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小议博客文化的世俗浮躁性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eili

#1  [原创]小议博客文化的世俗浮躁性

小议博客文化的世俗浮躁性

为力

中国大陆,出版不自由,报刊是喉舌。但中国人聪明智慧无穷,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博客文化大革命,出笼。

最火的是一个小丫头,年纪轻轻还号称老徐,嘿,和我还是本家,同是北京人。我去看了一下,这个漂亮姑娘和我一样的身高,同样的血型,虽然比我年轻,本人并不嫉妒,反倒认为与她很接近。读了几下,是挺喜欢她,同时也为国内出现了徐静蕾这样的自信真诚女人而欣慰。

但只是如此而已,真的,不想再去她的博客访问了。这个博客是千万点击的最热博客,根本不缺我这个人,对吧?

然后我点进了韩寒的博客,看到小伙子话粗理不粗,感觉无伤大雅,但我做出的决定,也是不再回头了。

不能错过洪晃。现在找谁都太容易,有名的人们都在新浪博客上,古狗一个点击,我就看到了她小时候的照片。读了她的第一篇博客,不错呀。听别人说洪晃长大后挺丑的。不能免俗,我想看看她自己传上来的相册。不行,“读取中”的字眼不断地在闪动,相片们根本不肯显身。

正经点吧,我走进了文友介绍的大陆学者周国平的博客,也只是读了头一篇,是“关于《妞妞》新版自序”。

此时我突然的联想,是歌德当年的秘书和崇拜者爱克曼先生。爱克曼执着地要出版他与歌德的谈话记录。不能如愿,他耐心地等到了歌德去世,才让伟大作品“歌德谈话录”得以诞生。

哈!现在好了,谁都可以把自己的话语、思想、好心、杂念、快乐、忧愁等等,统统与广大网民共享。我们大家人手一只鼠标,击键,就看到了一个个鲜活跳动的人生。

我这才明白了博客现在为什么在海内外中文领域如此火热,这么时髦!

但是,我对自己微笑。我还是要多看我自己的文章,文友们的文章,千年古典,流传名著,当地的报纸,高信誉的杂志……

我还有多余时间看这些与我不相干的“别人”的博客吗?没有。

还是点明一下我的观点吧:一个崇尚博客文化的国家,她的人民是世俗的,浮躁的。而政府,别怪我刻薄,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7-15 17:1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为力:本人倒是认为,德国人的所谓“自负”,是长期一直被欧洲人认为是“野蛮民族”的逆反心理。

象罔:欣赏为力的观点。《第三帝国兴亡》大学时挥汗读过,现在一个字
也记不住了。

我昨天刚好借了纳粹的那电影《Triumph Des Willens》,到处都
在吹嘘,包括七格和自立都写过专论,得有一看的必要。

但说实在的,那哪里有什么美。有仿古罗马的痕迹,再有,就是声
嘶力竭。那瓦格纳的音乐也变扁平了的。。。

当然,这一部电影对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的阅兵式都有影响的。

我想,真正的优秀、自信,何用声嘶力竭广播放大器?

真正的自信,我往往在英国人的政治幽默中能看到,这点,法国人
都远远不及!

James invaded Catholic Ireland, to try and win his throne
back, but was decisively beaten by William at the Boyne
in 1690. Mary died in 1694, and William devoted the rest
of his reign to fighting the French in Europe. He was respected
by his subjects, but not particularly liked. When he died in
1702, after his horse slipped on a mole hill, Jacobites
everywhere raised their glasses 'to the little gentleman in
black velvet.'

---William III & Mary II


在这里回象罔吧。

英国人是向法国人学到“文化”的,但他们是很“稳重”的民族。

同样的,日本人是向中国人学到“文化”的,但日本人也是“沉静”。

法国人浮躁,中国人更浮躁。我想说到底,是没有宗教情怀,耍尽小聪明,太世俗了。

上面的那篇小文,是没有好好写,我得思考几天。现在只是抛砖引玉。


2006-7-17 08:1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简杨

#3  

下面是一位文友的趣文。

“博客”使写作癖成为流行病(ZT)

沈喜阳



米兰·昆德拉认为,写作癖发展成流行病需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福利水平的普遍提高,使他们有闲暇从事无用的活动;二、社会生活高度原子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普遍疏离;三、民族的内部生活中大的社会变化的极端匮乏。”(《笑忘录》第140页,王东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逐年攀升,随着有闲阶层人数的逐步扩大,随着邻家相望、敲键之声相闻而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传统”悄然复兴,随着光荣与梦想的消解和个人化生存的确立,随着虚拟空间“博客时代”的逐日来临,“有空去我家玩玩”变成“有空上我博客看看”,我们开始逐渐进入一个写作癖大规模流行成病且肆意公开展示的时代。

每个人都是潜在的作家,并且都可能是潜在的不朽的作家,这似乎是博客给“博客者”——我用这个生造的词来指代那些生活在博客时代并热衷于写博客的人们——带来的高度自信。人总是要死的,要从这个熙熙攘攘的尘世中消失到另一个世界,就像水滴消失到洪水中而踪迹全无。于是,留下一点词语的痕迹——哪怕是词语的垃圾——无论如何也要留下。“博客者”赶上了好时代,没有可能变成铅字的词语却能够占据一方虚拟的空间。虽说没有英雄的年代是寂寞的,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生活中没有历险的岁月是悲哀的和耻辱的,可是我们在自己和他人炒作的泡沫中制造了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幻影,当然可以自欺欺人的以为经历了人世的风雨见到了真正的彩虹。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为未来写博客?当然是为自己写!“博客”是我们活着时的安神剂;当然更是为别人、为未来写!“博客”是我们死后的防腐液。立言是“三不朽”之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国粹应该在我们“博客者”手里发扬光大。

想想真奇怪,连孔夫子也甚至害怕“立言”。孔子就说他自己“述而不作”。为什么?章学诚解释说:“所谓述而不作,非力有所不能,理势故有所不可也。”(《文史通义校注》第2页,中华书局1985年5月第1版)什么理势?钱穆说:“孔子有德无位,故但述而不作。”(《论语新解》第166页,三联书店2005年3月第2版)孔子明知自己“有德无位”,没有资格作《春秋》,但他因为惧“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乃不得不作《春秋》;而作《春秋》,本来是天子之事,所以他战战兢兢地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四书章句集注》第272页,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第1版)孔子之畏何其深也! 章学诚说:“古人不著书,古人未尝离事而言理”(《文史通义校注》第1页),意在说明古人不凭空著书,凡著书必即事而说理,即器以明道。孔子和古圣先贤不敢轻易著述;凡有所著述,皆出于不得已。无病固不可呻吟,即自家有病亦不轻易呻吟;惟关乎家国天下之病,乃不得不大声疾呼也。

昆德拉说:“如果有一天(这一天为时不远了)所有人一觉醒来都成了作家的话,那么普遍失聪、普遍不理解的时代就降临了。”(《笑忘录》第164页)随着词语的猛烈泛滥和自我的疯狂展示,我们已不是正在走近这个普遍失聪、普遍不理解的时代,而是正在走进这个可怕的博客时代。虽然在现实中人们情愿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但是在“博客”上人们却热衷于展示自我,甚至不惜扒光自己的每一寸外壳,以期吸引眼球留下影像。因为一味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所以人人疯狂的展示自我,所以我们普遍变得互不理解;因为词语的猛烈泛滥,我们被外界的和自己的词语所包围,我们在扒光外壳的同时又穿上厚厚的词语外衣,所以我们的眼睛将疲劳得几乎失明而耳朵将清闲得几乎失聪。失明失聪乃至失去自我却不自知,而我们原本是希望由此保住自我的。相映成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是,古人并不刻意当作家想不朽,而是出于责任感而不得不有所著述,我们却发现了伟大的作家、看见了神圣的不朽;他们不宣泄自我不展示自我,我们却发现了先贤们“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以及想抹也抹不去的独特的身影。


2006-7-17 10:2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简杨

#4  

但我十分喜欢兰舟的博客,觉得她写出了水平,每一篇都是令人思考的小品。


2006-7-17 10:2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简杨 at 2006-7-17 11:26 AM:
但我十分喜欢兰舟的博客,觉得她写出了水平,每一篇都是令人思考的小品。

我根本就没有否定博客本身,就象没有否定网络一样。但是全国人民一窝风地崇拜博客,和博客明星,这劲头不对,你们说呢?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7-17 10: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简杨

#6  

崇拜博客明星,和当年喝鸡血一样,肯定会消失的。但有意义的博客会持续下去。


2006-7-17 10:5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7  

今天早上才在咖啡看到象罔推荐的“叔本华论读书 ”,转过来还不够,再贴一下这段话吧。

现代人需要更多的教育和知识,才能鉴别良莠呀。

“许多文人非常狡猾,不是引导读者追求高尚的趣味和修养,而是引诱他们以读新书为时髦,好在交际场中卖弄学识。诸如斯平德勒、布尔沃、尤金•休等人,都因善于投机而名噪一时。无论何时,都会出现很多这样的通俗作品,却使读者倒了霉,他们把阅读这些庸俗作家的最新著作当作自己的义务,而不去阅读古今中外为数不多的杰作--其中那些每天出版的通俗刊物尤为缺德,偷偷夺去了世人宝贵的光阴,使他们无暇顾及真正有益于修养的作品。

  因此,对于善于读书的人,决不滥读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是时下正享盛名,大受欢迎的书,如一年数版的政治、宗教小册子、小说、诗歌等,也切勿贸然拿来就读。要知道,为愚民而写作的人反而常会大受欢迎,不如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专心一致地阅读古今中外出类拔萃的名著,这些书才使人开卷有益。

  坏书是灵魂的毒药,读得越少越好,而好书则多多益善。因为一般人通常只读最新的出版物,而不读各个时代最杰出的作品,所以作家也就拘囿在流行思潮的小范围中,时代也就在自己的泥泞中越陷越深了。

  不读坏书,是读好书的一个条件:因为人生短促,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2006-7-17 11:1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8  

唉,看为力写得,我都不知怎么回伊甸了的。

但能写宣言式的大论,也难得!我只提醒一句,莫学多龙应台。

你提到的法国与英国文化之间,我觉得没有谁先谁后,更多是互相影
响的。不信你读读卢梭,拿破仑,读读梵高还有普鲁斯特。。。

至于诗歌,英国有萨士比亚、弥尔顿、布莱克、雪莱、迪伦*托玛斯
。。。我更投英国的票!

当然,据说蒙田影响了萨士比亚。我说,他俩都受奥维德影响。

但好书,确实不能不读的。我觉到目前汉字内的一种闭关心理,这个
很危险。学习,象唐以前学习佛典,就得要真诚。。。

而中国传统的缺失是很严重的,此涉及各方各面!


2006-7-17 11:4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9  

文化要看真正的渊源。法国人开始用刀叉吃饭,是因为他们娶了意大利公主。

没有法国巴黎大学,哪来英国牛津和剑桥?

嘻嘻,象罔,我只是比你想的更远一些。

哈哈,龙应台!你夸我呢?


2006-7-17 12:0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0  

再强调一下,我真的不反对伊甸文友们写博客。

我还专门请了彦彬,让他在这里写“肠”医生的博客。只是他管顾赚大钱,不理我们。

博客用来交流好。但做文化???这么匆忙,能写出深刻的东西?


2006-7-17 18:2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11  

不刻薄,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2006-7-17 19:4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pbxie

#1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xzhao2 at 2006-7-18 12:45 AM:
不刻薄,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恐怕是互动的。有的政府也会使人民越来越愚昧,越来越野蛮。
我们这些在中国喜欢大声喧哗、排队加塞子的人一到西方,不
都“立地成佛”,变得遵纪守法了吗?


2006-7-17 20:1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3  

小议博客文化的世俗浮躁性

为力

中国大陆,出版不自由,报刊是喉舌。但中国人聪明智慧无穷,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博客文化大革命,出笼。

最火的是一个小丫头,年纪轻轻还号称老徐,嘿,和我还是本家,同是北京人。我去看了一下,这个漂亮姑娘和我一样的身高,同样的血型,虽然比我年轻,本人并不嫉妒,反倒认为与她很接近。读了几下,是挺喜欢她,同时也为国内出现了徐静蕾这样的自信真诚女人而欣慰。

但只是如此而已,真的,不想再去她的博客访问了。这个博客是千万点击的最热博客,根本不缺我这个人,对吧?

然后我点进了韩寒的博客,看到小伙子话粗理不粗,感觉无伤大雅,但我做出的决定,也是不再回头了。

不能错过洪晃。现在找谁都太容易,有名的人们都在新浪博客上,古狗一个点击,我就看到了她小时候的照片。读了她的第一篇博客,不错呀。听别人说洪晃长大后挺丑的。不能免俗,我想看看她自己传上来的相册。不行,“读取中”的字眼不断地在闪动,相片们根本不肯显身。

正经点吧,我走进了文友介绍的大陆学者周国平的博客,也只是读了头一篇,是“关于《妞妞》新版自序”。

此时我突然的联想,是歌德当年的秘书和崇拜者爱克曼先生。爱克曼执着地要出版他与歌德的谈话记录。不能如愿,他耐心地等到了歌德去世,才让伟大作品“歌德谈话录”得以诞生。

哈!现在好了,谁都可以把自己的话语、思想、好心、杂念、快乐、忧愁等等,统统与广大网民共享。我们大家人手一只鼠标,击键,就看到了一个个鲜活跳动的人生。

我这才明白了博客现在为什么在海内外中文领域如此火热,这么时髦!

但是,我对自己微笑。我还是要多看我自己的文章,文友们的文章,千年古典,流传名著,当地的报纸,高信誉的杂志……

我还有多余时间看这些与我不相干的“别人”的博客吗?没有。

不否定博客本身,就象我永远不会否定网络一样。博客用来交流好,自恋也行。但做为全民族的文化?全国人民不再读书,只看博克,或只热衷博克集成的书?一窝风地崇拜博客,还有博客明星们?这劲头绝对不对。因为匆忙中抛露出来的东西,不可能深沉、深刻。更没有对人们心灵精神升华的作用。

还是点明我的观点吧:一个崇尚博客文化的国家,她的人民是世俗的,浮躁的。而政府,别怪我刻薄,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2006-7-20 11:4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4  

改成这样了。我去投稿了。:)


2006-7-20 11:5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侃山闲聊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