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一本好書】
日常閒暇,我除了上網“辟穀吐納”之外,就愛看點小閒書了。最近讀了一個中長篇,感覺蠻不錯,實在不該稱作小閒書。說來大家聽聽?
作者是山西作家趙瑜,書名是《尋找巴金的黛莉》,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186千字,167頁,凡20章,外加後記。體裁是紀實文學,卻編排得勝若小說。封面樸素,內頁卻設計得很新潮,翻一兩頁就有插圖。
bbcodeurl('http://s.dpool.sina.com.cn/nd/vipbook/bookcover/pics/198/cover_e280658b8bb3f3ff71152e1b5ce2163c.jpg', '
')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山西太原大興土木,老屋拆除。人們從一棟古舊大宅的房梁上,發現了一個油布包。打開層層包裹,內裝七封舊信,歷經歲月滄桑,紙張正在頹敗中。後經作者考究,那是巴金的手蹟。時間回溯到三十年代,山西文學青年趙黛莉,跟年輕名盛的作家巴金,有過通信交流。這七封舊信,正是巴金的回信。此油布包被發現後,很快便落入了古董商人之手,乃居為奇貨,沽價待售。
故事就此拉開序幕。作者一上來就想方設法,圖以合理價格獲得這批信件,進而追溯趙黛莉其人其事。獲信和追溯過程很不容易,其中的計謀較量,當事人南北輾轉,本身就富有戲劇性。這是本書的主軸線。作者又以高超的結構能力,不讓主軸線平泛無奇,特意穿鑿點綴了許多枝蔓玉墜。這包括:對這七封信的逐一解讀,詳細背景發掘,相關歷史事件回顧,家族體系梳理,古今人文對比描述等等。這讓讀者在懸念追尋和歷史浮沉中,一步一回頭,跟作者結伴而行,欲罷不能。
據作者考證,這七封信寫於1936年4月至1937年4月間,那正是社會動蕩、國事蜩螗之際。山西女學生趙黛莉,在迷茫中正追求人生真諦。因為崇仰巴金的鼎鼎大名,故而投書問路,此時巴金正寓居上海。他們均是熱血青年,又都信奉安那其主義(Anarchism,即無政府主義),巴金很快便予復信交流。兩人的信件往還,反映了相互淬勵的情形。不久後,國難當頭,趙黛莉將這些信件束之高閣,便投入到熱火朝天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去了,通信被迫中斷。而趙黛莉之前路,曲折離奇,又是另一段動人的故事。
上已述,文中多穿鑿有歷史回顧,現舉個例,書內紀錄有這麼一小節文字:1937年11月8日夜,太原失陷於日寇,山西省政府轉移至汾陽,由抗日名將閻錫山主持。汾陽臨近黃河壺口,閻軍三萬兵馬,就駐紮在黃河東岸的南坡村。現在壺口瀑布的望河亭上,還鐫刻著閻錫山親撰抗敵對聯,至今讀來,仍教人蕩氣迴腸:
裘帶偶登臨,看黃流澎湃,直下龍門,走石揚波,淘不盡千古英雄人物;
風雲莽遼闊,正胡馬縱橫,欲窺壺口,抽刀斷水,誓收復萬里破碎山河。
閻錫山不愧是允文允武的國軍將領。他另有《克難坡感懷》一詩,記的亦是這段歷史。克難坡原名南坡村,蓋閻錫山在此主持軍政,克難營造抗日基地,故特易“克難坡”名之。現將該詩轉錄於此:
一角山城萬里心,
朝宗九曲孟門深。
俯仰天地無終極,
願把洪爐鑄古今。
又例,書中引錄了巴金對安那其主義的自謂:“我是一個安那其主義者。有人說安那其主義者反對戰爭,反對武力。這不一定對。倘使這戰爭為反對強權,反抗侵略而起,倘使這武力得着民眾的擁護,而且保衛着民眾的利益,則安那其主義者也參加這戰爭,而擁護這武力。”(巴金《只有抗戰這一條路》,1937年)
這樣的歷史回顧,文中比比皆是。
回到本書“尋找”的主軸線。經過反復不懈的努力,作者終於在湮沒的歷史中,在滾滾紅塵間,找到了本書的當事人。那是2009年5月在西安,作者趙瑜,拜會了他的本家長者,90歲高齡的趙黛莉女士,——現名趙梅生。至於梅生老人如何離開山西,輾轉南北,最後定居陝西,又如何產下一女,母女倆何以為生,在歷次政治運動中有何遭遇,……您一定很想知道吧?我相信,讀原書比讀我的轉述,一定會有趣得多。
作者文筆流暢,文思縝密,報告文學能寫得如此出色,乃是箇中高手。此外,為了尋找當事人,作者動用層層社會關係,活動能力相當出色。在人事交往中,無意間描寫了許多細節,反映了現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人文關係。可能是我去國日久,對於這些人事,讀來格外感覺興味盎然。下面轉錄一段作者寫的“三字經”,它生動地描述了文壇現狀。
“千卷書,萬里路,長見識,吃飽肚;偽文壇,最沒數,味道酸,好嫉妒,無標準,有黑幕,假評獎,裝糊塗。年長者,迷少婦,捧劣作,虛名負。費心思,悶葫蘆,拉圈子,劍在腹。衙門化,廳科處,看臉色,盼照顧,雖無能,榨公庫,造發票,改賬簿,厚臉皮,乞贊助。偶得錢,淫無度,頭腦昏,兩眼霧;大理由,體制固。……快解脫,適進步,闖市場,敢出入。西安城,獨一處,講傳統,重華術,興旅游,成支柱,金銀銅,遍地佈。書畫好,真功夫,知行情,利如注,合法財,擋不住。老中青,共同富,你買酒,我打醋,對已嚴,對友護。人憑本事鳥憑樹,打死不走回頭路!”
據說,這冊書曾獲《中國作家》文學大獎,應是實至名歸。對了,全書可在網上閱讀,鏈接如下。可是,我發覺,網版跟我讀的紙書有點不一樣,譬如,網版上就沒載這段“三字經”,祇能從其他文章中下載了。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26406.html
或
http://read.360buy.com/466/index.html
附記:如果要從雞蛋裡挑骨頭,竊以為書名“尋找巴金的黛莉”尚可斟酌推敲。縱覽全書,巴金和黛莉之間,若以“的”字關聯,似顯矯飾,容易誤導讀者,尤其是對報道文學而言。若改用“解讀巴金 尋找黛莉”之類,或許更平實一點。另則,封面設計上,還可以增加一點氣氛。譬如畫一個郵遞員,手執郵件,尋尋覓覓,很難遞送的樣子。
2011-06-14