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横批孔庆东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枯荷

#1  横批孔庆东

  前些日子里总是时不时得溜达到孔庆东的博客里转悠几圈,我不是他的粉丝,其实闯进他的博客完全是因为新浪耍的花枪,非把他的一篇文章篡改了题目叫《满街悍妇遍地走,人间才女何处寻》。

  我虽然和才女不沾边,也和悍妇不搭界,但是瞅着这个题目就觉得别扭,于是寻迹而去,发现了他的博客。孔的名头其实从前也听过一二,但是总还是陌生的,因为我基本没看过他的作品,所以谈不上好恶。

  文章的标题虽然被改了,但是内容却未见得有何不同。于是就挥了一枪,我以为还算温和,痛斥了对于女性角色定位的大男子主义,却没想被他的粉丝追到我的博客也回挥了一枪。这好,居然有如此铁杆粉丝,那想来其人该不是平庸之辈,必有过人之处,于是又杀了回去,把孔先生的文章掀出来通读了一遍,这才晓得,人家来头不小呢。

  名人开博客在新浪不算新鲜,基本已经属于臭了大街。这绝对没有吃不着葡萄就嫌葡萄酸的意思,名人就是啥话都不说,那点击一样直线上升,所以没有啥好稀罕的。

  毕竟明星和学者还是有差异的,我对明星没兴趣,因为从来不是追星族,但是对学者好歹还是抱着敬意的。尤其孔先生是北大的,还是钱理群教授的开门硕士,不关注关注也对不起我呆了那么多年的地方。

  看多了,就对孔先生怀疑起来了,他是神仙不成,居然能有如此多的时间泡博客,搞研究,授业解惑,还日程满满的各种讲座采访。这个不是我空口说来,孔先生自己把去年的日程写成了文字张贴在博客之上,我一看,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应对媒体和各种饭局应酬,剩下三分之一还要备课,教书,那学问呢?是否孔先生已经不需要再做了?老师的知识不更新,那学生是否还能获得进步?一个马不停蹄东跑西颠的人,如何能坐下来踏踏实实的把本职的工作做好,我实在是怀疑,当然,如果人家真的就是神仙,那我实在是多虑了。

  没听过他的课也没目睹他讲座的盛况,凭别人说,我知道他很是受到欢迎,只要去博客看看那些每晚恭恭敬敬等候在那里的粉丝就可知道一斑了。孔先生的博客里其实并无什么东西,如果叫书院我怕唐突了斯文,每日在那里公告最近的动态倒和新闻发布有相似之处。只要去他的博客你就知道哪天又接受哪里的采访了,哪天又和谁吃饭了。

  所有冠以的名头里,孔先生最喜欢的莫过于北大醉侠。这当然是源于零三年他与金庸先生的一次所谓“华山论剑”,这段江湖掌故曾经略有耳闻,只是我对金庸本人没有兴趣,尽管对他的小说那是爱得无以复加,所以详情如何不得而知。

  因着这个缘故,也就特别的关注了他关于武侠和金庸的论述,结果比较失望,莫说没有超越很多研究金学的人,就连我这个无名小卒也并不能服了气,很多观点都陈旧得不能再陈旧,没有丝毫的新意。但是对于金庸本人的崇拜却满纸皆是。据说他开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课和讲座,听者众众。

  曾有评论家谢有顺对于孔先生的一段话“金庸以他一个人的功力,就让武侠小说进入了千家万户的普通生活。一个小说家、一个文学家,你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是你的人物、你的语言进入日常生活,进入日常语言。”发表评论说这是孔庆东对金庸作品研究的“个性发现”。

  我不晓得谢先生是否研究过金学或者通读过别人关于金学的研究成果,孔先生的这话一点都不新鲜,最少我七年前就说过这话,不过谁叫咱们是小民呢,语微言轻,但是这观点我也很早就在公开的媒体看见有人提过。这最多算对金庸武侠现象的一个总结而已,还算不得了不起的个性发现。当然孔先生是严家炎先生的门生,近水楼台先得月,摸着旗杆往上爬的机会比我们这些小辈自然是多得多了,所以人家能每每发现这发现那,我们就是发现了也难以送达到广大金迷的耳朵中啊,更甭提金大侠了。所以孔庆东+金庸就成了自然的符号而不足为奇了,谁叫人家的老师把金庸请到了北大的殿堂之上,进入了高雅文学的门呢。这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孔先生已经把金庸小说编进了大中学语文课本教材中了。

  这好歹也算是对金学的贡献吧。可是看看他关于金学的著作的研究,就真的让人恭维不起来了。孔先生的口才好,能做到即兴发挥,这无可厚非,而且也是一个人才思敏捷的表现。但是书,毕竟是要晓之以理的,并不能靠一时口快博取众彩,是需要别人能拿着放大镜仔细端详的。《金庸评传》据他本人说是根据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上的讲义来的,做为现场发挥或者演讲,适当的打诨式语言能增加内容的精彩,但是用书面语言的形式去表述,还是要区别于口语的,这该是一个文学博士知道的浅显道理,否则就要快了舌头,痛了眼睛。

  先暂且不论是否张恨水是咱们近现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我个人对张是非常喜爱的,几乎是狂热程度,但却断不肯把最著名这个头衔放他头上,亲是亲,理还是要讲理的)。在孔先生眼睛里最著名的就两个张与金,而引论的证据居然是中国天文台命名的一颗行星叫:金庸星。尽管我不晓得这天文和文学之间仅一字之差是否就有了姻亲关系,就能左证另一个领域里的地位身份,但是却晓得被命名的很多星星的名字里尽管没有鲁迅这个名字,却丝毫不能减损鲁迅做为上个世纪中国最伟大文学家的地位。只因鲁迅名字没有升天,便证明了金庸的伟大与成就,那何苦孔先生要把金先生的作品挤进课本教材中去,与鲁迅为伍呢?鲁迅的作品可是向来重点重点存在于中学课本啊。也或许研究了那么久的鲁迅出身的孔先生终于研究明白鲁迅不过如此也未可知。你看,他研究生读的是研究鲁迅,博士人家就转研究金庸了,这也叫水平进步了吧。其他更荒谬的论证就不一一例举了,让人啼笑皆非。

  作为孔圣人之后,孔先生是不会忘记把老祖宗这块金字招牌拿出来晃悠的。中国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的血统论在孔先生这里是体现得很充分的,不过谁叫咱们中国也就出这么一个孔圣人呢,还不允许人家的子孙后代显摆显摆吗?但是,是否有了孔圣人的基因就与孔圣人拥有了同样的学时身份和地位呢?尽管孔先生并不会如此说,但是却洋洋自得的说,先前孔夫子的著作就是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产生的,于是孔先生自当继承衣钵,把这传统发扬光大,不成孔夫子第二,也要成第三吧。据说,孔先生在把金庸编进中学大学语文教材以后,另一举动就是准备把他老祖宗的《论语》作为今后语文改革的指导思想。果真如此,那孔先生可真的是对得起祖宗了。

  尽管我对中国的教育也深恶痛绝,但还绝对达不到孔先生的程度:语文最终的出路是必须进行教材改革、高考改革!他甚至认为,再不改革,汉语、中文乃至中华民族都将面临文化绝种的危机!

    看!多么的让人热血沸腾啊,多么的让人感觉责任在肩啊。简直是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了。我却知道,中国现在的教育改革,是越改越割了命,各种教材漫天飞,孩子们都成了实验品,这个教材不行换那个,虽然还没到朝令夕改的地步,但是变化之快却真的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孔先生在文学领域的研究涉猎极广,今天鲁迅,明天老舍,后天金庸,大后天张恨水,只是不知道哪个更精道。

  曾经在他的博客留言,北大真的精髓是板凳十年苦甚至更长的那些学者教授们。孔先生反驳我说,那是理科而言,人文学科是需要即时发挥的,是需要即时传播的。于是我们就看见了这样的忙碌的人文教授,只是,我怀疑,那些北大的学生们是否能学到真的人文知识,还是学会了同样的浮躁与虚华。

  没有塌实的沉静的心态,能有多少真的才学,我是抱怀疑态度的。最少我不信一个成天周旋于新闻媒体,来往于各个地方,铺天盖地的讲座和应酬的人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学问研究上,更不能相信其能把心用在为青年学子教育成材上。

  他与其他的学者比起来更象明星,与明星比起来,更象是作秀。只是,北大学生,这可是你们之福?他的衣食是无忧了,可是你们的前途呢?也无忧乎?

  又是他的发明:“学者与媒体合作,还可以增进修养。”原来那些深居简出,默默学问的教授们没有修养都是源于没有和媒体合作啊!那我很想问问您的老祖宗孔圣人的修养又是跟哪家媒体合作的结果啊。

  我叫不出呜呼哉,却实在担心下一代北大的学子们是否都学会了这样的浮躁与虚荣。不敢想,惟有写这么一个短文发泄发泄。


2006-4-18 20:1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wxll

#2  

谢有顺,1972年8月生于福建长汀,199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在《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等刊发表有当代文学批评、思想随笔200余万字。出版有《我们内心的冲突》、《活在真实中》、《我们并不孤单》、《话语的德性》、《身体修辞》、《贾平凹谢有顺对话录》、《于坚谢有顺对话录》、《先锋就是自由》、《此时的事物》等论著。主编有丛书多套。曾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当代作家评论》优秀评论奖、《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广东文学评论奖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现居广州,先后供职于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省作家协会。


2006-4-18 23: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3  

----曾有评论家谢有顺对于孔先生的一段话“金庸以他一个人的功力,就让武侠小说进入了千家万户的普通生活。一个小说家、一个文学家,你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是你的人物、你的语言进入日常生活,进入日常语言。”发表评论说这是孔庆东对金庸作品研究的“个性发现”。

那哲学家怎么办?德里达的书没几个人看懂,他就不是一个成功的哲学家?


2006-4-18 23:3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