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盛宴开始 ─ 我喜爱的英文诗》译者序
非马
我喜欢热闹,是个众乐主义者。佳肴美景当前,总想找些朋友来共享。大概就是基于这样的心理,每当我读到好的英文作品时,总忍不住手痒要把它翻成中文,介绍给国内的读者。当然一方面也是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两种文字所代表的文化异同往往能引起我莫大的兴趣。另一方面,对于一向疏懒不求甚解的我来说,翻译工作迫使我不得不认真地逐字逐句研读推敲,是锻炼文笔、吸取文学经验与技巧的最佳途径。
不同的语言文字往往导致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也往往会使人对某些事物产生不同的反应。刚到美国的人常会对一些美国幽默觉得莫名其妙,而一些使本国人惊心动魄的东西,在外国人的眼里却稀松平常不足为奇。但任何事物,只要深入它的内部,总可以找到一些东西,能同时感动许多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或不同职业的人。作家的任务,便是挖掘出事物的本质以及广义的人性,并想办法把它们完美地表达出来。这样完成的作品,不管它使用的是哪一种语言文字,我相信它必能通过翻译的关卡,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不同的读者面前,而仍不失其感染力。
上面这点心得,来自我多年翻译欧美现代诗的体验。我常把翻译戏称为照妖镜。一首内容空洞的作品,不管外表有多华丽音韵有多铿锵,在翻译的强光照射下,往往原形毕露不忍卒读。
由于写诗在我只是业余的嗜好,译诗更是业余的业余,因此收集在本书里的,只是我个人喜爱的作品。也许它们的水平不是挺整齐,也谈不上什么代表性、系统性或学术性;但有一点我可以说的是,它们都经得起翻译的检验,并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环境下,滋养过我的诗艺,更带给了我许多喜悦及安慰。在艺术上它们或许有高低,但它们在我心里头却都占有温暖的一角。这些作品虽然曾在台湾的《笠诗刊》或其它的刊物上发表过,但读者有限,不把它们结集出版,呈献给更多的读者,总觉得可惜,也有点对不起它们的作者。
那么,就请你找个舒适的位子坐下,让盛宴开始,挑拣合你口味的佳肴,开怀大嚼或细品慢尝吧!
非马1999年5月写于芝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