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天空 舒伯特的大地
章凝
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Op97)和舒伯特的《C大调弦乐五重奏》(D956),同为古典室内乐中的顶尖杰作,各自集中表现了这两位伟大音乐家的典型乐风,可谓他们的心血结晶。
最近迷恋上了这两曲,特别是《大公》,几乎达到了有些神魂颠倒的地步。精神高度满足幸福之余,觉得不写几个字出来聊表胸臆,实在有些对不起自己的这段感情,更对不起提供我如此丰盛精神食粮的两位敬爱的大师。我一向不赞成以形像的文字来描绘抽象的音乐──表达泛泛的感性赏乐体验除外,今天勉为其难破例一次,尝试着以我笨拙的笔,为这两部作品各抽取一个横截画面:
《C大调》第二乐章(慢板):冬日,时近黄昏,冰雪绵绵的旷野上,走来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人。天,马上就要黑了;天地间,风吹着雪,雪夹着风。铺就眼前道路的是覆盖着冰雪的野草、荆棘和石头,白茫茫的大地没有尽头。他,饥寒交迫,步履蹒跚,眼看随时就要倒下去,被风雪埋葬在这荒原上。伸出干枯的手臂,他发出了最后的呼号:温暖的家啊,你在哪里?我的亲人们啊,你们在哪里?路啊,你又通向何方?上帝啊,请伸出你怜悯的手,救救你无家可归的孩子吧!
《大公》第三乐章(行板):夏夜,繁星满天,幽静的后花园,夜莺在婉转歌吟。一位诗人在徘徊、沉思,及祷告。他,思索得很认真,祷告得很虔诚。苦思冥想带来几许惆怅,孤独着不免有点忧伤。这时,天使静悄悄地,仿佛洁白的和平鸽翔临,以她透明而灿烂的声音,歌唱般地与他对话;用一道道水晶溪流样的星光,洗涤着他的身体和灵魂。最后,引导着他向上飞翔,自空中俯瞰灯火辉煌的人寰。终于,在那里,他沐浴于云海的滚滚波涛,那滚滚波涛是慈悲大爱的圣灵。
近几天,我数十次聆听这两个伟大乐章,每每听得心潮起伏,热泪盈眶。《C大调》给予我的,是凄迷、哀伤的泪,一时间,只感觉自己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踯蹰在那冰天雪地,向上苍发出绝望的呼号。《大公》带给我的,是感激、喜悦的泪。感谢上帝赐我这样美好丰盛的生命,感谢上帝的使者贝多芬,给人间带来了天国的大美与至善。
故而,我深切理解、欣赏舒伯特;我永远热爱、追随贝多芬。根据自己天性做出这个抉择,我很满意。跟随贝多芬,生命到达如此境界,我复有何求。给我带来人生最大灵肉享受和至高精神幸福的,是贝多芬。说不尽道不完:我爱你,贝多芬!
----
后记:
区区数百字小文,远未一吐为快。我自然明白,文字是很难甚至无法写好音乐的。此文上网后次日,又聆听《大公》十几遍,开车时听,坐班时听,睡觉前还在听,只是听不够。既听了全曲,更多的是第三乐章。很享受这样被音乐感动得心神俱旺的特殊体验。
这首《大公》,十年前就听过,当时觉得挺好,但没什么特别感动,印象不是特别深。虽然也收入了我喜爱的贝多芬作品单,但后来竟渐渐淡忘了。很高兴这次偶然拾起来。
写此曲时,大师的创作手法已极为高超。《大公》的总体乐风主题鲜明、生动明快,并不难入耳。但这个第三乐章却不是很通俗,转调,多主题,变奏多端,不容易一下子就抓住,至少我没能做到。开始两三次时觉得有些散乱,很有些怀疑“这是贝多芬最优美的行板乐章”的说法。听过多遍后才越来越投入,直至最后百听不厌欲罢不能,进入了妙处难与君说的境界。
建议刚接触此曲的朋友,如果不能马上进入角色,不要着急,耐心多听几遍,以期慢慢找到感觉。
至于版本,鉴赏了大约十余个,完美的尚未发现,最好的可算 Claremont Trio。我知道这个女子三重奏组合年轻且不著名,但那些大师组合不是录音欠佳,就是名不副实。
-------------------------------------------------------------------
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Op97)第三乐章(行板)
舒伯特的《C大调弦乐五重奏》(D956)第二乐章(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