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创] San Lui Obispo 纪行 17
圣路易奥比斯堡纪行
6月10日,奥德基地教会组织参观圣路易奥比斯堡的西班牙教堂。这是该教会年度灵修之旅的项目。以前去过旧金山参观天主堂,去过另一个北加州城市参观西班牙教堂。西班牙人殖民北美的时候,沿着加州海岸,从洛杉矶到旧金山,建立了一连串的传教堂。这些传教堂的格局都差不多。主堂是一个长而狭窄的讲堂。侧面是一排房屋。这个曲尺型的布局围出来一个院子。其他两边一般就是围墙了。院子里一般有个井,有的还有一块墓地,埋葬着早期传教士和跟教堂有密切关系的印第安人的遗体。在蒙特雷也有个传教堂,但是并没有这种传统的建筑。离蒙特雷最近的是卡梅尔传教堂,开车二十来分钟。这个教堂规模不小,而且是当地画家常用的题材。蒙特雷北边最近的传教堂是156公路往东去的方向的施洗约翰小城的传教堂。教堂前边立着施洗约翰的雕像。
圣路易奥比斯堡在蒙特雷南边,沿101公路开两三个小时就到了。每人收费五块。午餐自理。但是上车后发点小点心和水。我很少有机会到萨利纳斯以南,所以就参加了。其实正式通知每个人都曾收到过,只不过大多数人忽略牧师的通知。差不多三个星期前,我在我的方壶周刊里又提醒大家,引起了几个老师的注意,最后有几个中文老师也加入了。
现在加州进入夏天,雨几乎停止了,所以山上的草泛黄了。起伏的丘陵一片黄色。这也是为什么加州有金色之州的名称。车窗外的景色让我想起处处黄芦草的诗句。
路上带了本可以说是辱华的书看,只不过它辱的不是今天的中国,而是文革时期的中国。英文书标题是《中国阴影》,1974年法文出版, 77年英文出版。作者是比利时汉学家李克曼。他在文革开始时利用在香港居住的方便观察文革,1972年在中国大陆住了半年后写了这本中国观感。此前,他曾经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颇具好感,但是文革使他改变了看法。他写这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讲真话。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他使用了一个假名,因为他仍然希望有机会到大陆考察。但是后来被亲北京的西方人向中国告发,便失去了再访问中国的资格。
我在车上看了第一章。章节标题是外国人在中国。在这一章里,作者着实批评了一群西方亲华知识分子无视中国现实,跟着北京当局的指挥棒转,充当北京对外宣传的工具。他们就像被养在笼中的鸟,被中国外事部门遛来遛去,参观这里参观那里,却基本上跟中国老百姓隔绝。参观完了以后就在国外刊物上发表文章说中国好话,而那些文章即便不到中国,也能从《中国建设》,《北京周报》用剪刀浆糊凑出来。而且这些人对自己在政治上跟风毫无羞愧之心。先是歌颂新中国的文革前的建设成就,后来刘少奇等被揪出来了,他们也跟着说刘少奇当政时期的中国是问题一大堆。
尽管也许作者有个别夸张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读起来很熟悉,因为我这一代人都经历过那个时代,知道外国人都是怎么被外事办对待的。
第二部分叫做《跟着导游传》,写了作者参观过的几个城市。随便翻翻,其中有洛阳,不到三页。他写的是72年的洛阳。我是78年去的。他对洛阳的描写让我想起了刚到洛阳时看到的一些街景。在他笔下,当时的洛阳十分凋敝。新城则纯粹是兵营似的宿舍楼。我觉得写的有点过。涧西区一带的职工宿舍楼虽然有些整齐划一,但还不至于向他说得那样寒碜。至少那边街道上的梧桐树还是不错的。
圣路奥是一个小城市。老城在101公路的东南。市区往北往南延伸不少,但是热闹的地方就是老城。飞机场在南边。北边一个地标是一座孤立的小山。这个山北边较远处还有一座同样孤立的尖顶山,山头有个缺口,挺别致的。两座山加在一起,猛一看倒是有点桂林阳朔的味道。在城里逛,如果迷失了方向,就看这两个山头,朝它们走就会到城西北头和传教堂,市政厅和图书馆。
传教堂旁边隔着一条街是传统的唐人街。街口有个孤立的两层小楼,是一个叫黄安的中国人早年的店铺。现在唐人街除了一家面馆,和一个写着中文名称的咨询公司。门的大小就跟你我家里的门一样。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和中国人有关系了。
站在传教堂和唐人街那个十字路口,面向唐人街,左手方向可以看到高速公路,可见这已经接近该市的边缘。要想到热闹的地方,就得往右手方向去。向后转,沿着街走到下一个路口往左拐,就进入市中心了。我看到一个牌子,写着博物馆,一个箭头往前。我走下去,看见一个河沟,上边跨越着几个老旧的木桥,倒是构成一景,十分清幽。这让我想起圣安东的河街。这里虽然没有街,也有一块较大的台阶地,有小青年在那里或躺或坐做阳光浴。还有一个饭馆的后院露天就餐区,隔着铁栏杆紧贴着河沟的陡岸,也算是借景了。然后我看见一个关着门的小白房子,写着艺术博物馆。开放。推门进去,里边是一个不大的画廊。随便看看。看见一个女人的裸体画,身体各部分既不成比例,也没有质感,总之不属于写实作品,倒是有点像毕加索的平板画。看了看,估计中学生也能画出来。我不禁想,到底何为艺术。画这画有何用?如果在院售上,也就两三块钱吧。
我以为刚才看到的路牌就是指这个博物馆。看完就出来,没有可以寻找什么别的,顺便问服务员公立图书馆在哪里。结果又往回走,就在那条叫做Palm的唐人街上,离传教堂只有一条街。图书馆有三层,还算不小。走到三层,隔窗看见街上一个开着紫色花多的树,似乎是蒙特雷所没有的。不知何名。看了下,没有免费图书角。每个月第一个星期二有售旧书。从图书馆出来就逛街。街上两边都是餐馆和精品店。无非是一个大一点的购物中心。随便瞎逛进了一个小街区,类似步行街,发现了我们那里曾经有过的大连锁书店巴恩斯诺贝尔。利用那里的无线把照片发到微信上去。
一点半回到传教堂参观,有人讲解。其实我已经先把教堂的展馆看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展馆里的一角看见一些亚洲人物件,叫做东方角。墙上挂着老黄安的肖像照。拍了一些照片后,又想到书店发照片,结果找不到了,空逛一圈。
回到传教堂集合地,离上车还有十分钟,便又走到图书馆把照片上传到微信。回来等车,被通知说那里不让停车,叫走去一个地方上车。路过一个很华丽的房子,门口立着一个牌子,写着“历史中心”。看见高高的台阶门上写着开放。早没看到,还以为关闭了。赶紧进去看,原来这才是路牌说的博物馆,是历史博物馆,可惜没时间看了。
这次出行,没有什么情绪上的感受,也没有什么怀古之心。毕竟不是中国,没有历史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因为在加州住了十多年了, 所以也没有对异域文化的惊异和感叹。这本身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心境,不中不外,不今不古,不过是图方便和便宜出去一趟罢了。另外也是见见好久没见的面熟的人。一路上和闲逛中,脑子里想的都和这个地方无关。在车上不看书的时候,我会发现我在下意识地编故事。也许该写个什么糟老头的续篇了吧。近日常常不自觉地思绪烦乱。日感流光如梭,有限之年到底该做何打算,莫衷一是。闻听佛家有清心定气之效,遂从家中书架上取了一本十善业道经讲述带着路上看,结果动都没动。看来我并非与佛有缘之人。也许需要一个修眉丽目的施主给我说法才能顿悟。
回来后发现我停在澳德基地图书馆背后的车被警察贴了条子,命令我尽快开走,否则以无主车处理。开条的时间是上午11点多。奇怪那是一个低洼死角,怎么会有警察巡逻到那里去,莫非有人告发?那个图书馆早就关了作别的用途了。周末也没人上班。我看时间还早,就想开车到老兵营转转。然后突然发现了什么东西忘了,赶紧径直开回家。快到家时,看见路边一个公寓楼外投丢弃了一套很漂亮的竹制玻璃面茶桌和两把软垫椅子,另有一对白色藤椅。于是停车去看。也没有纸条写着“免费”。正犹豫,一辆大卡车开过来,一个老墨开着窗子冲我喊:“那个是免费的吗?”我说“应该是吧。”“那你要那两个白椅子吗?”我说不要。他和朋友把车停下倒过来,把藤椅子装了车。我也就借着他们的胆子把茶桌捎走了。你说假如我去老兵营玩了。这等好事就错过了。一切都是天意在宿命里安排。呵呵。
2917
2024 校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