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我们应该向那位大清国老兵丁好好学习  陈丹青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冷热

#1  我们应该向那位大清国老兵丁好好学习  陈丹青

我是上海人,没资格谈北京。二十多年前在北京上学留校,总共才三年,现在回来教书,也不过三年多。主持人一定要我来,拖到昨夜,胡乱写了一点,念完拉倒:

我于北京的所谓“文化记忆”,是从北京朋友那儿零星听来的。譬如1986年我与阿城在纽约的一次闲聊,可以说来大家听听。

他说起他一位中学同学的祖父,曾是大清国禁卫军的老兵丁。这位老兵丁对孙子说,他在紫禁城城门口站岗,皇帝出巡,兵们就齐声高叫:

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老兵丁当上禁卫军那年,十八岁,光荣极了,那时已经有照相馆,他就特意穿着全套军服到照相馆照了一张相,当胸绣著斗大的“勇”字。不久大清帝国灭亡了,可是老兵丁一直珍藏著自己光荣的禁卫军照片。解放后,这枚照片不能挂出来,老头子还是珍藏著。1966年“文革”爆发,红卫兵抄家,这枚老照片当然被抄没了。老头子实在受不了,怎么办呢,他就顺著胡同摸到红卫兵聚集的一处院子,看见许许多多抄家物资堆在院子里,准备一把火烧掉。老头趁个空子溜进去,居然找回了自己的照片,揣在怀里跑回家,一路庆幸,高声叫道:

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阿城还认得从前宫里的老太监,老太监有自己的“文化记忆”。譬如皇帝幸临宫女,是夜里点了牌子,宫女脱光了,由太监扛进皇帝的房间。这些情节,我在李翰祥导演的清宫电影里看见过,可是据老太监亲口对阿城说,皇上行房,太监们围著伺候,到一定的时辰,太监会跪著提醒:

皇上注意身体!皇上该休息了!

又譬如琉璃厂,如今还在。阿城说,在他小时候,也就是50年代初,许多店铺的后院房内还雇著不少穷文人专门抄写文物文件,写一笔好字,一千字的工钱,好像是一两毛钱。

这些细节,在我这上海人听来,真是有意思极了。可是北京朋友中,似乎也就阿城格外知道、格外留意这类事,其他北京朋友的“文化记忆”,十之有九可就是解放后的新北京了。

譬如刘索拉说起她的高干朋友们,有些关节我就不能立刻听明白。譬如索拉说王朔是“军区大院儿的孩子”,说起她自己,却说“咱们是胡同里长大的”。什么意思呢?按说胡同里长大的,多数是城市贫民,可索拉分明是高干子弟,她的亲叔叔是鼎鼎大名的刘志丹──我终于明白了,就因为刘家官位高,所以进城后分配的住处是胡同深处的四合大宅院,自然比几百户军属的“大院儿”高级太多了。

我记得1978年来北京上学,有一天在哪座楼顶上往下看,看见一户完整的四合院正在大装修,雕梁画栋,油漆一新,一打听,说是刚任命的文化部长黄镇同志马上就要搬进来。

上个月有朋友在鼓楼附近一家“竹园”宾馆请吃饭,进去一看,好气派,亭台馆榭,古木繁花,一打听,原来是康生的旧宅,昔日的王府,早先的主人,曾是有名的小德子与盛宣怀。

再譬如老同学吴尔鹿,八年前在国子监街买下了自己的四合院,种满花草,给我讲起北京老四合院的说法,我记得这么两段,一说是:

“天棚葡萄金鱼缸,肥狗壮丁胖丫头。”

另一说是:

“房新树矮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

下面我倒可以说说我对北京的“视觉记忆”。我第一次来北京是在1974年,为了看“文革”期间的全国美展,刚到美术馆,人山人海,原来江青同志才来视察,刚离开。群众纷纷语告,在工农兵的画面前,江青说:

“什么叫艺术,这就是艺术。什么叫伟大,这就是伟大。”

那时,北京的旧城墙早已拆干净了,全城的四合院一户也没拆,绿树成阴,京津唐一带大地震还没发生,所以四合院不像后来成了破烂混杂的大杂院,“清明节”天安门运动也还没发生,所以天安门广场非常空旷。当时的长安街还走着骡马大车,所有人穿着中山装人民装,所有街面或楼道都堆著大白菜……除了故宫天坛颐和园,北京到处挂著国家机关的门牌:国务院、外交部、统战部、财政部、宣传部、总政治部、中央军委、警备区司令部、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等等,等等,等等。

多年后,我在安东尼奥尼题为《中国》的纪录片里看见了六七十年代的北京,空旷,荒凉,沉闷,我看了,居然很亲切,那是我这辈人关于北京“文化记忆”的经典版本。概括说来,北京不是明十三陵,清帝都,而是一座共产党的城市,一座被共产党成功地乡村化的城市,一座完全孤立于世界之外的城市,就像今天电视里出现的朝鲜平壤,空旷,荒凉,沉闷。

但在一小部分准共和国青少年的记忆中,北京是骄傲的城市,这种骄傲的程度,取决于他们家长的行政级别与官位高低。我所认识的北京同辈只要问你住在北京哪个区、哪个大院,上过哪所中学、小学,甚至托儿所,就掌握你的出身、地位与重要性:是区级还是市级,是民盟还是政协,是军区还是中央军委,是中央还是中央直属,是中央办公厅还是中南海,等等,等等,等等。

他们说起朋友时,十之有九不是朋友的名字,而是对方家长的名字,这些名字不用介绍,譬如刘少奇、邓小平、邓颖超、陈毅、彭真、叶剑英,等等,等等,等等;另有一批家长的名单也无须介绍,譬如郭沫若、老舍、曹禺、胡风、郑振铎、吴祖光、徐悲鸿,等等,等等,等等;还有一批名单恐怕也无须介绍吧,譬如傅作义、蒋光鼐、梁启超、梁漱溟、章乃器、黄炎培、马寅初、梅兰芳、齐白石、张伯驹,等等,等等,等等。

在上海、台北、香港以及海外,也住著不少民国共和国政要名流的后人,但没有一个中国城市像北京这样,密集居住著这么多历史人物的家属。他们有的闭口不语,从不说起以上人物,有的对于上代未曾公开的轶事或屈辱如数家珍……今日出版盛世,你可以在无数书籍中读到北京的“文化记忆”,可是很难读到关于以上人物真实生动的描述。

譬如今年初夏,北京播放大型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其中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解放后借住亲戚张伯驹家里十六年,死在张家。大家知道,民国年间张伯驹变卖房产,购买晋唐时代的稀世文物,解放后又将文物捐献国家。可是他晚年怎样呢?我有一位京城朋友曾是张伯驹的忘年交,说起这位民国公子的最后岁月──70年代末,张老先生每天醒来头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对著所有节目张嘴傻看,除了吃饭,一刻不离开,直到夜里上床睡觉,直到死,天天如此。

我们应该请张伯驹之流来参加这次会议。但从他晚年的故事中,我们看见,北京的文化记忆,他个人的文化记忆,在他身上似乎冻结,终止,没有意义了。

我不懂历史,更谈不上北京的“文化记忆”。我对北京甚至一点也没有“都市想像”──北京的“都市想像”可不是谁都可以“想像”的,它需要的根本不是“想像”,而是权力──1949年以后的北京“都市想像”,首先是,也只能是毛主席的“都市想像”,例如拆毁城墙、到处建立苏式工厂之类,而他的想像全部实现了。改革开放后,北京的“都市想像”是历任市长譬如陈希同、张百发,以及今日王岐山等等连同大群开发商及所谓国际建筑大师的宏伟“想像”,例如“民族风格”的建筑大盖帽、拆毁胡同四合院、起建歌剧院、奥运会场、中央电视台之类,他们的想像,也全部实现,或正在实现中。

总之,在北京,我看不出北京居民的“都市想像”,北京居民的义务是尽快配合大规模迁移,他们被“请”出北京,落户郊外,将他们在北京城所剩无几的“文化记忆”尽快抹杀干净,实现政府的“都市想像”。

算回去,民国北平的“都市想像”,是将古老帝都改造成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城市;1949年后的北京“都市想像”,是将这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城市改造成革命化、军事化、乡村化的城市。1979年以后的北京“都市想像”,是将这座点缀著古都遗迹的准共产党城市化妆成香港化、美国化的摩登城市。今天,北京以无数欧美城市、街道、小区的名字,命名北京城无数角落──北京过去二十年的变化,远远超过了北京的想像力、全中国的想像力,甚至全世界的想像力。

自然,“都市想像”也意指反方向的,历史的想像,在字面上可与“文化记忆”是一回事。我不是学者,以我的十二分非专业的定义,只要发生过的事情,哪怕是关于昨天,都应该算是“记忆”,波兰导演基斯洛夫斯基甚至宣称“未来也是记忆”。可是诸位知道,关于北京的想像也好,记忆也好,只要是在北京地面上,最好不要随便“想像”。大致说来,凡越是遥远的、消失的人事,越是安全的、可说的,越是切近的人事,则糊涂一点,能不说,就别说。

胡风在1949年写过一首献给新中国的诗篇,其中有一句话: “时间开始了”,意思是说,1949年以前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哪来记忆呢?

五十四年过去了,情况与胡风的意思正好相反:1949年以前的 “时间”与“记忆”循序恢复了,反而是“时间开始”后的这五十四年,还是最好不要随便记忆吧。今天,我仔细看了本次座谈会的每一篇论文题目,“时间”全部指向1949年以前,全是被准许的“文化记忆”。

这很像是老人的记忆:越是切近的事情,越记不得,越是早先的事情,记得越清楚。北京是一座古城,或许正需要这种“局部失忆”的记忆。也好,北京的变化,是持续消除记忆的过程,我们先来试著恢复纸面上的零碎记忆吧──那位前清的老兵丁尚且终身守护自己的记忆,我们是不是应该向这位大清国的禁卫军小兵丁好好学习?!

(2003年10月北京大学中文系国际研讨会 “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书面发言)


2006-8-27 11:5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2  

从CND上读到陈丹青的这个发言,我觉得陈的视野思考和气度不俗,不比龙应台差多少了。

我和各位有的认识很长,有的认识很短,但觉得大家都是很有肝胆的人,就在这里说说心里话吧。

最近一段时间,对这里有些失望,觉得风气不对,伪辨题很多。提辩题的人目的暧昧,逻辑不清,进入辩论的人有的明显抬着轿子,说话颠三倒四,随风掉头太快,老夫跟不上去。起初的追求和愿望距离越来越大。说实话,最近几天里想的都是离开这里。

“天棚葡萄金鱼缸,肥狗壮丁胖丫头。
房新树矮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


2006-8-27 12:0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牡丹妹妹

#3  

好看,没看完,等一会儿在来.


2006-8-27 12:0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远山

#4  

好文。别走,你管你说心里话,明白者自明白。


2006-8-27 12:0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尚能饭

#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7 05:03 PM:

最近一段时间,对这里有些失望,觉得风气不对,伪辨题很多。提辩题的人目的暧昧,逻辑不清,进入辩论的人有的明显抬着轿子,说话颠三倒四,随风掉头太快,老夫跟不上去。起初的追求和愿望距离越来越大。说实话,最近几天里想的都是离开这里。

我也有同感。尽管像兰若尖锐指出的那样,“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这个开张以来还算不错的地方,衷心希望一些人自尊自爱一些,把那些拉帮结派、勾肩搭背、相互肉麻吹捧的东西,放到你们自己的新浪博客里,或你们常去的其它盛产这类东西的地方。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2006-8-27 13:2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yuyue

#6  

感谢冷热君转贴好文,也同意对龙应台的比较。

与老尚冷热同感。走是容易的,但也是消极的。想想,“娜娜出走之后”会怎么样,鲁迅说她免不了会当妓女。冷热如果走,我们倒不会担心这一点,但哪里都有妓女,这个事实是不用担心的。

能做的,是不嫖。不是嫖了之后,为自己辩解,我是帮娜娜挣钱糊口。

要帮助正这里的风气,不苟且。从自己做起,no-nonsense。


2006-8-27 15:1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7  

最近谁吹捧谁了?我怎么没看出来?

有意见就提,对大家都是提醒。要离开,也提提意见再离开,要不我们都意识不到
哪里偏离了。当然,我应该说请冷热兄别走。不过我知道:冷热是闭门写文章去了,
写着写着,想到土干了,赶紧回来灌水。

我在古狗查土干,出来的是:土干了,再浇水。都是养花网页。

关于文学评论,我还真看不懂,特别是长篇评论,引用一些作者名字和作品。反正
我也没读过那些作品,自然说不出什么。

有人的地方,就有失望。即便是在基督教成群的地方,也能见到很丑陋的事情。把
一个地方想得太美好,就会失望。还是那句话,辩论时,两三回合,就去泡壶茶,
别理对方了。几天后说:三天了,您去哪了?想死我了。

说到热闹,我意识到孤独多可贵。我在英国的生活很静,有时间想,所以才写小说。
可以说是享受孤独吧。

再说评论,我也想听到批评。不然,提高不了。虽然我很需要鼓励。我有今天,就
是我爱人天天鼓励我的结果。

还是希望看到有人批评写作和批评伊甸气氛的帖子。让我们一起来爱惜伊甸文苑吧。


2006-8-27 15:4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牡丹妹妹

#8  

冷兄, 我斗胆改一句?:
“天棚葡萄金鱼缸,肥狗壮丁胖丫头。
房新树矮画满墙,此人必是东西厂。”


2006-8-27 15:5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benfangd


#9  

del


2006-8-27 19:42
博客   编辑  引用

wxll

#10  

冷兄:你能写能评,你不在就不好玩了。


2006-8-27 20:3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诗鸿

#11  

怎么说走都要走?

冷兄不要走。

人无完人,坛还能有完坛?

愉悦兄说得好,有些风气不好,咱帮着正。


2006-8-27 20:4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12  

对!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诗鸿 at 2006-8-27 09:48 PM:
怎么说走都要走?

冷兄不要走。

人无完人,坛还能有完坛?

愉悦兄说得好,有些风气不好,咱帮着正。



2006-8-27 20:5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yanshengjiang

#13  

我正在改作业。改一个,回头看看伊甸有什么动静。看到冷热兄这篇老在上面,就进来看看(我一般把冷热兄的文章放在没事时慢慢欣赏)。越看越倒抽冷气:冷热厉害呀,认识这么多高等人物。

等看完了,对冷热兄五体投地了,才接着看评论,才知道写文章的不是冷热。于是,冷热兄又变回我熟悉的人了。


2006-8-27 21:0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银桦

#14  

还没想好。不乱说了。


2006-8-27 21:1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远山

#15  

我也是,一开始以为是老冷写的,因为外面标题上没有陈丹青的名字。看到最后还是疑惑,这才上去重新看标题。


2006-8-27 21: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6  

冷兄,

咱加拿大国土这么大,空气如此新鲜......我们可得做“心胸开阔”的榜样啊。

我评论你文章,说的是不是特别“中肯”?没有“吹吹拍拍”吧?

至于那句“玩笑”,不了解你,我保证不敢和你开,真的。


2006-8-28 08:1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17  

在看到<<对海外文学的一些看法>>之前,我也说过一些比较的话,比如国内一些作家来到海外,失去了原来的生活,但是开阔了视野,创作上面有了变化,有的创作力下降,有的却写出新的题材。我们不能笼统地划分海内海外,只能研究个案。比如徐志摩,比如这个陈丹青,如果没有海外经历和视野,还会是这个徐志摩或陈丹青么?

我的脾气急躁,看一篇文章就想看到作者究竟在说什么。我上面提到的文章里,文学和政治的关系讲不清楚,好像作者在拉屎,拉不出来,脸憋得发紫,我在边上看着,替她着急,脸也憋得发紫。作者不断在偷换概念,把“相信我”之类的个人信用都拿出来作抵押了。我们能相信你吗?第二天又特别声明“不分海内海外”了。我老眼昏花,头晕脑涨,也看不懂有人跟着喊“句句在理”的理在何处!

指责海外生活的人“有一种自我优越感”,这一杆子就能打翻了一船人。说“国内许许多多好的文学作品得不到广泛的宣传”,说海外文学作品写得“象中学生作文”,我也有同感。请把那些得不到广泛宣传的好作品推荐给我们呀!让我们这些思维还停留在过去20年的中学生开开眼呀!可是又推荐了什么呢?金凤同志倒是推荐了一下,推荐了一篇叫石茂松或者石松茂的先生写的评论,请金凤同志把这位姓石的同志的文章再贴出来一遍,请江岩声同志拿起放大镜在里面找找有没有十条,不,有没有一个哪怕是可以叫作批评的与昆德拉式思维有联系的用词?那就是供我们海外中学生学习的“得不到广泛宣传的好作品”吗?那就是没有“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的文学评论吗?

“什么叫艺术,这就是艺术。什么叫伟大,这就是伟大。”

江岩声的内向,简杨的谦逊,杜欣欣的正直,先磨的大度,都是我学而不到的。但是有些作秀以及跟着作秀,还是让我忍受不住。

向那位前清的老兵丁学习什么?守护自己的记忆,守护在记忆里曾经有过的中学生的真诚。


2006-8-28 08:4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8  

冷兄,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而且继续永远微笑。

你得和我为力小妹学。

现在招供:你到哪里休假去了,也不上照片给他们看看咱加拿大的景致?


2006-8-28 08:4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19  

皇上注意身体!皇上该休息了!


2006-8-28 09:0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0  

好了,好了!

有话说出来了,气就顺了,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敢“提出论点”的人,胆子本来就大。根本不怕反对意见。

你们几个憋出病来,还不是“w”心疼你们。

如果一定要讲“理”,请去开条新线吧。明来明去的,我们大家“认真”讨论。


2006-8-28 09:0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谁是我?

#2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8 01:42 PM:
在看到<<为对海外文学的一些看法>>之前,我也说过一些比较的话,比如国内一些作家来到海外,失去了原来的生活,但是开阔了视野,创作上面有了变化,有的创作力下降,有的却写出新的题材。我们不能笼统..

冷热网友,你先喝一杯冰茶(自己弄吧)败败火。即使是有吹吹拍拍的现象,也不会令
伊甸衰败。如果认识到这一点,那么老兄就不用担心了。

实际上我们都要体谅人性之中的一些弱点,假设你对我写的漏洞百出的文字(我写了什
么文字了,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一直极力赞赏、从来不公开提批评意见,那么我还好意
思公开指出你的文字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吗?我感激你的知遇之恩还来不及呢。那是有意
识的文过饰非。

另一个层次是无意识的,双方都由衷地觉得对方的文字好,虽然别人都看出其文字中的
漏洞。

我这里只是泛泛地说出我对人性的一些粗浅理解,不针对任何个人。我有时言辞也令一些
人感觉很“过激”,但我毕竟是一个无名之人,所以我不在乎。

有些碰撞,也好,因为碰撞会出火花,说不定还会撞出爱情的火花呢。 有时是越爱、越
得不到,就越恨她、越说她的坏话(就象贝多芬对待他弟弟的妻子那样),要当心呀!


2006-8-28 09:1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2  

还有,谁“无事生非”,让许多人“寝食不安”的(幸亏不包括我),现在该笑一笑了吧。

大家保重。


2006-8-28 09:2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独善斋主

#23  

〉〉大致说来,凡越是遥远的、消失的人事,越是安全的、可说的,越是切近的人事,则糊涂一点,能不说,就别说。

谁说不能说,你要说“三个代表”、“八荣八耻”还是可以滴。

冷热,别太认真了。

我岳父说:“我们干革命,艰苦奋斗一辈子。希望你们也回来,报效祖国。”

我说:“我不敢回来,虽然心里还关心祖国。”

我侄女说:“真搞不懂你们。为了革命,敢于献身。要是敌人抓了我,不用上刑,我马上就投降。”


2006-8-28 09:36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尚能饭

#2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8 02:28 PM:
还有,谁“无事生非”,让许多人“寝食不安”的(幸亏不包括我),现在该笑一笑了吧。

大家保重。

为力,

有人说你那个,你不乐意听。我来换个milder说法:你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好心办坏事的主儿。自己去琢磨吧!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2006-8-28 09:5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尚能饭 at 2006-8-28 10:57 AM:


为力,

有人说你那个,你不乐意听。我来换个milder说法:你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好心办坏事的主儿。自己去琢磨吧!

老尚,请你以后不要回我的贴,我也保证不再回你的贴。咱俩井水不犯河水。如果你再让我不“舒服”,我会要求园丁删你的贴。

目前我说的话,全部在“言论自由”的范围,请你自己清楚这一点!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8-28 10:0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尚能饭

#2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8 03:02 PM:


老尚,请你以后不要回我的贴,我也保证不再回你的贴。咱俩井水不犯河水。如果你再让我不“舒服”,我会要求园丁删你的贴。

目前我说的话,全部在“言论自由”的范围,请你自己清楚这一点!

一言为定!你觉得我的话就超出“言论自由”的范围了吗? 好好好,我不当这个“吕洞宾”也好,你好自为之吧!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2006-8-28 10:1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7  

有了问题,一定要解决,不能拖着后患。
这是西方精神(英国日不落时的信仰)。你们要听我这句话。


大家要听我这句话。

同时,打倒老尚!
你要是不舒服,我马上“删”掉。


2006-8-28 10:1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8  

“大致说来,凡越是遥远的、消失的人事,越是安全的、可说的,越是切近的人事,则糊涂一点,能不说,就别说。”

我认为说这话的人,还是应该多读历史。

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重演的,只是后面的背景不同。本质上吗?大同小异!


2006-8-28 10: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独善斋主

#2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8 10:35 AM:
“大致说来,凡越是遥远的、消失的人事,越是安全的、可说的,越是切近的人事,则糊涂一点,能不说,就别说。”

我认为说这话的人,还是应该多读历史。

人类的历史,从来都是重演的,只是后面的背景不同。本..

我觉得为力没读懂这段话。



越老越小,小到没了。
2006-8-28 10:37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独善斋主 at 2006-8-28 11:37 AM:


我觉得为力没读懂这段话。

不想读懂,因为是中国人在自说自话。可现在中国已经非中国了,可怜你们这些“......"

斋主,我敢说你,今天特殊,以后“骂”你。

说到底,是没有“金刚钻”,别揽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8-28 10:4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benfangd


#31  

del


2006-8-28 10:52
博客   编辑  引用

尚能饭

#3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8 03:13 PM:
有了问题,一定要解决,不能拖着后患。
这是西方精神(英国日不落时的信仰)。你们要听我这句话。


大家要听我这句话。

同时,打倒老尚!
你要是不舒服,我马上“删”掉。:la..


1。写出来,就不必删--我更不会要求人家去删;

2。我对网上的事,不会当真,所以从来不会感到不舒服;

3。老尚不是为力能够打倒的--不论是文的,还是武的,(此处删去八个字)。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2006-8-28 11:0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尚能饭 at 2006-8-28 12:02 PM:


1。写出来,就不必删--我更不会要求人家去删;

2。我对网上的事,不会当真,所以从来不会感到不舒服;

3。老尚不是为力能够打倒的--不论是文的,还是武的,(此处删去八个字)。

你不是要见我吗?咱俩单挑。我练空手道的重点,就是对付“男”的,田力什么的。 你想见识我的“绝”招吗?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8-28 11:0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34  

小杜言之有理。你善于总结,我善于删贴,修改前面的贴,有棱角的地方磨磨圆,得罪人的地方改缓和了。思想是得不断修正,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可是不能象陈平散文里写的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吧?那是风啊!我在找金凤同志贴上来的那个帖,没能找到,我想再读一遍那个石先生的评论,我们很多同志会坐不住的,我们很多同志也能学会怎么写文学评论,那可不是 “几个人站在办公楼下聊天”!


2006-8-28 11: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benfangd


#3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8 04:18 PM:
小杜言之有理。你善于总结,我善于删贴,修改前面的贴,有棱角的地方磨磨圆,得罪人的地方改缓和了。思想是得不断修正,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可是不能象陈平散文里写的来个180度的大转弯吧?那是风啊!我在找..

确实不应该180度的大转弯,如果有的话,就认个错。表示以前认识不足,现在痛改前非。
我倒是没有看到180度大转弯的文章。请冷热兄明示。


2006-8-28 11:33
博客   编辑  引用

冷热

#36  

帮帮忙,还是找到石先生那个评论贴上来共同学习提高吧。那是我在伊甸园看到的水平最高的一篇评论。


2006-8-28 11:3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benfangd


#37  

del


2006-8-28 12:08
博客   编辑  引用

冷热

#38  

奔放不厚道了,老夫没有记错的话,你还有一些发言呢!


2006-8-28 12:1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39  

冷热兄:我不记得我贴过这篇文章啊,什么时间?几个月前还是最近?实在想不起来。

冷热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有独到之处,对论坛的关心爱护之心,很让人感动。不过,你可能是个完美主义者,对论坛的各种议论过于认真,其实,许多人写文上贴,当时心里未必想得那么深刻,又不是发表毕业论文,又不是争得诺贝尔奖,逻辑措辞都未必太讲究。因此还是不要过於计较。

-----金凤同志倒是推荐了一下,推荐了一篇叫石茂松或者石松茂的先生写的评论,请金凤同志把这位姓石的同志的文章再贴出来一遍


2006-8-28 12:2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牡丹妹妹

#40  

呵呵,我知道那篇文章,但我不说。

-----金凤同志倒是推荐了一下,推荐了一篇叫石茂松或者石松茂的先生写的评论,请金凤同志把这位姓石的同志的文章再贴出来一遍


2006-8-28 12:2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41  

牡丹妹妹卖什么关子?赶快贴出来!我也想看看,真的,求你了:) :)


2006-8-28 12:2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42  

为了给某些健忘的同志提个醒,将下面在某网友的集子里面搜出来的文章开头部分引在下面。

冷热还是那句话,要向大清朝的那个老兵丁学习,守住自己的记忆!守住真正的平遥古城!


孤荷的雨声与风骨
<评青年女作家枯荷雨声的散文集>

作者:石松茂

开篇

  昨天朋友聚会喝高了酒,然后洗了一个澡,睡到下午三点多,醒来精神尚好。坐在案前打开电脑,就收到枯荷雨声的电子邮件,打开一看是部《散文集》:大作分四辑,20多万字。应该是她的呕心沥血之作吧。所以一气看完已是深夜时分,兴奋的不觉饿,连夜促成了这篇简单的文字,权作评论:《孤荷的雨声与风骨》。


2006-8-28 12:2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牡丹妹妹

#4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8 05:29 PM:
为了给某些健忘的同志提个醒,将下面在某网友的集子里面搜出来的文章开头部分引在下面。

冷热还是那句话,要向大清朝的那个老兵丁学习,守住自己的记忆!


孤荷的雨声与风骨
<评青年..

本来想把这个破包袱多捂一回,结果又被冷兄占了先。 我以为就我知道呢。看来不能自以为是。要自以为不是就好了。哈哈。


2006-8-28 12:3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benfangd


#4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8 05:19 PM:
奔放不厚道了,老夫没有记错的话,你还有一些发言呢!

也许我知道你说的那篇文章,可是,我确实不记得我发过言了。


2006-8-28 12:36
博客   编辑  引用

yuyue

#45  

这样不好。不应该牵扯上金凤,金凤当回搬运工,没有什么错误。


2006-8-28 12:3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46  

“可将这位石某人列入不读之列!”  --  这是简杨的跟贴,掷地有声。

下面是金风同志的跟贴:

“我转贴时是想著为雨声MM出书高兴,根本没想那么多。

悲冷两兄太严肃(砸砖吧,我包好脑袋了 :) :) 其实,哪一个人写书评不是好话说得多,鼓励多点,尤其是对年轻人。我觉得枯荷文章文字优美,韵律十足,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否则,她的文字不会在CND和这里引起这么多人的兴趣。

我也同意她的悲情太多,哀怨太多,但是在她所处的环境中,要她怎么写?慷慨激昂吗?抨击社会吗?对她一个年纪轻轻的弱女子,她的几篇严肃的激扬文字已经让我非常佩服了。

当然我们都是本著爱护枯荷的态度来发表意见的,悲歌和冷热绝对是好心。”

金风同志,请再读<<对海外>>一文,不是我们"要她怎么写",而是她要我们这些中学生们怎么写。


2006-8-28 12:3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47  

哇,这一篇啊,我记得,就是不记得作者的名字。你要是提醒我“金凤转过来的评枯荷雨声的文字”,我就会马上反应过来的。

哈哈,看来这次被冷热抓住了辫子 :) :) :)


2006-8-28 12:3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48  

现在我明白了,原来冷热是有所指。我还傻里傻气地以为冷热在夸赞我转了一篇最有价值的评论文章呢!我在想,以后要不要转贴了???
------但是有些作秀以及跟着作秀,还是让我忍受不住。

指责海外生活的人“有一种自我优越感”,这一杆子就能打翻了一船人。说“国内许许多多好的文学作品得不到广泛的宣传”,说海外文学作品写得“象中学生作文”,我也有同感。请把那些得不到广泛宣传的好作品推荐给我们呀!让我们这些思维还停留在过去20年的中学生开开眼呀!可是又推荐了什么呢?金凤同志倒是推荐了一下,推荐了一篇叫石茂松或者石松茂的先生写的评论,请金凤同志把这位姓石的同志的文章再贴出来一遍,请江岩声同志拿起放大镜在里面找找有没有十条,不,有没有一个哪怕是可以叫作批评的与昆德拉式思维有联系的用词?那就是供我们海外中学生学习的“得不到广泛宣传的好作品”吗?那就是没有“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的文学评论吗?

“什么叫艺术,这就是艺术。什么叫伟大,这就是伟大。”

江岩声的内向,简杨的谦逊,杜欣欣的正直,先磨的大度,都是我学而不到的。但是有些作秀以及跟着作秀,还是让我忍受不住。

向那位前清的老兵丁学习什么?守护自己的记忆,守护在记忆里曾经有过的中学生的真诚。


2006-8-28 12:5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牡丹妹妹

#49  

应该谢金凤才对,不然我们身在海外,一叶障目,岂能看到如此肉麻吹捧的文字?岂能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吹拍文化?

伊甸要在大陆出书,要作好准备,书出不出先不说,可能这类评论会突然出现在你面前。赫赫, 作者们,你们会不会甘之如饴百读不厌?放到自己的文集里?


冷兄,人生如戏,网络是也人生舞台,好好看戏呀,不要中途退场。


2006-8-28 12:5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50  

>> “原来冷热是有所指”

对对,冷热是居心叵测的阶级敌人!  开个玩笑,看到这些文字和文字后面的东西,后来又知道你们同在一个什么社里面,一下子就把你们那个什么社和蓝衣社联系了起来。


2006-8-28 12:5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侃山闲聊 下一主题 »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