌事件和文化事件。
说起这一段时间,赵丽华感觉到非常不堪,她说:“打一个不是太恰当的比喻,好比说一个毫无预知的女人走在街上,她被有所预谋的几个人强暴,而这并不是发生在暗处,若在暗处的话,她会心存侥幸,这个事情过去,只要自己不说的话,家人不会知道,朋友不会知道,同事也不会知道。但这件事是发生在网络上,它的悲剧就好像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有办法把它掩藏起来。”
2000年河北省作协《诗神》改为《诗选刊》后,赵丽华应邀担任编辑部主任,她的编辑工作使得70后诗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2004年之后,赵丽华基本上淡出了诗歌圈,开始在《南方周末》开设国际问题的专栏,赵丽华的名字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全国各大报刊的专栏里。
但是很少有人再提这些,网上传得最多的,依然是她早年刚刚触网时刻意转型和尝试写就的诗。
“我没有想到是用这种方式又把我重新拉回并面对诗歌,而且以我的几首诗歌来作为一个突破口,或者说作为一个靶子。”
2006年9月之前,赵丽华是一个干净、安稳、豁达、闲适的女人,也爱开玩笑,也有小小的自信与自得;但在此之后,赵丽华变成了一个“灰头土脸、满身粪水的女人,要低着头、贴着墙角走路,再无自信,再无面子,再无尊严。”
同时,她在博客上重新贴上了一篇文章:“办公室的公文柜子里有半瓶乐果,已经放了好几年了。那是园丁除虫剩下的,被我偷着收了起来。我前几天锁了门,拿出它来开了盖闻闻,味道仿佛比前两年淡了。这样过期的东西喝下去的话,大脑或许还能思考,怕是食道和肠胃却被烧坏了。我爬上图书馆楼顶,对整个市区作俯瞰状。我站在这里,或许仅仅是来扮酷的,而不是准备往下纵身一跃……
有朋友还跟她聊到,想当年老舍为什么会自杀,在那种全面批判他的情况下,他无家可归,吃口热乎饭都不可能,没有朋友出来替他说一句话的情况下,他除了选择死亡,便无路可走。
网络上的喧闹让赵丽华干脆躲到了在乡下的婆家静养,这里没有电脑,没有网络,亲人也不管她是诗人还是别的什么人,她也只是赵家的儿媳妇。宠爱媳妇的婆婆每天都在她面前摆满吃的,陪她打扑克牌。
2006年10月27日,国内一些重要的诗人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研讨会,讨论赵丽华事件和她的诗歌。诗人梁小斌认为,“赵丽华事件”还不是在说赵丽华的诗,而是把矛头指向了诗人这个身份,“网络把矛头指向弱者,我认为是不妥的。一个网民社会,把一个女诗人放入被攻击的汪洋大海,一个强大的力量对付一个弱小者……”
在诗人中间,赵丽华第一次哭了起来。
会上,赵丽华提到,诗人被误读、被淡漠、被冷落,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程度。这与她一直以来的观念很不同。
赵丽华真的不再写东西,停了下来。但她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要来欺负一个诗人?——“诗人是最软弱的,她有什么呢?她什么也没有,只有她的诗啊。”(记者 马金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