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tkeRHKUo-s
·方壶斋·
提起社戏,自然会想到鲁迅写的《社戏》。可是我在中国,从来没有看到过社戏。我没有想到的是,在美国居然体验了一次相当于看社戏的活动。
在加州中部靠北的蒙特瑞半岛上,有一个城市,因为在太平洋沿岸,又有很多松柏树林,所以叫太平林市。该市每年七月底都有一个灯节。我来这里有四年了,过去隐约听人说起过灯节,但从来没有去看过。今年因为看了报纸,才知道这个灯节,活动内容还挺丰富的。从7月22日到27日,有趣味运动会,开幕式切蛋糕,表演芭蕾舞卧豹蜻蜓(怀疑是受了卧虎藏龙的启示),沙拉宴会,儿童艺术街头展,儿童宠物游行,街头舞蹈,各种儿童娱乐活动,海滩儿童沙雕比赛,音乐表演,灯节美女秀,放焰火等。灯节期间,在太平林市可以看到不少人家在自己房子屋檐下挂着各种东方风格的纸灯笼。
7月26日星期六一整天,在太平林市的情人角码头都进行着灯节活动。美女表演和焰火是在晚上举行。我说的看社戏,就是指的晚上的表演。
太平林市靠海,海岸线没有大的曲折,但是在情人角这个地方海岸几乎转了个直角又继续往西延伸。这个直角地带的地质是岩石,海拔有十多米,表面是平的,象个坝子,种有草坪,放有烧烤炉,是一个小公园。顶端耸起一堆乱石,可登上看海浪。海上风大时,海浪能打到顶上来。在海岸拐弯的那个地方,有一个小沙滩。挨着情人角修了一个上船用的码头。灯节的表演,就在码头上。坐在沙滩上和码头对过的岸边,隔海看表演,就和看鲁迅故乡的社戏一样。
说是看社戏,还真不是仅仅指这个地形来说的。太平林市的灯节,围绕着一个中国的民间传说。这个民间传说,又是来自英国制造的以东方建筑和风景为题材的青花瓷器,英文叫蓝柳磁。早期的蓝柳瓷器,现在已经是一种藏品。
在太平林市,这个民间传说是这样表述的:在那遥远的古代中国有一个富人叫左棱(译音),良田万顷,家财无数。家以良木构屋,蓝瓦为顶。房前有雕杆环绕,庭中植柳橘二树。左棱有数位千金,各以宝石为名。左尤钟爱其长女,欲名之为家中女王,遂为之加冕。客中有为官者赠金一箱。左大悦,许以长女为妻。长女与左的秘书(应该叫侍书吧)穷书生张某相好,故不从。一日,张生在使女协助下于庭院会左之长女,被左发现。左怒,驱张生并囚长女。嫁女之日,女趁机逃出,欲投河。左使村人举火寻之。女与张生会,双双化做蝴蝶飞去。以后一年一度,都有蝴蝶飞回。
在这个故事里,不难看到西厢记的影子。至于化蝶,恐怕和梁祝无关,疑是当地的添加。太平林市又叫蝴蝶城,因为每年秋天都有蝴蝶成群飞到该市一个公园,是该市一大生态景观。在英国青花瓷器里,画着两只鸟,是说那对情人后来变成了飞鸟。这倒是应了“在天愿为比翼鸟”的说法。
每年的灯节,太平林都要选出九名女中学生扮演左棱的女儿们。她们穿上丝绸的中式服装,头上还戴着形状各异皇冠一样的头饰。扮演女王的戴金色头饰,其余戴黑色。前面所谓美女秀,就是指的她们。
星期六这一天,人们纷纷来到情人角的沙滩上,很多是全家人一起来的。他们在沙滩上铺上塑料布或者毛巾被,或者摆上沙滩椅。快到晚上八点,情人角附近的街道封闭,越来越多的人到来,把临海的街道都占满了。很多来的人都带了纸灯笼。码头上搭起了一座中式房子的布景,绿墙红瓦。码头的墙上立着画有英国青花瓷器图案的白色布景。海湾里还游弋着一条绿色的西方风格的龙,一边游,一边喷着白烟。这条龙不是自动的,而是由海上救生队的队员在水里推着走。这一带的海水是很凉的,就是穿潜水服,那么长时间在水里也够呛。足见其敬业精神。
八点钟,夜幕开始降临,人们纷纷点亮带来的灯笼。主持人宣布演出开始,先由市长讲了几句真正简短(不是国内官大人说的“简单讲几句”那种话)的话,然后是2003年灯节女王加冕仪式。仪式后面是一个日本寺院舞蹈表演和中亚肚皮舞表演。接着,那个古老中国的爱情传说就在配乐朗诵中开始了。虽然这个故事每年都讲,当地人恐怕都耳熟能详了,观众的情绪还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演到左棱要把女儿嫁给富人的时候,观众中响起来不满的嘘声。演到两个情人相会时,大家都鼓起掌来。演到两个情人逃跑时,观众里可以听见有人喊“跑,跑!”。
在整个演出期间,都可以看到一个人在灯光下打着哑语手势,为聋哑人翻译着那个故事。
最后,码头上灯光熄灭,黑暗中亮起一只灯光蝴蝶,象征着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化为了蝴蝶。紧接着就开始放焰火。最后,灯光蝴蝶变成了美国国旗,演出在一首爱国乐曲《星条旗永不落》中结束。
虽然这个所谓的中国灯节,真正中国的东西没有多少,只有那个故事的主题框架算是中国的,我还是很津津有味地坐在沙滩上看演出。在演出开始之前,我因为只穿了短裤和短袖衫,不耐海边的凉气,所以一直坐在汽车里等。我看到街上一家人一家人拿着灯笼,带着毯子什么的往海边走,一种孤独凄凉感油然而生。但是后来夹在人群中看演出,使我感到又回到了在插队期间和后来的大学期间看露天电影的时代,觉得又身处热闹之中了。又因为是在海边夜色朦胧中隔着一个小海湾远远地看,没有戴眼镜,所以看得不真切,反而更能体会到鲁迅对社戏的描写: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在这个海边,也有浮光闪烁的水,也有水上行走的船,也有天边不甚明朗的月,也有红红绿绿的戏台和红红绿绿的戏服的翻飞舞动。唯一不同的,是社戏在大洋的彼岸,我却在大洋的这边。
□ 寄自美国
刊登在 2003 华夏快递 kd0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