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 大智不若愚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zhuxiaodi

#1  [原创] 大智不若愚

大智不若愚

朱小棣

      钱钟书是秀才行内的状元,行里行外都认他是江南第一才子。不仅留下身前身后名,还替后学设置出饭碗,使人可以攻“钱学”而得博士。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钱钟书与现代西学>>就是这样一篇博士论文(作者季进,2002年版)。

      钱先生学贯中西,博大精深,才艺学问令人高山仰止,哪怕一生只写一部<<围城>>而无其它任何学术建树亦可名垂现代文学史。(以下删略。文集已出版,见《闲书闲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http://www.bbtpress.com/asp/bookinfo.asp?bh=4587



2007年6月17日


2007-7-21 22:3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2  

不是君子悠悠、小人戚戚.

窃以为这两个“登高”含义不同,愿与小棣兄共勉。


2007-7-22 14:2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zhuxiaodi at 2007-7-22 03:38:
也许这正是钱先生高见,一语道破历代中国文人的窠臼:“囊括古来众作,团词以蔽,不外乎登高望远,每足使有愁者添愁而无愁者生愁”。

有空再细读。


2007-7-22 15:3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huxiaodi

#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xzhao2 at 2007-7-22 07:20 PM:
不是君子悠悠、小人戚戚.

窃以为这两个“登高”含义不同,愿与小棣兄共勉。

谢主持大人指教。最后一比,确有牵强,故引阿Q自嘲。本为罗列排比、灵机一动,目的在于指出登高未必生愁的意境。其实今人多不取此意境,尤其在毛泽东时代,登高抒怀,多发凌云壮志。所以说事过境迁,未必“人共此心,心均此理”。不知以为然否。


2007-7-22 17:2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pbxie

#5  

<既使是在毛已故去三年之后出版的书里,钱氏依然诚心让人看不懂,分明大智,毫不若愚。>

考虑到写作、编辑、送审等环节,这本书应该是毛在世的时候写的。如果毛死了三年之后仍然要那么写,恐怕就是过分小心了。没看过这本书,估计也啃不动。


2007-7-22 17:2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huxiaodi

#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pbxie at 2007-7-22 10:23 PM:
<既使是在毛已故去三年之后出版的书里,钱氏依然诚心让人看不懂,分明大智,毫不若愚。>

考虑到写作、编辑、送审等环节,这本书应该是毛在世的时候写的。如果毛死了三年之后仍然要那么写,恐怕就是过分..

言之成理。不过钱一贯小心,包括后来,以至有人公开批评钱氏夫妇对当局体制缺少批评。当然我们也不应苛求才对。


2007-7-23 09:3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7  

钱的谈诗论艺,是有其传统的,用文言,也是方便而行。就象太多的
引文据典,又用网文市语来注白,总会弄得些四不象来。

又象释佛论禅,写着写着,就有点佛说禅趣了。

我想,钱是精通修辞,懂得文体的。倒不是让人看不懂。

另外要读,也要有些根基,设的门槛高一些。钱苦心耕耘多年,一生
的心血,不是随便要换文体便行。

再听说,文言是有备的文体,白话尚未成熟,这个周作人也有说。

西方人也说,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是紧密关联的。

钱也有《宋诗选》中的白话序言与注白,也提及水浒,还有延安文艺
座谈会。。。

说钱是一棵摇钱树,确也不错的


2007-7-23 11:2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uxiaodi

#8  

感谢各位网友赐教,本文现已略作修改。


2007-7-23 14:5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uxiaodi

#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川 at 2007-7-22 08:39 PM:

有空再细读。

Looking forward to it.


2007-7-23 22:1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10  

一提钱先生,我就喘好几天气,才能爬上来说几句。钱先生记性好,过目不忘,再有,他看东东透。

没有电视剧《围城》,我就不知道有钱先生。先看剧,后看原著,发现从来没有一个剧这么尊重原书内容的,几乎没有一点偏离。听说拍戏时,导演就把钱请去,每拍一段,就毕恭毕敬地到钱面前问:“钱老,这样行吗?”钱总说:“你们觉得好,就行。”

太有意思了,想象这画面,导演向来牛,这会儿多羊啊。

在国内看过一遍《围城》,那时不懂,就看着好玩,觉得钱先生太损人了。后来出国,周围没有中文的东东,去学校图书馆借《围城》,看过三遍,感到现在的留学生和过去的留学生没有什么两样,一点没进化。

现在有电脑,谁都可以码字。当年可是用毛笔写字。写围城时,钱先生每天写500字,据说只有一稿,一稿定调,这就不寻常。还有,有些细节是空白,留着给杨绛奶奶填空,她也特损,找来一些搞笑素材,好好嘲笑留学精英们。这两位在一起,叽叽喳喳,讽刺挖苦,可是开心。据说气得一位先生写了篇文章骂他们夫妇缺德,我还找不到那篇文章了。

钱先生对围城中方鸿剑的父亲的描绘真够狠的,原形是钱先生的亲叔叔。他叔叔看了《围城》,只有苦笑,什么都不说。谁让侄子这样有名呢?被写到书里也是荣幸啊。

有人公开批评钱氏夫妇对当局体制缺少批评。人出名了,说话就小心,一句话就能砸死一个人。郭末若一句话,沈从文从此不写散文小说啦。钱不说话,有他的道理,他不是看东东透吗?


2007-7-24 15:4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1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zhuxiaodi at 2007-7-22 03:38:
钱先生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要‘革’人家的‘命’,就因为人家不肯‘遵’自己的‘命’。‘革命尚未成功’,乃需继续革命;等到革命成功了,便要人家遵命。这不仅文学上为然,一切社会上政治上的革命,亦何独不然。”( p.3)

季进说,钱钟书对桑塔耶那的一段评语恰可看作是对钱氏自身风格的写照:“他的诗里,他的批评里,和他的小品文里,都散布着微妙的哲学,”而且“他用字最讲究,比喻最丰富,只是有时卖弄文笔”。


当年李慎之曾当面称赞<<管锥篇>>特立独行,钱钟书则淡淡一笑,忙摇手说:“天机不可泄漏”。



2007-7-24 15:4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huxiaodi

#1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川 at 2007-7-24 08:40 PM:
一提钱先生,我就喘好几天气,才能爬上来说几句。钱先生记性好,过目不忘,再有,他看东东透。

没有电视剧《围城》,我就不知道有钱先生。先看剧,后看原著,发现从来没有一个剧这么尊重原书内容的,几乎没有一..

Thanks a lot for sharing so much interesting information.


2007-7-24 21:4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13  

bbcodeurl('http://image2.sina.com.cn/cul/upload/68/4036/20061027/1899/379988/380031.jpg', '
')

bbcodeurl('http://news.xinhuanet.com/book/2004-03/10/xinsrc_00030110102243248529.jpg', '
')

bbcodeurl('http://www.yuwenonline.com/Article/UploadFiles/200610/20061022224347454.jpg', '
')

bbcodeurl('http://club.mov6.com/attachments/2006/11/20061102_d0334646f6d354f8f5d2d8a316357b6e.jpg', '
')


2007-7-25 14:5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huxiaodi

#14  

Thanks again, for the photos.


2007-7-25 16:1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uxiaodi

#15  

"去学校图书馆借《围城》,看过三遍,感到现在的留学生和过去的留学生没有什么两样,一点没进化。"

Hahaha...


2007-7-25 16:1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16  

  写作让我开心,但也让我自怜。只有一个读者!连个分享快乐的人都没有。你瞧钱钟书先生当年写《围城》时,他刚说有个想法,他的妻子杨绛女士就热烈地期待著钱先生的大作。杨女士的支持行动如下:把钱先生的教学工作给接过来了,并且还要亲自为钱先生做饭洗衣,让这位大名家安心,专心,专职地写《围城》。杨女士的另一个角色是每天期待着读钱先生当天写出的手稿,一边读,一边大笑,这笑是对钱先生的赞赏。钱先生也大笑,这笑是感激杨女士对他的心领神会。不朽的名著就这么出来了。女人伟大啊,给男人全方位的支持!钱钟书先生第一是大师,其次是大爷!我要是有杨女士这样的支持,说什么也得写出个《攻城》,《守城》,《建城》什么的。

上面是我写的《踉踉跄跄走远去》选段。《攻城》,《守城》,《建城》什么的是写不出了,不过,写了个《土城》。
攻城:做第三者;守城:留守妻子;建城:复婚前后


2007-7-26 16:4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pbxie

#17  

只有一个读者!钱先生也就只有杨女士这么一个读者呀!莫非土干想要两三个“读者”? ——我不敢想下去了。;)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川 at 2007-7-26 09:49 PM:
  写作让我开心,但也让我自怜。只有一个读者!连个分享快乐的人都没有。你瞧钱钟书先生当年写《围城》时,他刚说有个想法,他的妻子杨绛女士就热烈地期待著钱先生的大作。杨女士的支持行动如下:把..



2007-7-26 17:4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8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者,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好!,最后四句更佳: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高才,不下子建,属于诗出少年那种,好象死得挺早。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7-27 10:1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9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

岑参这诗其实相当不错,奇怪的是各类唐诗评论中几乎未见,虽然不算被埋没,
也属于 underrated 吧。

我怎么找到的?就凭二三十年前读过,至今不忘的一句“塔势如涌出”,狗来了。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7-27 10:2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0  

我也觉得没有必要苛求文人,文人毕竟不是斗士,能做斗士自然令人钦佩,不能做,
尽量自保且不为虎作伥助桀为虐,也就不错了。象我等海外无聊文人,不也只敢隔
山打虎么?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7-27 10: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1  

最后一段“登高论”新颖且有趣,登高远望,理应心胸膨胀逸兴揣飞才是,愁从何
来?魏武临沧海、陈子昂上幽州台、崔灏登黄鹤楼、杜甫立长江高地,都留下以
感怀伤逝为主旋律的佳作名篇。当然也不尽然,王勃登滕王阁,岑参上佛塔,却
是洋溢乐观精神的。

小棣,如果每个自然段当中分行,看起来视觉效果更好。这种排版不符合传统规范,
算是一种“网络排版”吧。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7-27 10: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uxiaodi

#2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07-7-27 03:27 PM:
最后一段“登高论”新颖且有趣,登高远望,理应心胸膨胀逸兴揣飞才是,愁从何
来?魏武临沧海、陈子昂上幽州台、崔灏登黄鹤楼、杜甫立长江高地,都留下以
感怀伤逝为主旋律的佳作名篇。当然也不尽然,王勃登滕王..

Thanks for appreciation and the tip.


2007-7-27 12: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3  

前人登高佳作真是不少。

---------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7-27 12: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4  

是你的文章吸引人,是我们该谢你!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zhuxiaodi at 2007-7-27 12:07:
Thanks for appreciation and the tip.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7-27 12:2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2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pbxie at 2007-7-26 22:42:
只有一个读者!钱先生也就只有杨女士这么一个读者呀!莫非土干想要两三个“读者”? ——我不敢想下去了。;)

证明一下蓝营也不识数:《围城》是两个读者啊,钱和杨。


2007-7-28 15:5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