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
包括曲式系列号1至11,共11部作品。除去那既不幸又有幸被中级学琴者弹烂玩俗了的《第8“悲怆”》,其余都不甚流行,贝多芬忠粉外听者寥寥。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或许是中期杰作众多,从而掩盖了早期的光芒。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太过出类拔萃了,他在其它方面的优秀表现就容易为人所忽略。此现象发生在贝多芬身上并非仅此一回。
贝多芬年仅27岁时创作,就此跻身于伟大音乐家的行列。《悲怆》开启了钢琴奏鸣曲的崭新时代,执早期牛耳名副其实,众望所归。曲名“悲怆奏鸣曲(Grande Sonata Pathetique)”乃乐谱出版商所加,并得到作者认可。“‘悲怆’的谱子的开始处只记着Grave — 重板,音乐中更多的是英雄气概而非‘悲怆’。”(百度百科)我不能更认同这位无名先生所写的此条短评了,实在是一语中的。《悲怆》其实既不悲,更不怆,而是心存高远,壮怀激烈。他犹如一位古希腊神话英雄,赤裸的躯体中承载着普罗米修斯的精神 — 为了将光明洒向人间,纵然受尽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磨难,甚至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 — 也在所不惜,义无反顾。你是悲剧,你是英雄;悲剧的英雄,更是英雄中的英雄。故而,“悲怆奏鸣曲”实为“英雄奏鸣曲”。这是作者系列英雄类作品的第一部,或许也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以疾风骤雨般慷慨激昂风格来弘扬个体理想主义精神的英雄乐曲,意义自非同一般。(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