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 中国体育走的是一条歪路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转载] 中国体育走的是一条歪路

民间呼声:奖牌不能代替国民健体

美国之音记者张楠


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的金牌数已达46块。一位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说,这表明,中国在体育领域实行的“举国体制”是有效的。但是有评论指出,金牌大国并不见得就是体育大国,中国在奥运后应该更加重视国民体质的提高。

中国囊括如此多金牌,虽然在有些人的预料之外,但却是个意外的惊喜,让许多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

然而,就在人们欢天喜地为中国运动员喝彩的时候,一些中国媒体冷静地指出,金牌大国不一定是体育大国,中国体育制度需要改革,以便更好地体现“强身健体”这个体育事业的题中应有之意。目前,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正在进行当中。

魏纪中说举国体制有效

*魏纪中:将来要改*

所谓“举国体制”,说白了就是,国家投入大量资源,把全国的优秀运动员集中起来进行训练的方法。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在被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表示,四十多块金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个体制是有效的。不过,魏纪中说,将来还是要改。

“我们和其它国家的真正的区别在哪里?不在于高水平运动员如何训练,而在于这个运动员从底层到高水平这一段时间,其它的国家大部分是采取社会,而我们是由国家在包。区别就在这儿。将来要改,无非这个方面改。”

*中国足球败在推向市场?*

魏纪中星期四在北京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强调,改革不能草率行事、操之过急。他说,中国的举国体制是从原苏联那里学来的,不过做了改进。他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了“休克疗法”,把所有运动队都推向市场。事实证明,多数体育项目靠市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在中国也一样啊,我们有很多的项目是不可能推向市场的。至少说,目前不可能推向(市场)。在条件不完全成熟的时候,一下子就过急地把它推向市场,它的副作用很大。中国足球就是一个例子。”

*从竞技体育到国民锻炼*

有评论认为,北京奥运会应该成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分水岭。中国青年报援引北京师大教授毛振明的话说,2008年以前,国家在竞技体育上花这么大的代价是值得的,因为它提高了民族自信心。2008年之后,随著竞技体育承担的任务基本完成,就要让国民既看到体育精神,又能参与体育锻炼,享受运动和健康的乐趣。

*重金助尖子夺标有人在马路出操*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认为,在中国,金牌跟人民的身体素质基本上是脱钩的。他说,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学校片面地强调智育,而忽视德育和体育。

“目前中国的高考制度是层层选拔,强调的是题海战术、集中训练。中国的教育制度和体育制度其实都是相似的,都是保优汰劣,然后出现一小批的尖子运动员。”

胡星斗教授说,现在的问题主要出在中小学生身上。学生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地方锻炼身体,甚至出现过中小学生在马路上出操被汽车轧死的事故。

2004年的一项全国普查显示,中国人均占有体育场地1.04平方米,远远低于日本的人均约19平方米。

与此同时,中国国民体质持续下降。教育部2006年的调查表明,跟2000年相比,中国6岁到22岁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近视率和肥胖率却不断攀升。

*金牌大国≠体育强国*

北京理工大学的胡星斗教授说,举国体制在创造金牌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但是,“中国人所需要的是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否则中国金牌拿得再多,中国也不是体育强国,只能称之为金牌大国,也很难说,中国就真地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锻炼从退休抓起?*

在筹备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体育部门提出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口号。七年来,群众参与健身的人数大大超过了2001年。但是,健身最活跃的是中老年人。记者最近在北京采访参加晨练的民众,一些人说,他们在退休前基本没有参加过体育锻炼。

“(记者:年轻的时候做体育锻炼吗?)不做,光上班,哪有功夫,都是做活,没有体育锻炼,都是做活。”

中国体育官员表示,奥运以后,国家体育总局不仅要抓好竞技体育,也要抓好群众体育。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说,

“北京奥运会以后,我们国家应该花更大的力量去关注群众体育的工作,特别是学校体育的工作。现在很好,国际奥委会要办青年奥运会,14到18岁,这就可以促进世界上学校体育的发展。我觉得中国应该抓住这样一个契机。”

奥林匹克研究专家任海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正是帮助中国人培养体育运动精神的良机。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8-22 10:5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  

多拿金牌不如让体育回归本位

段兴焱/凯迪网络


截止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为止,在夏季奥运会中,日本总共获得了114枚金牌,中国的总金牌数为112枚。在本届奥运会第一天比赛日,中国凭借着陈燮霞和庞伟的2金,在总金牌数上与日本持平,10日,郭文珺的这枚金牌在中日奥运总金牌的大决战中,一枪中鹄,中国在本届奥运会上,超越日本成为真正“亚洲之王”!(据2008年8月11日人民网)

或许是中国传统的“成王败寇”心理作崇,中国在历届奥运会上获取金牌总数刚刚达到115枚超越日本114枚,我们的媒体就迫不急待地“称王称霸”了。请看该报道所言:翻开中国体育崛起的历史,可以发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中国体育发展之路。当年中国体育正是把日本作为赶超的目标,一步一步达到了世界体育的顶峰的,到今天终于一举成为“亚洲之王”。

有人要“成王”,自然有人该“败寇”。既然有人非拿日本说事,那我也就说说日本是怎么“败寇”的。1964年,日本出于恢复民族自信心和向全世界证明战后复兴的经济实力,举办东京奥运会。此后,竞技体育在日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悄然下降,国家体育政策的重点转向大众体育,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普通老百姓,对国际体育竞技成绩也不再寄予厚望。日本政府制定政策鼓励社会体育的发展并提供基本的设施条件,培训指导者、开发大众体育活动计划;企业以及民间体育团体积极参与社会体育设施的建设、资助支援各类社会体育活动。日本国民普遍重视体育锻炼,是为了既培养了顽强的拼搏作风,又增强了国民体魄健康,而不是为了将来得奖牌,搞体育运动只是一种炼好身体的手段。

但是,对于中国体育而言,二十多年来,中国竞技体育在国人近乎亢奋的叫好声中,轻松完成了“大跃进”式的发展,给部分自信心严重缺乏的国人带去了他们盼望已久的精神安慰。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中国的精英体育已登峰造极,而中国群众和谐体育运动却不尽人意。至今,计划体制下的体育模式还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精英化的培养机制还是占据主导型的地位。中国的竞技体育是靠什么发展的?按官方的说法是,“采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攻坚的一种组织制度”,其实就是调动全社会资力、物力操练少数“优秀”运动员,尽最大力量在国际大型竞赛中夺取最多的奖牌奖杯。有关调查和资料显示:政府调用国家资源,每年花数十亿人民币,大量选拔有运动天份的青少年进行封闭式集训,目的只是让少数体育尖子去争夺奖牌,而正是这种“夺金工程”的政策,造成人们想不“称王”也不行了。

奥林匹克运动有句著名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体育说白了就是一种游戏而已,竞争只是它的魅力和要素之一,胜败结果如何我们都不能看得太重要。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让人强身健体的,倾一国之力扶持起来的体育,貌似想不“成王”也不行,但体制一旦转型,其优势也就随之土崩瓦解,如像前苏联、前东德、前罗马尼亚等国,与其如此“成王”,倒不如让体育扎根民间,让民众享受实实在在的群众体育。这亦是说,举办奥运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多拿金牌,更不是为了“称王称霸”,而是应让体育回归本位,让我们的人民群众参与到体育中来,通过体育锻炼加强国民体质,进而减缓我国民生保障的各项压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8-23 19:0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3  

“金牌大国”的中国是“体育小国”

张鹤慈 / 多维社


中国只能是金牌大国,而不能成为体育大国。成为体育大国,要从全民的体育运动看,而不是从金牌的多少来看。金牌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体育运动的实力,但更重要的是这些金牌是如何取得的,或是如何被制造的。

优秀运动员的产生,除了先天的条件以外,就是后天的有钱和有闲的物质条件和人们队体育的热爱和重视。澳洲符合这个条件,相当多的人家的后院有游泳池和网球场,而公共的体育设施更是星罗棋布;而中国的有钱和有闲,是人为的,是国家行为。

澳洲的运动员产生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中国的运动员的产生是依靠国家的力量。富余的澳洲人有钱从事体育运动,中国政府有钱,或是说,他们有权分配中国人的财富,可以把从中国人那里拿来的钱,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去制造运动员,或准确的说,制造金牌的获得者。

而有闲,就存在更大的不同。澳洲人的闲是他们自己生活中真正存在的闲,而中国运动员的闲,是国家人为制造的闲,是剥夺了运动员的正常发展后的不得不闲。

澳洲不是没有职业运动员,但都是在运动中表现出色后,从业余运动员转为职业。而且只是限于很少的商业性体育活动,澳洲的足球队员都在欧洲踢球,我现在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作为英国人后裔的澳洲和美国人都不喜欢足球。可能是嫌踢了半天也进不了球而不过瘾,他们喜欢更具有对抗性的橄榄球和澳式足球。澳洲的体育精英都汇集在澳式足球队里,澳式足球根本没有国际比赛。澳洲才不管什么为国争光与否,而要强迫这些人转业。

澳洲的运动员的培养,也不是不注意从小做起,但因为澳洲的小学生的学习不象中国,在知识性的学习外,仍然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们发展。就是一些有前途的孩子的训练,也不会影响他们的正常教育,现在去北京参加奥运的澳洲运动员,大学生,甚至医生,律师都有。真正是业余的运动员。

澳洲有中国的教练在训练这里当地的孩子,有家长把教练告上法庭,因为中国式的训练强度太大,最后中国教练没有事情;因为每个孩子是自愿参加的,如果孩子和家长不喜欢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退出。澳洲只有控告教练的训练过于严厉的,没有控告训练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和正常学习的。因为没有人敢为了训练孩子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而中国少年体校,甚至从幼年开始的训练,除了体育就是体育,为了一个金牌,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失败者,真正是一将成名万骨寒。中国是开了无双的金牌制造工厂。而废品远远多于成品。

前苏联,东德都是典型的金牌制造者。集权国家的体育就是政治。为了金牌,最黑暗的是东德。如让女性怀孕再打胎,因为怀孕后女性的体能会增强,而服用兴奋剂等危机运动员的健康的国家行为更是屡屡曝光。西方国家的服用兴奋剂多是个人行为,而集权国家的服用兴奋剂是国家的强制行为。


以人为本,就应该是澳洲的体育大国,而不是中国的金牌制造国。

原题“体育大国”澳大利亚与“金牌大国”中国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8-23 19:0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4  

中国体育走的是一条歪路

冉云飞


冉按:昨天去成都华德福学校给一志愿者服务机构做一个《我们不是来添乱的》的演讲,那学校所在地真有点乡下的感觉,有坡地,有石梯,到处是树与草,比到处都是水泥地的所谓现代化学校,似乎更像学校的样子,虽然没有看上去那么多刻板的整洁。演讲当然谈到了志愿者及其机构包括政府这几方的问题与互动,政府、志愿者机构、志愿者如何寻求最大公约数,来把灾后重建做好,并让大家在参与的过程中,持续地培养自己的公民精神,以便使灾难的教训,化为一种社会进步的好结果。
   
当然说到公民精神的培养,在后来与志愿者们互动的时候,其中免不了要谈到奥运会,谈到刘翔为何退出比赛,与我们如何做一个公民的问题。老实说,一九八四我读大二,当年中国人拿奥运金牌的时候,也像现在许多人一样不经思考地欢呼,因为我那个时候的脑子也不会比今天许多见到金牌就来劲的民族主义者更清醒。对体育精神的领会,对我们的举国体育制度也不会像今天这样有自己的看法,总是人云亦云,而且特别以官方给自己灌输的教育为标准。所以常因获得的奥运金牌而虚火上升,头脑冲顶,就像毛泽东在四九年提劲打靶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样,其实中国人民何曾真正站起来过?

后来才知道得金牌的多寡与我们生活的尊严没有关系,而且还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那就是因为中国的金牌所费不赀。中国的金牌越多,作为纳税人的我们受损越厉害,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现实。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这种金牌战略的体育机制,不仅不能培养中国人的体育精神,而且造就成王败寇的意识,极其势利。换言之,这种把金牌追求当作第一目标的体育机制,不仅损伤所有纳税人的利益,没有真正的体育精神,连做人的基本人格培养都有损伤。你能想像一个成王败寇的人极其势利的人,会尊重比赛对手吗?这次有的中国选手得了金牌后,把他的比赛对手视为敌人,这种说辞和做法,实在令人羞愧难当。

说到令人愤慨的举国体育机制,其弊端有目共睹,但中国官方却似乎乐此不疲,自然有魏纪中这样的人出来赞美它。现在国家体育总局、各训练中心、教练和金牌获得者,已成为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这种利益团体当然不会轻易改变他们自身获取利益的方式,指望他们做出中国体育机制的改变,那只不过是与虎谋皮。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官方通过慷纳税人之慨,来完成他虚假的繁荣和所谓国力的强盛,利用这种对发炎的民族主义者和浮肿的爱国主义者十分有效的愚弄与笼络,从而藉无度花纳税人的钱而加强其极权的统治合法性。而统治合法性的加强,以及对民众的愚弄,就是中国官方小集团的利益最大化。

事实上,中国体育受害者不只是全中国的纳税人,而且还包括金牌战略中“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那些替金牌获得者垫背的运动员,这些运动员由于从小的训练,引起一身的伤痛,更为重要的是没学到像样的文化,没有受到系统的教育,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是个巨大的损失。他们这些失利者在巨大的金牌荣耀面前,就像那些“成功”的贪污腐败官员的背后,站满了诸多衣衫褴缕的底层人一样。这是两种毋须任何深度思考,就可以对比出来的社会现实。一个摧残大多数运动员,且花费纳税人巨额税款的体育机制,还被赞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昨天偶翻几年前老潘SOHO中国有限公司内部自印的《杂碎》(该书的设计比较别致,尤其是书脊的设计更像一本已坏的书,装订线裸露,但手感的确很好,视觉上也有一种别出心裁的“提醒”),看到四年前西方传媒的报道(见该书P332至336),再看这届奥运会中国因东道国之便而得了金牌第一,中国的体育有什么进步吗?民众得到了更多的好处吗?其他失利的运动员之权利得到改善与保障了吗?可以说与四年前相比,对金牌只有更加变态的狂热,没有丝毫的进步。

四年前西媒的报道中,有俄罗斯《莫斯科时报》:《如果失去特有的制度,中国的竞技体育将不堪一击》;英国《泰晤士报》:《2008,中国只靠女子项目就可能击败美国》,值得一看。另外,下面全录两则四年前西媒的报道,一则为美国《时代周刊》,一则为德国《明镜周刊》。我们真的是要别人的“明镜”来照亮自己的黑暗,有比较才有鉴别。今天博客的标题取自《明镜周刊》的标题,而省去“竞技”二字,因为中国的体育因竞技体育走歪了,而影响到全民体育的发展,影响了我们普通民众的体育锻炼。因为官方不建设更好的体育场馆和设施,不方便普通民众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所以走歪了的不只是竞技体育,而是中国体育都走歪了,严重偏离真正的体育精神。2008年8月24日8:40分成都,时在雨中

美国《时代周刊》:虚假繁荣在愚弄中国人自己

在雅典,中国人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金牌总数第二的位置,单从金牌排行榜上来看,中国似乎已经成了一个体育强国,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在男子110米栏的决赛中,来自中国的刘翔以巨大的优势击败了其他选手而夺冠,估计这块金牌会使刘获百万美元以上的收入。但很难让人相信的是,中国人会因此而加大对田径项目,尤其是男子田径的经济投入,他们似乎对一些冷门项目和女子项目更感兴趣一些

中国人是纯粹为了追求金牌而去比赛,而我们则同时还在享受这一切。我们的体育在为我们谋求财富,而他们的体育则一直在花着纳税人的钱。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愿意用5块游泳金牌去换一块男子篮球金牌,中国人不会这么做,他们更重视金牌的数量。

中国人在为他们所取的成绩欢呼,似乎没有人感到他们事实上受了愚弄,“阴盛阳衰”和“热门项目的疲软”得到了回避。他们所取的金牌影响力都有限。中国的体育界高官在请赏的同时,也用一种虚假的繁荣再一次愚弄了国民。

德国《明镜周刊》:中国竞技体育走的是一条歪路

雅典奥运会是德国的又一次失败,但这不是什么致命的问题。在统一以前,东德就可以在金牌数字上超出美国,但这并不能表明东德就比美国强大。对于现在的中国而言也是同样如此。

东德的体育发展制度剥夺了运动员的自由,他们不能把体育当做一种乐趣,因为这是他们的职业,尽管在名义上他们仍然是业余运动员。实际上他们的训练强度要远远超出其他国家,而且政府也会为他们投资,这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中国人过份依赖女子项目,当0:8输给德国女足后,世界末日似乎已经到了,而后她们居然向全国人民公开致歉,他们的男足好像还没有类似事件发生。把男人的压力都转移到女人身上,这简直是难以想象。

32块金牌,这样的胜利并不值得去欢呼,但我们没必要去干扰中国人的自我陶醉。至少我们对他们的女子举重金牌不会垂涎三尺。


[ZT from creaders. Thanks]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8-26 01:4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胡拉

#5  

讲这样的话非常极端,一点不自重。
美国人拿了金牌,你可以说他们大多数人是胖子,别忘了他们有移民运动员!

我去年无意之中进入江西的一个小县,
县城的广场上天天有人跳健身舞,不是一个两个,
而是几百个,本来我以为是周末跳,可出租车司机说天天跳,
大喇叭有音乐,可能有人组织,行人可以随便加入,
我震惊了,在国外我都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场面,人们跳得开心,
这是一个中国的贫困县,不是上海。


2008-8-26 16:5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6  

柳金和约翰逊告诉了中国什么?

薛涌 / 凯迪周刊


在女子体操个人全能比赛中,美国选手柳金和约翰逊击败所有中国选手,包揽了金牌银牌。对我来说,这多少是个意外。虽然赛前美国的电视评论员和体操专业人士都看好她们俩,我则觉得中国运动员肯定赢。毕竟,我们的运动员是举国体制培养出来的,从小层层科学选拔,封闭训练,一切国家包到底,个人除了专心训练外,不用为别的事情分心。可是,美国的体操运动员,要到一般的公立学校上学,一般放了学才训练,并要为自己的生计操心。她们是业余选手。她们这次获胜,实际上是业余的击败了专业的。这当然是个奇迹。

柳金和约翰逊之间,一直互有胜负,这次也是毫厘之差。不过,两个人的背景截然不同。约翰逊是艾奥瓦州普通劳动阶层的孩子,从小就矮矮胖胖,象个艾奥瓦的小土豆,若生在中国,你很难想象她会被作为体操苗子被选进体校。但是,因为她从小就对体操着迷,父母为了女儿高兴而不惜代价,欠了一屁股债支持她在俱乐部训练、到处比赛,才有了今天。

柳金的经历则独特得多,对中国更有启发意义。她本来自俄罗斯,父母都是前苏联的体操名将。父亲柳金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体操冠军,我们这代人对他还记忆犹新。母亲也是艺术体操的世界冠军。俩人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按说,她的先天优势无人能比。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柳金的父母,象中国运动员一样,是举国体制的产物。但是,九十年代初赶上苏联解体,举国体制崩溃,不得不自谋出路。这和我们的一些金牌运动员退役后赶上市场经济的大潮也有些类似。于是,两人带着两岁多的女儿来到了美国创业。他们虽然是世界冠军,但毕竟不是李宁那样的大牌,况且到了美国,世界冠军多入牛毛,谁还能记得他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从头干起,当教练打工,最后和一位俄罗斯朋友一起建立了“世界奥林匹克体操学院”,其实就是三所连锁的健身房。

小柳金就是在这个学院中长大的。不过,她并不是被父母手选的“苗子”。相反,父母象许多在举国体制中成长起来的运动员一样,干一行伤一行,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自己这样的苦命。但是,他们因为太穷,请不起人来看孩子,自己创业又太忙,没有时间管孩子,只好让孩子每天在自己的健身房了泡着。久而久之,竟泡成了奥林匹克冠军。而她自己也没有条件象我们的运动员那样干“专业”。她去年高中毕业,已经进了大学。今年为准备奥运会休学一年,完了后还要回去读书。她已经开始拍电影,并拥有一家体操用品的小公司。

本届奥运会后,中国的体制肯定需要大规模改革。在一个市场经济社会,靠计划经济的方式办体育是难以长久的。但是,改革以后,运动员的出路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早已经提出来了。国人都知道女子举重冠军最后当了搓澡工的故事。不过,到美国看看,我们就会受到不少启发。柳金的父母就是一例。我在波士顿近郊家边的健身房中,也有个俄罗斯的教练,女儿也是因为没人看跟着他在健身房里泡着。中国体操队的退役队员,也在周围的夏令营里教孩子们体操的。出路多得很。这次的亚军约翰逊,就是前中国体操运动员乔良一手调教出来的。他退役后跑到美国当助理教练,最终在艾奥瓦开了体操馆,也和柳金的父亲差不多,也算是自谋职业的“个体户”。

举国体制的问题是,眼睛仅仅盯着几个运动精英,把他们从小圈起来,与世隔绝。他们在奥运会上的成就,无法反映一般老百姓的体育运动水平。甚至奥运会水平越高,老百姓的体育水平越低,因为体校、专业队的体制抢走了基层社会的体育资源,导致运动场地和设施的奇缺。民间体制的长处,则在于有教无类。民间的体育运动越普及,约翰逊这样的艾奥瓦小土豆也好,柳金这种名将之后也好,也就越会不拘一格地冒出来,最后转化成奥运会的奖牌。为什么那么多的前苏联、东欧、乃至中国的运动员,退役后到了美国还能找到饭碗?根本原因,还是人家体育普及。我见过的美国任何一个高中,都有标准的奥林匹克式的运动场。那当然不是鸟巢,但进行奥林匹克田径比赛、足球比赛,绝对是合格的。有的看台也大到能容千人以上。我在国内只会游蛙泳,到了美国才学自由泳。但是,我这么个初级水平的人,竟有幸与美国奥林匹克游泳运动员同池训练过。故事是,我当年读研究生时,在学校的游泳池学游泳,边上就是校队训练。我经常先看他们五分钟,然后下水模范他们的动作。后来得知,这些人中,就有位美国奥林匹克游泳队的选手。在中国,别看冠军退役会当搓澡工,平时可是高高在上,有几个老百姓能接近他们?怎么能靠他们带动全民体育?

打破举国体制,也是将把专业运动员赶到民间去,让他们走柳金父母的路。要知道,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体操全能金牌的得主Carly Patterson,也是在柳金父母的私人体操学院里训练出来的。人家能,为什么中国不能?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8-29 11:2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7  

成功的奥运,拙劣的蛇足——盘点北京奥运会

思芦 /《华夏论坛》


既然北京申奥成功,钱已经花了下去,我祝愿北京奥运成功。好歹钱是砸在咱北京的地面上,对北京的老百姓多少有点儿好处。再说奥运主要是全世界人民和运动员的节日,要过就要过好。而且既然有人买单,咱也跟着享个眼福吧。

现在奥运收场,盘点得失。虽说新疆那地界有些人员伤亡,北京城里除了鼓楼上美国游客被袭击,长安街有公交车爆炸外,总体还算平安。北京拿了金牌第一,面子也风光了。奥运会比赛相当精彩。无论对运动员还是观众都是一个难得一遇的经历。多项世界纪录被刷新。北京在营造开幕闭幕的气氛方面用心良苦,在整体组织与管理方面也效率甚高。

先说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对开幕式的评论另文有分析,这里不再赘述。只是想指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外侨胞对开幕式的评价比国内人民的评价要好得多:国内调查有50—60%的人满意,而国外侨胞的满意度超过70%。内中原因大约是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述的,爱国的程度和与祖国的距离成正比。第二点是国内观众看到这样大把地烧钱,多少有点儿肉痛。而海外侨胞们是不关痛痒的,娘家的豪华盛宴反倒能增加海外侨胞们在老外面前的自豪感。

闭幕式看了,不过没怎么看懂。不光我没看懂,NBC的解说也没看懂,只好大段地沉默。张艺谋对击鼓和空中飞人还是一如既往地喜爱,开幕式用了,闭幕式还用,也不怕引起视觉疲劳?媒体渲染的神秘兮兮的熄火最后只是关了煤气。还有那众歌星也不知在唱什么。只听得清翻来覆去一句北京北京我爱北京,就有点儿诧异:怎么能这么自恋呢?就像开完宴会,客人还没说话,主人自夸说我很喜欢我的宴会。伦敦的展示是个亮点。用伦敦标志性的双层巴士把北京和伦敦串了起来,很有创意。表现不同的伦敦市民的街舞也有个性。只是大巴士翻开后的伦敦城市轮廓不太鲜明。但比张艺谋的雅典8分钟强。总的来说这个闭幕式很一般嘛!张艺谋怎么老是自我感觉良好呢?每次都是事先吹得神乎其神,吊足了人的胃口。

好在奥运会的主体还是比赛,主角是运动员。开闭幕式差点儿,也就是包装问题。只要比赛精彩,奥运会就算成功了。此次奥运会游泳池里菲尔普斯七破纪录八夺金牌。博尔特在田径场上的天才神速,中美女排的和平大战,体操的精彩表演,美国男篮的重夺金牌等等,精彩镜头纷现,给足了观众刺激和享受。

其中四百米混和泳接力是这次奥运会最精彩的比赛之一。它包含了最精彩比赛的所有元素:法国选手比赛之前狂言要痛扁美国队、法国队在最后一棒25米时还领先半个身子,所有旁观者都认为美国要输时,杰森永不放弃,以意志力量奋力一搏,反败为胜,充满了戏剧性。胜负在最后时刻决出,金牌只取决于最后百分之几秒。既有团队精神,也突出了个人英雄。

美国男排决赛也很精彩。美国队胜后教练麦卡臣捂脸抽泣,抛下狂欢庆祝的队员,走进一个小屋子里一人独处。让观众体会到他心中的情感交集。刚到北京,他的岳父就在鼓楼被刺身亡,岳母身受重伤。妻子到医院看护母亲。他岳母坚持让他回队里和他的队员在一起比赛。队员们用一个个连胜来安慰教练。最后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美国队在先负一局后,以接近比分连胜三局,战胜了男排世界霸主——巴西队。胜利之后他才有机会让心中的复杂的感情得到抒发的机会。

污染有很大改善。经过车辆限行,关闭厂房,停止一切建筑施工等措施(北京人甚至不准在奥运和残奥期间装修),北京的天终于在第二个星期变蓝了。16天中有四到五天空气悬浮颗粒达到了国际标准。老百姓说不开奥运会,不知道天能有多蓝;不开奥运会,不知道地铁可以不挤。奥运后给家人打电话。说地铁又挤得一塌煳涂。北京人开始怀孕(运)了——怀念奥运时的好天气和交通。

也有遗憾,十六天里,有三天下雨。有时雨下得非常大。有些比赛被推迟,有些自行车运动员由于路滑掉到沟里。为了凑8月8的吉利,奥运会在北京多雨的八月召开。张艺谋为了开闭幕式的成功,用火箭和飞机人工驱云,把雨云推迟到第三天。老天爷憋着劲,狠狠地下了一场。

应该说北京奥运会是成功的。但中国政府太想做的极完善,加了很多蛇足。而且是假蛇足,反倒弄巧成拙。

开幕式上以多次做假奠定了序言。先是假烟火开场,然后是假少数民族儿童入场。开幕式媒体手册上写着:“56名来自56个民族的儿童簇拥着中国国旗,代表56个民族是一家。”但是这些儿童都是由汉族儿童装扮的。接着又是假唱调包双簧,这比音乐会上的假唱还要虚假。假唱还是真人的录唱,这是在演唱者和观众都被刻意隐瞒下的调包。有人说表演就是作假。但是表演中的假是观众预期到的,没有被骗的感觉。作假是在观众以为是真的时候的欺骗。所以伦敦奥运会完全不用担心不能超越北京,伦敦可以搞一个用完美无暇的电脑动画制作,以假乱真的虚幻世界。

再是假年龄:中国女子体操队有三名队员年龄可疑。浙江体育局一个少年首选名单登记上有江钰源的身份证号码,而中国的身份证号码带有出生日期。这个号码显示,江钰源的生日是1993年10月1日。而显示何可欣是十四岁的记录更多。清末武侠小说《儿女英雄传》中有个侠女十三妹何玉凤,现在中国出了个十四妹(十四岁的小妹妹)何可欣。以前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现今是中华女杰出儿童。多数中国人私下都相信年龄有假:走起来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以前的名字是鸭子,现在改名叫天鹅,实际上就是鸭子。但是面对国家在官方文件上的造假,除非国际奥委会想挑战中国政府,也只好管鸭子叫天鹅了。只是世人心中的疑问仍在。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为争一两块金牌,使其他金牌蒙羞。实在蠢不可及,愚不可及。林肯有句名言;“你可以欺骗所有人于一时,也可以欺骗部分人于一世,但不能欺骗所有人于一世。”当年杨威的女朋友杨云在悉尼奥运会上瞒报年龄,现在就露馅了。

假示威区:中国为了表示中国有言论自由,设立了三个示威区。虽然有70多起申请要求,实现的示威是零。据说还有70多岁的老太太因拆迁去申请示威,被送去劳教。这说明当局太蠢,把和谐的气氛营造得太假了。你那怕允许两三起不痛不痒的示威呢,来说明这示威区是真的。再不成找几个学生舞国旗,抗议NBC的中国体操队员年龄造假报道。空荡荡的示威区放在那里倒像是对中国现实的讽刺。

假观众:赛前报道说,所有票都售空了,奥运会一票难求。可是电视上能看见不少空位。去现场的家人说,场内有很多空座,包括中国队的比赛。后来,组委会组织了志愿者去填充空位。


假退场:刘翔的退场有五个疑点:第一,运动员在比赛前都有多次预热,痛不可忍的感觉应该在预热时就能被发现,不应等到抢跑时跨第一步才发现;第二,刘翔在比赛前换衣服和下蹲起跑预备时,脸上做非常痛苦状;但是退出时走路却非常轻松,看不出脚上有任何痛苦;第三,刘翔退场后,在一个小时内,翔之队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似乎是有备而来;第四,刘翔的脚在平安保险有亿元保险,保险公司在刘翔退赛后要求对刘翔做体检,进入理赔阶段。但是刘翔婉拒体检,也不打算索赔。第五,中宣部立即对媒体发出指示,不许负面报道刘翔退赛。

估计刘翔脚伤大约是有的,虽然跑起来没大事,但从预赛晋级的可能性不太大。如果是国外,刘翔开个新闻发布会,说明情况,退出比赛也就完了。但在中国,英雄不能默默地离场。他需要一个壮烈地离别,需要一个英勇地下场。所以翔之队导演了了一场戏:让刘翔仍然参加比赛,但跑几步后就做受伤状,退出比赛。所以刘翔在比赛前,表演了大量痛苦表情做铺垫,对观众的欢呼也默无反应。谁知有人抢跑,破化预定计划,刘翔不能再继续演下去,提前退出。

假评价:中国舆论报道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致辞中称本届奥运会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其实罗格的原话是truly exceptional。翻成超乎寻常比较恰当。但没有超越以前所有各届,绝顶无双的意思。这已是极好的评价。但国人意犹未尽,自我加级。翻成“无与伦比”。欺负罗格不懂中文,骗骗国人。对比罗格倾注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评价“杰出的”,“神奇的,非常非常满意的”,“难以忘怀的梦幻”(outstanding, fantastic, I am very, very happy, unforgettable dream),他对北京的评价还稍嫌悭吝。

专政体制下,没有制约,官员们总是把事情做过头,反而坏了大事。

最大的假是金牌第一,中国做为体育弱国,拿了51块金牌,超过美欧等体育强国。如果中国是体育大国,成为金牌大国,我会衷心鼓掌的。但现在跟老外说到我们是金牌第一,心里却有些发虚。

在场外,志愿者和北京人对外国人很热情礼貌。但在赛场内,观众爱国热情有余,礼貌和理性不足。中德篮球赛,只要德国球员一拿球,就嘘声一片。为主队加油是正常的,但不应该嘘对方。中美女排大赛,呐喊声噪音超出NBA最恐怖的国王队主场。加油是一边倒不说,而且单调,没有起伏,即使是暂停,休息时,也不停歇。这种噪音对主队也是干扰,造成对主队的听觉疲劳。倒是胡锦涛还给客队鼓掌。后来胡锦涛回去后做了批评,到中日女排大战时,加油声浪就小得多了。

在射箭比赛现场中国观众在韩国队员瞄准或者准备射箭时故意喊叫和吹口哨。韩国失掉了女子射箭个人金牌后,韩国媒体说中国观众“疯狂的呐喊,严重干扰了韩国运动员的比赛”。10米气手枪决赛中,在中国选手郭文珺已经射出了高分环数后,现场观众便开始大声鼓掌和呐喊完全不顾及其他选手还尚未发射,当时芬兰选手米拉·内万苏对此只好无奈地摇摇头。

女子网球半决赛时,就在李娜集中全力准备致命一击时,部分观众居然激动得大喊起来,分散了李娜的注意力,导致扣杀出界,李娜生气的冲着看台观众吼了一声“shut up”。

总的来说,北京奥运会是成功的。历次办奥运会中的最穷的国家办出了世界上最奢侈的奥运会。充分做到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美女如云,美食如阵。运动员和记者都皆大欢喜。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8-29 11:3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8  

外媒:奥运花掉500年全民健身事业资金


日前中共官方媒体首次承认,中国运动员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总数第一,并不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外界指出,中国官方新闻媒体首次敢于承认自己不如人的差距,只是承认了一部份现实,而且是只是承认现实的表面,而不是实质。体育运动在1949年之后的中国主要是政治而不是体育。这次奥运,以中国至少600年的全民健身事业资金为代价,通过职业运动员从他国业余运动员夺取金牌,塑造体育大国形象。

据美国之音报导,据估计,北京为了举办这次奥运会,耗费了3000到5200亿元之间的人民币。另据中国官方媒体报导说,中共政府每年给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奥委会拨款8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中国为了举办这次北京奥运会的耗资,相当中国奥委会今后至少花掉500年的全民健身事业资金。

有批评者指出,北京当局不顾面向大众的包括体育基本设施在内的基本福利设施建设,花费重金栽培专业运动员夺取金牌,打造体育大国,这不是中国的光荣。

有观察人士指出,体育运动在1949年之后的中国主要是政治而不是体育。中国官方媒体有关体育运动的报导也更多的是政治宣传。例如,在1960年代到 1970年代,中国官方新闻媒体大力报导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取得优秀成绩,令全世界赞叹,给中国人的印象好像是全世界体育爱好者的目光都集中于乒乓球运动。只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才逐渐知道,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只是一个很小的体育项目。

中国作家秦耕表示,在世界其他国家,运动员大都是业余运动员,他们达到奥运水平完全靠自己的个人力量,"中国的运动员其实不是业余运动员。严格地说,他们其实是政府雇员。他们全部由政府包养,使用了政府的所有的财政收入来支持他们拿金牌。"

秦耕说,中国的这种以国家力量跟世界其他国家的个人力量竞争金牌的做法,违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公平竞争精神,如此争得金牌第一,并不是中国的光荣。

多年来,中国国内有许多有关奥运金牌含金量,也就是中国要投入多少国家资金争取一枚金牌的议论。

在中国成为奥运金牌大国的同时,中国官方新华社日前承认,"在中国,健身尚未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健身场地严重短缺,体育人口相对于人口基数依然偏低"。

在另外一方面,中国各地许多公众普遍抱怨,面向公众的健身场地、体育设施严重缺乏,让人们无法进行基本的体育活动。

中国作家、评论家秦耕指出,中国健身场地严重短缺,中国却能成为奥运金牌大国,这再好不过地显示了中国官办体育的泡沫性质。

他说在中国,政府可以花数倍于发达国家的重金办奥运会,给政府官员脸上贴金,却不能投资于面向公众的基本体育设施建设,这凸显了中国官方新闻媒体不敢提及的一个现实,这就是政府并不在乎民众的需要。

他说:"政府不在乎有没有基础体育设施,不在乎民众有没有地方锻练,不在乎民众是否有体育爱好强身健体,而在乎是否有个别运动员能拿奥运会金牌。政府在乎的就是这个问题。"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8-29 19:3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9  

自我喝彩的金牌第一

思芦


北京奥运会火炬熄灭,大幕落下。盘点北京奥运会,令国人欣喜若狂的是,中国挟东道主优势,首次在金牌排行榜领先,超过了体育强国美国。其实中国的金牌总数迟早会超过美国的。因为这是精英体育和全民体育的竞争;举国体制和民间体制的竞争;精确计算和漫不经心的竞争;军事体育和业余体育的竞争。只不过2008年中国借东道主之便,提早实现罢了。

中国有个金牌工程,就是瞄准中国有可能拿金牌的奥运会项目,重点投资。这些项目多是一些在西方生活中不普及的体育项目,比如举重,射击等等。还有一些东德和前苏联的传统领先项目,由于东德和前苏联的举国军事体育制度瓦解,他们的领先地位已不复存在,比如体操和跳水。所以中国择对手弱项而攻之,处心积虑。而老美依旧漫不经心,只捡自己喜欢的玩。虽然是体育强国,在奥运金牌数目上被中国赶上显然只是早晚的事。

这种不是基于全民体育的金牌目标,只能放在别人的弱项上。所以在金牌的质量上,我们没有什么可骄傲的。这次奥运会中,中国的金牌的数目有显著增加,但质量却有所下降。即使国人也认为在不同项目的金牌含金量也是不一样的。刘翔的金牌显然被国人认为高于其他金牌,所以雅典奥运后刘翔的名气远高于其他金牌获得者。刘翔的退赛也对国人打击特重。

在最具观赏性,最普及的项目中,中国的金牌仍然很少。前半程的风头被菲尔普斯抢尽。后半程田径的风头是博尔格的。在这两大项中中国的戏很少,田径的金牌更是零。成绩不如雅典奥运会。好不容易有个体操,但是又被年龄造假问题困扰。让世人怀疑中国金牌的纯度。三大球中(篮足排,沙排)8块金牌,美国拿了5块金牌,比上届奥运成绩好很多。而中国总体水平却有所下降。

国内有人发短信说:“蹦床包揽两枚金牌,乒乓球包揽男女单项。中国人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足球上不行、我们田径场上不行、我们游泳池里不行,但我们床上行,并且男女都行!我们的大球不行,我们的小球行,并且男女都行!我们能举(重)能射(击)。所以我们是人口大国。”

中国处心积虑,举国家之力,砸下了大把的银子,实现了金牌第一的目标后。除了满足了国人的自尊心之外,还有什么用处?海市蜃楼在远处看上去很美,走近之后却什么都不是。西方有个白象的典故:古代暹罗国所产的大象多是灰色的。白色的象非常稀少,被尊为国宝,作为国运昌盛的吉祥之兆。白象受到保护,不能宰杀,不能用于劳动。但饲养起来的耗费却十分庞大。如果暹罗国王对哪个臣下不满就送他一头白象,导致受赠者花费巨款供养白象,苦不堪言,家道很快衰落。所以白象在英语中指昂贵而无实用的东西。2004年时据说中国的金牌的代价是每块6亿元人民币。中国在金牌上的国家投入虽然不会导致国家破产,但是势必消弱教育的投入和全民体育方面的投资。

东德和前苏联都曾经在金牌数上超过美国。它们的金牌强盛时期却正是国力的衰败时期。也是全民体育的不振时期。最后结局是挂满金牌的东德被金牌寥寥的西德所统一。金牌赫赫的前苏联也不复存在。

中国的体育队都是为奥运金牌而设。垒球在中国很不普及。所有打过垒球的人加起来也就是几千人。但因为女垒以前是奥运项目,中国就成立了女垒队。女垒队曾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得银牌。但因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不设垒球项目,中国女垒队在北京奥运会后即将解散,15名队员前途茫然。

以金牌为目标导致拜金倾向。竞技体育中金银铜牌是有差别的,但这个差别在美国人眼里只是成色,在中国的差别就是天上地下。美国队员的参赛目标常常是笼统的奖牌,而中国的参赛目标明确就是金牌,得到银牌和铜牌的感觉就像是失败。

国内有媒体质疑美国多数媒体按奖牌总数排列国家名次是因为美国金牌少于中国,而在奖牌总数上领先的缘故。其实美国多数媒体在前几届奥运会上也是这么排列的,尽管那时美国在金牌总数上也是第一。我想区别还是在文化上。奥林匹克精神是重在参与。奖牌总数更说明一个国家的总体实力。菲尔普斯在100米蝶泳的金牌与查维奇的银牌只有0.01秒的差别。他们的实力应该是相当的。得金得银有时只是一个机会的问题。有必要分得那么清楚吗?

国内媒体的拜金倾向十分明显,对金牌得主蜂拥而上,得到银牌则乏人问径。射击老将谭宗亮在50公尺手枪慢射得到铜牌,记者质疑他“有愧祖国”。朱启南得到银牌,记者愤愤不平的责难:“为什么只得了一个银牌,为什么没发挥好,你是怎么想的?”雅典奥运会后,回国时金牌得主坐头等舱,得银铜牌的只能往后去坐普通舱。这种不认英雄,只看金牌的做法,只能说是势利。

所以中国的奖牌分布很奇怪,金牌奇多。银,铜牌却比金牌少得多。而且历来如此。而其他国家的金银铜分布都很均匀。这种奇怪分布除了反映中国在夺取金牌目标上用精确的计算使用资源外,也表现了拜金倾向对运动员的影响。

1936年柏林奥林匹克,纳粹德国做为东道主,第一次超越了美国,拿了奖牌总数第一。三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人们提起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早已经忘记德国奖牌数第一的辉煌,只是记得这是纳粹德国自我宣传的奥运会。也只记得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运动员鲁兹?朗不顾希特勒的阻止,帮助美国黑人运动员欧文斯夺得金牌的奥运精神。

同样,我相信若干年之后,人们再想起北京奥运会,记起的不是中国的金牌总数第一,而是菲尔普斯的八金记录,博尔特的百米神速。也许还有中国体操运动员年龄的纠纷。

中国很在意金牌数超越美国,以此为骄傲,觉得这件事让中国人在美国人面前神气起来。可惜的是这件让我们洋洋自得的事,老美都不怎么在意。据我所知,很多普通美国人都不关心奥运金牌排行,他们看奥运关注的是比赛的精彩。这场金牌总数竞赛,只是我们自己再玩。人家在玩体育,奥运金牌只是搂草逮兔子-捎带的。

也许,中国的金牌第一,会让世界终于意识到中国是一个像前苏联和东德一样的金牌大国。

□ 摘自《华夏论坛》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8-30 02:1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0  

我印象里好像北京奥运中国田径团队全军覆灭,连一块铜牌都没捞到。如有错误请
知情者更正。

本届金牌虽多,质量不如上届。上界田径有两三个冠军,还有女排冠军等。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08-8-30 02:17:
田径的金牌更是零。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8-30 02:2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胡拉

#11  

写这些文章的人好像都是体育外行,
不懂光是瞎说  ....

事实上,好多国家还要向中国取经,
举国体制当然有它的优点, 四年以后的英国也会得好多金牌,
他们也要出大钱用大力, 也会有变相的举国体制。

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有市场经济了,
巨额资金留在了民间, 所以举国体制要有改革,
但是不是一定能改好呢? 看看中国足球吧,足球不是率先改革吗?
现在的运动员不是体校出来的,但是结果如何呢,
“改革毁了中国足球,”  这不是我的话,是范志毅的话。


2008-8-30 16:1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2  

“先说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对开幕式的评论另文有分析,这里不再赘述。只是想
指出: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国外侨胞对开幕式的评价比国内人民的评价要好
得多:国内调查有50─60%的人满意,而国外侨胞的满意度超过70%。内中
原因大约是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述的,爱国的程度和与祖国的距离成正比。第二点
是国内观众看到这样大把地烧钱,多少有点儿肉痛。而海外侨胞们是不关痛痒的,
娘家的豪华盛宴反倒能增加海外侨胞们在老外面前的自豪感。”


胡拉,请你先看看上面这段话,然后回答我的问题:你在美国对吧?如果你所在的
州政府决定实行“举州体制”,以州税来培养专业运动员为州争光,或者花州税申
请奥运举办权,花州税大肆操办奥运,你同意吗?你愿意多交这税钱吗?

我将坚决反对,州长或市长老爷,你凭什么用俺交的税收去给你的脸上贴金?休想!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8-30 20:1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胡拉

#13  

爱阳,

税已经交出去了,不要想得那么多,让国家去用 ....

我不会反对国家把钱用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有观赏作用,
促进作用, 政治作用,  跟全民健身是两回事,
对于一个国家,这是不可缺少的!

美国的税收用于军费开支,那是什么数目啊?
美国的军费开支是中国的好几倍  ....
每个人都交税,但有些用途不是人人赞成的,
比如各种对于穷人的福利,单身母亲的福利,
谁让她们瞎生小孩的?也有人认为不合理,
谈到税,有说不完的话题  .....


2008-8-30 22:2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4  

金牌崇拜与独裁民族主义

刘晓波


一,举国体制与两极分化

中共执政后,全面抄袭苏联体制,体育也不例外。举国体制使体育变成独裁政权的垄断行业,各级体委都是政府部门,所有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靠国家来包养,即便今天的大陆体育免不了金钱的诱惑和商业的侵蚀,但执政党主导体育管理部门和重大体育活动的传统,并没有实质性改变。

自从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之后,中国参加奥运会的宏大目标就是“扬我国威”,国威的具体表现就是金牌数量的不断增加。由此,中国备战奥运的资金投入也不断翻番,据林思云先生《奥运金牌的陷阱》介绍:“体育总局科研所的研究员李力研透露了这样一个数字: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体育总局事业费每年10亿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体育总局事业费涨到每年30亿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体育总局事业费又涨到每年50亿元。按这个数据计算,雅典奥运会备战4年,中国就要花费200亿元。如果这次中国队获得30枚金牌,那么每枚金牌的成本就差不多是7亿元,真可谓世界上最昂贵的金牌。”

作为对比,体育大国“俄罗斯为了备战雅典奥运会,2004年的体育经费增加了三倍达到33亿卢布,合计人民币约4亿元,备战雅典奥运会四年的体育开支不超过8亿人民币。俄罗斯这次夺得30枚以上的金牌应该没有问题,这样俄罗斯每枚金牌的成本差不多是2500万人民币,而中国则是7亿人民币。中国夺得一枚奥运金牌的成本为俄罗斯的28倍。”

2001年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主办权后,举国体制下的奥运攻关便成为独裁体育的头等大事。中共政权为了在奥运上争金夺银而投入大量资金,出台了“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建立一支人数高达17000名专职运动员、4900名专职教练员的庞大奥运兵团。之后,国家体委又推出“119工程”,为了在田径、游泳、水上等金牌弱项中尽快赶上。所谓“119工程”,即争取奥运119个项目上的119枚奖牌。

举国体制下的高投入,也确实带来中国金牌数的连续增长,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金牌第四,悉尼奥运第三,雅典奥运第二,一届上一个台阶。雅典奥运会后,争夺2008年北京奥运的金牌第一便成为独裁体育的最大目标。经过七年举国体制的准备,中国对金牌的狂热终于如愿以偿。在北京奥运上,中国在金牌榜上取代美国而成为老大,金牌数第一(51枚),奖牌总数第二(100枚)。

然而,奥运金牌第一的中国,靠的是金钱第一的投入,为了在北京奥运上争得金牌第一,投入高达43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7年卫生医疗开支97亿美元的四倍、教育支出157亿美元的三倍。如此“奢侈的金牌体育”,不仅在第三世界绝无仅有,即便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堪称“豪华体育”,肯定是奥运史上前无古人的投资,也可能是后无来者的投资。而这样的“豪华体育”,只有罔顾民众权益的独裁国家才能做到。

对北京奥运上中国金牌第一,国际舆论与国内民间舆论的基本共识是“金牌大国并不能等同于体育大国”,因为当官权向世界炫耀金牌第一的辉煌成果时,中国的亿万普通人根本享受不到这样奢侈的国家体育。在独裁中国,体育是用高墙封起来的国家化精英化的特权,而基本上与提升百姓身体健康无关,甚至与拿不到奖牌的大量普通运动员无关。金牌体育的奢侈与大众体育的贫困,金牌运动员的一夜暴富和普通运动员退役后的艰难处境,使体育资源分配的两级分化日益拉大。

仅就国人人均占有体育资源的两极分化而论,国家对奥运的巨额投入超过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而目前中国的人均占有体育用地仅为0.006平方米。数量超过60万个的各类体育场馆,67%归教育部门所有,25%归体委等系统所有,真正的公共体育场馆不足7%。城镇百姓大都只能在公园里和马路边锻炼身体,广大农民几乎就与公共体育设施无缘。正如GDP崇拜造就了畸形的跛足改革,让今日中国变成权贵们一夜暴富的天堂与无权无势者持续受损的地狱,金牌崇拜也只能带来精英体育的天堂和大众体育的地狱。

二,体育是独裁民族主义的工具

中共之所以巨额投入奥运金牌乃源于金牌政治的需要。1949年后的中国体育史,就是体育变成独裁政治工具的历史。无论是毛泽东时代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与狂热的民族主义结盟,从来都是中共政权实施统治的工具,而非国家文明水平的展示。体育被用于独裁民族主义,洗刷“东亚病夫”耻辱和重振“天朝大国”霸权。

毛泽东时代的独裁民族主义,凝缩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口号中。上世纪六十年代,原子弹的升空和乒乓球的崛起,同作为这口号的最好例证,植入每个中国人的梦境。庄则栋一代乒乓球的骄人战绩,是我们这代人抹不去的记忆,至今还能清晰的记得当年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大红标题“庄则栋大胜高桥浩李莉勇克关正子”(高和关都是日本著名选手,世乒赛冠军)。于是,乒乓球变成了“国球”,其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毛泽东想成为世界领袖的野心,靠“解放全人类”的病态乌托邦意识形态说教来支撑,他不顾国情和国际局势,对外盲目地同时对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用输出革命的外交战略来收买和支持第三世界,特别是那些“有奶便是娘”的无赖小国,直到苏联在政治上军事上对中国的挤压使毛泽东无力承受之时,他才以实用主义的态度与美国结盟。于是,当时中国最有实力的乒乓球便充当了毛泽东的外交使者。

邓小平时代的独裁民族主义,凝缩在“振兴中华”的呐喊声中。中国女排的崛起及五连冠,北京大学等高校大学生为女排的胜利而狂热,率先喊出“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口号,敢于拼搏的“女排精神”立刻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教材向全国推广,成为各行各业学习的典范。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实现了零的突破并获得15枚金牌,位列第四,使国人的民族主义狂热遽然高涨,中共媒体兴奋地高呼:“许海峰捅破了一层叫做‘东亚病夫’的纸,……一个积弱百年的大国,经历生死涅槃之后,这个东方巨人在1984年的洛杉矶宣布自己的醒来。”自此以后,奥运金牌在中国就变成了独裁民族主义的招牌,金牌的多寡象征着国力的强弱和民族精神的优劣,每届奥运中国媒体都要进行以金牌为核心的爱国主义宣传。

六四大悲剧的发生,中共政权陷入改革以来空前的内忧外困之中。对内是道义合法性急遽流失,致使政权加强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控制。对外是中国与西方的关系全面倒退,人权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最醒目的冲突焦点,致使中共政权把经贸外交置于首位。与此同时,把爱国主义提升到“五热爱”之首,用煽动爱国主义情绪来一箭双雕,对内用于弥补道义合法性的急遽流失,对外用于抗衡西方的外交压力。

于是,在邓小平制定“决不当头”的韬晦外交之下,继毛泽东的“乒乓外交”之后,中共再一次打出了体育牌。对1990年的亚运会的极力张扬和之后的北京申奥,都是体育外交的重头戏,以至于,为此而释放了著名政治犯魏京生和徐文立。但由于距离六四大屠杀太近,导致1993年申奥失败,百年耻辱之上又添了新耻辱,“西方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之说又有了新例证,国内掀起了改革以来的第一次民族主义思潮。从此以后,中共越来越以民族主义为意识形态的核心,不放过每一个可以提升爱国主义情绪的机会,全力宣扬和纵容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的民族主义思潮。

邓小平死后,江泽民为了个人权力的上升及巩固,不断提出新的理论来代替毛思想和邓理论。在民族主义不断高涨的鼓荡下,江核心提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新口号,以代替毛时代“站起来”和邓时代“振兴中华”,在重要的公开讲话的结尾,他屡屡以突然高亢声音喊出这句誓言。于是,申奥又一次作为中共的独裁民族主义王牌被打出。对内,中共以申奥来提升威望和巩固政权;对外,宣泄由93年申奥失败开始越积越深的民族耻辱和对外仇恨。为了得到奥运主办权,中共全力出击,不但采取了一贯的以经贸牌应对政治压力的策略,而且聘请世界著名的公关公司进行策划和包装,甚至对外作了改善人权和言论自由的承诺。这种志在必得的背后是再也输不起的恐惧。2001年的北京申奥成功,同时满足的官方与民间的急切期待,官方似乎创造了巨大政绩,民众的病态民族主义虚荣得到了满足。

可以说,二战后的任何一个国家的一个城市得到奥运会的主办权,都不会象北京得到2008年奥运主办权这样,进行如此广泛的政治操作和全民动员,投入如此巨额的资金,掀起如此罕见民族主义狂潮。在申奥成功的那个夜晚,北京有一百多万人上街欢庆,全国主要大城市彻夜狂欢,江泽民等中共寡头,不但出席“中华世纪坛”的庆祝大会,并在民众狂热的感召下,江泽民还临时决定登上天安门城楼与民同乐。“实现百年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西方反华势力的破产”……等口号铺天盖地。而在挥舞的国旗、激动的泪水、几乎把嗓子喊劈了的欢呼的背后,支撑着这种狂热强国心态的正是“百年耻辱”和“东亚病夫”的历史所固化的雪耻情结、自卑心理和称霸野心。

三,金牌崇拜症将使中国体育不堪重负

到了胡温办奥运,京奥已经成为最大的政治,也成为显示“万邦来朝”的天朝大国形象的机会,为此而邀请上百个国家的政要来北京参加开幕式,以至于,进入奥运年,是否出席京奥开幕式变成了一场中西外交战。与此同时,胡锦涛多次主持政治局会议讨论京奥问题,任命政治局常委习近平担任京奥负责人,还在奥运开幕前破例举行大型记者会。可以说,胡温政权为了确保京奥成功而不惜一切代价,意在向世界展示一个“奢华的北京”、“绿色的北京”、“科技的北京”、“微笑的北京”和“铜墙铁壁的北京”,但就是不要“人权的中国”和“新闻自由的中国”。所以,无论动员多少人力、投入多少物力,京奥展示给外界的更多是警察国家的“政治奥运”和“奢华奥运”。

在长达七年的奥运筹备期,中共当局并未兑现向世界作出的改善人权的承诺,致使国际社会对北京奥运的批评声不断高涨。进入奥运年,爆发了西藏危机、瓮安民变、杨佳袭警、昆明爆炸等一系列激烈官民冲突,加重了2008年8月8日这个日子的危机色彩,“共赴国难”的情绪在网络民间传递,“避运”、“受运”、“恭外运”的戏虐在市井江湖中走红。

好在,举国体制在办大型活动上还是有效的,中共的全民办奥运动员和耗费天文数字的纳税人血汗,的确为奥运提供了一流的比赛场馆、赛事组织和后勤保障,让各国运动员和贵宾得到前所未有的奢华享受,奥运期间也没有发生爆炸性事件,国际舆论的关注焦点自然转向精彩的赛事。不可否认,仅就体育赛事的奥运而言,京奥无疑是成功的。但京奥期间的中国媒体,包括以往敢于直言的开明媒体,在中宣部的严令下完全失语,而只能跟着党国奥运的主旋律起舞,则凸显中国特色奥运的内在恐惧。

看看中国媒体关于中国队的赛事报道,给我的感觉真的是满眼金牌。在那些主持人的腔调和表情中,在前线记者对金牌运动员的提问中,我看不见运动,看不见奥运精神,更看不见人的价值,甚至看不到民族尊严,好一个“除了金牌,还是金牌!”

从北京奥运开赛的第一天,从央视到地方台的奥运报道就开始了“数金牌”的宣传;整个奥运期间,中国金牌数一直名列榜首,每个频道的奥运节目都会无数遍地播出金牌榜。奥运结束后,央视几个主要频道和地方台的体育频道,还在一遍遍地数金牌,一块块地回顾夺金过程,一个个地赞美冠军,反反复复地念叨中国终于崛起为金牌巨无霸。这种对金牌的病态热衷,如同暴发户对金币的畸形快感,不厌其烦地数口袋里的金币,金币碰撞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金色是世界上最耀眼的色彩。

在独裁民族主义的操控下,国际性体育比赛的胜负,在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泛政治化民族化的象征性符号,奥运金牌负载了过于沉重的强国梦想。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中国获得15枚金牌开始,中国就慢慢地患上了奥运金牌崇拜症,1988年中国兵败汉城奥运会,仅获得5枚金牌,引发出整个中国的悲情,其悲怆程度不次于丧权辱国,致使中共当局加大对奥运体育的投入,制定了以争夺奥运金牌为目标的体育发展计划“奥运争光计划”,中国从此走上了“金牌崇拜”的奥运之路。


“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立竿见影,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中国获得16枚金牌,让党国尝到了举国体制的甘甜。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虽然中国获得的金牌数也是16枚,与巴塞罗那奥运持平,但首次参加奥运的王军霞却为中国带来狂喜。她以14分59秒88的成绩获得女子5000米金牌,还获得女子10000米银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长跑项目上的金牌突破。她身披五星红旗绕场一周的画面,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最骄傲的辉煌时刻。此前,王军霞在世界性女子长跑项目上还获得过一系列崇高荣誉,特别是1993年,她先后获得多项冠军并两破世界纪录。她在德国斯图加特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10000米金牌,在西班牙世界杯马拉松赛中获个人和团体冠军,在北京第7届全运会获3000米和10000米两项冠军,两次(预、决赛)打破3000米世界纪录(8分12秒11、8分06秒11),一次打破女子10000米世界纪录(29分31秒78),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突破女子10000米跑“30分钟大关”的运动员,她所创造的这两项世界纪录一直保持至今。1994年,她在12届亚运会上获10000米金牌,还取得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冠军;1995年,她在印尼雅加达亚洲田径锦标赛上获得10000米和5000米两枚金牌。由此王军霞先后获得了一系列至高的荣誉,1993年,她当选全国十佳运动员之首,并获英国环球电视台“环球体育最佳运动员”、“世界十佳运动员“称号;她荣获1993年、1994年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4年,她在获得世界田径的最高荣誉第14届杰西·欧文斯奖,这也是亚洲运动员首次获此殊荣。那几年,“马家军”传奇和“东方神鹿”的美誉,几乎变成中国体育的代名词。

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获得28枚金牌,首次进入奥运会金牌榜前三名,实现了第一次飞跃,举国欢腾。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和2004年雅典奥运中国金牌数排名第二的32枚,特别是刘翔获110米栏金牌,跨出12秒91的破奥运记录、平世界纪录的好成绩,成为亚洲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带来了“赛出一个新中国”的狂欢。之后,刘翔又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上以12秒88打破沉睡13年之久的110米栏世界纪录,“翔飞人”由此成为中国体育的代名词,也成为国人给予最大期待的民族英雄。

正因为党权和国人太在乎金牌,刘翔退赛才会在中国激起舆论狂潮。田径本来就是中国的弱项,王军霞一代女子中长跑选手退役之后,中国争夺田径金牌的最大希望就是在雅典奥运夺得110米栏金牌的刘翔了。遥想2004年雅典奥运,刘翔夺金后央视直播员的疯狂叫喊,刘翔在领奖时的夸张动作,他在接受采访时的大言不惭:“亚洲有我,中国有我”,使他瞬间变成了“民族英雄”。所以,到了北京奥运,在刘翔登场之前的宣传中,他身上的民族主义光环照耀全中国,他在鸟巢的表现已经成为最大看点,110米栏的金牌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分量最重的金牌,甚至,似乎整个鸟巢的田径赛事都是为了刘翔一个人的表演。所以,中共官方才让刘翔身背的1356号,据说象征着十三亿人和五十六个民族,但刘翔因伤退赛,让唯一的冲金希望落空,着实让爱国者们极度沮丧。

在奥运历史上,伟大运动员的因伤退赛乃平常之事,还从来没有哪个著名运动员的退赛,会引发出类似刘翔退赛的舆论狂潮。尽管中国拿到51枚金牌,已经大幅度超越美国而成为当今世界体坛的金牌老大,但刘翔退赛引发的舆论潮说明,国人的金牌狂热的背后,仍然是“输不起”的独裁民族主义。这种独裁爱国主义极为畸形,也极为蛮横,挥舞着国家利益或民族荣誉的尚方宝剑逼人低头。在刘翔退赛事件中,这柄尚方宝剑也压垮了一向骄狂的刘翔,使他不得不出面向全国人民道歉。在我看来,只有中国这样的举国体制和畸形民族主义氛围才会逼出了奥运史上的荒唐剧——因伤退赛的运动员居然要出面向全国人民道歉。

但在中国的举国体制下,要求刘翔道歉似乎理由充分:1,刘翔是党国出钱培养出来的,刘翔成名后的暴富也有党国的功劳;2,刘翔的“民族英雄”是党国和爱国民众给予的,刘翔背上了1356这个号码,就意味他与十三亿的生死与共。得到那么丰厚的经济实惠和享受到那么崇高的社会荣誉的刘翔,其成功是党国和民族的荣耀,其失败也就必然是党国和民族的耻辱,他自然要因自己的失败而道歉。

曾几何时,举国体制下的奥运金牌主义,已经让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北京奥运的金牌第一,必将让中国体育背负“高处不胜寒”的压力。奥运结束后,中国媒体陷于没完没了的自我炫耀,并大量引述境外媒体的赞美之词,甚至把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赞美(truely exceptional games)翻译成“无与伦比”,特别是举国沉浸在金牌第一的亢奋中,似乎预示着整个中国将全面超越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的辉煌前景,进一步强化了金牌崇拜综合症,让举国体制制造的大国骄狂与可怕的金牌依赖及其焦虑休戚与共。2012年,中国代表队将背负着金牌老大的沉重包袱前往伦敦。如果四年后中国的奥运金牌达不到51枚,甚至保不住金牌老大的位置,我不敢想象中国国内将陷入怎样的歇斯底里!

金牌崇拜综合症起码隐含着三重危机:1,权力操控下体育资源占有的两极分化,国家的奥运工程占有最多最优质的体育资源,而普通百姓甚至享受不到任何体育资源;金牌运动员被捧上“不胜寒”的云端,获得金钱与荣誉的双丰收,而普通运动员只能陷于双重贫困。2,极端的权力虚荣和民族虚荣所形成的畸形压力,让中国体育变形为输不起的比赛。比如,刘翔退赛引发的舆论狂潮,致使不堪重负的刘翔不得不出面道歉。中国女足输给日本队,丧失了进入四强的资格,被足协主席谢亚龙呵斥为“要精神没精神,要斗志没斗志,要技术没技术。”女足队员还要为赛后总结会提交“检查”。3,金牌第一的最大害处是加强了中共政权对举国体制的信心,不但要延缓对陈腐旧体制的改革,而且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强化旧体制。君不见,北京奥运金牌榜的座次基本排定之后,中共体育官员对劳民伤财的举国体制的高度肯定,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魏纪中在记者会上表示,四十五块金牌说明了“举国体制”是有效的。他还举出苏联解体后体育的衰落来证明中国维护举国体制的明智。

如果中国官民继续沉浸于举国体制的金牌辉煌中,不断地用中国式翻译的“无与伦比”来自我炫耀,那么中国体育就只能在政治化和奢侈化的金牌崇拜路上越走越远,中国人看奥运,享受的不是体育带来的快乐,而是民族虚荣心的满足;汲取的不是真正的体育精神,而是金牌主义的鸦片;中国也只能止步于“金牌大国”,而不可能成为“文明大国”。

2008年8月25日于北京家中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9-1 01:4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综合类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