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趣谈中国的一些文字游戏
假借法借义与谐音的不同之处在于字仍然是那个字,一点都没有变动。当然也不存在什么拆分加减的问题。可是虽然字仍然是那个字,但是意义却完全变了。由此就生发出另外一类有趣的文字游戏。
因为写滑稽戏《女儿国传奇》,多看了几遍李汝珍的《镜花缘》,其中就有假借的例子。即如‘国士无双’,打‘何谓信’——原意是什么叫做信,现在变成萧何赞扬韩信。原意的信是信用的意思,何是指什么;在谜底中分别成了楚汉相争时期两个古人的名字。又如‘秦王除逐客令’,打‘信斯言也’——原文中的斯字与战国时期的李斯毫无关系,现在解释成了秦王撤销逐客令原因在于听信了李斯的话。
这种借义的方法我也曾在几个地方使用过。一是写一篇关于王安忆得奖小说《长恨歌》的文章,里面引用了一句唐诗“白也诗无敌”。此诗句乃杜甫写的赞扬李白的话,但是被我转用来称赞白居易的著名长诗“长恨歌”。原来是李白的白,是其名;现在借义为白居易的白,是其姓。同样,我新编的戏曲剧本《总是玉关情》原是一个谜语的谜底,也是一句唐诗。“玉关”两字是玉门关的简称,但是在谜底和剧名中都转化为人名。作为谜面“芙蓉似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的谜底,这儿的“玉”代表杨玉环;作为剧名里的“玉”则代表贾宝玉。
利用假借法借义制联,一词二意,启人联想,发人深思。比如:
稻粱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上联讽刺老师,联中“杂种”、“先生”语意双关,问得可谓尖酸刻薄;但“先生”不急不恼,以“正经”、“老子”的双层语意,堂而皇之地回敬了讽刺者,可谓妙语天成。类同的例子见之于评弹“三笑”,唐伯虎化名华安书房陪读。因其文才出众,原来的私塾老师难以招架结果被炒鱿鱼。临走之前他故作洒脱,说了一句“花谢花开花开花谢”。 唐寅就让华相府公子回敬了一句“先生先死先死先生”。
借义的假借后来又扩大到整个文字组合,不单单是个别字眼。比如《长恨歌》,既是白居易的长诗,又是王安忆的长篇。又比如刚刚赢得香港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最佳服装造型设计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最佳女主角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原是黄巢的一句诗。黄金甲是代指菊花的花瓣,也暗指造反的兵马。现在这句诗已经成了老谋子暂时告别影坛的压轴片。同样的有《千里走单骑》《十面埋伏》也是整个儿地搬用原先很闻名的现成东东,给它们赋予了新的含义。
当然,假借也包括谐音法的借用音同而相通。同时涉及使用同形异音异义即借音借义字眼的著名对联有两幅:
温州江心寺的一幅对联是——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南宋乐清人王十朋寄寓寺内读书时所作。
山海关城东七里凤凰山孟姜女庙的一幅对联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