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抄: 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哀思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ukeli

#1  转抄: 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哀思

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哀思

李剑虹


不曾想会发生这样灾难性的巧合!在地球上相距遥远的两个国家美国和中国,一前一后紧接着发生两起惨祸,死难者人数相近,一为33人,一为32人。

4月16日上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校园枪击事件,包括凶手在内33人死亡,多人受伤。这是美国数十年来伤亡人数最多的一起校园枪击案。

4月18日清晨,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公司发生钢水包滑落事故,装有数十吨上千度高温钢水的钢水包在吊运平移到铸锭台车上方时,突然整体脱落,钢水包倒向5米外正在开班组会议的交接班室,造成32人死亡,6人受伤。这是中国多发的工业事故中,近年来最惨烈的一次。侥幸逃生的幸存者回忆当时的恐怖惨景:"真的就是一场噩梦……"死去的32名工友尸骨无存,被完全融化在冷却的钢里,凝成一块70平方米左右的大铁饼,家属无法见到亲人遗体,需通过DNA鉴定确认死者的身份——人世间最悲惨的事莫过于此。

同样的无辜生命,同样的令人揪心!然而两起事件发生之后,两国媒体各自对事件的报道方式、各界相同或不同的反应,却更加令人唏嘘叹惋!生命在不经意间,似有了不同的轻重分量。

弗州大学枪击惨案发生之后,顿时成为美国各大新闻媒体追踪的焦点。州长凯恩正在日本访问,得知消息后立即中断访问回国。白宫发言人佩里诺当天午间表示,布什总统对枪击事件"深感震惊",并对受害者和家属以及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师生表示慰问。警方已对事件展开全面调查。事发第二天,学生、教职员工、社区人士等聚集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为在枪击案中遇难的33人举行大型追思悼念仪式,布什夫妇参加了校园追思会。布什总统命令全国下半旗志哀。

而4月18日发生在中国的铁岭特钢事故,我是第二天清早在网上得知的。当天晚上,我特意全程收看了央视一套7点档的新闻联播,当天的主要新闻有:

胡锦涛勉励广大话剧艺术工作者:积极反映人民心声,热情讴歌时代精神;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11.1%;
贾庆林会见突尼斯总统本.阿里; 
贾庆林抵达阿克拉开始对加纳进行访问;
吴官正会见西班牙参议长;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举行; 
坚决抵制黄色诱惑,构筑网上精神家园……

未有任何与铁岭特钢重大事故有关的消息。当天新闻联播接近尾声时,倒是出现一条与弗州枪击事件相关的新闻:美枪击案凶手作案间隙曾向媒体寄过包裹。

我心有不甘,上网迅速打开CCTV站点,查询前一天4月18日铁岭特钢事故发生当天的新闻,头条赫然在目:

胡锦涛就美国大学校园枪击事件向布什致慰问电。
紧接着的几条消息是:
胡锦涛会见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
中宣部、教育部、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开展向方永刚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贾庆林会见突尼斯总理; 
曾庆红分别会见德国国防部长和乍得对外关系部长;
吴官正会见西班牙第一副首相;
第六次大面积提速今天实施,中国进入高速铁路时代;

第六次大提速首日,各地采取措施确保铁路安全畅通……
从头到尾,对铁岭特钢事故同样未着一字,彷佛这桩造成32人惨死的惨祸当天不曾在中国发生过。

在18日的新闻里,除胡锦涛主席致布什总统的慰问电以外,另有一条"美校园枪击案嫌疑人被证实为韩国学生"的消息。

再往前4月17日,因时差即美国校园枪击案发生后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新闻联播里,有3条与弗州案相关的消息:
李肇星就美国大学校园枪击事件向美国国务卿赖斯致慰问电;
美国校园枪击事件造成33人死亡;
外交部发言人就美弗吉尼亚校园枪击案答记者问。

我为美国校园内30余花季的青年和一位舍己救人的老教授的生命消失而悲伤!我更为32位同胞悲惨的离世而愤懑!同是30余鲜活的生命,为什么中国的报纸可以用整版报道美国校园枪击案,央视新闻联播连续3天有消息追踪,中国外交部表示震惊,外交部长和胡锦涛主席分别发出唁电表示哀悼和慰问,而自己同胞的死难,竟在新闻联播中只字未提?我们的国家领导,依旧该看戏的看戏,该接见外宾的接见外宾,可曾有谁为那些无名的死难同胞落泪伤悲?国内传媒的一点零星报道,照例是哪级领导作了重要批示,哪位高官亲临现场善后处理等等,死难者的惨状和家属的悲伤则少有提及,一场创巨痛深的惨祸,就这样被冷冰冰地包裹起来消解于无形。

只能在网上搜索网友们对死难工友的悼念之辞——

"钢厂离我家好近,在楼上就能看到厂房,太惨了!有兄弟两人一路走的,也有父子同道的,都是农民工。可怜!"
"强烈要求将该批钢水制成一座中国安全生产纪念碑,以警示后人,安慰亡灵。"
"哀!这一炉才是特钢!建议把这一炉钢水重新融化浇铸一座纪念碑吧,以悼念尸骨无存的工人!"
"死难者,在美国等西方民主国家,从来不会是无名的。"
也有网友质疑:"很惊讶为什么交接班的小房间会设在钢水包经过的附近?这对工业安全来讲绝对是一个疏忽,管理者根本没有把员工的生命放在心上!"

"类似弗吉尼亚枪击案、德国列车出轨、韩国地铁纵火案和俄罗斯别斯兰事件等天灾人祸发生后,不同国家都采取了相同的表达悲伤、同情和人道主义的方式——地区或全国降旗志哀,我们的国旗何时能为普通国民而降?"

比灾难更为可怕的,是对生命的漠视轻慢。多少次,我们用冰冷的统计数字,轻轻覆盖了鲜活的生命和人性的创伤,仅仅把善后抚恤和平息事端,当作所有悲剧的终结。我们的政府官员,什么时候才会有对生命足够的珍惜尊重?才能有真正切实的"问责制"?我们的普通公民,什么时候才不再是统计图表中一个抽象的数字?我愿为不同国度逝去的生命,献上最诚挚的哀思,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同样的珍惜和安慰;让逝去的灵魂,得享天国的安宁;让所有不幸的事故,在今后的日子里概率能减小到最低……

□ 《观察》

转抄评语:这不同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观。一边是人本位,一边是官本位。不够级别就上不了报纸,更不配降半旗。那32名死难者先是被凝注在工厂炽热的钢水里,然后又被凝注在官方冷漠的无视中。



[size=4]土颗粒[/size]
2007-4-22 12:5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美国社会是枣核型的,中国社会还是金字塔型,不能比,一比就输。

中国真正进步的方向(公民社会、中产阶级社会),任重道远。

谢谢这个好转帖!


2007-4-22 15:0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Yongbo

#3  

谢谢好文。淌泪。


2007-4-22 19:0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ukeli

#4  

是炽热的钢水?
还是炽热的贪婪?
让三十二条性命
瞬间化作硝烟。

是冰冷的钢锭?
还是冰冷的漠然?
把三十二个姓名
永远沉入忘川。


2007-4-23 13:5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5  

土颗粒,
别难过了,这件事,一下子说不清。
别说中国人和美国人相比,英国人和美国人相比,也比不起。为911死难的人默哀,我们要默哀3分钟,为在战争中死去的英国人默哀,我们只默哀2分钟。
人对生命珍惜很不够,人死了,才揪心,活的时候,却彼此不看中对方的价值,为一些不是很大的事情,老死不相往来。当人故去后,又写哀悼的文章,叙述后悔之情,这些事,在家庭,亲友中都常发生。
我写这些,和418事件没关系。


2007-4-23 14:4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6  

三川也好异议,是比不起的,比不起的。

我讲这话都涂了又涂,上午想回你的爵士贴也是涂了又涂,最终涂掉
了的。这些话,都是很难讲的啊。

有一位人类学家,叫列维-斯特劳斯的,他分析印度的等级制度,是
有走访的依据的,也是他新旧世界人类学研究的一点发现。

胡锦涛打电话给布什,中国矿工化铁水而流去,谁不纠心呢?我在咖
啡连转了两个贴子,都是BBC。

世间有许多东西很难讲,故而才有诗,没有诗,怎么讲呢?


2007-4-23 15:3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7  

在下斗胆,来代领导同志们回答文章的质问:

“什么?才32个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和煤矿部门动不动就上百个闷在地球深处
相比,这是小巫见大巫,我们钢铁部门还是好样的嘛。要看到企业的主流、大方向,
而不要总盯着一点点工作中的失误不放,这是丢了西瓜捡芝麻,是别有用心。

革命嘛,总要死人的,当年夺取政权要死人,今天建设国家也要死人,死人的事情
是经常发生地。死人不可怕,怕得是不死人,不死人说明不革命。不要拿安全来压
生产嘛。

工人们死得其所,他们为自己热爱的伟大祖国的建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这是无比光荣的,生得伟大,死得光荣,他们可以含笑于九泉。

牺牲者的家属嘛,也都是好样的,有关部分正在准备抚恤金,家属们一致表示,万
分感谢党和政府的妥善安排,感激企业领导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许多家属进一
步表示,要将牺牲者的兄弟、姐妹、儿子、孙子、女儿、孙女,统统送进钢铁厂,
世世代代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一生。

这件事情,坏事变成了好事,我看好得很嘛,嗯,今天就讲到这里。散会!”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4-23 15:3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8  

所以在大事情上,要理智,不能太感情冲动。英国人什么没见过?他们做的比较好。

法国、俄国人,净瞎闹,“革命”这个词是从哪里来的?


2007-4-23 15:3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9  

XW,
这里稍微谈谈生活。刚听到消息,我爸爸的一个老部下(A君吧)去世了。他们一起工作很多年。文革期间,我家出身不好,遭批判,A君不得以,加入批判,是一种很无奈的事情。文革后,他们又一起工作,有些恩怨。退休后,彼此没有多少来往。A君去世前,突然提出想最后见见我爸爸,我爸爸赶到医院去看望A君,老上下级一见面,失声痛哭。那一时刻,他们对生活,生命有更深的体会吧。


2007-4-23 16:1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纪实录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