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毅夫的讲座
伊甸是不是遭受什么攻击了?傍晚的时候打不开,刚才打开了,结果给我电脑弄黑屏,害得我重启电脑。怎么回事儿?
===============
2008年2月4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被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正式任命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公民首次出任这一职务,一段时间内林毅夫成了舆论界的热门人物。林毅夫的传奇经历也屡屡被提及,1979年时任台湾陆军连长的林毅夫泅水渡过金门海峡,来到大陆,台湾当局定以“叛逃罪”。到了 2002年5月,林毅夫的父亲在台湾去世,林毅夫回台奔丧却遭当局阻挠,无法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林毅夫几乎成了和娱乐明星一样耀眼的闻人,4月2日他来到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作报告,出于好奇,我也过去凑个热闹。我对经济学没什么了解,听一听报告权当扫一次盲。林毅夫的名气果然不得了,偌大的报告厅挤得人满为患,过道上都站满了人,我想这多半跟中国人的官本位意识有关,世界银行副行长,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大官”啊,恐怕连级别都不好定呢。要是没有世行副行长这道光环,我相信不会去那么多人听讲座。报告厅外,都给汽车围满了。
林毅夫教授肯定了中国三十年来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而且还宣称,中国经济至少还能保持10-20年时间的高速增长。不过,截止到目前,林教授援引温家宝总理的政府报告指出,“经济发展过热,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收入分配不均匀。
为什么会出现收入分配不均匀?林教授认为,金融结构不合理,国有银行一枝独大,这样中小企业融资难。税费设计不合理,比如资源税过低,致使一些民营矿产企业成为暴力行业,象山西的一些煤老板就富得流油。再有,垄断性行业问题突出,缺乏竞争,垄断利润惊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则是改善金融结构;提高资源税率等;着力加强解决垄断问题,加速良性开放竞争局面的形成。
林毅夫教授1952年生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比较有风度,谦谦君子。他讲话语速适中,表情也祥和,丝毫不会给人霸气的感觉。林毅夫受教于芝加哥大学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门下,在国外就不说了,在国内这样的资历绝无仅有。国内一般的教授如果有林毅夫这样的经历,耍起大牌来那是很厉害的,报告之前一定会吹嘘一顿自己如何如何。林毅夫这点真好,不大肆表白自己,很有高雅的精神贵族气质。
林毅夫拿的是美国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照理说那英文得相当溜,不过整个报告从头到尾,除了介绍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时讲了几个英文字母外,再一句英文都没讲过,这个真令我奇怪。以前我听那些有留学经历的博士、教授们讲座,都是汉语里大量地夹杂英语,英语汉语一起上阵,下边人越是听得蒙,就仿佛上边人的水平越高一样,林毅夫反其道而行,在我眼里,效果更好。
通观讲座,围绕分配不均的问题,林毅夫教授讲得成体系,从问题、原因到解决方案都给予了解释,讲座很平和,但有些过于四平八稳,我感觉就像一个政府官员在作报告一样。回头查询,林毅夫教授果然于1987从美国回来后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干过6年。报告有点儿类似于为现行经济政策作注解,这样就缺乏了知识分子所该有的一种针砭时弊的力度。
报告后,有人问道美国的次贷危机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林毅夫实事求是地回到说不知道。也有人问道在现有的体制框架下中国能否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林毅夫则极力回避集权体制问题,只是反面提出,搞民主宪政的国家如印度、菲律宾等经济发展没有中国成功。我不懂经济,不过我觉得集权体制对市场经济的完善有影响,而且有非常大的影响,这个是凭经验就能判断得出的常识,但我不懂经济学,更不懂如何去论证。
2008/4/2。
第 1 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