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追怀母亲——写在母亲仙逝十周年之际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李敏

#1  追怀母亲——写在母亲仙逝十周年之际

追怀母亲: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多年来让我撕心裂肺,魂牵梦萦,感愧交加,感慨系之:在房屋的拐角处,在众多的人群里,在无数次循环的残梦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逝去的母亲,每当看到与母亲年龄相仿的老人,总有一股酸楚涌上心头,我反复地询问:我的母亲呢?您在哪里?您为何要早早地离开我们?为什么要在我刚刚成家的时候离开我们?未曾留下只言片语,我也未能见上您老人家最后一面,更没来得急孝敬您老人家一次啊!我悲哀,惶惑,颓废,沮丧,自责,自骂,忐忑不安地渡着这漫长的岁月。我在胸腔的空谷里千呼万唤:妈妈您回来吧——您回来吧……没有应答,只有如山响的回音在空旷的山谷里久久地回荡,盘旋——盘旋,而后重重地无数次地撞击着我的灵魂……

    母亲,玉名夏长菊(1931.10—1999.9),享年68岁。母亲从小生活在一个陡突四壁的家庭里,姊妹四人,排行老大,从未入过学堂,在娘家时携带弟妹,做些女红,17岁嫁给父亲。从此,与父亲相依为命,夫唱妇随,勤俭持家,艰苦创业,相夫教子,孝敬公婆;母亲慈目面善,同情他人,热情好客;夫妻恩爱,邻里和谐,妯娌融洽,道德高尚。是一位平凡、伟大、传统、典型的农村妇女形象。

   记得最后一次与母亲见面,是在处理完父亲的后事没几天,为了使母亲不在这熟悉的环境中,见物思人,减轻失夫之痛。我们兄弟几人商议将母亲送到家在农村的大姐那里住一些日子。当时租了一辆面的,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兄弟四人一同前往,由于是农村的机耕道,车子颠簸的幅度较大,加之母亲晕车,一路上母亲靠在我怀里。借此我仔细地观察着她老人家:母亲寡言少语,布满沧桑的脸上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年轮。两眼深陷,観骨凸起,两腮无物……看到母亲瘦骨嶙峋,弱不禁风,目不忍睹的面容,我的心在滴血,眼眶湿润,终于忍不住,眼泪掉在了母亲的脸上,母亲微微睁开眼睛问:“么儿啊,怎么哭了……”母亲一边说一边慢慢地举起干枯的手替我擦泪,由于刚刚失去父亲,又看到母亲体如枯槁,想到母亲来日不多,我抱着母亲失声痛哭……

       车子一路颠簸,经过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大姐所在的那匹山梁。大姐住在山脚下,车子又不能直接到达。我们兄弟几个只有轮换地背着母亲下山,山路崎岖难走,此时已近黄昏。我背着母亲,一步一审小心翼翼地前行,心中却充满了惆怅:《水浒传》里的李逵,为了孝敬母亲,背着母亲上山,我们却要背着母亲下山。这是为何?兄弟四个,这是在尽着怎样的孝道?内心充满着极度惭愧……

       我们一行人大约晚上八点多到了大姐家。吃完晚饭,母亲说累了,便早早的上床休息。我早晨四点多就起了床,因要去赶早班车,临行时我来到母亲床前。母亲并没有睡着,见我到来,欠着身子要坐起来,我赶紧过去扶着母亲,让母亲躺着。我坐在床边,母亲拉着我的手慢慢地说:“幺儿啊,妈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了,妈老了,不中用了。你大哥、二哥的孩子,我们那时还能带。你跟你三哥,就全靠你们自己了。你们在外面要小心,安心工作,不要考虑妈了,妈这把老骨头已是土埋到脖子上的人了……你们这一走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此时母亲将脸靠着墙,已泣不成声。“妈妈,不要难过,您老人家一定要保重啊,我们会回来看您的……”我们母子就这样依依不舍地惜别了,然而却让我始料未及的是这一次竟成了我与母亲永久的别离,却成了我终身的遗憾……

      母亲在大姐家住了三个多月后,不小心从楼梯上摔了下来,由于没能急时得到救治,不久又得了脑溢血。家在县城的大哥得到消息后,将母亲接回老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医治和调养,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可是好景不长,又过了三个多月的一天,母亲脑溢血再次突发,医治无效,驾鹤西去……

      当我得知母亲溘然长逝的噩耗,如同晴天霹雳,山崩地裂,洪水盖世。我当场晕倒,还是几个同事将我扶起,掐人中,方才苏醒。我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我还未从失去父亲的悲痛中走出来,又一根精神支柱倒塌了,我飘动的灵魂再也无处栖身……当我们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赶回老家时,目击到的却是又一座刚刚垒起的新坟。我瘫软在地,手抓黄土,嚎啕大哭……

      母亲临终前向大哥交代:“明才啊,我走后,你们要一切从简,也没有必要告诉敏儿他们了。你爸爸刚去逝不久,从你爸患病到去逝,敏儿他们回家三、四趟,够难为他们的了,他们在外面的生活不容易啊……”这就是天底下的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在她老人家的世界里只有儿女,却从来没考虑过她自己。

      母亲的一生积劳成疾,多灾多病。那些年生活特差,母亲生下大哥,二哥后,正赶上三年饥荒,在这期间母亲又生下了大姐,当时是集体生产,靠工分吃饭,日子过得每况愈下。母亲在生下大姐不到一个月就参加劳动。加之母亲营养不良,身体特虚弱。不久母亲终于支撑不住患了一场大病。这一病,就患了整整六年,又无钱治疗,险些成了疯子。后经多方打听,找到了一位世家中医,开了几个疗程的中药,经过一度时期的调养,休息,母亲的身体才渐渐得到了恢复……

      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母亲又生下了三哥,我,还有两个妹妹。真是苦了母亲啊!那时,父亲当干部,多数时间与工作组一起下队检查。家里的一切全靠母亲支撑。母亲每天不但要上工,伺候公婆,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母亲经常是宵衣旰食,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地劳作。

     在我刚上初中时,祖父祖母相继患病去世。不久母亲又一次病倒,真是雪上加霜啊!父亲见母亲的病越来越重,便退居第二线,陪同母亲走上了漫长的治疗之路。开始在县城医院住院治疗,后又转到地区医院。那时,大哥,二哥已结婚分家,大姐出了嫁。这个大家子的日子本来就过得非常拮据,母亲这一病,很快家里债务累累。可怜剩下的兄妹四人时乖运蹇:辍学的,停课的;我则幸运地在父母的偏爱和教书的堂兄资助下走上了漫长的求学之路……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小儿。”这话一点也不假。母亲在地区医院住院治疗不久,经权威医师检查认定母亲患的是癌症,医生嘱咐父亲让母亲回家调养,准备后事。然而,母亲在父亲的精心照料下(那时父亲殚精竭虑,潜心探究中草药,经常上山采药给母亲配制,亲自熬药;并在田间摸鱼,黄鳝等给母亲补充营养)奇迹般的活了下来。母亲在家调养期间自然是长年卧床不起,药物不离,一日三餐送到床前。只要我在家时,母亲吃完饭后,总是叫我去收碗,碗里便留半个鸡蛋,或者是一些好菜,叫我赶紧吃了,莫让他们知道……想起来,自己那时真是不懂事……还记得我在二十多里外上中学时,母亲的病情好多了,可以下地行走,做一些家务。家里的生活也渐渐好起来。我每两周回家一次。每次,我刚到家,母亲就分付小妹给我煮一碗挂面加鸡蛋,强调要多放些油。妹妹一边劳作,一边笑着对母亲说:“妈妈就知道疼爱小哥……”(其实我知道,母亲她们在家并没有吃什么好的,即使有好吃的,也舍不得吃)。

     母亲热情好客,宽宏大量,不拘小节。婆媳关系融洽;妯娌小姑之间亲如姐妹;邻里相处和谐。父亲当干部时,经常带一些工作组的同志到我们家做客,母亲总是面带微笑与客人打招呼,之后,先用醪糟和鸡蛋,再加白糖(自家人从来舍不得吃)每人烧一碗茶,然后烧开水,接下来便是正餐。每当这时,奶奶总是过来帮助妈妈一起应酬,婆媳之间和颜悦色,喜笑颜开。要是在青黄不接来客人,母亲只好向邻里借,我常常像跟屁虫一样跟着母亲,便不解地说“家里没有就算了,还要借着给别人吃……”?母亲打断我的话“么儿,你还小,话可不能这么说啊,活人是争的一口气;人在世上情愿穷一世,也不要穷那么一时啊;活人更要有志气,有骨气”。

    俗话说:“水不搅不混,人不走不亲。”每当年头岁节,生朝满日,亲朋好友都要相互走动。每次母亲与大娘、么姑相见时,姐妹三人喜上眉梢,笑逐颜开,她们总有唠不完的嗑。谁家有个什么事?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忙前顾后,相互帮助。母亲大娘么姑亲如姐妹,情同手足,在当地成为美谈。

    每当杀年猪,或父亲打来的猎物,母亲毫不吝啬,请来邻里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小孩子最喜欢热闹,早早就吃完了,便在一起追逐,嬉戏……当然住在大杂院里,孩子多,有时因打架,或偷邻里未成熟的水果,难免会发生口角。每当这时,母亲总是面带微笑,问清缘由,若是自己孩子错了,便带着孩子向邻里道歉!最后又和好如初。

……

     常听说:“时间可以淡化一切。”这句话,在我这里却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很多事情如同千年的老酒,愈藏它的味道愈浓:母亲在山间田野挥洒汗滴的清影,在房前屋后不经意留下的音容笑貌,在生气时举起手打我,可总是舍不得,又用手轻抚我的头的动作……如同放电影一样,一幕幕展现在我的眼前……


      母亲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是含辛茹苦的一生。母亲的谆谆教导,母亲的言行一致,母亲的宽宏大量。我将永远镂骨铭心,衷心感佩……

      追怀母亲何曾是只言片语能够写得尽的。今年是母亲仙逝十周年之际。仅此留下这些文字,聊备一格,是为祭。愿母亲在天之灵永远安息吧!

                                                                                                                                                              您的小儿

                                                          二00八年九月 于北京


2010-5-8 23:4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2  

母爱永远是人世间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很感人的追忆文。祝愿老人家在天堂安息长眠!


2010-5-9 08:0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李敏

#3  

感谢阅读与点评!


2010-5-9 22:5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