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贝多芬 第32号钢琴奏鸣曲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作为32首奏鸣曲的最后一首,OP111可以看做是宏伟教堂刺破蓝天的十字架顶。在我看来,这可以算贝多芬最伟大的一首奏鸣曲。大家熟知的月光,悲怆,热情奏鸣曲远远不及其。

这首曲子完成于1822年的1月3日,属于晚期奏鸣曲的范畴。(晚期奏鸣曲以内省诚挚的风格而著名)仅仅由两个乐章构成,也为未来的浪漫主义作品开了先河。两乐章强烈的对比,象征着激情的崩溃。贝多芬曾说过这首作品的意图是使朋友鲁道夫大公的精神趋于安宁,平静。也使晚年的心境获得一种淡泊感。这首曲子曾被乐评人誉为“永恒艺术”

第一乐章:

这一乐章是奏鸣曲式,c小调。有一个短短的引子。充满热情和紧张的气氛,是贝多芬对于过去重大事情的总结。据说,他还查阅了早期奏鸣曲的手稿。但是,第一乐章在写作方法上却是晚期风格,乐曲任何部分都好像是主题变形而成的(所谓细胞式),充满了赋格发展。主题是充满动力略带阴暗的,副主题是具有诗意而平静的。但副主题仅仅维持短短的一瞬,音乐陡然又变得紧张。展开部是以呈示部第一主题赋格风格发展为中心的。带有紧张,戏谑的风格。尾声值得一提,使用了新的乐思,创造出了激情崩溃,回归平静的形象,结束在宁静的C大调之上。巧妙引入梦幻般的第二乐章。

用斗争来概括这个乐章,显然是不合适的,这个乐章更像是一个老人回顾他辉煌的一生。

第二乐章:

这一乐章用的是变奏曲式,与第一乐章有着强烈的对比,这一乐章在宁静中开始,在宁静中结束。这首曲子的诚挚沉思是空前绝后的,具有无限的深度,处理起来困难较多,因此堪称贝多芬最难演奏的奏鸣曲(从技术上讲是29号)。

主题十分质朴,但是极富深度。为二段体。具有沉思回顾,深沉悲哀的特点。但在悲哀之中,似乎还有一股力量。

第一变奏增加了许多经过音和辅助音,旋律变得稍微活跃些,和声更加丰富。始终为连音演奏。

第二变奏的结构更加复杂,主题在带附点的纤细旋律中,有些难以分辨。这一变奏甚至有点现代爵士乐的风格。但思想还是在净化。旋律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带有过去生活的影子,气氛在这一变奏中更加活跃。

第三变奏是罕见的12/32拍,带附点的琶音在广大音域中团团旋转,似乎在描述色彩斑斓的世界,是一个相当豪华的变奏。

第四变奏趋于平静,似乎一切都融化在了平静略带忧伤的大调中,左手是飘渺的音型,右手则像是回声。之后音调陡然升高,似乎已经到了一个无限的空间,右手奏出流动的音符,似乎自然界的一切声音都包含在这流动中。似乎是在追逐记忆碎片。接着,又开始了左手的飘渺音型,不过这一次是小调,似乎像是心灵深处的叹息。之后的强颤音似乎使曲子有了一丝不安的气氛。之后,乐曲变得沉痛,似乎在含泪诉说着悲哀。这时开始了第五变奏

第五变奏相当光明,壮烈,是冥想之后的生命之力。似乎是圣赞曲。左手的伴奏音型,似乎为天地拨开了一层迷雾,俯视人间。贝多芬在冥想之余,还是选择了欢乐,美好。

尾声重新回归了宁静,在呼吸般弱的音符中结束了。

http://www.21cma.net/thread-5391-1-1.html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8-10 21:4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  

贝多芬的第32号钢琴奏鸣曲 OP.111
       
    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境界,他的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和钢琴奏鸣曲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这首第32号钢琴奏鸣曲,贝多芬在此将他的精神世界完全遗交给我们,用它讲完了他能用奏鸣曲式所讲的一切。这首作品的感情和精力都极为精炼紧凑,把一切条框约束都抛至一边。壮丽的第一乐章之后,是一个远离尘俗境界的第二乐章。在这天乐之后,曲意全尽,不再需要一个机智的谐谑曲和热闹的末乐章了。

    这两个乐章的对比十分强烈,第一乐章雄壮、混沌而热烈;而第二乐章则明朗、平静,最后结束在闪闪发光的颤音之中,神秘莫测。它们象征着此岸和彼岸。因此第一乐章必须用铁一般结实的手指敲击,而第二乐章要用轻柔的键触。在飘飘欲仙的第二乐章,听众可以深深地感觉到了广阔的宇宙,感觉到现世一切事物的微不足道,感受到星辰起落的永恒规律。这是贝多芬最难演奏的奏鸣曲,它要求非常成熟的演奏家才能胜任:他的肉体被精神操纵,技术被思想驾驭。

    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好像对他一生消逝的岁月作了总结性的回顾。在这里我们既可以看见他不熄的热情之火和顽强的抗争之力,同时又看见一种疲惫、一种松弛,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另一个世界的灰暗的光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44a62b0100pza0.html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8-10 21:5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3  

《第32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为他永生的恋人所写的安魂曲吗?学者们的专业研究应该无不道理,但作为一名聆听此曲上千遍,悉心鉴赏了7、80个版本,而对之有着非同一般感悟理解的资深发烧友,我个人以为这部无与伦比的金曲所传达的信息、包容的内涵和承载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男女之情。这是作者以音符为传播媒介,为普遍意义上的精神贵族个体书写的一部浓缩了的百科全书及史诗。《月光》、《悲怆》、《黎明》、《热情》、《葬礼》、《暴风雨》、《田园》、《告别》、《杜鹃》、《特蕾莎》、《槌子键琴》,贝多芬的著名钢琴奏鸣曲大多被人冠以雅俗共赏别名,以努力反映作品的主题动机及音乐特色,但他的这部杰作却竟然是一个例外,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独特的别名,只有这个既绕口又干巴巴的《c小调第32钢琴奏鸣曲》。该结束了,现在容许我不揣浅陋,为两年来给我带来几番领悟莫大感动的她起一个正式的名字 ---《终极奏鸣曲(Eternity Sonata)》。“终极”代表“最后”、“至高”,用于本曲再恰当不过,她是贝多芬于钢琴奏鸣曲领域的封笔及登峰造极之作,或许也是人类音乐艺术所能够企及的珠穆朗玛峰上的一块净土。英文“Eternity”具有“永恒”、“不朽”、“永生”、“上帝”、“来世”等多重涵意,更能表达此曲博大精深的无限精神。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5-1-3 10:2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4  

贝多芬《c小调第32钢琴奏鸣曲》:两年来听了7、80个版本,上千遍。现在基本上每天还在听,完全没有审美疲劳。

以下是这部作品的演奏版本排名,自然是一己之见:

1、Louis Lortie
2、John Lill
3、
Vladimir Ashkenazy
Paavali Jumppanen
Daniel Barenboim
4、
Brendel
Pollini
Schiff

很想为这部作品写一短篇小说,传达理解感受。希望将来此心愿能够得以实现。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5-1-3 10:4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小忍

#5  

最近在听 Beethoven's sonata #29 。

Yuja Wang & Andras Schiff's interpretations. 收效甚微。

和最后一首32 completely 不同。琢磨不定贝多芬心里想的是什么。

太阳怎么看 Sonata#29?


2023-3-11 20:2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小忍

#6  

#32 里面有深邃的思想,虽然没有动荡的情绪。

#29 我能够听出的就是平淡,没有太大的情绪。第一遍时,我甚至听出Yuja Wang 在敲榔头!

第一节根据Andras Schiff, 就是Viva,Rudolph!第二节短,第三节时浪漫抒情的,我听不出激情。

他和恋人们平淡地告别?我猜测,Beethoven那时心中已经没有爱了。


2023-3-11 20:4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7  

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这是贝多芬最不易理解的作品,好像傅雷曾坦白说他不喜欢。我有两三年没听了,让我这几天先去重温两三遍,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感受再回你吧。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23-3-12 19:3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