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戏台忆旧(1)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戏台忆旧(1)

我家住在黄浦区,她家住在陕南村。得地利之便,沾文艺之光。

黄浦区不仅有文化街——那一条书店最多的福州路,而且是戏园子最多的一个区。谁叫它占着以前的大马路大世界横跨英法两个租界呢?黄浦区成为新旧上海最重要的一个区——陈良宇他先前出身就是黄浦区区长。

作为书迷,逛的是书店书摊;作为戏迷,关注的是戏园子——那也是获取精神食粮的餐馆又是营造戏剧之星的场地。红毡毯上吹拉弹唱摸爬滚打,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吸引住了多少观众的眼光满足了多少戏迷的耳福。

这个新开系列就来说说我记忆中的上海戏园子——其中大多不复存在,就更有忆旧怀旧的必要。

先来说说连在我的记忆中也从没有过的戏园子。

一个是我好好婆的演出场地——小南门戏台。原先沪剧发源于川沙南汇一带,称为东乡调。农村的演出场地无非是打谷场,好一点的是大小地主家叫堂会——有点像《闯关东》里鲜儿去地主老财家唱堂会那个场面。上海慢慢成气候之后,沪剧也从东乡调转化为本滩(本地滩簧,以区别于宁波滩簧之类)主要便是聚集于南市一带。大概应该比越剧正式进军上海要早得多。

其中,以小南门为最热闹的所在。在我好好婆去世的悼念文字里就有这么一段:当年小南门一带的老观众至今还记得她的名字。石派创始人石筱英的师傅师娘当时也主要在小南门唱戏。后来早就由于老城厢变化,那个戏园子在我未出生时就不复存在了。

另一个是我好婆的演出场地——七重天。上海成为租界最集中最发达的中国城市之后,新城区发展迅速。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从高阳小说《胡雪岩》里描写上海滩的情景里读到。特别是在买办古家和罗四姐上海买房产的细节描述中。七重天也就是后来的医药公司楼上与永安公司有天桥相通的地方。那时是一种中西合璧式的茶楼既喝茶又有一块地盘唱戏以吸引茶客。

大马路对面的先施公司也就是后来的时装公司楼上则是游乐场。有一个大戏园子,比七重天要神气得多。因为它已经不是茶楼式样而是正经的戏园子。捷足先登的戏班子比如丁是娥她们比较早打进租界的就在那儿演唱。后来这两个地方都不再是演出场地。记得七重天那儿是广播电台,先施公司楼上改成办公室和仓库——我想应该是黄浦区里正经的戏院日益增多,不必再让观众(茶客)跑上好几层楼去看戏。所以七重天和先施的游艺场所就都没落改作他用。



是非是我非我
2008-4-24 09:4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综合类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