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土楼岁月(十七):记忆中的田中文宣队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youming

#1  土楼岁月(十七):记忆中的田中文宣队

土楼岁月(十七):记忆中的田中文宣队



     在田中大队下乡,不能不提起田中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文宣队。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书洋,除了田中大队和书洋大队之外,其他大队都没有文宣队。唯一能演出地方剧种的剧团,只有田中文宣队。这个队能演出全场芗剧《智取威虎山》和其他“革命样板戏”京剧或芗剧的片段,受到了广大土楼乡民的热烈欢迎。在那没有戏看和几乎听不到锣鼓声的偏僻山村中,是田中文宣队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把激扬热烈的鼓点在深山老林里敲响,让世世代代的土楼佳节民俗节庆活动延续下去。意义远不知如此,自文革后闽南各县的专业芗剧团被解散,直到一九七六年才恢复。所以,文革时田中文宣队演出的全套芗剧样板戏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是对那个时期被割裂的闽南芗剧演出史的一段佳话。

      田中大队文宣队前身是文革前的田中大队芗剧团,在南靖县名闻遐尔。五、六十年代的南靖年轻人都知道,田中芗剧团和山城公社翠眉芗剧团是全县水平最高的大队芗剧团,屡屡在县级汇演中夺魁。可惜田中这套人马到了七十年代已经老了,也不会演流行的文革歌舞节目。但在书洋地区,还有许多人喜欢芗剧,过年过节农民需要热闹,想看好戏就只好请田中文宣队。田中文宣队既承担起演出文革现代节目,更重要的是演出传统芗剧节目,由此培养了一批年轻的芗剧演员。

  我下乡之后很快被选入田中大队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直到七五年因参加南靖县公路工程建设而离开田中。但如果我不是户青,而是单身知青的话,我很可能与文宣队无缘。因为单身知青们经常回城,而文宣队的人员要求常年在村里,随叫随到,以应付政治任务演出。所以,我这个“表现不错”的户青也被推荐入队。再说我是属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面对贫下中农对我的信任,哪有推托的理由?

  没想这一“入队”,就在文宣队混了六年。  
       
     文宣队是业余的,又是义务的。宣传毛泽东思想是一种政治任务,谁也没有想到报酬。忘不了多少次顶烈日,冒风雨,扛著道具,翻山越岭到书洋的土楼村落演出。我们几乎都是在大圆寨演出,而且都选择晴天的夜晚,看天上布满星星,月儿亮晶晶的,在生产队土楼圆寨演大戏,社员都笑嘻嘻。村民们为了看一台演出,要专门在圆寨的与大门对望的大厅前搭起一个戏台。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来看戏,整个河卵石天井都挤满了人,有的干脆就在楼上回廊观看,就像坐在圆形体育馆的看台那样舒服。

  那时农村的生活水平低,我们都是晚上义务演出,点心也是自理。我记得每次出发时,队长就要交代人带一小包米晚上煮点心。如果附近有人杀猪的话,就捎过来一小块肉。演完后煮一大锅漂著几片肉的稀饭,每人喝一、两碗,然后在当地就宿。

  如果到非常偏僻的土楼演出的话,山民们一年就看这一、两场大戏,对我们非常热情接待,先是泡上一壶琼浆玉液的铁观音茶,再来糯米糍粑红龟稞、家酿红酒肉蛋酒、芋卵丸、木蕉、板栗、山梨等等,有时还专门杀猪宰鸭请我们。住的地方也很舒服,山民们常把自家最好的房间腾出来让我们住。有一次一对新结婚夫妇还把新房让我们住,自己去住一间破破烂烂的旧楼。

  最怕公派演出。当时书洋公社有几个自己筹建的公路,工地在偏远的山岭,有时我们被公社派到工地慰问演出,那“待遇”就完全不一样了。家常便饭当然有,最惨的是晚上睡觉,每座土楼都挤满了开公路的农民工,我们只好躺在当地生产大队队部地板上。有时连被子都没有,只好把戏幕当被子遮盖。有一天晚上很冷,睡到半夜醒来,我只好把那条大队部公用的脏被子拿来盖,那被子起码一年没洗,那味道岂是一个“臭”字了得?闻都不敢闻。更可怕的是被子一盖上身,马上被跳蚤咬了几个包。有一次我们还盖过一条蒙在自杀后的死人尸体上的破被子,只是睡醒后才知道它的真相,想吐都来不及。

  那一年在书洋上版寮演出,看到那里的农民正在盖一座大圆寨,可惜那时南靖土楼还默默无闻,我熟视无睹,只在远处观看。那圆寨的土墙才夯到一半高。如果现在还有人盖大土楼的,一定会成为媒体的轰动新闻。

     我们每年有大约四个月的时间要排练节目,一般都是在晚上,应付紧急政治任务演出才停工排练。每当在劳累了一天之后,我还要走一、两里路到田中大队部部排练,那股热情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想像不到。我们的排练地点是在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吊角楼,位于田中溪中段。因溪流在这里大转弯,所以这个弯叫潭角。潭角有一口大潭,吊角楼就一半在潭中,一半潭岸。潭岸这面楼墙的上坡,才是溪边的河卵石小路,小路上坡又砌起高高的石岸,岸上是几座大四角楼。这样,就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布局的奇妙景观。这种潭中楼在书洋塔下村很多,在田中大队村落却仅此一座。“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吊脚楼给我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不管是明月清风的夜晚,还是狂风暴雨之夜,宣传队的姑娘和小伙子们总是在这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在文宣队中,我是在后台乐队,比我小三岁的大妹妹是前台主要演员。我的弟弟在七五年高中毕业后,也成为文宣队台柱,他最拿手的是单人模仿双人相声,多次参加漳州市区文艺汇演。在那个狂热的年代里,我和我的弟妹们为宣传毛泽东思想可谓尽心尽力。我记得最清楚的是我们自编自演的那个欢庆九大闭幕的歌舞,歌词是这样的:文化革命凯歌扬,九大的喜讯传四方,毛泽东思想金光闪,革命人民有方向。工农兵,团结紧,紧跟毛主席向前进,抓革命来促生产,备战备荒为人民。

      不过,那些充满政治情绪的歌曲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我要的是它的旋律和激情,我会因此而忘记了劳动的疲劳和不尽的烦恼。像我这种户青,上不了学进不了工厂,唱唱跳跳宣泄一下,也算一种不错的活法。


2006-5-21 22:2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2  

友明:你们演过“工农弟兄们呐,我们是一家人纳”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吗?


2006-5-22 12:3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youming

#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xll at 2006-5-22 05:39 PM:
友明:你们演过“工农弟兄们呐,我们是一家人纳”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吗?

猜得不错,有一个节目就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还砍断了好几把刀。


2006-5-22 22:0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纪实录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