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經(1642年10月25日-1681年3月17日),字賢之、元之,號式天,乳名錦,因此暱稱「錦舍」。為延平郡王,大明招討大將軍,台灣的統治者,鄭成功長子。即位後稱自己為嗣封世子,被英國人稱為台灣國王[1]。
目录 [隐藏]
1 生平
1.1 繼承權爭奪
1.2 退往台灣
1.3 發展貿易
1.4 渡海西征
1.5 晚年
1.6 郑经的文学作品
2 注釋
3 參考資料
[编辑] 生平
[编辑] 繼承權爭奪
鄭成功進攻台灣時,鄭經留守廈門,就趁此機會和弟弟的乳母 昭娘偷情[2],還有了兒子鄭克𡒉。 當時人認為這是亂倫[3],鄭成功遂下令處死昭娘,鄭經卻暗中將她藏起來[4]。後來被鄭經的岳父唐顯悅告發,鄭成功盛怒之下,要留守金、廈兩島的鄭泰、洪旭處死鄭經[2],兩人不肯執行,台灣和金門、廈門關係開始緊張。
永曆十六年五月初八(1662年6月23日),鄭成功去世,在台灣的黃昭、蕭拱辰等人,以鄭經得罪鄭成功,遂擁立鄭成功的五弟鄭襲代理招討大將軍。另一方面,鄭經也在廈門宣佈自己為嗣封世子[5],以和鄭襲等人抗衡,鄭氏王朝從此一分為二。
鄭經為了先解除清軍的威脅,提出加入清朝的朝貢體系[6],和康熙帝交涉。鄭經便利用停戰的機會,於十一月初一[7](12月11日)進攻台灣,並和黃昭交戰,戰鬥中黃昭被流箭射死,其餘軍隊皆投降。鄭經勝利後進入安平,處死蕭拱辰等人,並把鄭襲帶回廈門,結束了這場內戰。
[编辑] 退往台灣
永曆十七年(1663年)一月,鄭經發現自己的恩人鄭泰和黃昭有書信聯絡,和清朝談判又是由鄭泰負責,鄭經開始懷疑他的忠誠,因此將鄭泰監禁,鄭泰的弟弟和兒子因而投靠清朝。而鄭氏王朝內鬥又再發生,使得人心開始不穩,許多將領陸續降清。[8]。
荷蘭雖然被鄭成功擊敗,卻企圖奪回台灣;恰好康熙帝之前拒絕了鄭經的條件,也有意趁鄭氏王朝人心不穩,發動攻擊,荷蘭便和清朝結盟對抗鄭經。十月十九(11月18日),清荷聯軍進攻金門、廈門。戰鬥中鄭軍雖然一度壓制清軍,但武裝難以和荷軍對抗[9],人數過少也無法持久作戰[9],鄭經決定放棄金門、廈門兩島,退往銅山島。
清荷聯軍戰勝後,荷軍統帥博特(Balthasar Bort)不斷催促清軍進攻台灣;但清朝傾向將鄭經招降,避免荷蘭佔領台灣,造成新的海上威脅[10], 雙方合作破裂,博特單獨進軍台灣。1664年1月19日,博特率領約800荷軍在打狗上岸。鄭經知道消息,提出將南澳島讓給荷蘭[11],作為雙方締結同盟對抗清朝的條件。博特堅持要奪回台灣,不肯接受,繼續和鄭軍僵持,但他也無力攻下台灣,最後於3月1日返回巴達維亞。不久鄭經拒絕了清朝的談和,但因為軍隊缺糧、人心也開始不穩,放棄銅山島而前往台灣。
鄭清談判破裂,使得荷蘭打算再次進攻台灣,荷軍於8月佔領基隆當做據點,並且遊說清朝派兵[12]。永曆十九年(1665年)四月,清荷聯軍進攻澎湖,卻在中途碰到颱風,損失很多船隻,只得撤退。清朝也因此放棄進攻台灣,恢復和鄭氏王朝談判,但在1667年及1669年的兩次談判,都因鄭經不肯薙髮而沒有結果。
清軍威脅解除後,鄭經致力於台灣的平定,於1666年進攻基隆,雖然沒有攻陷,但荷軍終究認為基隆難以防守,於1668年棄守,荷蘭從此放棄奪回台灣。
[编辑] 發展貿易
鄭經退守台灣後,試圖透過貿易來提升國力。因為清朝實施遷界令,他接受陳永華的提議,賄賂清朝將領進行走私[13]。由沿海流民負責轉運貨物[13],當時台灣的漢人男多女少,甚至進行婦女的人口交易[13]。流民也負責替鄭軍據守島嶼[13]。
德川幕府是鄭氏王朝重要的貿易夥伴,台灣大量輸入日本的銅、鉛、盔甲,以支援戰爭的需要,雙方的貿易量在1665年到1672年達到高峰[14], 而為了加強鄭、日的貿易關係,鄭經允許日本商人住在基隆[14]。
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因鄭經的邀請前來台灣,雙方於1672年簽訂通商條約[1]。鄭經因此透過英國獲得火藥和兵器,英國人也幫助鄭軍訓練炮兵[15],鄭經還借用英國炮兵打戰[15]。
[编辑] 渡海西征
永曆二十八年三月十六(1674年4月21日),耿精忠響應吳三桂發起的三藩事變,以提供戰船給鄭經,請求他出兵,鄭經答應。五月,鄭經從台灣出發,抵達廈門,要求耿精忠將漳州、泉州交給自己[16]。耿精忠這時已經擁有整個福建,認為鄭經兵力太少,早已取消和他共同作戰[17],拒絕鄭經的要求。鄭經於是佔領海澄、同安,耿精忠則以斷絕和鄭經貿易作為報復[18],雙方開始交惡。
但是泉州、漳州、潮州陸續投靠鄭經,耿精忠見鄭經聲勢逐漸高漲,向他交涉,希望將泉州交還,鄭經不允許。耿精忠決定用武力奪回泉州,鄭經派劉國軒於塗嶺(今泉港區塗嶺鎮)擊退耿軍,接著又為了爭奪漳浦而發生戰鬥。直到永曆廿九年(1675年)一月,耿精忠履行之前的約定,提供5艘戰船給鄭經,並以楓亭(今仙遊縣楓亭鎮)為界線,北方屬耿精忠、南方屬鄭經,雙方才停止鬥爭。
鄭經雖於之前兩次擊退廣東的清軍,仍然有潮州的轄縣不肯服從。與耿精忠和解之後,鄭經打算南征潮州,他先派劉國軒擊敗尚之信,自己率軍抵達海澄。這時漳州守將黃芳度私底下和清朝聯繫,鄭經懷疑他的忠誠,要他出城和自己見面、或者是派兵一同進攻,這兩項命令黃芳度都不服從,並於六月舉兵反抗。鄭經親自包圍漳州,於十月初六(11月22日)將漳州攻陷,迫使黃芳度投井自殺。為了報復黃梧破壞鄭家祖墳,鄭經車裂黃梧、黃芳度的屍體[19],黃芳度留在漳州的族人都被處死。
永曆三十年(1676年)尚之信再次遭鄭軍擊敗,只得加入三藩反清陣營,並將惠州割讓給鄭經。這時鄭經已經擁有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座首府,但附近都是盟友,沒有清軍的領土讓他奪取,因此容易因領土爭奪和盟友起衝突。五月,耿精忠打算會合吳三桂進攻江南,徵召汀州總兵劉應麟出師,劉應麟不願派兵[20],暗中聯絡鄭經[20],攻下汀州。
這件事造成鄭、耿同盟再次破裂,耿精忠面臨鄭、清包圍,只好向清朝投降。少了耿精忠,鄭經必須直接對抗清軍主力,他先派3萬人進攻福州,卻於十月十五(11月20日)[21]在烏龍江被清軍擊敗,其他領地也相繼失守,鄭經只得退回廈門。
[编辑] 晚年
鄭經戰敗後,試圖堅守廈門。他派出將領防守福建、粵東、浙南沿海的島嶼[22],穩定軍心,等到劉國軒返回廈門,鄭經任命他統帥大軍,準備反攻閩南。 永曆三十二年二月十八(1678年3月10日)鄭經派遣劉國軒先攻下江東橋,切斷漳州、泉州的聯繫,經過約3個月的包圍,於六月初十(7月28日)攻陷海澄,但接下來在漳州、泉州一帶的戰鬥,都沒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戰況出現僵局。
十二月[23],清朝再度恢復遷界令,北從福州、南到詔安的沿海都設立要塞[24], 並且蓋圍牆當作界線[24],使得鄭氏王朝的商業活動大受打擊,無法再透過賄賂清將進行交易[24]。經過多年的征戰,鄭氏王朝的財務已經嚴重透支[24],軍隊又缺乏補給[25],鄭經只得放棄東南沿海的所有據點,於永曆三十四年三月十二(1680年4月10日)退回台灣,並將國事都交給兒子鄭克臧處理。
永曆三十五年正月廿八(1681年3月17日),鄭經於承天府去世,享年四十歲。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3%91%E7%BB%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