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狂炒贺梅案:商业敏感还是新闻敏感?
在几乎没有一家华文媒体炒作“贺梅案”的情势下,多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并留出了超出常规的版面和赤裸裸的倾向性编辑强权。有个多维力捧的岳东晓特别投桃报李,撰文盛赞多维的新闻敏感性和公正性。笔者不以为然,特写此文:
曾几何时,曹长青是多维的座上宾。每个周二,多维都会将曹君一篇洋洋洒洒的“雄文”,隆重地放在多维网的头版。毋庸质疑,曹能得到如此“礼遇”和“厚爱”,和多维、特别是多维网某些有一定权力的编辑是有所瓜葛的。当时本人曾经投书多维,指这种做法可以得益于一时,赢得短暂的喧闹和高点击率,但终究是“失分”的举动。因为曹在意识形态上,极端到歇斯底里的程度了,多维如此“力挺”,结果就是令读者对多维的“公正性”、“专业性”感到疑惑。而最根本的,也和多维争取公众权威性的努力背道而驰。
笔者曾经戏言:多维今后会为曾经和曹的这段“蜜月期”感到尴尬和羞愧,因为结果只能是多维遇人不淑、因“不注意卫生”而闹个“尿路感染”的结局,如果它真想努力成为一家有公信力的专业媒体的话。曹长青这么偏激的文字,是立不起多维“公正”的牌坊的。记得当时还有个捧曹长青曹先生的主儿,在网上贴了个帖子,称曹先生写新闻的水平和专业水准在美国的中文报刊上好得“屈指可数”,笔者也曾经开过句玩笑,说:“您老就是属蜈蚣的,手指脚趾一起数,也数不到曹长青那儿”。
今天,不知道多维的数据库里,还能找到当时曹长青那些极端的文字否?估计该删的,都被删了,而老曹,也不再享受那些年风光无限的“头版头条”之特殊待遇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或许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起码离不开几个重要因素:一是曹的文字的确对多维有很大负作用令读者反感,负面影响超过炒作效果,或者说已经没有被利用的商业价值了,无情抛弃是预料中的结局。二是新的北美华文媒体布局逐渐显现其轮廓,各种势力和实力的消长以及中美关系的格局之变化、移民人口数量和构成的变化,导致多维即使有意愿还想和曹藕断丝连,也只能“忍痛割爱”了,因为道理很简单:多维要成为更大舞台上的“座上宾”,就不可能让曹当多维的“座上宾”。三是多维的确更加理性和清醒,商业运作和网络炒作的技巧更加成熟,觉得只有和曹划清界限,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更大的空间。但无论从哪一点说,都可以看出多维的进步。但这种进步,更多是体现在多维团队的商业化成就,而非所谓的新闻敏感性和公正性。换句话说就是:肯定多维的新闻敏感,其实还不如肯定它的商业敏感来得妥帖。
因此,笔者以为,岳东晓3月16日投稿《多维的新闻敏感度与公正性》称,“看到多维登出的关于对贺梅案报导的公正性的特稿,.. ….我很看好多维的敏锐和专业水准”。岳因此而总结出“多维日后的发展潜力非常大”这个结论。单纯从商业前景看,此结论似乎是有可能成立的,但支持这个结论的理由“新闻敏感度与公正性”并不一定恰当。多维未来的潜力更在于它的商业化和商业敏感商业技巧的成熟,而非单纯新闻敏感性,更不可能是所谓公正性(寻求或希望人类现阶段媒体的所谓公正,实在是对媒体实质和国家与媒体之间关系认知上的天真浪漫,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多维今后发展潜力的大小,恰恰在于它的商业敏感性,而非所谓的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是为其商业敏感服务的而不是相反。从曹长青的冷遇和贺梅案的热炒,可以看到多维明显的成熟和进步轨迹。起码在选题上更加讲究和注意防范自身因炒作而受到的“连带伤害”了。但是,任何事物都摆脱不了其多面性。操弄“贺梅案”的多维,是在商业和邪恶的夹缝之间磨练自己的“商业化”本领。
正因为看到了此案的“经济价值”,多维才如此热衷反复炒作,这是体现多维专业顽强的一面。但伴随着这种专业性商业化而产生的,是媒体人文价值的偏离,甚至是公共道德的缺失。因为多维带有明显偏袒和情绪化的“编辑手法”,不但能够混淆事实真相、掩盖贺绍强人品的低下,而且还将产生一个副产品,那就是从潜意识上为贺氏夫妻完成从“有过失的父母”到“争取人权斗士”的转变提供了心理暗示。在多维的笔下,贺氏正成为一个英雄,而他据说没有什么文化的妻子,成了颇具演讲才能的表演艺术家。假如有一天,当贺氏夫妇认识到,可以伙同媒体、相互利用并能够以此不劳而获取得极大经济利益的那一个“意外收获”开始,多维的道德邪恶就与其商业化成就并存了。但这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任何需要获得超强生命力的事物在某个生存阶段都可能带有邪恶的成分,媒体也不例外,多维就更不可能例外了。
多维炒“贺梅案”显然是有媒体经验作为依据和支撑的。当今世界,可供媒体炒作和个人出名的题目很多,例如环境污染和人类生态的出路、以石油为主轴的能源危机的化解、水资源的危机超过石油成为战略关系的要害、禽流感的蔓延和爱滋病的防御、核武器的扩散和太空争夺与战争,金融安全与经济兴衰,自然资源成本增高和国家的社会成本下降等等。本人不知道多维是否也有一个“传媒信息分析模型”,但就北美华人的特性而言,移民话题,因牵扯海外华人切身利益和草根性,无疑是最适合炒作的题材,也是最容易引发争论激情的,这类话题对于华人移民的敏感性与参与性,甚至有可能超过关于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的讨论。这正是多维的精明和聪敏之处:抓住话题、大做文章。但这同样是商业敏感多于新闻敏感的操作,否则那么好的话题,不可能采取如此有失水准的处理方式。
因为不可否认,话题选择的准确,并不能掩盖多维编辑针对此话题在操作上的粗糙。如同领悟了网络炒作的诀窍,并不等于实施过程的高水准。多维选对了热点话题,却因为“编辑”的水平和情绪化表现,使得多维的读者对多维的“公正性”更加存疑。因为读者显然不是对多维报道此案件有想法,而是对多维不真正深入采访,只是用最投机取巧的“网络摘要”的形式偷工减料糊弄读者、操弄舆论而愤怒。尤其是,多维用重要版面以岳东晓这样十分缺乏基本写作训练和不善时事分析的人的文字,来给多维的“新闻敏感度与公正性”下肯定的结论,实在不是一个可以服众和明智的做法。起码岳的写作能力、思辩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并不高明,岳的文字漏洞百出,反将多维应有的水准拖累了。不仅多维因此失分,而且令读者对岳曾经为贺案所做的辩护的水准和公正性产生更多疑问,如果说读者怀疑其“动机”和“好意”缺乏根据和容易引起其他方面争论的话。
岳东晓和他的文字,实在不值得花时间和笔墨去评说,不是说他是那个名牌大学毕业,从事多少年IT工作,就什么领域都自然成为专家的,说多了,恐怕连他为贺家打抱不平的很多细节和合理性都可能被推翻。一句话,文字不是他擅长的领域。当然,他愿意义务为贺这种人辩护和提供帮助,是值得肯定和令人尊重和尊敬的。特别是海外华人,多点愿意管他人“瓦上霜”的人是好事儿。
March 25th,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