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镕基亏欠全体上海人一个道歉(连载四)
已经说过上海人精明加高明的例子,也说过中国人精明而不高明的例子。
其实,以点带面总是很欠缺的。所以说的某些上海人某些中国人比较妥贴。
这连载四要说的是朱镕基前市长开了一个先例,那就是政界人物公开地以点概面地贬低整个一个地区的市民公民选民的先例。
在公众场合以点概面地或许还没有那么明显那么直白的一个先例是国内首部室内电视连续剧《渴望》。那部片子取得极大的成功。包括也是上海人的毛阿敏在内。主题曲的演唱真是绕梁三日百听不厌。
王朔他们当时是在类似沙龙的聚会上乱侃侃出来的这部剧情。起先是让一个大姑娘带了一个孩子,这作为一个卖点。刘慧芳于是成了万人迷,好像是人见人爱的好媳妇典型。
可就偏偏给她安上了一个王沪生做丈夫。特地点明他人虽然是北京人却是生在上海,故而其名叫沪生。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常识性错误。叫并生津生京生晋生的在北方有的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男人名字就叫做京生。我猜想他是生于北京而绝不是南京---没查对即使错也可不算错。
但是,在南方尤其是江南是上海,没有人这样子取名。让他叫王沪生的目的就是在全国人民面前糟盖上海人!你看,即使是早到了北京实在是北京人一口普通话,那出生在上海上海人的劣根性就不改。
王沪生有很多很多缺点成为和李雪健演的脚色鲜明的对比。当然,这部片子不仅仅刻意糟盖上海人,而且还力图把知识分子和普通工人做对照。王沪生和王亚茹都是缺点多多为人诟病,而刘慧芳宋大成都是没有丁点儿缺点的大好人。----这个问题不在此讨论。
那文艺作品毕竟还是文艺作品,就是苦了孙松那位非常好的演员。后来他演的都是一些窝囊人物,虽然也有自己力图的突破毕竟给打上了烙印。
请看,对渴望王沪生的介绍-----
一部《渴望》使剧中人物王沪生成为众矢之的,同时也使王沪生的扮演者孙松家喻户晓,《渴望》中的王沪生冷漠无情,优柔寡断,且心胸狭隘,是个利已主义思想很浓的人。而生活中的孙松虽非高大全式的英雄,却也是个情感丰富的热血青年,性格与角色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成为他塑造人物的障碍,于是一个可憎可恨的王沪生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并获得了第九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无奈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观众大多还很不成熟,甚至分不清戏里戏外,为了这个形象,孙松可说是付出了很多很多。
由此可见,恶劣的影响是如此之泛滥。要说全体上海人跟王朔这个文坛痞子讨个公道也未尝不可。
此外,对上海人糟盖的电视连续剧又比如《双面胶》,那里面的上海人尤其是上海女人刻薄小气非常形象化。
以身传教,力量无穷。
那么,政界高层人物说的话呢?
从此上海人精明这个似褒实贬的字眼更为流传,上海人变得几乎和半夜鸡叫那样;上海人不高明的评语更是不胫而走,上海人好像不再属于全体很高明的中国人范畴。
因此,政界人物必须慎言慎行。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