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为力:
你指出的那句话我写得很生硬,改了。
昨天晚上忽然又想起了一个“挑戏笼”的往事,就把它加在这一章了,为了便与读者阅读,把新加的几段文字贴在这里:
特殊意义的“生产队里开大会”,就是看戏。大土楼可以装下一村人,如果是放映电影或是剧团演戏,二楼和三楼走廊是最佳“看台”,走廊外围有护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独立的护栏,连接每个护栏的是竖立的木柱,这样,每家都有一个独立的“看台”,就像室内圆形体育馆的“包厢”,你可以一边品功夫茶,一边看戏。但是在那个百花凋零的年代里,书洋地区除了田中大队文宣队到土楼演出之外,各个大土楼圆寨鲜有千人赏戏的热闹场面。
不过一些民间的布袋戏或木偶戏班子,总是在偏僻的土楼中偷偷演出。我们下乡演出时,好几次就目睹他们的精彩演出。布袋戏是由艺人以单手或双手操纵造型高50厘米的木偶进行表演,所以也称掌中戏。主要擅长表演两人对打场面,及骑马射箭、飞檐走壁、舞狮舞龙、转碟顶碗等特技动作,尤其是“虎戏”、表演“虎威”、“虎趣”,更是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提线木偶戏(俗称“傀儡戏”)从明初就在土楼山区流行,当地有民谣云:“簇簇人群看出神,登台傀儡似活人,长笛锣鼓紧又密,抬头东方天已明。”木偶制成眼珠会转、嘴会张合和四肢能活动,50年代,在华东区地方戏曲会演闽西木偶戏荣获“特种艺术表演奖”。艺人徐传华还和闽南布袋戏艺人杨胜等一起出国访问演出,得到很高评价,徐传华被誉为“中国木偶表演艺术大师”。他演的《大名府》“过关”一折,曾被拍成电影广泛发行。
民间艺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九七九年我在书洋公社文化站工作的时候,不少民间布袋戏和木偶戏班子频频在一些土楼演出,但还不能获得上级文化部门的认可,所以只能在那些偏僻的土楼演。不过也有胆子大的艺人。有一次有人到公社党委汇报,某某戏班子正要到在高溪大队演处,这个大队离公社很近,于是我和一位公社文化干部被派去制止演出。我们在路上把这个戏班子截住,命令他们打道回府,不准演出。我记得那是几个脸上布满像土楼楼墙那样充满沟沟壑壑的中年山民,挑着装道具的大戏笼子,看到我们,那沟沟壑壑怎么也填不尽无奈的尴尬和强掰的笑意。
我忘记了后来是不是把他们的戏笼扣留,但清楚地记得过后我回到田中村时,田中圆寨的一位老农睁着眼对我说:“阿明!听说你去给人家‘挑戏笼’?那戏好看啊,怎么不能演?”
不久,民间布袋戏和木偶戏都解禁了。八十年代起,土楼山区“生产队里开大会”,逐渐就演变成看戏的大会了。那几脸上布满岁月沧桑的艺人终于可以坦坦然然地挑着戏笼卖艺了。遗憾的是那时我已经离开土楼,无缘看他们的好戏,我更想对他们说一声道歉,希望他们的手艺不仅可以养家糊口,还因此过上小康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