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转载] 蒙误最深的红楼女性
《红楼梦》中四位争议最大的女性之——
蒙误最深的红楼女性
——贾母是《红楼梦》的经典
文/周静浩
贾母是《红楼梦》的经典,也是《红楼梦》的一面旗帜。解读贾母,体知《红楼梦》的写作特点重在刻画人物,不重在描写故事情节,以刻画人物的心灵体现故事的情节和意蕴。《红楼梦》是部不朽的文学作品,却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也没有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可是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不朽人物,为小说增添了无限的魄力和生命力。贾母在小说里众所归望,力除陈腐,世事洞悉,练达睿智,出身于"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世袭候爵功勋贵族家庭。八十三岁寿终正寝的贾母是贯串全书的主要人物之一,小说里尊称她为老太太或老祖宗。贾母系诰命公候夫人,又称尊她为史太君。太君在封建社会是很有讲究的称谓,乃当官者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在唐代有封赏官妇为君的封号,清代对女子称君也很讲究名分,称格格者一般方能称君,然有郡君、县君和乡君之分。小说中称太君的常是有名份和上年纪的官太太。贾母身份不简单,系诰封称君的贵族命妇。"八格"!当年扛三八大盖的小鬼子强迫人称这些强盗为太君,天理难容!
贾母虽是年高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却是红楼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这个经典人物是影响全书,统领红楼人物的灵魂。笔者欲以揭蒙探红,根据贾母这个人物的特殊意义,才苦心孤诣地从文学角度系统评论贾母。我们赞赏《红楼梦》是部不朽的现实主义小说,在刻画贾母这个典型人物中凸显小说贵在于"摆脱旧套"具有很高的独创意义。正是鲁迅所指出的"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故事,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红楼梦》也是部言情小说,虽重笔刻画了红楼年轻女子的悲惨婚姻,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贵在于摆脱了千篇一律的"私托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后的奉旨完婚的一套。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有层次性,又具典型性,既有人性化,又具个性化。鲁迅赞赏"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这是在赞赏小说人物在刻画上具有现实的深度和历史的高度,如寥寥几笔勾画出的焦大也是极为生动的典型人物。
贾母是小说中最具经典意义的人物,从这个人物身上反映了《红楼梦》的珍贵价值。鲁迅指出: "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缠绵,倒还是在其次的事"。《红楼梦》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这就是不仅"摆脱旧套",而且把"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红楼梦》问世以来,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史学性的政治小说,宫闱小说等等。笔者认为《红楼梦》既然是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又是知识博渊,阅历丰富的人物,很有可能隐写了他所生活年代前后的所见所闻,但是,笔者感到无需和无趣去"考证"和"索隐",老实地从文学角度欣赏鲁迅关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的说法,于是也不打自量地欲转换一个视角,采取一种笔法,欲融分析与评论,研究探讨与演绎故事为一体,将袭人、王夫人、贾母、薛宝钗、王熙凤和香菱等人物作为揭蒙探红的一把把钥匙。历史伟人说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没有静止孤立的事物,《红楼梦》更无孤立的人物。于是紧紧抓住红楼人物之间的联系普遍性,在重点评述一个人物时,引申出一连串与评述人物关系密切的人物,竭力于揭蒙探红。贾母恰是红楼人物的首脑,影响和决定着红楼众多人物命运,全面地反映了《红楼梦》的始终,因此,品读贾母具有特殊意义。
一、品读贾母的意义
品读贾母对解读《红楼梦》意义重大。她在贾府里的地位显要,引人瞩目,形象丰满,光彩照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红楼梦》以荣国府作为封建贵族家庭的一个缩影,阐发了封建贵族家庭的兴盛衰亡。某种意义上说,贾母既是荣国府的源头,也是荣国府的归结,贯串《红楼梦》的开卷和末尾,对全书具有诠释意义,乃是解读《红楼梦》必须着重关注的人物。
贾母可说是《红楼梦》的象征。封建大家庭综合反映着封建社会的宗法特征。《红楼梦》实质是以荣国府为象征和代表,揭示演了贾、王、史、薛四个贵族家庭的兴衰故事。贾母作为荣国府的舵手,因而是《红楼梦》的象征。封建名门历来兴盛联姻,"想当年,小乔初嫁了。"贾母在年青时嫁给了"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同是名门望族,家世显赫的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为妻,即是贾赦、贾政、贾敏的母亲,主人公贾宝玉的祖母,女主人公林黛玉的外祖母。贾母的丰满形象和地位作用在小说中举足轻重,意义重大。至于说贾母是指历史上的谁,说贾母很早就逝世了等,由于笔者的功底不足,所以都非本文的研究对象。
贾母是荣国府的象征,象征着荣国府的兴衰盛败。《红楼梦》既演说了封建贵族家庭的兴衰成败,又演说了封建家族成员的人生命运。反映贵族家庭生活的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以男女青年的爱情(主要是毫无爱情可言的婚嫁)为线索,演绎了一系列悲欢离合的婚姻命运遭遇,这条线索主要是以贾宝玉的木石前盟的恋爱和金玉良缘的婚姻为代表;另一条是以贵族家庭的兴衰盛败为线索,演绎了贵族家庭的没落和成员的命运遭际,这条线索主要以贾母为代表。贾母作为荣国府的旗手和象征,客观影响着众多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因此,贾母在客观上成为了研读红楼的经典,也是解读《红楼梦》的一把重要钥匙。
贾母为人豁达大度,旷达通情,意识超前,才智超群。在贾府创业发迹时嫁到贾府生活了六十多年,共同参与了两代荣国公创建的辉煌家业,经历了数次接驾的盛大世面,幸遇了贾府功名鼎盛的显赫顶峰,却也际遇了子孙不肖的颓败没落。岁月消逝,世事转移,她在小说出场时年岁已高,退居二线甚至三线,象征着贾府今非昔比,日益凋零地进入了衰老时期,只不过"百足之虫,僵而不死"而已。从黛玉进府到抄检大观园的这段时期,贾府因托庇于贾元春的圣眷恩宠,虽已内囊渐空,却在表面上依然如日中天。小说因而对贾母的描写然无老态龙钟,思路清晰,处事果断,生动活泼,象征贾府在内理外交上依然颇有生命力。"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贾母因家庭内部矛盾导致抄检大观园风波,在外部传来江南甄府被抄的恶耗,不免心情惆怅,精神萎靡,预示了贾府内外交困,颓败日涌,筵席将散,大厦将倾。紧接演示了迎春误嫁,探春远嫁,元春逝去,木石破碎,金玉凑合,皇家抄检,子孙流配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贾母经不起一系列的严重打击,身体每况愈下,在第一百十回以八十三岁的高龄抱着遗憾离世。贾母的寿终正寝,象征着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寿终正寝。
贾母是荣国府的标志。寿高、福大、德望、威重,在家族中享受崇高地位,给人以和蔼慈祥,通情达理,干练果断,处事有方的形象,俨然是维持封建家族秩序的精神支柱,标志着荣国府是个福、禄、寿、禧的四世同堂和荣华富贵的封建大家庭。欢乐祥和乃人与家庭共所追求的目标,在社会上,许多家庭虽经济拮据,生活清贫但都觉得没啥关系,不求发财唯求平安,视家庭和家人的平安欢乐是莫大幸福。贾母的健在标志着荣国府欢乐常在,维护着荣国府的平安团结。她那充满希望乐观和颇能接受新鲜事物的心态,影响感染着贾府年青一代。宝玉等年轻人都是小说描写得极为可爱的人物,在他们的身上反映着贾母的灵性。
贾母爱好文化,将文化享乐作为第一享受,也给这个贵族家庭充满了文化氛围。作者以大观园为平台描绘了这个贵族家庭的文化生活,展示大观园是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欢乐女儿国。贾母为了追求晚年享乐,将生辰寿诞,节庆家宴,听曲猜谜,游园赏景,将生活与文化融为一体,反映了她在热爱文化中,也为家族带来了欢乐,更反映了她在文化享乐中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对儿孙充满着希望。
贾母的享受显现了豁达大度和理智超脱,敢于负责也敢于放得下,毫无患得患失,因而能够尽情地享受生活。在小说出场时,贾母已经将家政尽委二房媳妇王夫人和长房孙媳王熙凤,超脱地带着孙儿女们看戏听曲和游玩宴乐。在主观上追求自己晚年享乐,在客观上也让豆蔻年华的孙儿女们尽情嬉闹和尽情享受,贾母渡过了应该享乐的晚年,也给孙儿女们渡过了在人生最幸福的黄金年代。然而,随着贾母的年老体衰和逝世离去,荣国府的四世同堂和荣华富贵也随之终结。
贾母是荣国府的灵魂,众所归望,打一个喷嚏能影响荣国府感冒,俨然是贾府的首脑和核心人物。子孙繁衍,嫡庶有分,姻亲纵横,构成复杂,家庭内外关系愈甚盘根错节。三口之家可以'小鬼当家',三四百人口的大家庭何等复杂,谁可当家谈何容易。荣国府内外矛盾交叉复杂,王夫人掌门虽富韬略却也无可奈何,王熙凤虽精明强干却也难以为继,唯贾母才能控制住这个矛盾尖锐的家族。但是,贾母很有理智,把握分寸,不出手时装糊涂,一出手时就摆平,客观上是封建家族的灵魂和主柱。孙媳李纨说道:"大小都有个天理","从太太起,那一个敢驳回。" 合府上下捧着贾母当月亮,围着贾母为核心,共同唱着"月亮走我也走,我跟阿太不会错"的赞歌,大小人物都以获得贾母欢心为幸运,都以得到贾母青睐为荣耀。王夫人和王熙凤得到她的青睐,姑侄纵横捭阖掌权荣国府。宝玉、黛玉、李纨、宝钗、湘云和宝琴等都因得到她宠爱成了幸运儿,刘姥姥这样的村妪也因得到她的赏识,受到恩典厚待好处'木佬佬'呢!
贾母如"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高手。虽然隐退仍然控制着荣府,儿孙们的晨昏定省谁也不敢免去。王夫人和王熙凤以她的满意为支持,请示汇报于她为放心。王夫人总是说"老太太什么没有经验过","老太太说那里好就那里好","老太太说那里行,就那里行"。王熙凤知道自己跳不出老佛爷的手掌心,见风转舵最能端摸贾母的心思,却也取得了贾母的欢心和宠幸。老太太一旦发火谁也不敢吱声,不是成了臭瘪虫就是成了死蟹一只,聪明点的趁她不注意早点儿拔腿,呆木笼桶的邢夫人和王夫人就只能呆着挨她的训。男主子们也如此,长子贾赦舔为人祖,既能训人也能揍人。贾琏舔为人父,风光地负责着荣府的外勤,没购得石呆子的古扇就被贾赦揍了一顿。贾赦对母亲略有不满,戳了老娘一针,也算计老娘一遭,终因尊重和惧怕老娘的威望没有胆量闹出格,也深感惭愧对不起老娘,见老娘似同蚂蟥煎滷滋,为了避免尴尬总是推诿回避,有事就指派老婆或儿子去与老娘禀报。次子贾政刻板恪守忠孝之道,在朝为官品位不高到也名声较重,在家中权威素重,王夫人以下的人对他敬重畏惧,宝玉尤其惧怕莫名,若被召去惧如五雷轰顶。痴迷重重的袭人更是担忧,吓得站在门外等候消息,一旦有事可以跑去报告老太太或太太。贾府形成了"小孩捉蜜蜂,蜜蜂叮瘌痢,瘌痢背洋枪,洋枪打老虎,老虎咬小孩"的怪圈链。贾政敬畏老娘,在贾母面前只能唯唯诺诺,被贾母训得弯腰作揖,跪在地上叩头不已。长媳邢夫人只求自保也因贪婪,不晓大义敢做应声虫,被贾母讥讽为"贤慧也太过分了",冷板凳也没得坐,只能站在旁边插蜡烛。长房孙贾琏惹花沾草,偷鸡摸狗,被贾母教训得无地自容,受父亲指派来见贾母如同老鼠见猫。贾府的那些狗腿子们非是好吃的果子,对主子软顶硬撞,办事推三拉四,甚至责怨贾政,迁怒贾珍,谗言主子,叫阵王夫人,叫板王熙凤,邢夫人更当你'息息过',将宝玉当作是 '白相果',如若有兴足可将红楼狗腿子的嘴脸写成一本书。可是,狗腿子们独无半点胆子违犯老祖宗。这个贵族家庭如果没有贾母镇着则是一盘散沙,遭际风雨就白茫茫一片流散殆尽,那里是什么和睦相处的四世同堂,那里是什么荣华富贵的大家庭,贾母寿终正寝,这个封建大家庭就倾刻土崩瓦解了。
婚姻是构成家庭的基础,因此,婚姻问题成为了《红楼梦》的一条主线。贾母因木石前盟是最大的蒙误原因,也是小说难以澄清的最大误区。"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宝玉和黛玉都是贾母的心肝宝贝,贾府里以最高权威的意志为意志,乖乖地捧着这两个宝贝,从而使得宝玉和黛玉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也使得他们的爱情得以萌生成长。木石前盟在开始时,荣府上下似如"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毫无半点反对的杂音。大家都按着贾母的意思顺着杆子往上爬。凤姐儿还将算盘拨得瑟答瑟答地响,扬言宝玉和黛玉一娶一嫁两相扯平,要化的也是老祖宗准备带到五台山去的资儿。"流水容易把人抛","风咋起?吹皱一池春水"。由于种种原因,贾母最后无奈地"翻手作云覆手雨",破碎了木石前盟。
贾母是贾府的一棵大树,"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宝玉等年青人成长都托庇于这棵可乘凉的大树下。"东风夜风放千树",大观园一度是欢乐的女儿国,曾是令人羡慕的人生福地,皆因托福于贾母的庇荫罩护。封建社会的男子没有多少束缚,然对女孩儿浑身是束缚,衣食住行都受到了种种限制。然而,大观园女孩儿们的束缚就少,物质生活优越,精神生活高雅,文化生活丰富,在活泼中充满了天真烂漫,在天真烂漫中又无拘无束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可说大观园女儿国的欢乐生活不亚于现代的校园生活。心如枯槁的李纨也忘记了痛苦悲哀,成为了无忧无虑的孩子王。没有多少文化的王熙凤也深受感染,满口俚语的她也能呤诵"一夜北风紧",在辣气中也透泄了诗意。贾母视宝玉和黛玉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心肝宝贝肉,呵护了这对宝贝卿卿我我地地谈恋爱。切不可将自由恋爱想得那么天真浪漫,木石前盟的自由恋爱在封建社会里大逆不道,虽说宝黛爱情是天合之作,但是必需要有环境条件。宝黛自由恋爱正是在充满文化氛围中萌生,正是贾母为他们创造了萌生发展条件。至于木石前盟最后破碎了,应该分析它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不管怎么说,贾母总是庇荫宝玉黛玉和大观园女儿们的一棵大树。这棵大树倒了,树上的猴子也就撒了,封建大家庭也就白茫茫的一片真干净。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贾母是贾府的晴雨表。她的精神不爽,标志着贾府心肌梗塞,她的老态龙钟,标志着贾府病入膏肓,她的寿终正寝,标志着贾府全面崩溃。贾母以自己的资历威望,调节和摆平了荣国府,维持着贾府的封建秩序。然而,贾母毕竟没有回天之力,难以逆转子孙不肖造成的颓败趋势,无法避免封建家庭的必然灭亡。江南甄府被抄的消息传来,贾母闻之心情不爽,但还是想在郁闷中求乐,召集子孙们共赏明月,共享天伦之乐。可是,总因精神不振老态显露,征兆着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显赫将成为过去。随着贾母的年老衰弱,贾府的境况也随之日渐衰败,不肖子孙们在府内勾心斗角,造成内部矛盾重重交织;在府外为非作歹,造成外部矛盾纷至沓来,内外矛盾的交织使得贾府形势日趋恶化。第七十四回的抄检大观园是内部矛盾的激化结果,第一百另五回的"锦衣军查抄宁国府"是外部矛盾的恶化结果。贾府经不起自己的折腾,更经不起皇家抄检的浩劫,家运乖蹇,家业破败,纨绔子弟束手无策只知痛哭流涕。贾母享得起富贵也经得起贫困,表现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的镇定自若,开箱倒笼,将做媳妇时就积聚的私蓄全部奉献给家族,竭尽祖辈对子孙的高度责任,竭诚深明大义的通情旷达,竭力挽救危机化解困境,极其深刻地反衬了纨绔子弟在兴盛时的腐败无耻,在破败时只能痛哭流涕的腐朽无能。第二十回的爆竹诗曰:"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预示了贾府的必然结果。贾母在第一百十回抱着遗憾离世而去,标志着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总崩溃。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贾母是小说描写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如果说《红楼梦》是部经典小说,那么,贾母就是《红楼梦》的经典。经典在于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形象如此丰满,个性如此鲜明,思路如此清晰,生活如此活跃,地位如此重要,作用如此重大,这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罕见。贾母的经典,不仅在于被世人蒙误深深,而且在于被红楼人物也蒙误重重,凸显贾母这个人物的经典,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贾母在小说中起到了挥指影响全局的重要地步,作者为塑造刻画贾母倾注了无限心血,蕴涵深刻,亦是品读《红楼梦》重要所在。阅读红楼常令人迷蒙于红楼曲径幽廊,在迷津重重中徘徊不前而不知路在何方?解读贾母能使人拨开迷雾而豁然开朗,无愧是揭蒙红楼的重要人物。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受到时空制约,研读红楼不可忽视时空,不可海阔天空,随心所欲。《红楼梦》的时间跨度不同于《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三国演义》受到了时间的严格限制,故事是从'岁在甲子'的184年(汉中平元年)的黄巾起义开始,到280年(晋太康元年)晋统一三国止的共96年历史。《西游记》是神话小说,因唐僧是唐太宗钦命派遣的亲封御弟,限制了唐僧在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前必须完成历史使命。《红楼梦》有时间背景却不很受时代限制,使人可海阔天空地说东道西,但是也受到了小说人物的年龄约束,这也许是小说很难以摆正人物年龄与情节发展关系的原因,从而造成小说人物的年龄漏洞比较多。人们对小说时代的说法很不一致,有的说是叙述了某时代的60年故事...红楼的时代背景可以相对自由伸缩,小说的时间跨度则也受到限制。贾母是一把钥匙,可以从贾母的出场至逝世,再至宝玉的出家推算出小说的大致时间。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众说纷纭,实事求是地说,续本远不及前八十回。然而,大骂后四十回续本,予以全部否定也太过分。后四十回对人物和归宿描写逊色,然而对贾母的描写依然相当成功,进而肯定了贾母对宝玉、对贾府的作用,进而揭示了红楼人物悲剧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封建家庭衰亡的必然原因。贾母的丰满形象,高贵气质等典型意义不少是靠后四十回得以完满,从而为小说增色不少,更使贾母成为红楼的一面旗帜,也是小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红楼梦》问世以来,对贾母的评说纷纭,褒贬不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贾母也曾被打入过十八层地狱,声名狼藉,蒙污深重,说她是剥削家庭的总头子,奢侈腐败的总根子,破坏自由恋爱的总祸因,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还荣陛为'三总长'。当然,这主要是"文革"时期的话语。
《红楼梦》是争论最大的历史小说,长期以来对小说里的人和事众说纷纭,争论不休。贾母作为主要人物之一仅被蒙误真乃幸运,那比蒙垢的袭人,蒙冤的王夫人,蒙屈的薛宝钗,蒙辱的王熙凤,蒙难的香菱...不知幸运了多少倍。消除蒙误乃易事一桩,至于误会,只要经解释就可消除。至于蒙污,只要用抹布一抹就可涤除尘埃。贾母如果是块金子,则用抹布一抹就还其金光闪闪,贾母如是面镜子,则用抹布一抹就可明镜高悬。蒙垢是人身耻辱的灾难,重垢用"威猛先生"等强烈清洁剂也难以洗涤干净,只得用铲刮刀剔才能勉强除垢,却也被搞得伤痕累累,惨不忍睹。蒙冤是人身的悲惨遭殃,洗冤是个艰难的过程,即使冤狱平反了,人可也气奄息息。蒙屈是人生的不幸,是是被说成是非,是直被折成曲,被伸张正义也受尽了磨难之苦,甚至担误一辈子的进步。因此,贾母是个幸运者,她的蒙误主要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所致。现在,政治清明,客观公平,对人和事的分析愈益实事求是,贾母也被逐步理解,对她的评价也就愈益公正。
红楼主要人物,在曹雪芹笔下个个栩栩如生,个性各异,没有一个是神,也没有一个是鬼,都是有优 缺点的人。" 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一个人既可成伟人也可成小人,人物评论坚持实事求是也很难把握,但是,评论小说人物过誉不是阿谀,贬损过分却是罪过,应该坚持理解是标准,宽容是尺子。
贾母被人蒙误深深,既因社会因素,也因个人因素,反映了人的本质受历史局限。贾母虽说是红楼中最不简单的人物,然毕竟是封建社会的贵族老太太,受到了阶级局限和历史局限的制约,她热爱那个社会,热爱那个制度,热爱那种生活,岂能没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呢?批评她也好,否定她也好,既有道理,也有蒙误,切不可将贾母当作观世音,又不可将贾母当作地藏王菩萨的娘,也不可将她当作年轻的女性,她乃是追求老年享受和衣食人间烟火的贵族老太太,若是这样就能比较客观公正地理解贾母。这也是笔者对红楼主要人物的客观评价。
贾母既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贤人,也非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和欧也妮,将她当作封建社会的贵妇就可理解了。贾母身上的的确确存在着奢侈挥霍和纵情享乐的问题,的的确确存在着影响纵容和溺爱子孙的问题,的的确确存在着思想落后和顽固保守的问题等。这是说贾母是封建没落贵族的老太太,存在着许多缺点,对封建家庭灭亡也负有无可推却的责任。但是,在男主天下的社会,若让行将就木的老太太去负主要责任,岂不让人笑死。历史上象贾府如此败亡的大家庭无可胜数,这种现象仍在继续演示,小说揭露了这种令人深思的现象,恰为小说赋予了强大生命力。对于贾母,如果对她的评说超越了历史局限,则是对历史的嘲笑;如果一味批判她的顽固保守,则是对年龄特征的无知;如果将贾府衰败的主要责任归罪于她,则是子孙无用埋怨祖宗。社会历史永远在进步,然而,今天认为是进步的,将来却是落后的;今天是人们争论的沸点,将来是无人问津的冰点,这就是社会历史的进步,品读《红楼梦》也正如此。
人生如歌,贾母的人生是可歌的人生,然是令人难以悟听的人生之歌。贾母的人生如歌是赞歌也是悲曲,"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贾母的人生唱尽了封建家族兴衰成败之事。评论贾母,则是探索贾母的心路历程,更是在探索曹雪芹的心路历程和封建社会末世的历史往事。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