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造成的核危机已到关键时刻
解滨
根据过去24小时的消息,日本福岛核电站已有两座核能反应堆发生了爆炸。另外有好几座位于灾区的反应堆濒临类似的危机。这场事故涉及多座反应堆,在范围上已经是人类前所未有。 今后72小时是关键时刻。 如果技术人员能够控制住不发生新的爆炸,把已经灌注海水的反应堆在几天内成功地关闭,那么其核危害将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到目前为止核泄漏还仅限于爆炸时冲出的烟云中的较少的放射性物质,并不会造成大面积核污染。 但是如果连灌注海水都没有能够控制住燃料棒温度的持续升高,最终将会造成反应炉炉芯的溶化,那造成的危害将远不止日本本岛,而是大半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甚至美国都将遭受其危害。
网上有外行人对此事故不正确地描绘为核燃料“超过‘临界点’,引起核爆炸”,那是胡说八道。核反应堆里面是使用的低浓缩铀,核武器使用的是高浓缩铀。低浓缩铀不会引起核爆。 造成这两次爆炸的原因应该是由于地震和海啸造成反应堆失控,燃料棒大幅露出,紧急冷却装置由于大面积停电无法启动,使包覆核燃料的锆合金温度升高,与水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外漏到反应炉的建筑物里,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引发氢爆。 爆炸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放射性材料。 为了阻止燃料棒持续升温并关闭核反应堆,核电站只好采用自杀式办法—灌注海水来降温。
据最新消息,已经产生爆炸的两个反应堆的燃料棒都出现了“partial meltdown”,这也就是某些(不是全部)燃料棒已经变形或者熔化。假如反应堆的炉温在灌注海水后还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接着就是燃料棒熔合在一起,使炉芯彻底失去控制,此所谓 “total meltdown”, 其造成的高温度使得它们熔化一切屏蔽物或保护层,造成切尔诺贝利那样的大火和核烟云。 这种核烟云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可以漂流到日本周围几千公里内的任何国家,后果不堪设想。这将是人类的一场大范围的核灾难。
众所周知,对于这种大面积核污染,人类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治理。 核污染烟云漂流到区域,既可以直接造成人和一切动物的直接被污染,也可由于放射性物质被植物或农作物吸收而造成对人类的间接影响。对人类最直接的结果是儿童得白血病的比率高将比其他地区高出数倍。由于辐射物质导致人体染色体变异,畸形婴儿也将大量出现。
日本政府已经把出事反应堆周围地区20公里内的居民全部撤出,这就是说日本政府已经在准备对付“total meltdown”。 即使不出现“total meltdown”那种悲剧,核灾区附近的老百姓也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撤离核灾区的几十万人将在今后的数月中无法回家。日本的国土狭小,一旦出现“total meltdown”日本的核电站周围的大量居民撤出后可以肯定再也不能搬回去了。 这也就是说,日本将出现数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
反应堆一旦出现“total meltdown”,对于日本本土的直接破环程度将比别国严重得多。 要扑灭反应堆大火,可能的办法是用飞机从高空直接投放数千乃至数万吨白云石、砂粒、硼化物、土和铅等灭火材料,把大火强行压住。 控制住火势后还要设法逐渐堵住放射性烟尘的持续扩散(灭火后反应堆的烟雾仍然可以持续飘逸数月之久)。 放射性烟尘消失后还要清理现场并在现场建立一个永久隔离区。 这个过程需要数万人的参与。灭火人员不受核辐射污染是不可能的事,只是污染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处理过程中当场就有三十几名工人死亡,后来因受到大剂量辐射而有5.5万人在抢险救援工作中死亡,15万人残废,并且还造成了大量的生态难民。有15万平方公里的前苏联领土受到了直接污染,其中乌克兰26个州中12个州的4.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核污染,300万人受害。
那么,日本目前的核危机有没有达到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那样的严重程度呢? 暂时还没有。 用核工程学者的估算方法,如果把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严重程度形容为7,那美国的三里岛事故大概是3。 日本昨天的严重程度已经到了4。 今明两天极有可能到达6。
万一日本的核危机严重程度上升到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级,那将会是什么一个结果呢?
这一次出事故的有总共7个反应堆,其中两个已经爆炸,另外两个已经亮红灯,在爆炸的边缘。 要扑灭这几场核大火,至少要几十万人参与,必有几千人丧生或患上辐射病,长远的灾害就不敢想了。日本的地震海啸造成的灾害才刚刚开始,救灾还在进行,要同时对付两、三场核大火,不要说日本,就连美国也未必能够一下子提供这么多的人力物力到那里去。 美国的“里根”号航母因为害怕核灾害已经远离核灾区。一个已经是灾难深重的国家从哪弄这么多人和物资来抢救这场人类空前的核灾难呢?
所以,今后72小时最为关键。 如果再有两个反应堆出现爆炸,或者已经爆炸的两座反应堆出现“total meltdown”,那么联合国安理会就应该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组织全人类的拯救行动。这不仅仅是拯救日本,也是拯救我们人类本身。
日本危急,人类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