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石上市談私募基金
三省
萬眾期待的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終於在上周五風光上市,以最高價設定初始股價格之後又以高於該價格16%的價位開盤。雖然相較於Google等科技股這並不是特別驚人的幅度,但整個上市案仍有許多花絮,有熱鬧也有門道,使它成為幾個月來的最熱門新聞,也把「私募基金」這個名詞首次帶進了許多小投資人的視線。
什麼是私募基金
必也正名乎,先要談談私募基金的名字。「私募基金」英文名稱為「Private Equity Fund」,兩者意思其實不太一樣,它們描寫的是這類投資公司的兩個不同特徵-資金來源和去向;不過合起來恰好完整描述這類公司的業務。
簡單來說,私募基金的主要業務就是買下情況不佳的私人公司,將它們加以整頓,把它們經營得更好,增加其價值,最後用更高的價格出售。
私募基金的投資對象大多是從未上市的私人公司,但也可包括上市公司。若是後者,則投資方買下全部的流通股份,停止它的交易,讓公司「下市」成為投資方獨自擁有的私人公司。Private Equity這個名稱所指的就是所投資對象已經成為私人的資產,而非上市給大眾購買和擁有的公眾資產。
證管會對私募基金可以向什麼人招攬投資有嚴格規定。由於私人公司受到較少的證管會監督,風險較大,為了保護投資經驗較少的投資大眾,證管會D法規501條文限定只能私底下向「合乎資格的投資人」(Accredited Investor)募集資金,而不能公開的向投資大眾集資。因此「私募基金」的中文名字乃是相關於集資的方式。
資金來源和資金去向是這個業務的一體兩面,因此這兩個名字都可以適當、但不完整的代表這類公司。如要說得完整,則這類基金就是「私募資金投資到private equity」。
私募基金的投資特性
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僅僅購買部份股權的投資方式,私募基金購買了投資對象的整個公司。這種投資方式有優點也有缺點。
缺點當然是投資門檻非常高。公司企業的價值動輒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再加上需要分散投資,本金的需求更加龐大。而且做這種投資除了分析人才以外還需要經營人才。
優點是,當投資方買下全部的股權,則取得了絕對經營權,可以對投資目標做出大刀闊斧的必要整頓,因此績效和控制都遠遠超過無參與經營的投資方式。只要整頓的方向正確,一個狀況不佳的公司可能在短短兩三年內脫胎換骨,取得驚人的價值增長。
黑石為何如此轟動
黑石私募基金的熱潮主要來自三個原因:
一,它改變了市場的環境。誰是能夠投資私人資產的「合乎資格的投資人」?501條文規定銀行、退休基金等機構投資者合乎資格,若是個人投資者則必須有一百萬元以上的淨資產以及20萬元以上的年收入。這樣的資格規定排除了小投資者參與某些優異投資的機會,也讓私募基金在小投資人之間成為一個陌生名詞。
如今私募基金公開上市,等於為小投資人開啟了一條間接投資私人企業的道路!小投資人擁有私募基金,而私募基金擁有私人企業。改變之大,不但投資人對新的投資機會興趣濃厚,連證管會、國會也聞風而來。
證管會想要知道這個趨勢是不是違背了保護小投資人的原則,國會則似乎想從私募基金的巨大利益當中分一杯羹,建議提高這類公司的稅率。這些陰影都沒有減少投資人對黑石的熱情。
二,黑石的投資報酬率確實可觀。它帶給了它的投資人大約30%的平均年回報率。
三,公司創辦者的驚人獲利。華爾街永遠以賺錢論英雄;黑石集團的兩位創辦者於1985年以40萬元的資金創業,今天黑石集團價值336億元,為當初投資額的8萬4000倍,成就了華爾街的又一段佳話傳奇。
黑石上市展示投資回報上限
黑石上市案帶給投資大眾最大的價值,或許在於它從某個側面向我們明白展示什麼是成功投資的回報。與此相較,上面所說的統統可以是無關緊要的「熱鬧」。
在知名科技股輪番成倍上漲、房價飛漲的薰陶之下,今天許多投資人對於投資報酬有著不實際的期待,總是希望找到一個讓資產快速膨脹的途徑。而市場上很多投資宣傳也針對投資人的這個心理,用高報酬率作為招徠。
股價成倍上漲的現象過去確實曾出現在Google等股票上,往後也還會發生在其他明日之星的股價上,但是這些都屬於可遇不可求。
什麼是「可求」的投資回報?黑石受到市場的最熱烈歡迎,說明它的成績是公認的頂尖;它提供給投資人的報酬率大約在30%左右。這個數字大約等同於市場上其他大師級人物的成績:彼得.林奇管理富達麥哲倫基金的年回報率為29%,華倫.巴菲特的波克夏海瑟威投資公司年報酬率約為20%,已經為巴老贏得股神美譽。
這些數字說明,20-30%的平均年報酬率已經是成功的積極投資的報酬上限。我們應該把這個原則像萬有引力原則一樣牢牢的記在心中,隨時拿出來檢驗市場上層出不窮的獲利宣傳。如果有人宣稱能夠每年讓你的資產翻一倍,我們立刻要聯想到只有三個可能性:第一,信口開河,第二,其中有看不見的風險,第三,此人的投資才幹數倍於彼得.林奇和華倫.巴菲特。(進場教戰)
[ZT From www.worldjournal.com.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