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说这首不是朦胧诗。因为朦胧诗派体现的是一种对光明世界强烈的渴求(1980年代)。但本诗体现出来的没有强烈的追求激情(这首写于2007年,时代不同,表现不同。正如现代的年青人写不出60年代反越战的诗,没有那种经历和体会。),我读出诗人一种恬静的情绪,那是对黑暗,对夜的一种顺其自然的享受。 (或许我理解错了,请指正)
改天我再分析诗人的其他作品。谢谢大家的阅读!
以下是转贴:
朦胧诗[编辑] 链接: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A6%E8%83%A7%E8%AF%9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朦朧詩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争议最多、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诗歌流派。所谓朦胧诗,即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象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隐示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明等特征[1]。
朦朧派詩歌普遍使用以意象表達思想內容的手法,反映對社會和人性的追求和反思。主流观点认为,朦朧詩是個人主義對文化單一與平均化現象的反思。朦胧诗以现实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肯定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注重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抒发,在艺术上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丰富了诗的内涵,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朦胧诗派的诗人,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面对理想破灭的迷茫现实,既有信念失衡、欲超越现实而无法超越的无奈,又有干预社会的激情,采用现代主义的艺术思路、感觉方式和传达技巧来作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的朦胧抒情[1]。
朦朧詩的代表詩人主要有北島、顧城、江河、楊煉和舒婷。由于1978年12月创办于北京的诗刊《今天》的影响,朦胧派又称“今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